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山海之魂·袁崇焕

碧血襄阳千古恨(8)

佚名

  
  
  碧血襄阳千古恨(8)结局
  
  (二十七)
    三日后,郭靖与黄蓉身体略略复元,二人在屋中对坐。黄蓉道:“靖哥哥,这一战虽破了蒙古大阵,但吕大人和萍儿、燕儿……”郭靖也是摇了摇头,道:“我军一战折损一万有余,不但未救出吕大人,肖大侠、陆长老和扫北都以身殉国,各位江湖朋友凡身陷阵中的也多有损伤。唉,还有燕儿和萍儿,这一仗算下来,是个大败仗了。”
    黄蓉张口正要再说,只见一名丐帮七袋弟子走进来,道:“郭大侠,黄帮主,北关守城的弟子拾到蒙古人射上来的一封书信。”说罢递上一封信。郭靖打开信,见信中写道:“郭叔父英武盖世,侄钦佩之至。南朝若得数个英雄若叔父,江山何忧?奈何时不与人,叔父偏逢此末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叔父有恙在身,怎能再劳神劳心,唯愿叔父弃兵言和,方为上策。若叔父一意孤行,恐他日城破,叔父一世英名付于流水。”郭靖看罢,心道:“这忽必烈知我受伤,软硬兼施。但我郭靖是何等样人,怎能弃城投降?”想到此,郭靖提笔在手,写道:“古人云: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毁其节。靖虽不才,亦知大义。城若破,身不降。大丈夫不能为国御敌,有死而已。”然后将信折好,装入封套中。刚要交与这名弟子,黄蓉在一旁道:“且慢。”郭靖问道:“蓉儿,怎么?”黄蓉向那名弟子道:“你去请城中文士将此信抄写数百份,然后都射出城去。”这名弟子答应一声,接信走了出去。郭靖不解,问道:“蓉儿,你这是何意?”黄蓉道:“靖哥哥,如今你有伤在身,城中士气不振。我看你这封回信虽寥寥数语,但一股豪气直冲霄汉。我如此做一则为让大家知我等誓死守城之心,以励士气,二则让蒙古兵将都知我有必死之心,不敢小觑我襄阳。”郭靖点点头,道:“好吧,就依你所说的办。”待那名七袋弟子走出,郭靖又道,“蓉儿,只怕这两军胜负不是我区区一封信就能扭转的。单说这蒙古军中高手如云,竟然有精通阵法之人。这次若非你我就险些败在此阵手下”黄蓉道:“忽必烈此次攻我,由来已久,不得手不会撤兵。我看襄阳城破……”她压低了声音,接道:“只是……只是早晚之事。”郭靖深以为然,黯然无语。
    却说忽必烈接了郭靖回信,知道他决无投降可能,当下命蒙古大军加紧攻城。十五万蒙古大军一方面四面将襄阳围得风雨不透,一方面日日不息,轮番攻城。郭靖与黄蓉见忽必烈如此架势,都是暗暗心忧,又连派出七拨江湖人物前去临安求救。但不是冲不出蒙古大军重围,就是在朝廷那里碰了一鼻子灰。最后他二人也不再对朝廷寄什么希望,只盼得多守一日是一日罢了。
    两军如此僵持了三个月有余。蒙古大军固然没有攻下襄阳,损失惨重,襄阳城中却也是死尸累累,伤兵损将。而且,城中粮草已经用尽,守城弓箭等物也已告罄。眼看襄阳陷落不过是眼前之事,城中这日却突然有了些喜庆气氛,却原来已是到了腊月间,再过得二十几日就是新春了。耶律齐与郭芙走在街上,见行人们匆匆而过,似乎倒也比平时多了一丝喜色。郭芙道:“齐哥,此番破虏与青梅成亲,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耶律齐道:“你这话好没道理。他二人成亲怎么说是坏事?”郭芙道:“本来破虏与青梅成亲自是天大喜事,但眼前襄阳城破只在呼吸之间,他二人刚刚成亲,可不要就……”耶律齐知她话中之意,只是在此场合说出来太过不吉利,因此才咽了回去。耶律齐叹了一口气道:“唉,祸福天定……”郭芙见他脸色突然凝重起来,知他可能又想起惨死的耶律燕,便伸手握住他左手,道:“齐哥,怪我不好,一时多嘴,你不要难过。”耶律齐摇了摇头,一言不发,向前走去。
