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勒次莱老人脊背微驼、坐在两只尚未完工的马鞍中间,用一把锋利的蒙古刀慢条斯理地修理着皮制马鞍上的毛边。尽管这位貌似普通的手艺人满脸皱纹又深又密,粗糙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和刀口,可附近的邻居们都知道,他的舅舅去世前曾是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显赫一时的满汗王--土尔扈特部落的第27代汗王。 小时候,加勒次莱常在舅舅的花园里玩耍,而母亲这时通常与满汗王后一起聊天做女红。加勒次莱所属的土尔扈特部落是一支古老的蒙古族部落。17世纪时,这支蒙古人由新疆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游牧。上百年过去了,土尔扈特部落人丁兴旺,牛羊繁息,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却如伏尔加河的流水绵绵延生。年轻的部落首领渥巴锡毅然拔寨启程,率领归国心切的17万蒙古族人踏上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万里东归之路。 回归的代价是惨重的,土尔扈特人扶老携幼,牵牛赶羊,整个行程历时8个月;一路上,不断遭到沙俄骑兵围追堵截,牲畜死亡殆尽,人口死亡大半,到达祖国时,只剩下7万人。 作为土尔扈特的后人,加勒次莱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生活了50多年。两年前,他定居在新疆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并花了9万元在那里的牧民定居点盖了一幢崭新的砖房。 离开草原是为了3个正在求学的孩子。“在定居点,孩子们可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加勒次莱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 正在上高中的英俊小伙健健是加勒次莱老人的小儿子,闲暇时他喜欢帮父亲做马鞍。“我的理想是上大学,可父亲年纪大了,做马鞍时需要帮助。”健健对父亲常念叨起的满汗王充满了敬意,他能说出挂在自家客厅墙上的老照片里的每个人:他的舅爷满汗王、满汗王的夫人和他的爷爷奶奶。这个自幼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长大的年轻人为自己祖先的历史感到骄傲。 作为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最著名的马鞍艺人,加勒次莱每年都精心制作十几副马鞍。这些马鞍有的被牧人们买去安放在新驯服的骏马身上,有的则被当地政府作为礼物送给国外友人。 加勒次莱已经培养出了20个徒弟,但他们的生产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令老人颇为自得的是,县里准备投资成立个手工马鞍制作厂,并请他去进行技术指导。 “蒙古人可不能没有自己的牛羊。”作为一个传统的牧人,加勒次莱在水草丰美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承包了一条山沟,每年给国家上交八千元的草场承包费。在那里,大儿子和儿媳管理着他的200多匹马、1000多头牦牛和数百只羊。 近年来,这个部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牧业生产方式和种植业、市场经济迅速进入牧民家庭。当地政府还把每年的阴历六月初四定为东归英雄节,并举行盛大的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来纪念东归。(完) |
浏览:525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