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烈火红岩__江姐及彭咏梧烈士纪念馆
烈火红岩
31493号馆文选__艺术再现

于蓝:我和江姐是同代人

作者不详

  采访现场
  
    7月17日上午,于蓝坐在客厅的一张单人沙发上接受采访。客厅不大,陈设简朴。她穿着蓝底碎花短袖衫,下配一条黑裙,满头银发,平常得犹如邻家长者。可是,当她讲起投身革命的历程;讲起在延安的日日夜夜;讲起坎坷不平的艺术生涯……讲起那些难忘岁月里的故事时,她,不再平常了……
  
    客厅里有两帧照片吸引着我们的视线。挂在墙上的是周总理与于蓝还有其他演员的合影。于蓝回忆道,那是1961年6月间,“新侨”(北京新侨饭店)电影工作会议结束时,周总理与与会者合影后,总理握着她的手,对摄影师和记者说:“她演了一个好妈妈!”(指《革命家庭》中的周莲),摄影师抓住了这个瞬间。那是一张黑白照片,距今已有41年。
  
    摆在临窗书柜里的也是黑白照片,那是于蓝的丈夫田方—年轻、英俊,目光深邃。我脑海中浮现出《英雄儿女》中志愿军首长—王芳父亲的形象。
  
    田方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电影领导工作,可是他难舍演员生涯,在领导工作允许的情况下,参加过多部电影拍摄,其中有《英雄儿女》。作家霍达说,那是田方的绝唱。“文革”中,田方惨遭迫害,积郁成疾,1974年病逝……
  
    虽然年逾八十,但于蓝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叙述有致,讲着讲着,竟入了戏……一点也不像那个年龄的人,看上去是那么平易、爽利、质朴而大气。
  
    新闻背景
  
    在中国电影史上,于蓝出任主要角色的电影《白衣战士》、《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占有重要位置;在红色经典影片《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中,她塑造的革命母亲周莲和江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于蓝在花甲之年,以充沛的热情领衔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生产出大批深受儿童喜欢的影片,为新中国电影事业作出贡献。
  
    作家魏明伦曾这样白描于蓝:红岩江竹筠,银幕江雪琴。此江姐,彼江姐,观众难分彼此!好一座光辉塑像……头白矣!童心未泯,舔犊情深。晚霞里婆婆指挥,娃娃合唱,声声短笛儿歌;催小草青青,映老天蓝蓝……
  
    故事
  
    电影剧本四次易稿
  
    1961年冬,我在医院检查身体时,从《中国青年报》上读到小说《红岩》部分章节的连载,我被深深吸引,忍不住读给同室病友听,她们也被深深吸引。我刚一出院,好友欧阳红缨就打电话跟我说,她读了一部好小说《红岩》,希望与我合作拍成电影。我就告诉她完全赞同。著名导演张水华闻知此事后打来电话,希望我们能让他来拍摄,我立即同意。遗憾的是,北影派红缨去和崔嵬合导《小兵张嘎》,我们就分手了。
  
    我们请来作者之一罗广斌晤面。商定第二年夏天在北戴河由三位作者改写剧本。
  
    由于时代局限,我们片面强调了斗争中的革命性,结果在剧本的构思中影响了作者,剧本没有通过。那是1962年夏。1963年夏,我们又整理出第三稿,还是不能投入拍摄。没办法,经水华和北影厂长汪洋的努力,说服了夏衍,他答应帮助我们完成拍摄文学本。
  
    那年冬天,我和剧组宋曰勋前往广东新会,向在那里休养的夏衍同志汇报。我们汇报了三天。汇报结束时,夏衍突然问,你们为什么不写江姐?我们愣住了,原剧本虽然只有江姐两场戏,但还是写了江姐呀!夏衍见我们没有回答,便语调平和地说,江姐的经历多感人,她有丈夫、有孩子,而丈夫牺牲,她又被捕了……老百姓会关心她的命运!不到一周,文学本拿出来。此时,水华也到了新会,第一个阅读了剧本,读后交给我说,于蓝,夏衍同志的本子可以投入拍摄了。这是第四稿。
  
