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烈火红岩__陈然纪念馆
烈火红岩
中国当代文献_中国当代文献~文艺_2704号馆文选__长篇纪实小说 红岩魂

长篇纪实小说 红岩魂 引子 第一章

章轲 黄先钢

  引子
  
    20世纪30年代末期,抗日战争的炮火,使位于西南一隅的山城重庆陡然身价倍增。
    1939年底,国民政府迁到了重庆。
    1940年9月6日,重庆被正式确定为中华民国陪都。
    重庆是著名的雾都,山城人早已习惯了在浓雾笼罩下生活。然而,在战时的陪都,笼罩在人们头上的,却是法西斯统治的阴影。
    在“团结抗战”的口号下,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得到了空前的、畸型的发展。当1938年4月当蒋介石把中华复兴社特务处升级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时,这个特务组织还仅有4个处、2个室。迁入重庆后,军统局的机构和人员急遽膨胀,很快就发展到11个处、5个室、4个会,全局总人数达到15万人。他们在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五灵观、磁器口、缫丝厂一带强行占地,设立了一个又一个特务机关。
    1943年4月,军统局又与美国军方签定协议,成立了名义上隶属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特务情报机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从此,歌乐山下,岗哨林立,电网密布。在这占地5000多亩的区域里,分布着白公馆、渣滓洞、杨家山、戴公祠、红炉厂、洗布塘、蒋家院子、黄家院子、孟家院子等大小二十余所监狱和秘密囚室。歌乐山不再宁静,它成了一个人们谈之色变的神秘特区,成了一座阴森恐怖的人间魔窟。
  
    黑雾弥漫中,人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嘉陵江畔红岩嘴上的一幢小楼。
    那里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大家都习惯地称它为“红岩村”。
    就在这幢小楼里,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邓颖超等中共领导人领导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党的工作。
    有人把“红岩村”比作一只火炬,因为它为黑暗中的人们照亮了路程。
    有人把“红岩村”比作一所学校,因为它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坚强的战士。
    复杂而艰苦的斗争环境,铸就了一种特殊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影响历久不衰,一直延续至今,始终为世人赞颂和弘扬。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红岩精神”。
  
    到1946年春天,重庆已不再是战时首都。
    由于抗战胜利,国民党中央机关陆续迁归南京。不久,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坠机暴死,“中美合作所”不得不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也随同国民党中央机关迁往南京。
    但是,光明与黑暗的争斗,并没有就此在重庆停息。
    1946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在重庆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成立以吴玉章为书记、王维舟为副书记的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天,也就是1946年5月1日,即将迁返南京的军统局,委派以性格狂躁、手段毒辣著称的徐远举就任重庆绥靖公署二处处长。
    新的一轮较量又开始了。
    这年夏天,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了大举进攻。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和平民主运动也遭到了血腥的镇压。6月,一大批参加反内战斗争的工人、学生和市民遭到逮捕……
    在日益紧张的斗争环境中,中共党组织以多种方式领导着重庆的斗争。党组织同党员和进步群众的联系渠道,有已经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有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组织,有以个人出面的单线,还有设在重庆市区的新华日报馆。
    徐远举十分清楚自己作为整个西南大区军统首领的使命,他确信,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就在于破坏中共的各类公开的或地下的组织网络。
    1947年2月28日凌晨,重庆军警宪特突然紧急出动,包围了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馆,强迫中共方面所有驻渝人员撤返延安。
    1947年6月1日夜,根据南京政府关于实施所谓“大整肃”的密令,重庆军警宪特再度出动,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仅此一夜,被捕者竟达270余人。
    然而,这些行动并没有收到什么明显的效果,中共的地下组织非但没有因此而遭到破坏,反而活动得更加频繁。
    1947年7月,在重庆的大小街巷中,又秘密出现了一份名为《挺进报》的油印小报。
  
