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天之痕∷情〓奔向未来日子→

崇祯帝倚为干城的杨嗣昌(中)

杨 勇

  崇祯帝倚为干城的杨嗣昌
  《文史知识》1988年第11期·人物春秋
  
  ■宠臣
  
  杨嗣昌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他能真正体察崇祯帝朱由检的意向和好恶,并在自己的行动中贯彻崇祯的意图。在互不买帐、互相拆台的明末政局中,缺乏对皇帝的了解,缺乏皇帝的信任和支持,要想有所作为绝无可能。在这个意义上讲,杨嗣昌的揣摩、逢迎、讨好崇祯帝,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生存本领,也是他要干大事不可缺少的条件。
  
  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三翻四覆,夕改朝更”⑥极难侍候的主子。据《明史》统计,在位17年,刑部尚书被他换了17任,杀了7个总督。平常一言不合、因泄己私愤而杀的人就更多。唯一例外的是对杨嗣昌表示了始终的信任。
  
  杨嗣昌“中旨起复”⑦开始“每奏对辄移时,所言皆听,(帝)曰:‘恨用卿晚。’”科道诸臣以为“夺情视事”触犯了“以孝治天下”的教条,趁机群起而攻之。崇祯帝早有准备,来个言者辄斥赶走、撤换一批人的职务。使杨嗣昌对上知恩图报,对下不理于人口。
  
  即使战场上的惨败也未能动摇朱由检对杨嗣昌的眷顾,在派杨嗣昌赴襄阳督师时,朱由检的口气相当婉转:“朕以寇乱,烦卿远行。朕不忍卿去左右。”⑧更有赐宴平台,赐诗壮行,赐尚方剑助威等殊荣,令合朝文武无法望其项背。崇祯十四年(1641)明王朝流年不利。先是李自成攻占洛阳杀死朱由检的嫡亲叔父福王朱常洵的消息传来,接着张献忠脱困出川,千里奔袭、智取襄阳、处决襄王朱翊钧的噩耗又至。不久,杨嗣昌辜负朱由检的重托自杀身死的凶信来到。引起了朝廷一片恐慌,一片责骂,议论鼎沸。大小臣工,痛定思痛,纷纷援引袁崇焕、杨一鹏等旧例,上书要求追究杨嗣昌“陷藩丧师”的罪责。可是,出人意表,崇祯帝毫不为所动,一言九鼎,盖棺论定,说:“督师功虽不成,志亦堪悯。”明确指出“宜用辅臣礼归葬”⑨,朝臣们至此也就无可奈何了。
  
  平心而论,朱由检不会看不清张献忠等重新崛起的威胁和杨嗣昌对他的辜负。问题是杨嗣昌是朱由检本人“力排众议”提拔重用的,追究他的罪过就等于崇祯帝承认自己无知人之明。刚愎自用、死不肯认错的朱由检当然不会那样干。在某种意义上,后来陈新甲被杀和杨嗣昌没被朝廷掘墓鞭尸是出于这同一原因。自然,人非草木,杨嗣昌的死意味着他朱由检失去了唯一的“知音”,有那么些痛惜也是人之常情。
  
原文1988-11 发表于《文史知识》  浏览:90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9/6 17:22:2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梁颂成杨嗣昌山水旅游文学名言(收藏于2005/4/1 8:22:56
陈寅恪高鸿中明清和议条陈残本跋(收藏于2003/2/8 16:25:56
黄元秀中国历代名剑(三)(收藏于2002/12/18 18:18:15
黄元秀中国历代名剑(二)(收藏于2002/12/18 18:00:22
黄元秀中国历代名剑(一)(收藏于2002/12/18 17:41:00
谭元春怀杨修龄先生(收藏于2002/12/18 17:06:16
梁颂成杨嗣昌旅游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三)(收藏于2002/12/18 16:55:13
梁颂成杨嗣昌旅游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二)(收藏于2002/12/18 16:51:37
梁颂成杨嗣昌旅游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一)(收藏于2002/12/18 16:47:34
杨嗣昌上巡关王直指道直(收藏于2002/12/10 15:57:2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张廷玉等《明史·杨嗣昌传》(上)(访问2351次)
张廷玉等《明史·杨嗣昌传》(下)(访问1957次)
杨 勇崇祯帝倚为干城的杨嗣昌(上)(访问1857次)
陈致远掘杨嗣昌祖墓非张献忠所为考(访问1445次)
杨 勇崇祯帝倚为干城的杨嗣昌(下)(访问1349次)
资 料《杨文弱先生集》简介(访问1341次)
梁颂成杨嗣昌旅游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一)(访问1174次)
黄元秀中国历代名剑(二)(访问1106次)
梁颂成杨嗣昌旅游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二)(访问1052次)
陈寅恪高鸿中明清和议条陈残本跋(访问1034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