    夏衍提醒我,你演江姐,千万不要演成刘胡兰式的女英雄,也不是赵一曼
  
    实际上,从剧组组建那天起,江姐的事迹和音容笑貌就不断在我心中汇集。刘德彬,《红岩》的作者之一,与江姐一起被捕一起坐牢,他给我讲述了江姐在押送过程中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在狱中的顽强斗争,非常感人。1962年冬,我和水华又前往重庆,更广泛地接触在那个时代里进行斗争还幸存下来的共产党人,归来后,整理出的资料近20万字,这是我走近江姐形象创作的重要阶段。在广东新会与夏衍分手时,他嘱咐我说,于蓝,你演江姐,千万不要演成刘胡兰式的女英雄,也不是赵一曼。我知道,他不是贬低这些银幕上的成功形象,而是提醒我,江姐就是江姐!我真感谢他的叮嘱。根据这个提示,根据大量关于江姐的素材,我寻找着江姐的个性……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江姐诞生。
  
    赵丹回信说,我多羡慕你和水华这个创作集体呀,我一定来
  
    1963年深冬,水华他们已将摄制组人员和演员选得差不多了,只有叛徒甫志高和主要人物许云峰尚未选好。从贵阳访问韩子栋同志(华子良原型)归来后,我推荐上海人艺的嵇启明扮演甫志高,我曾与他在中戏表演训练班同学,水华同意。但主角许云峰,水华却迟迟未定。记得我曾推荐过汤化达,他曾主演《上饶集中营》,扮演赵洪,水华摇头。不久,我又推荐田方,我认为他具备了许云峰的革命气质,水华仍然没点头。最后我说,赵丹怎样?他没摇头,沉默良久说,许云峰在剧中不是主角,他肯来吗?赵丹当时是影坛红星,每部片都是绝对的主角,而在这部片子里,塑造的是一个革命群体,只不过许与江姐更为突出一些。但我想,一个好演员绝对不在乎戏的多少,而在乎人物形象是否丰满。我对水华说,我给他写封信,看他愿不愿来。1961年《革命家庭》上演后,我曾在上海和赵丹为拍摄《鲁迅传》一起做了两个多月的准备工作,比较了解他。赵丹很快给我回了信,他说,于蓝,我多羡慕你和水华这个创作集体呀,我一定来……
  
    后来,我也思考了水华用赵丹而不用田方的原因,就是他认为田方到延安多年,经过根据地和革命队伍锻炼,已经“延安化”;而赵丹一直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在新疆受过盛世才的迫害,有监狱斗争经历,他扮演许云峰举手投足间都会带有白区工作的感觉。可见水华对演员选择的精心。
  
    最后,周总理定名《烈火中永生》
  
    1964年末,样片遭到江青的指责。就在我们万分苦恼之际,我遇到周总理秘书许明同志,请她转告总理帮我们看看这部片子。周总理听到我们的困惑和要求后,马上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在观看样片时,看到龙光华给受酷刑后的江姐送水,被狱中看守“猫头鹰”开枪射击而牺牲时,他“唉”了一声,喃喃地说:“很感人嘛!”看完样片,他认真听取了汇报,并要求文化部、电影局的领导同志充分讨论,最后拿出意见,他不武断地定调子。在讨论过程中,周总理还研究了这部影片该叫什么名字,他提出或叫《江姐》或叫《烈火中永生》,最后他确定了:还是叫《烈火中永生》。
  
    在总理的关怀下,经过修改,1965年夏,影片终于得以上映,至今仍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对话
  
    观众的厚爱令我不安
  
    记者:您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饰演的江姐,给几代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说那部电影影响了几代人。甚至有人这样说,江姐在受刑时吐出的那句铮铮台词—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从你嘴里说出来就是和现在别的明星演江姐道出来时不一样。由此可见,这个“江姐”的影响力。
  
    于蓝(以下简称于):这部电影是我演的电影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现在走在哪儿,人们都这样说,您是于蓝老师吗?您演的江姐我们一直难忘呀!实际上,我也很不安呀。
  
    记者:为什么?
  