    这份油印小报,最初是几个年轻人自发创办的。
    陈然、刘熔铸、蒋一苇等几个人,有的是因所在党组织被破坏而暂时失去组织关系的中共地下党员,有的是积极靠拢中共党组织的进步青年。1947年元旦,他们在《新华日报》的支持和鼓励下办起了一份名为《彷徨》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但不久就发生了《新华日报》被迫撤离的事件。正当他们为《彷徨》失去领导而苦闷时,党组织从香港为他们寄来了新华社电讯稿。
    1947年5月1日起,陈然等人根据新华社电讯稿,印出了第一份无名的油印小报。
    对生活在白色恐怖下的人们来说,这份大量刊登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取得胜利的消息的油印小报,无异于及时雨、雪中炭。因此,它很快就在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中不胫而走,同时也很快引起了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注意。
    中共重庆沙磁学运特支书记刘国志找来了。几番考察,陈然等人终于重新回到了自己组织的怀抱。
    不久,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又与陈然等人接上了关系。
    中共重庆市委研究决定,在那份无名小报的基础上,创建了市委机关报——《挺进报》。
  
    “挺进”二字,正是当时军事舞台上演奏的主旋律。
    其时,人民解放军正根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于6月30日强渡黄河,8月上旬越过陇海线,挺进大别山;陈谢、陈粟两路大军于8月下旬和9月上旬分别挺进豫西地区和鲁西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的解放军部队也都相继转入攻势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大举进攻,标志着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
    为了适应这样一个“挺进”的新形势,重庆等地的中共地下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上海局的指示,于1947年10月组建成立了中共川东临委。
    川东临委成立后,立即作出了一系列大胆的部署。
    临委决定,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川东地下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工运和学运转向农村武装斗争。临委五个成员中,仅留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和秘书长肖泽宽在重庆。临委书记王璞、副书记涂孝文分别兼任上川东地工委和下川东地工委书记。彭咏梧委员也改任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和他的妻子江竹筠一道,告别重庆,潜赴大巴山,发动和组织武装暴动。
    临委还决定,为动摇和瓦解敌人的军心,将《挺进报》的发行方针从以对内发行为主改为以对敌展开“攻心战”为主,要求运用各种手段,把这张报纸寄送给敌方党、政、军、警、宪、特大小头目,以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
    毫无疑问,本来就已十分激烈的斗争,必将因此而进一步趋向白热化!
    就是在这样一种火热的斗争气氛中,我们的主人公们满怀着对战斗的期待和对胜利的遐想,走入了1948年……
  
  
  第一章
  
  罗广斌想,这桩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晚上是干定了。
    凭借着天边微弱的月光和街旁昏黄的路灯,不远处的“精神堡垒”显现出黑黝黝的轮廓。这座耸立在重庆市中心的石碑,已改成抗战胜利纪功碑了,但山城的老百姓仍然习惯地将它称为“精神堡垒”。
    “精神堡垒”,是重庆的一道风景,一个标志。
    罗广斌的嘴角浮起了一丝浅浅的微笑。想到明天早晨,人们会用何等惊奇的目光注视着这块石碑,宪兵、特务们又将怎样手忙脚乱如临大敌,他的心底便有了按捺不住的激动,仿佛泛过汹涌澎湃的潮汐。
    让龟儿子们胆颤心惊吧!
    他轻轻地说了一句,眉宇间,却分明充满着自信与豪情。
    “小罗,接下去,就看你的了!”
    与他一起的也是两个年轻人,学生娃儿打扮,稚气未脱的脸庞上,兴奋又夹杂着紧张。
    罗广斌点点头,吩咐:“你们等着,有啥子情况,吹声口哨。”
    说着,他拿起刷子,把玩一件武器似地掂了掂,又警惕地张望了一下周围,大步向“精神堡垒”走去了。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罗广斌的步履从容而敏捷。
    此刻,一股英雄的情结在罗广斌心中油然而生。自从开展对敌攻心宣传,罗广斌一直在琢磨打它一场漂亮而独特的战役。也许,那天晚上的举止只是一时的冲动,但这冲动是如此强烈,宛如燃起一团熊熊的烈焰。这把火,在他眼里,已经燃到了广袤的天幕,映照着山城的夜空,变幻着,呼啸着,构成绚丽的英雄图腾。是的,哪怕冒险甚至毁灭,罗广斌也渴望成为一个英雄。
    蘸满浆糊的刷子游龙似地在碑壁上来回刷动,一张报纸很快就贴了上去。罗广斌并没有仓促离去,慢悠悠地在碑旁的石级上踱了几步,回过头来半眯眼睛打量他的杰作。夜色中,那黑黑的报头依然醒目,三个大字犹如刀刻斧凿,刚劲有力:
    挺进报!
    