    自三月前大战后,辛扫北战死,辛青梅痛不欲生。多亏有她师父武夷双英日夜照顾,她才渐渐无事。武夷双英已看出她与郭破虏二人互有情愫,便找个机会与黄蓉提出此事。黄蓉虽是忧心战事,但天下母亲爱子之心都是一样,见郭破虏与辛青梅两情相悦,便一口应承。只是郭靖得知后,甚为不快。郭靖觉得襄阳城存亡未定,若是将来郭破虏在战场上有个闪失,岂不是误了辛青梅一生。但武夷双英向他解释,辛青梅确是与郭破虏二人有意,且她兄长亡故,一个人孤单,因此上郭靖才同意此事。二人佳期就定在十二月八日那天。
    虽然襄阳在重围之中,但郭靖与黄蓉的爱子成亲,各路英雄豪杰,襄阳城中头面人物还是尽数来贺礼祝兴。众人虽亦有谈笑,但掩不住眉间的忧愁之色。
                   
    (二十八)
    郭破虏与辛青梅洞房花烛,自是缠绵不尽。宾客们渐渐散去。郭靖却独自将杨过留了下来。杨过知郭靖定有要事商议,便静静等他开口。果然,郭靖道:“过儿,这两日有丐帮弟子和军中探报来报,蒙古军中新近运来一批火炮,据称威力极大,只怕是专为对付襄阳城墙坚厚而来。”杨过道:“郭伯伯,你曾随成吉思汗西征,可有什么妙法破敌么?”郭靖摇头道:“若是蒙古人真用巨炮攻城,只怕城破只是这几日之事。我也无计可施。”杨过道:“难道襄阳真的就无法可救了么?”郭靖缓缓道:“过儿,天道有常。自古以来,没有不亡之国,如同没有不死之人。秦汉隋唐,哪个不是赫赫武功开国,哪个躲得了亡国之运。大宋天下三百年,如今气数已尽。非你我之力可救。我等据守襄阳,只是为了天下百姓苍生,不是为了这奄奄一息的赵宋朝廷。蒙古方兴,气势正盛,灭宋得天下也是天道使然。然上天有好生之德,蒙古人杀戮太重,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纵如忽必烈这样的雄主,也未必能明白这个道理。我看蒙古人的天下不但坐不稳,也坐不长。少则数十年,多则百八十年,纵然蒙古不生内乱,我中华亦将有了不起的英雄豪杰逐蒙古于漠北,恢复我汉家山河。过儿,我这一生心血都在襄阳,城破之日便是我殉国之时。你春秋正盛,正当匡扶正义、行侠天下,徒死无益。”杨过道:“郭伯伯,我……”郭靖一摆手,道:“过儿,你听我说完。非但是你,齐儿、芙儿、襄儿、破虏他们都不必死。唐朝大将南霁云曾说过‘将以有为也’,你们须留得有用之身。莫看你我一介布衣草莽,我们为国为民,自忖一生无愧天地。无论江湖、江山,都要有你们。”
    郭靖稍停一下,接着道:“过儿,我托你两件事。”杨过道:“郭伯伯,您有何事吩咐便是,何谈一个托字。”郭靖点头道:“一是襄儿和破虏他们。城破之日,望你助他们出城脱困,不要随我们殉城。二是这两样东西。”说着,郭靖从怀中掏出两本册子,递与杨过。杨过接过一看,上面一本封面写着“九阴真经”四个字。这“九阴真经”,他原在古墓中习过,只是今日方见了正本。下面一本正是“武穆遗书”。杨过道:“郭伯伯,你这是何意?”郭靖道:“过儿,我死之后,恐怕这两本书失传。这《九阴真经》也还罢了,你学过,襄儿他们也都学过。不会绝于世上。但这《武穆遗书》却非同一般。我虽然鲁钝,但机缘巧合,与你郭伯母得到此书。后习此书兵法,先随成吉思汗西征,后守襄阳,此书功不可没。念此书乃岳王爷遗物,非忠贞报国之人不可传之。我担心的就是此书或湮灭于世,或落于奸人之手,为祸天下。你要妥善替我保管此书,若他日见有人可传,便将此书传他。后日恐怕恢复我汉家河山时,还有用它之时。”杨过接过两本书,道:“郭伯伯,有我杨过在,便有这两本书在。”说罢,轻轻将两本书放入怀中。
    杨过又道:“郭伯伯,我还有个主意。”郭靖问:“过儿,有什么妙策,不妨明说。”杨过道:“此事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说清,不如我先去做,只是我要离开襄阳数日。”郭靖道:“既如此,那你明日便去吧。”杨过道:“我现在便动身。”