    于:江姐与我是同时代人,都怀着同一个理想而奋斗。革命胜利了,她牺牲了,丈夫也牺牲了,除留下一个儿子外,什么也没有了。而我却是一个幸存者,革命的成果、事业的成果都有了。仅仅因为饰演过她,我受到人民对她的爱戴。真正了不起的是他们,是江姐他们那些革命烈士。当年,就是这个原因,我要把这个集体都搬上银幕。
  
    艺术表演上“程娘子”收获大
  
    记者:在饰演的艺术形象中,您最喜欢哪一个?
  
    于:演过的角色我都喜欢。在艺术道路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龙须沟》和《革命家庭》。演江姐时,我已经演了前面几部影片,经历了那么多困难,思想和演技趋于成熟,不像前几部影片那么费力了。
  
    记者:您刚才说了,在艺术表演上,电影《龙须沟》里的程娘子收获最大,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于:1951年北影决定将老舍名剧《龙须沟》拍成电影,并决定以北影厂演员为主。后来由于演员京味儿不足,找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替换后才开拍。而导演仍让我演主角程娘子,我压力很大。我虽然在北京生活过几年,但那都是中学时的事了,而后又到根据地,对农村生活略知,而对城里劳动人民却是陌生的。程娘子恰是城里劳动妇女。还有,人家人艺在舞台上已经演了100多场,人艺演员韩冰把程娘子演得非常成功。那股泼辣劲儿,我是赶不上的,要是模仿她,那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觉得也应该把我换下去。就对导演说,我不一定有人家演得好。导演说,她演得好是一个程娘子,我要你演出另一个程娘子。他希望我演出一个贤惠、刚强的程娘子。具体什么样?应该什么样,在我的生活积累中,没有现成的形象素材,就得到生活里去找。
  
    记者:您就在北京城里寻找起程娘子来?
  
    于:是的。那年,我刚参加抗美援朝回来,正怀着田壮壮(于蓝与田方的第二个儿子,第五代著名导演),腿肿得铮亮铮亮的,可我还是走访了许多大杂院,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像程娘子那种类型的人。后来都快拍戏了,我突然发现,我们院里看门人的妻子,她是地道的北京劳动妇女,很洒脱,不是泼辣,北京劳动妇女对党的爱和信任她身上全有,我一看她有点像程娘子,就仔细观察她。还和扮演程疯子的人艺演员于是之商量,他说对对,你把她的形象立在脑子里,然后做到“形象产生意念中”—这是人艺大导演焦菊隐说的,你也可以模仿她几个动作。我那时是北影厂工会副主席,有一次,动员家属打扫卫生,说着说着,就觉得人群里有王大妈、二妞(剧中人)了,就有了角色的感觉,还把她的动作做出来,形象已经在我的意念中形成,并通过自己的动作体现出来,有了角色的自我感觉。
  
    记者:人们都说,您演的程娘子丰满、入木三分。
  
    于:通过这个角色,我觉得人家演过的戏,你一定不要受影响,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正是导演的坚持,我才选择了这个角色。我很感谢这位导演—冼群。
  
    人生经历
  
    于蓝两岁时,其父大学法律系毕业考取哈尔滨地方法院,举家从岫岩迁往哈尔滨。
  
    于蓝8岁丧母,父亲升迁到张家口地方法院时,于家兄妹们是随继母搬至沈阳祖父家的,那是1931年。于蓝还没来得及适应这里的生活,“九·一八”事变发生了,那天深夜隆隆的炮声敲打在她幼小的心上,于蓝又随继母逃往关内。
  
    1937年7月,于蓝又一次目睹了日军对北平的践踏,她开始思考今后的路。在好友的指点下,于蓝决定投身革命。
  
    于蓝到现在还记得动身去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时间是1938年7月6日,但8月下旬才到达。这期间,她被家人找回过,被暴雨阻断过,也被抓进过日本宪兵队……在斋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战区司令员杨成武接见了他们。9月初,于蓝又随一支队伍从北京西郊斋堂出发,步行去延安。那年,于蓝17岁。
  