    徐远举急匆匆地赶往重庆绥靖公署,一路上他心里颇有点忐忑不安。平时,朱绍良召他密谈,都在这位西南最高长官的宅邸范庄公馆,大概这样显得重要和亲切吧,每回去,也少不了陪老头子喝上几杯名贵的威士忌或白兰地。可今天,朱绍良在电话里的语气异常冰冷,也十分严厉。
    这就让徐远举有点发虚。
    是他知道了“精神堡垒”的事?这消息被捂得严严实实,再三叮嘱不得走漏,可还不是在重庆传得沸沸扬扬、妇孺皆知?说不定,哪个居心叵测的家伙在朱长官面前添油加醋地告了自己一状。现在,山头林立,勾心斗角,你踩我我踩你的,一个个眼睛都红着呢。
    对朱绍良,徐远举从来不敢怠慢。虽说二处作为军统特务机关,真正的上司是由原军统局分设的国防部二厅和保密局,可重庆绥靖公署毕竟还是个不可得罪的婆婆,人事、经费、业务,名义上都由朱绍良掌握。在蒋介石面前,朱绍良凭着他的老资格,说几句话还是管用的。徐远举才三十出头,却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已有少将军衔,他得为自己的前途着想。
    经过闹市区,车窗外飘进留声机播放的歌曲,缠绵而柔和,徐远举听来却像根根钢针刺人耳膜。唉,别看西南表面上歌舞升平,局势却越来越吃紧,战火已逼近大巴山麓了!川、滇、黔、康四省,是供应军火、物资和兵源的重地,阵脚一乱,后果堪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阵势,难以掩饰地摆在眼前了。且不说重庆市里的罢工、罢课、罢市一浪高似一浪,农村华蓥山起义、下川东暴动接踵而至,就连那张小小的油印《挺进报》,也好像神出鬼没,变幻无常,让人大伤脑筋!
    掌握着那么多新式装备的部队,又有美国盟邦的襄助,对付不了共产党,简直是笑话!但身为“耳报神”,对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徐远举却确实一筹莫展。共产党的组织太严密了,军统特务像饿虎扑食,只能碰到一回算一回,从未总结出什么经验,更没有能够深入进去。他们就好像空气无处不在,而你伸出手却抓不住它,只能干着急干瞪眼。就连南京的总部,情报多如牛毛堆叠如山,也筛选不出多少确实可靠的资料。乱抓人嘛,解决不了问题,捏造栽赃吧,又怕横生出枝节更加麻烦。跟地下党打交道的确不容易,让徐远举愤恨恼怒又束手无策。
    眼皮跳得厉害,是祸是福,也真的难卦了。朱绍良如此急急匆匆找我,到底会是什么事情呢?
    反正,总不会是召去陪他喝白兰地!
    就这样胡思乱想着,车子已经开进了绥靖公署。钻出座车,徐远举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板。毕竟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徐远举很注意自己军人的仪表。
    这时,朱绍良正铁青着脸,气呼呼地在室内来回踱步。看到徐远举推门进来敬礼,也未搭理,一屁股坐到转椅上,摸出一根雪茄烟。连划了几根火柴都没点着火,朱绍良以一种怪异的目光拿起雪茄端详,仿佛那是个可恶的精怪,用力将它折断、碾碎,将转椅转向墙壁,叹出一口长气。
    徐远举忙替朱绍良又摸出根雪茄烟,俯下身巴结地点火:“朱长官!”
    朱绍良看似悠闲地跷腿摇着转椅,好像根本没有听见,让徐远举觉得一阵无趣。良久,他突然转过身来,严厉地以手击案,说:“你手下养那么多人,成天都在干什么?”
    徐远举一愣。
    在徐远举的印象中,朱绍良还从来没有发过那么大的脾气。他素以儒将自居,对人外柔内刚,一向不大熊人的。可今天,一进门就见他气得头顶冒烟,还把自己狠狠地熊了一顿,可见祸事果真来临。
    朱绍良拿起桌上的报纸,有点失态地朝徐远举挥舞。徐远举瞥了一眼,又是《挺进报》,这幽灵一般的《挺进报》!
    它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你看看,”朱绍良将《挺进报》掼到徐远举手中,“这还了得,连这种东西都寄到我的办公室来了!”
    徐远举接过报纸一看,神情顿时紧张起来。这帮共产党,也真吃了豹子胆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朱绍良依然气呼呼地板着脸孔,撇撇嘴说:“你把上面那则启事给我念念。”
    “这……”
    徐远举尴尬了。
    “念!念啊!”
    徐远举只得轻声念起来,磕磕巴巴的,像是一个被罚站的顽童在背诵课文:“……读完本报,希望大量翻印,迅速传阅,或设法丢在公共场所,或寄给你所知道的蒋朝大小官员,让更多的人读到它,让国民党也能读到它,以使蒋区同胞普遍觉醒……”
    朱绍良烦躁地打断徐远举的声音:“行了行了!你说,这里还像重庆吗?我看简直都成延安了!今天寄给我朱绍良,明天还会寄给蒋总统吧?徐远举啊徐远举,你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是不是要我替你们的邮检当几天班?”
    徐远举连声谢罪,说:“朱长官请息怒,是我失职,我失职。”
    “我早就说过,”朱绍良的口气稍稍缓和了些,“不要以为吴玉章和新华日报被我们撵走了,前些天又抓了些个人,天下从此就太平了。从这件事情看,共党的地下组织还相当活跃,不可有丝毫麻痹!”
    徐远举心想,看来“精神堡垒”的事朱绍良还蒙在鼓里,真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抖落出来,老头子还不气得吐血?嘴里却说:“请朱长官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尽快查它个水落石出。”
    “那好!”朱绍良坐到桌前提起笔,龙飞凤舞地在信笺上写下几行文字,交给徐远举,“这是给你的手令。从现在起,军警宪特,各方面的力量,只要用得上,都可以由你调配。但是,一个月内,你必须把《挺进报》的案子给我破了。否则,别怪军法无情。”
    徐远举挺胸敬礼,说:“是!破不了案子,我徐某就回湖北老家种田打鱼!”
    答应得爽快,可徐远举的心里毕竟有些惊惶,一片茫然。这么大个重庆,百多万人,地分三处,横跨两江,各区居民五方杂处,要找到点线索,真是大海捞针啊!
  