    四日之后,杨过回到襄阳。郭靖一见杨过,只见他背上负的铁剑不见了,却多了两件兵器,乃是一柄刀与一把剑。郭靖道:“过儿,这几日你去了哪里?”杨过不答,伸手从背后抽出两件兵器。只见这一刀一剑都较寻常刀剑略长,郭靖将刀剑从鞘中抽出,顿觉一股寒气扑面。那柄剑精光四射,逼人双目。那柄刀却是黑黝黝地不起眼。黄蓉忽然醒悟道:“过儿,你用你的玄铁重剑化了这两件兵器么?”杨过笑道:“郭伯母果然猜中,正是如此。”郭靖道:“过儿,你那柄铁剑乃是一代剑魔独孤求败留下的宝物,你怎么能轻易毁去?”杨过道:“郭伯伯,你为守襄阳,连自己的生死荣辱都不顾了,我难道还在意这一柄剑吗?再说国难当前,一柄剑更算不得什么了。我知道若先说出此意,你定然阻挡,因此上先推说此事难讲,如今事已办成。我那日突然想起距襄阳二百多里处住着一位朋友。此人名叫淳于拓,是当世铸剑高手。当年我曾救过他一命,因此我若求他铸兵器,他不会不允。我这几日便在他那里,让他化了我的玄铁剑,铸成这一刀一剑。”
    杨过压低声音道:“郭伯伯,我让淳于拓将那《九阴真经》铸在剑中,将《武穆遗书》铸在刀中。如此可保这两本秘藉不失于人手。只须你我数人知道此中秘密,将来得其可传之人时,便传他刀剑即可。”郭靖道:“那如何取出《九阴真经》与《武穆遗书》?”杨过道:“淳于拓铸刀剑后对我说,因玄铁难觅,故他一生也没有铸出如此好的兵器。这两柄刀剑可比上古之干将莫邪。当今世上可能没有兵器能抵挡得住。但是,这刀剑若是相交,则刚极必折,二者齐断。到时秘籍兵书齐现。若再有铸剑高手,可再续接。”郭靖道:“如此甚好。”
    黄蓉问道:“过儿,自古神兵利器皆有名,这两柄刀剑可有名字?”杨过道:“刀剑一铸出,我便赶回。尚未为其取名。郭伯母聪明过人,晓古通今。就请郭伯母给它们取个名字吧。”黄蓉笑了笑,沉思半晌道:“古人有诗云‘长剑耿耿倚天外’,这柄剑不如就叫‘倚天’。至于这刀么……此刀剑得自过儿的玄铁剑,我看不如叫‘屠龙’,以此二字纪当年过儿击毙蒙古大汗蒙哥。”杨过道:“倚天剑,屠龙刀,好,好名字。”郭靖也频频点头。黄蓉又道:“将来得此刀者得《武穆遗书》,习得兵法,可统兵纵横天下,不为天下主,亦为天下辅。此刀可称得号令天下了。但就算此人能率雄兵百万,扫平天下,若一日大权在握,难保不恣意妄为,残害百姓。那时自有得《九阴真经》的英雄豪杰持倚天剑替天行道。因此能与屠龙刀争锋于天下的自然就是这柄倚天剑。”杨过道:“郭伯母果然智慧过人。不但赐此刀剑以名,更能料数十百年后之事。小侄佩服之至。”黄蓉笑道:“我只是有感而发,随口乱说,你们可也不要当真。”
    黄蓉虽是随口而说,但她说的确是千百年来中国历史的一个侧面。自此百十年后,江湖上便传出了几句话: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只是不知是谁人传出,又是众口辗转,渐渐无人知其是何意。这一刀一剑将江湖惹起无数风波,直到元末,明教教主张无忌得此刀剑,获《九阴真经》与《武穆遗书》,大家才明白此中真意。
                   
    (二十九)
    郭靖、黄蓉与杨过又坐了一夜。他们均知蒙古大军不日就全力进攻襄阳,只怕以后再无如此难得机会对坐了。三人商议良久,决定将倚天剑与屠龙刀分交郭襄与郭破虏,只盼将来城破时,他们能够突出重围,再图恢复。三人正谈论间,忽听城外炮声大作,同时金鼓声、号角声、喊杀声震天响起。郭靖看了看黄蓉与杨过,笑了笑道:“终于来了。”二人心领神会,尽在不言中,一起起身离开屋中,直奔城头。郭靖一路上一语不发,到了城头,见城外蒙古大军尽出,在城下摆开数十门大炮,眼看就要强攻襄阳。郭靖回头向着杨过道:“过儿,数日前我与你说的话你不要忘记,不可逞一时匹夫之勇。”杨过默然点头。