    10月24日,于蓝到达延安,编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大队学习。学习之余,从小喜欢文艺的于蓝也参加话剧演出。她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是舞台剧《郁金香》,饰演主要角色“姐姐”。于蓝被选入鲁艺实验剧团是在演出话剧《先锋》之后。1939年5月,于蓝被编入延安女子大学。在纪念一二·九运动4周年时,抗大、女大联合演出5幕话剧《先锋》,于蓝饰演女主角—学生运动领袖沙红。这个话剧讲的是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之一陆璀的故事。于蓝虽然没有参加一二·九运动,但在天津读书时,参加了天津学生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的示威游行。尽管不是演员,但她有生活体验,进戏快,“以当年参加游行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沙红这个学生领袖”,演出大获成功。那时,田方是实验剧团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这样评价于蓝:“这是一个十分文静、善良、质朴、天真无邪的女孩子,没有娇里娇气城市小姐的派头儿,气质上很接近角色,戏演得很成功。”
  
    于蓝第一次见到田方是在银幕上,那是1935年读初中二年级时。田方在影片《壮志凌云》中扮演青年农民,他那诚挚又深邃的目光和淳朴的形象给于蓝留下极深印象。3年后,于蓝在延安观看话剧《到马德里去》时,在剧中再次相遇那深邃的目光。于蓝在延安与这个不当大明星而投身革命的田方相遇。他曾是北平辅仁大学学生,“九·一八”事变后,随北平大学生南下请愿、抗议,后来因腿伤和经济困难辍学,到上海谋生。田方大于蓝10岁,有一双儿女,妻亡故。这些没有阻碍于蓝与他的相识、相知、相爱,最终结为伉俪。在延安,他们经历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一起聆听了毛主席到鲁艺的讲话,深入边区演出……后来,于蓝的哥哥把田方的儿女带到延安,于蓝对他们疼爱有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建立东北根据地,于蓝和田方加入东北干部团,在沈阳、本溪、辽阳、大连、丹东等地巡回演出,宣传党的政策。1946年10月,在东北局领导下,田方等同志在长春接管了敌伪“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后迁至鹤岗,建立起第一个人民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11月,于蓝也到那里工作,由此起步,于蓝开始了独具特色的电影生涯。
原文 发表于http://www.filmsea.com/  浏览:179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2/3 8:10:0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苏日朗怀念江姐(收藏于2008/7/5 0:15:45
庄鸿雁《红岩》中江姐的后代(收藏于2006/3/23 6:21:02
雨歌《江姐》的故事(收藏于2006/3/23 6:02:09
杨韵贤口述,魏光武、李旭东整理忆江姐(收藏于2005/9/12 5:02:08
钟子《釜溪感旧录》乡贤九记·江竹筠(收藏于2005/9/11 6:57:29
何理立生活中的江竹筠(收藏于2005/3/10 4:32:54
醉舟寂寞烈士陵(收藏于2005/1/4 17:23:04
作者不详一个老军人的尘封往事(收藏于2004/12/2 12:50:25
作者不详江姐之子的另一位母亲(收藏于2004/12/2 11:40:15
小美小路--献给五十五年前牺牲在电台岚垭的烈士(收藏于2004/11/14 2:22:0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卢光特 谭重威《江竹筠传》--(二十三)酷刑是太小的考验(访问29580次)
--有关舞剧《红梅赞》及主演李青的一些媒体报道(访问14962次)
丁少颖<<红岩恋>>--江姐家传--第二十一章 监牢考验得了谁(访问13668次)
盛国玉口述从渣滓洞死里逃生(访问12272次)
作者不详重庆渣滓洞大揭密—近访当年渣滓洞秘密信使黄茂才老人(访问12059次)
庄鸿雁《红岩》中江姐的后代(访问11083次)
曾紫霞战斗在女牢(下)(访问10356次)
杜之祥《江竹筠传》--附件:1948年万县地下党的被破坏和江竹筠等被捕的经过(访问9905次)
章轲 黄先钢长篇纪实小说《红岩魂》--第十一章(访问9443次)
曾紫霞战斗在女牢(上)(访问865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10/14 17:16:3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7/21 21:10:31
爱三儿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7/9 21:10:2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5/2 13:47:4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2/3 18:02:4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烈火红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