    嘉陵江畔的野猫溪,在重庆的确算不上一个显眼的地方,而且还有些偏僻。
    陈然的家就在野猫溪。
    《挺进报》的印刷据点就在陈然的家。
    也许徐远举永远想象不到,这张威风凛凛神出鬼没的重庆地下党市委机关报,是在如此简陋的地方炮制出来,然后像雪片一样撒向山城的四面八方。
    已经是早晨了。
    新春的第一个早晨来到了。
    陈然他们又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新的一期报纸印出来了,厚厚一叠,整整齐齐清清楚楚。
    窗帘依然紧闭着,灯泡在黑纸做成的灯罩里闪着忽明忽暗的光。一夜劳累,陈然实在打熬不住,此刻趴在桌子上安详入睡,轻轻地打起甜蜜的呼噜。
    外面响起的鞭炮声也没能让他惊醒。
    陈然是个极其认真细致的人。当时组织上准备给他们配一台油印机,陈然考虑再三还是没用这种先进的印刷机器,万一遭到搜查,这台油印机不就成了嫌疑对象?用简陋的方法印报,自然要牵扯进更多的精力,把蜡纸用图钉钉在桌上,以竹板替代油印辊筒,用力要均匀,速度不能快,但印完后,烧毁蜡纸,扔掉竹板,就留不下任何痕迹。印报的时候,往往连续几个小时,甚至整个夜晚,陈然都必须保持一个同样的姿势,稍不小心,就可能损坏蜡纸,难以完成预定的印数。这些日子,印数是越来越多了,工作也越来越艰苦。可陈然他们,没一回不是如期完成任务。看陈然戴着手套聚精会神印报的样子,总让伙伴们联想到手术台上一丝不苛的大夫。
    他的搭档蒋一苇推门进来,一看陈然的模样,乐了,陈然伏在蜡纸上,满脸都沾着油墨,成了一张大花脸。蒋一苇把陈然推醒,又拿面小镜子给陈然瞧,陈然打着哈欠,揉揉熬红的双眼,也笑了,笑起来像个腼腆的大男孩。
    “老黎和刘熔铸就要来了,”蒋一苇说,“说不定,他又给我们带来好消息!”
    老黎是市委常委李维嘉的化名,目前组织上让他联系《挺进报》。陈然取过一条毛巾,把脸擦干净了,说:“中午啊,我让我妈做几个好菜,给大家尝尝!”
    老黎带来的消息果真让陈然和蒋一苇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市委决定陈然和蒋一苇提前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同时改组《挺进报》特支,由刘熔铸任特支书记,陈然、蒋一苇分别担任特支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想到皖南事变后暴露了身份,遵照上级的指示切断组织关系,到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走过了多少漫长的日子!现在得到这个消息,能不让陈然欣喜若狂吗?
    “对你这些年来的经历,组织上是充分信任的,”李维嘉对陈然说,“只是党龄问题,要等以后彻底查明情况,再给你补上。”
    陈然理解地点点头,说:“脱离组织的日子,就像一只失去雁群的大雁,太孤独太苦闷了!只要为党工作,让我干啥都行!”
    见来了好几个客人,陈然的母亲,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妈妈,早就忙碌开了。桌上已摆上了好几盘菜,厨房里还有炒菜声响不时传来。对陈然家来说,算得上丰盛了。还有火锅呢,炭火旺旺的,红红的海椒在锅子里噼噼啪啪蹦跳,让人见了禁不住直掉口水。李维嘉连声称赞:“这火锅,肯定过瘾!”
    大家都笑了。
    陈然兴冲冲地打开一瓶酒,把几只杯子都斟满了,举起杯,压低了声音对大家说:“今天是过年,也是我们《挺进报》特支大喜的日子。我们先喝了这一杯!”
    “对,”李维嘉笑盈盈地说,“庆贺我们新的《挺进报》特支正式成立!”
    大家都把杯子举了起来,使劲地碰了碰。陈然从不喝酒的,可今天把杯子干得底朝天,抹抹嘴巴,喊道:“比海椒还辣!”
    刘熔铸又把陈然的酒杯倒满了:“再来再来!”
    陈然忙推却,说:“那不行,肯定醉!”
    李维嘉看着陈然,又拍拍蒋一苇的肩膀,说:“接下来这一杯,该我敬你们两位,为我们光荣的布尔什维克!”
    陈然母亲端着一碗菜,从厨房走出来,插言道:“不常来的客?你才是不常来的客呢!”
