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348号馆文选__顾亭林诗文集 |
|
亭林文集卷之三(四)
○與李湘北書 關中布衣李君因篤頃承大疏薦揚,既徵好士之忱,尤羨拔尤之鑒。但此君母老且病,獨子無依,一奉鶴書,相看哽咽,雖趨朝之義已迫於戴星,而問寢之私倍懸於愛日。況年逾七十,久困扶床,路隔三千,難通嚙指,一旦禱北辰而不驗,迴西景以無期,則缾罍之恥奚償,風木之悲何及!昔者令伯奏其愚誠,晉朝聽許;元直指其方寸,漢主遣行。求賢雖有國之經,教孝實人倫之本。是用遡風即路,瀝血叩閽。伏惟老先生弘錫類之仁,憫向隅之泣,俯賜吹噓,仰徼俞允,俾得歸供菽水,入侍刀圭,則自此一日之斑衣,即終身之結草矣。若炎武者,黃冠蒯屨,久從方外之蹤,齒豁目盲,已在廢人之數,而以生平昆弟之交,理難坐視,輒敢通書輦下,布其區區。 ○答湯荊峴書 兩函併至,深感注存。足下有子產博物之能,子政多聞之敏,而下問及於愚耄,不知臣精銷亡,少時所聞,十不記其二三矣。聞之前輩老先生曰:太祖實錄凡三修:一修於建文之時,則其書已焚,不存於世矣;再修於永樂之初,則昔時大梁宗正西亭曾有其書,而洪水滔天之後,遂不可問;今史宬所存,及士大夫家諱實錄之名,而改為聖政記者,皆三修之本也。然而再修三修所不同者,大抵為靖難一事。如棄大寧而并建立之制,及一切邊事書之甚略,是也。至於潁、宋二公若果不以令終,則初修必已諱之矣。聞之先人曰:實錄中附傳於卒之下者,正也;不係卒而別見者,變也。當日史臣之微意也。王元美先生作信國公詩曰:「所以恩澤終,潁、宋乃反是。」蓋謂二公之不得其死,而不可謂之誅。且以漢事言之:武帝之於劉屈氂,謂之誅,可也;成帝之於翟方進,謂之誅,不可也。是史臣之所以微之也。今觀卒後恩典之有無隆殺,則舉一隅而三可反矣。至於即主位之月日,當如來論,以實錄為正耳。自萬曆以還,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姑以目所嘗見之書,其刻本則如辛亥京察記事、遼事實錄 【 王在晉】 ,清流摘鏡 【 王嶽】 ,傃菴野鈔、同時尚論錄 【 二書並蔡□□】 ,愨書 【 蔣德璟】 ;鈔本則如酌中志 【 劉若愚】 ,慟餘雜記 【 史惇】 之類皆不可闕,而遽數之不能終也。蒐羅之博,裁斷之精,是在大君子而已。 ○附 復湯荊峴書 子德西歸,拜讀手札。復有一牘具陳先妣節烈,及前朝旌表之槩,求入史傳,當已徹台覽矣。承問史事,弟年老遺忘,不敢臆對。但自萬曆以來,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姑以目所嘗見之書,其刻本則如辛亥京察記事、遼事實錄, 【 王公在晉,】 清流摘鏡 【 王嶽,】 傃庵野抄、同時尚論錄 【 二書並蔡某,忘其名,】 愨書 【 蔣公德璟;】 抄本則如酌中志, 【 劉若愚,即汪鈍庵集中所謂遠志之苗。】 幸存錄、 【 夏君允彝,】 慟餘雜記 【 史君惇】 之類皆不可闕,而遽數之不能終也。蒐羅之博,裁斷之精,是在大君子而已。弟近二十年精力並用之音韻之學,今已刻之淮上,惟待自往與張君力臣面加訂改。今年至睢,值淮西飢荒,又乏資斧,不果前行,明春當再裹糧東去。適馬氏暫有所約,或于貴地暫有旬月之留,先此附聞。並有馬宅一字,煩為寄往。率爾布候,不盡瞻馳。 |
浏览:13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