    只见蒙古军正中一匹马上正是忽必烈。忽必烈显是看到了城上的郭靖。他仰天大笑道:“郭叔父,我今日再问你一句,你还是要为这赵宋至死守城么?”郭靖朗声道:“你要攻城便攻城,何需多言。”忽必烈道:“好,今日我便与郭叔父一决雌雄。”言毕,将手中小旗一挥,城下数十门大炮一齐轰鸣,蒙古军也在炮火中四面攻城。城中已是断粮两日,守城士卒一个个都是饿着肚皮上城坚守,而且守城之物已经用完。宋兵都将城中不少民房拆掉,以砖瓦等物聊充守城之用。以疲弱之众挡坚利之器,自古未有胜者。今日之襄阳,犹如昔年唐朝名将张巡所守的睢阳。非是守城之人不智不勇,实是人力所及,有不可为之事也。
    自晨至午,自午至晚,双方攻防近一日。在蒙古大炮轰击之下,襄阳北关城墙终于抵挡不住,轰然倒塌一个大缺口,接着,城墙如千里堤溃一般,接连倒塌十余处,蒙古兵从缺口蜂拥而入。郭靖、黄蓉、杨过、耶律齐、郭芙、郭襄、郭破虏、辛青梅等人与一众宋军、丐帮弟子、江湖好汉各自分头迎战。各人虽然武艺高强,但在千军万马攻击之下,不似武林中人近身肉搏,尤其是在长枪劲弩之前,纵然你是铜打铁铸的好汉,也抵挡不住。蒙古人奉了忽必烈号令,凡有抵挡者,一律格杀勿论,因此凡是有丐帮与武林中人抵挡处,多不强攻,尽用弓箭开路。在漫天如飞蝗般的箭雨中,众人死伤惨重。杨过听了郭靖那日嘱咐,在城墙倒塌时见情形不对,就率人掩护着郭襄、郭破虏与辛青梅等人向城外冲去。他们在城门口正遇到耶律齐与郭芙的人马,双方合兵一处,拼死杀开血路向前冲出。但他们手下这些人马在十几万蒙古大军中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杨过武功虽然盖世无双,但也护不得这许多人周全。待得他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回头再看时,身边只有郭襄、辛青梅与武夷双英等一些江湖好汉。断后的耶律齐、郭芙并未杀出重围,显然是陷在蒙古军中。郭破虏也不知去向,在这万马军中,恐怕也是凶多吉少。郭襄与辛青梅二人如同发疯一般,要杀回去寻找。杨过心知若是杀回去只有自寻死路,无奈之下,只得点了二人穴道,与众人离开襄阳远去。
    郭靖与黄蓉率着一批人马且战且退,终于退到安抚使府门前,蒙古兵从四面八方冲将上来。但他们慑于郭靖之威,无人敢上前挑战,只是远远围着放箭。郭靖见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心知定然难免一死。他心下惨然,与黄蓉对望一眼,道:“蓉儿,今日你我战死于此,再痛痛快快地大杀他一场。”黄蓉道:“你在水里我便水里去,你在火里我便火里去。”郭靖仰天大笑,与黄蓉二人突然冲出人群,杀向蒙古阵中。他二人如虎入羊群一般,杀得蒙古兵将纷纷倒退。正在厮杀间,郭靖忽见远处大旗飘摆,原来是忽必烈的中军到了。郭靖咬一咬牙,与黄蓉向忽必烈中军冲去。郭靖二人在蒙古军中冲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只是到了忽必烈中军近前,防卫严密,又有一众高手防护,如何冲得过去。也不知杀了多长时间,二人身上血透重衣,郭靖觉得头脑昏昏沉沉,力有不支。他扭头再看黄蓉,只见黄蓉胸前背后多处受伤,已是摇摇欲倒。他奋力打倒身前两个敌人,扶住黄蓉,与黄蓉退到墙边。他们一退开,蒙古兵弓箭齐发,郭靖与黄蓉左躲右闪,但还是中了一箭又一箭。黄蓉渐渐不支,终于昏了过去。天空中压了一日的阴云更重了,片片雪花开始落了下来。