    李维嘉和三个青年人一同笑了起来。
    陈然母亲愣了:“怎么……我说得不对?”
    蒋一苇笑着说:“我们这些‘不常来的客’,祝你老人家健康长寿!”
    看着这群后生,陈然母亲感慨地说:“这年头,吃碗饭都难,哪儿来的寿啊!”
    “娘,您别急,”陈然说,“世界上‘不常来的客’多了,穷人就都会有饭吃了。”
    陈然母亲高兴了,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成了一朵朵花,对老黎他们说:“那敢情好,到时候你们天天来,我天天做菜请你们!”
    这餐饭吃得大伙儿都很痛快,轻轻松松又吃饭又喝酒的,好长时间没这样高兴过了。从李维嘉带来的新的电讯稿中,陈然他们得知解放军又打了几个大胜仗,山城成为人民的天下,已为时不远了。欣喜之余,陈然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比从前要沉重,往后的斗争会更艰难残酷,想到这些,他舒开的眉宇重又拧了起来。
    吃过饭,李维嘉和刘熔铸急着要走,印好的报纸必须赶紧送出去。蒋一苇也要告辞,陈然说:
    “我们去看看云儿吧,给他带件新年的礼物!”
    云儿是彭咏梧和江竹筠的儿子。这对夫妻,是《挺进报》的老上级了,对江竹筠,大家都亲热地叫她江姐。江姐和老彭去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去了,云儿太小,没带着去,暂时寄养在蒋一苇家。陈然喜欢孩子,又特别钟爱云儿,隔几天总要到蒋家去看看他。
    蒋一苇打趣:“陈然,你那么喜欢云儿,怕是也想找个女朋友,成家生孩子了吧?”
    陈然摇摇头,认真说:“现在不是谈恋爱的时候,我啊,革命不胜利是不结婚的!”
    “你娘好几次试探我呢,”蒋一苇说,“她说你熟悉那么多女孩子,怎么就没看中一个理想的朋友?”
    “别着急,将来哪,我一定给她找个又好又美的儿媳妇!”
    陈然说着,顾自哈哈笑了。
    蒋家离野猫溪不远,一忽儿就到了。看见正在院子里玩耍的云儿,陈然便把路上买来的玩具举了起来,说:“云儿,你看小陈叔叔给你带什么来啦?”  
    彭云见到陈然,欢喜地跑过去,一把搂住他的脖子,亲热地喊:“小陈叔叔!小陈叔叔!”
    见两人欢快地逗乐,蒋一苇母亲在一旁笑着:“这个小陈,难怪云儿最喜欢跟他这个叔叔玩……哦,对了,云儿他妈妈刚才来了……”
    蒋一苇有些疑惑地问:“怎么,他妈妈又来过了?江姐不是刚走?”
    他母亲说:“是啊,这人也怪,大年初一跑得来,抱着孩子就哭……我跟她讲,哎哟,这是怎么了?不哭,不哭!大过年的,好不容易见面了,该高兴才是啊!可她还是哭,哭个不停,那眼泪,就跟断线珍珠似的直往下掉,你们说,这过新年了,有啥子好哭呢?”
    陈然想了想,神情严峻地说:
    “江姐平时不这样的,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就在这时,江竹筠已经搭乘江轮离开了重庆。
    汽笛响了。
    船尾在江面上犁出雪白的浪花,江鸥追逐着它们上下翻飞。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隐没在云雾之中,隐隐约约的,神秘而朦胧。
    这条航道,这些日子里江竹筠已来回跑过好几趟了,岸边的景色在她眼里是那么熟悉。眼前,江流依然浩荡,可触景生情,江竹筠别有一番心境!
    老彭!
    她在心里呐呐地呼喊。
    就在年前,她带着一批干部乘船回到下川东,在云阳县董家坝一个秘密接头地点等候彭咏梧派人来接。这时,由于情况变化,彭咏梧领导的奉节、大溪、巫溪暴动已提前举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盼望着早日参加战斗。可是,他们一连等了几天,却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大家的心中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每个人的脸上都罩上几分焦虑和不安。
