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号馆文选__歌乐山烈士陵园新闻、介绍、游记、观感、述评及诗歌等 |
本刊讯 今年春天,为了加强对全党的革命理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了三个问题,参加革命为了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干点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为了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花山文艺出版社于最近推出《红岩的故事》、《话说红岩》二书。 《红岩的故事》由长篇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撰写。从1961年《红岩》出版以来,近四十年来一印再印,已经发行了800多万册,受到几代读者的喜爱。在去年“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评选中,成为排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全集》之后的第三名。几十年来,作为《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接受了无数次的采访和来访,作了成百上千次的报告。许多人向他问到了小说之外的问题:江姐的原型江竹筠是怎样一个人?成岗的原型陈然又是怎样的?真实的白公馆、渣滓洞与小说中有什么区别?你们是如何创作《红岩》的?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向广大读者和研究者介绍小说中涉及到的各位烈士,《红岩》写作、修改的历史过程,杨益言以78岁高龄应花山文艺出版社之约写出了这本《红岩的故事》,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说:“这本书不是小说,而是历史,令人永远难忘的活生生的历史……”该书虽然只有18万字,但书中充满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什么叫舍生忘死、大公无私?什么叫钢铁意志、视死如归?看了该书你会深深为之感动。 《话说红岩》由原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红岩》的责任编辑王维玲同志撰写。作为当事人,王维玲提供了《红岩》从初稿到出版及出版以后几十年来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和感人的故事,如“慧眼识珠的沙汀”、“边春光绝好的建议”、“柳青谈《红岩》”,以及胡耀邦对《红岩》的赞誉:“我不说你们写了一部好书,因为用好书已经不能概括它的意义了。” |
浏览:131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