    忽必烈突然将手一挥,千百人都寂静下来。众人目光都盯在郭靖与黄蓉身上。郭靖将黄蓉抱在怀中,柔声叫道:“蓉儿,蓉儿……”黄蓉缓缓睁开双眼,看着满天飘下的雪花,轻声道:“靖哥哥,你看这满天桃花飞舞,可象不象咱们桃花岛。”郭靖听她说话,已是神智不清,只得接道:“蓉儿,这哪儿有咱们桃花岛美,我这就带你回桃花岛去。”黄蓉轻轻摇了摇头。郭靖看她气息奄奄,心中难过,道:“蓉儿,这几十年你随我奔波劳碌,不能在桃花岛安享清福,我实在是对你不住。”黄蓉听了这话,又抬起眼睛,道:“靖哥哥,你可还记得四十几年前,我们初到襄阳时你曾对我说的话么?”郭靖一愣道:“我可记不得了。”黄蓉似突然来了精神,悠悠说道:“当年拖雷统兵来攻襄阳,我说‘咱们守得住便守,守不住还有小红马,可以回桃花岛’。你说‘咱们学了《武穆遗书》上的兵法,怎能不学岳武穆精忠报国。若守不住襄阳,便战死沙场。’我说‘罢罢罢,你死我也死,你活我也活罢了。’我当时就知我们早晚会有一天与襄阳共存亡。但我没料这一天居然过了四十几年。我能与你厮守这几十年,苍天也算对我不薄。”郭靖二目含泪道:“这么多年前的话,我只是随口一说,亏你记得一清二楚。”他见黄蓉居然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知道这不过是常说的回光返照而已。郭靖心中难过,紧紧抱住黄蓉道:“蓉儿,你且歇一会儿吧。”黄蓉突然对着郭靖莞尔一笑,道:“靖哥哥,你要将我葬回桃花岛,好么?”郭靖道:“你……”他刚说得一个你字,见黄蓉双目一闭,已经气绝。
    郭靖只觉悲从中来,仰天长啸。这啸声似龙吟虎吼,声震数里。蒙古兵将以为郭靖要暴起一击,他这最后一击定然是雷霆万钧,势不可挡,当下团团围在忽必烈身前。岂料郭靖啸声渐息,转向忽必烈,一字一顿地道:“大汗,自古得天下不在勇字,而在仁字,我希望你放过这襄阳城中百姓。”忽必烈嘴唇张了张,却没有回答。众人只等郭靖有何动作,但却见他许久也不动一动。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郭靖死了,郭靖死了。”众人立刻一阵骚动,但无人敢上前看个究竟。
    良久,忽必烈走前一步,对着郭靖与黄蓉尸身弯腰一躬,回头道:“若是南朝多得几个郭靖此等人物,只怕这江山不会为我蒙古轻易所得。你们将郭靖夫妇葬在襄阳城外,树碑刻字,不得马虎。”
                   
    (三十、尾声)
    终南山脚下走来一男一女。那名少女突然停下脚步不行。那男子回头道:“襄儿,怎么了?”郭襄道:“杨大哥,我不随你去古墓了。”杨过道:“襄儿,郭伯伯城破前曾向我托付你与破虏,但破虏不幸殉国,我心甚为不安,你怎么能不随我回古墓?你不是也一直想再见你杨大嫂么?”郭襄摇摇头道,“几个月前,我与破虏和辛氏兄妹来这请你去襄阳,如今景色依旧,物是人非。破虏与辛大哥已经战死疆场,青梅虽怀了我郭家一点骨血,但也随他师父回武夷山了。爹娘、大姐、姐夫,我突然间好象所有亲人尽失,只觉得自己孤零零的象个孤魂野鬼。”杨过道:“襄儿,正是如此,我和你杨大嫂才要你与我们一同住在古墓。”郭襄道:“杨大哥,你不必劝我,也许我与你们一起,很难忘却这一切。我想一个人在江湖上走走。有件事我想了一路,我走前想问个明白。”杨过道:“襄儿,既然你执意要走,我知道你的脾气,也不勉强,你有什么要问?”
    郭襄道:“杨大哥,我听娘说,我生于襄阳战火中,所以取名一个襄字。到如今这二十几年,除了襄阳还是襄阳。我一直认为爹娘守襄阳功在社稷,利在百姓,从来没有怀疑过。但是,我如今却觉得爹娘是不是太傻了。我们在襄阳苦战,朝廷就是不发救兵。这襄阳、这江山不是我爹娘的,也不是你杨大哥的。我爹娘临终一战虽然气壮山河,但只怕我这一生也无法释怀。我现下真搞不懂了,我爹娘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说着说着,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杨过心中亦是如刀绞一般,眼看郭襄如此,他虎目含泪道:“襄儿,有些道理我也不太明白,有些话我说了你可能还是无法释怀。