    接着,传言来了。暴动后才发现,原来敌人早有准备,游击队枪枝弹药又相当困难,作战进行得很不顺利。
    再接着……噩耗来了!
    “江姐,你要坚强些……”
    听到这样的口气,江竹筠的心里已经明白了什么,脸色刹那间变得煞白,但她克制着自己,说:
    “相信我,一切打击我都挺得住!”
    “老彭他……牺牲了!狗日的敌人还把他的头割下了,挂在树上示众……江姐啊!”
    带信来的同志再也说不下去,抱着脑袋呜呜地大声哭了起来。
    江竹筠仿佛失去了知觉,一动不动,但她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像是窒息得透不过气来……
    相濡以沫的老彭啊!
    这惨痛的袭击,旁人是无法领略得到的。江竹筠家里死过很多人,甚至她亲爱的母亲,可是都没像今天这样让她感到难言的窒息……
    情况紧急,江竹筠立即赶回重庆向组织作了汇报。大年夜,在都邮街的一家小面馆里,她见到了川东临委书记王璞。
    得知老彭的死讯,王璞也震惊不已,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当初临委决定到下川东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曾考虑让现在担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刘国定去,可刘国定说他更适合在城市工作,老彭就把这副担子主动挑了起来。可谁知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这时的江竹筠,却已经相当冷静了,对王璞说:
    “三哥,我要求回到下川东去,再把那里的火烧起来!”
    王璞看着江竹筠,看着这个刚刚蒙受巨大心灵创伤的女人,不无担忧地说:“你如果再回去,可能会暴露。再说,云儿还小,也需要你照顾啊。这样吧,你就留在重庆,你的工作由组织上另作安排。下川东那边,可以另外派人去。”
    “不行,”江竹筠摇摇头,坚决地说,“那边的关系只有我最熟悉,别人代替恐怕有困难。另外,从我的内心来讲,也希望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可孩子怎么办?总不能也让他跟着你在山里头转吧。”
    “我有个表弟,也倾向革命,他已经答应我过些天把云儿接去。你放心,不会再给组织上添麻烦了。”
    显然,江竹筠把什么都想到了。王璞不好再说啥了,但还是提醒她:“你还是再好好地考虑一下吧,是走是留,不要忙着做出决定。”
    江竹筠却说:“三哥,就这样定了吧。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考虑的了。”
    王璞有些迟疑,但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他知道是拦不住江竹筠的,何况,将她留在重庆,睹物思人,或许真的会给她带来更多的痛苦。
    但王璞不一定晓得,江竹筠已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了。
    离开重庆之前,她把所有家具杂物全部送给别人,连自己在重庆的地址,也异乎寻常地暴露了,彻底切断了返回重庆的后路……
    交通员卢光特见江竹筠靠在船舷栏杆上,默默凝望着江上的景色,江风不停地掀动着她的头发,便关切地说:“表姐,外头风大,你还是回舱休息吧。”
    江竹筠轻轻摇了摇头,说:“没关系,外头好,外头敞亮。”
    她凝望着远处的山峦,在她眼前幻化出一个矫健的身影。哦,老彭,那是挎着驳壳枪、打着绑腿的彭咏梧,正在大步行进,他是那么的充满活力呵!
    ……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所以他是活着的,而且永远的在我心里。
    江竹筠想。
    她又转身望了一眼重庆,山城早已远去,笼罩在一片浓浓的雾气之中了。在那里,有她的云儿,还有许许多多相识和不相识的战友。她对这座城市是充满感情的,但她不能不用如此的无情与冷峻向它不告而别。
    再见了,云儿!
    再见了,山城!
  
