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东归英雄 - 土尔扈特回归者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之东归英雄祭

镝非

  土尔扈特,一个似乎很遥远,又似乎很雄壮的名字。
  
  我最早知道这个名字,和多数人一样,是源于那部鼎鼎大名的电影--《东归英雄传》。
  
  我从不曾完整看过那部电影,它留给我的印象,除了壮阔的风景,万马奔腾的场面,就只有那个结尾--让我回味了无数次的结尾:老爹用最后的力气嘱咐女儿,割下刻在自己身上的东归路线图,献给可汗王。然后,就是解说的旁白:“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经过半年多艰苦征程,终于到达中国新疆,完成了东归大业。出发时十七万人,到达时仅剩七万人。东归路线图,在这次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知道为什么,这简短的几句旁白,却以比壮阔的画面更加悲壮的史实气质,强烈地震撼了我,甚至每每令我热泪盈眶。
  
  偶然的机会,看到一部描写这段历史的同名小说,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这段历史。而首先惊讶了我的,是领导这个伟大壮举的渥巴锡汗王,竟然只有二十七岁。这位只走过了三十三个短暂春秋的年轻汗王,竟能以如此的魄力,如此的担当,如此的卓识,如此的才干,领导了一场如此壮丽的事业,更不惜为了部众的自由与幸福,牺牲了汗王的无比尊崇和权力。他的传奇,和有力量窥视汗位,却在东归事业中始终给予汗王最忠臣的和有力的支持的扎尔固首领策伯克多尔济的事迹,更令这段史诗增色不少。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在的宣传过份拔高了东归的意义,硬把它上升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和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史诗。或许的确是这样吧,然而这又如何呢?我以为,“促进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否是土尔扈特人东归的初衷,丝毫不影响这一事件的伟大。
  
  的确,在我看来,正如很多介绍这段历史的文章都提到的,土尔扈特人主要是因为“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欺凌”,才毅然选择了东归的道路。
  
  然而,自古以来,“家”与“国”原本就是息息相关。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信念,正是在对故国百年不渝的怀念中,最终化成了来自于万里之外的无可抗拒的召唤。土尔扈特人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自由与幸福,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万里东归祖国,不正是“千秋家国”理想的现实写照么?
  
  于是,我仿佛看到了,十八世纪的某一天里,汗王宫殿跃起的冲天火焰,烧毁了旧日的繁华,也烧毁了桎梏自由的锁链。我仿佛看到了,万水千山间的一支队伍,前进着,前进着,除了死亡,任何事也无法阻挡他们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进的脚步。。。。。。
 浏览:76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9/15 17:03:4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资料本馆祭奠一览 (截止2006年12月31日)(收藏于2003/2/8 15:42:16
王钟翰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收藏于2002/10/4 14:33:38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7) 东归祖邦,汗国必胜(收藏于2002/9/16 7:24:30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6) 真正的朋友(收藏于2002/9/16 6:36:13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5) 消失的五万军队(收藏于2002/9/16 6:31:13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4) 出征之日的变故(收藏于2002/9/16 5:08:52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3) 东归图风波(收藏于2002/9/16 4:45:39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2) 奇怪的行刺(收藏于2002/9/16 4:39:15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1) 二十四岁的汗王(收藏于2002/9/16 2:54:02
张体先土尔扈特部落大事记(收藏于2002/9/15 20:42:1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王钟翰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访问5649次)
新华社记者 李晓玲渥巴锡后人的新生活(访问5255次)
张岩清朝土尔扈特蒙古抗俄英雄策伯克多尔济和巴尔达尼克(访问4853次)
杨镰古人的精神支柱 ——土尔扈特部落的光荣与梦想(访问3752次)
中新社记者 陈国华东归土尔扈特后代生活今昔(访问3011次)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6) 真正的朋友(访问2962次)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3) 东归图风波(访问2638次)
阿灏吐尔扈特人的传说(访问2341次)
资料本馆祭奠一览 (截止2006年12月31日)(访问2066次)
姜兆文小说《东归英雄传》节选(1) 二十四岁的汗王(访问179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沙尘暴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11/18 19:58:47
钦巴特尔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9/28 14:01:26
非汉族人在当前条件下,更应该提倡(评论于2009/7/11 18:13:1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4/19 15:11:3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5/6 15:51:2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