我杨过自幼失亲,多亏郭伯伯与郭伯母将我养大,又教我做人的道理。没有他们,便没有今天的杨过。最重要的是,郭伯伯教会了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郭伯伯一生为国为民,无愧这八个字。前日我也亲眼目睹郭伯伯与郭伯母殉国。大英雄顶天立地,生又何欢,死又何惧。生死本不应放在我们心上。但郭伯伯为襄阳而死,昏庸的赵宋朝廷却还不知襄阳已经失守,更不要说郭伯伯为襄阳付出的这几十年。”
    郭襄抬头看着杨过,“杨大哥,你也认为我爹娘他们死得不值么?”杨过摇了摇了头,道:“虽然朝廷不知道郭伯伯与郭伯母一生忠义,但也不能说他们死得不值。城破之前,郭伯伯曾与我长谈,叫我留住有用之身。他曾说,他这一生心血都在襄阳,誓与襄阳共存亡。他还说,他守襄阳是为了天下苍生百姓,而不是为了赵宋朝廷。郭伯伯几十年守襄阳,襄阳已经成了他为国为民壮志的象征。他不是为这一座城而死,而是为他的理想而死。”
    郭襄又道:“就算如此,他们辛劳一生,却不得善终,天理又何在?”杨过伸手抚住郭襄左肩,道:“傻丫头,哪有什么天理。所谓天道循环,不过人力所为。郭伯伯他们为天下百姓,舍却一生幸福,这就是襄阳百姓的天理。郭伯伯与郭伯母本可以在桃花岛安享晚年,但你想想,依他们的为人,做得到么?也许有很多世人会如你一般想,认为郭伯伯太傻。但人固有一死,就算早死几年,晚死几年又有什么分别。也许有的人能够苟活世上,享百岁之寿。但他们最终也不过是一堆腐土,与草木同朽罢了。郭伯伯虽然殉国,但这是他生不逢时。试问岳武穆可曾想到会屈死风波亭么?宋太祖可曾想到会坐江山么。若一个人如郭伯伯一般,胸怀大志,心在社稷,这是难有的大气度,大智慧。论私,一个人只有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无愧一生;论公,这天下就是因为有了象郭伯伯这样的人,才会有太平世界。”
    杨过盯着郭襄双目,缓缓道:“襄儿,不管一个人做什么,纵然天下人都不理解,只要他能做到问心无愧四个字就够了。大侠郭靖这个名字,一定会流芳百世,名垂青史。”郭襄听到名垂青史四个字,再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她呜咽道:“我爹娘为了这‘流芳百世、名垂青史’这八个字辛苦一生,岂不是不值么?”杨过道:“郭伯伯他们当得起这八个字,但不是为了这八个字。一个人活着总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奋不顾身去做的精神。如果人人苟且,没有追求,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就算郭伯伯他们傻吧,但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郭襄点了点头道:“杨大哥,我可能还是无法一下明白。但总之我日后会记得你的话。咱们就此别过。”杨过又道:“襄儿,有一句话你记住。以你的资质与武功,将来定能成为一代宗师,希望你好自为之。倘有不如意,自有我在。”郭襄又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两年后,公元一二七一年,忽必烈将蒙古国号改为大元。
    七年后,公元一二七六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