  
原文 发表于“人到中年”  浏览:413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7/27 16:37:1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喀秋莎古战场一夜 3(收藏于2020/7/1 4:15:08
喀秋莎古战场一夜 2(收藏于2020/7/1 4:14:21
喀秋莎古战场一夜 1(收藏于2020/7/1 4:13:03
喀秋莎石榴(之二)(收藏于2018/10/29 13:06:24
喀秋莎石榴(收藏于2018/10/29 13:03:22
苏日朗最后的乐章(收藏于2016/11/1 11:20:20
喀秋莎(收藏于2016/11/1 11:14:52
筱香等待(收藏于2016/9/9 1:13:17
喀秋莎你的石像和我(收藏于2016/7/24 11:05:53
喀秋莎你和我的诗歌(收藏于2016/3/28 9:44:4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江山陈然,我心目中的英雄(访问22759次)
资料白公馆展览改陈提纲(访问21909次)
资料渣滓洞展览改陈提纲(访问17481次)
林三 安礼陈然遗诗《我的自白书》不容篡夺!(访问16713次)
蒋一苇陈崇基林彦陈然烈士传略·二十三狱中斗争(访问16323次)
张界交待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二处情报课侦讯股长张界交待审讯迫害陈然烈士情况(访问15852次)
特务张界的交待陈然被捕后侦讯的情形(访问14477次)
罗学蓬叛徒甫志高的儿子讲出的奇特故事(访问13988次)
罗学蓬 厉华 孙曙血手染红岩---中美合作所B类(敌特、叛徒)档案解密之一(访问13377次)
羊鸣 姜春阳等歌剧《江姐》里的三首歌曲(访问1144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4/1/24 17:46:5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11/7 18:52:2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1/8/9 14:39:32
圆圆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10/28 13:00:2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9/6 14:29:3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烈火红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