    九十九年后,公元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号洪武,北赶大元,恢复汉家河山。
                   
    自此千百年后,江湖上凡有侠义之士,莫不追郭靖守襄阳之义举。自古为武为侠者,能为国为民,舍生取义,无人能出郭靖之右。因此上,武林中人只要提到郭靖,绝无其它评语,唯有“大侠郭靖”四字而已。
                   
    (全文完)
    开始写于二OO一年七月二日完成于二OO一年十月十四日
  
 浏览:138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4/19 22:17:2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四一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四十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三九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三八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三七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三六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三五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三四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三三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袁崇焕袁督师诗集附列传三二 (收藏于2014/5/30 12:58:2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佚名碧血襄阳千古恨(5)(访问5873次)
梁启超袁督师传(访问4943次)
姚雪垠崇祯之死(访问4449次)
灰蚯蚓兴城----宁远古城(访问4246次)
周文郁辽西入卫纪事(访问3844次)
佚名碧血襄阳千古恨(6)(访问3816次)
佚名碧血襄阳千古恨(3)(访问3551次)
沈信夫访袁崇焕墓庙(访问3366次)
过客中国历史上第一冤案(访问2977次)
napolen 转载关于张自忠死的一种说法- -在“汉奸”与“民族精神”之间(访问287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袁崇焕过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2/17 15:41:47
东江蓝仔 林奕坚英雄应属那里人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2/13 16:20:0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1/12 17:09:01
袁靖为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2 23:10:5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5/3 17:22:1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