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文选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顾炎武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348号馆文选__顾亭林诗文集

亭林文集卷之三(一)

顾炎武

  亭林文集卷之三(一)
  
  ○與友人論學書
  
  比往來南北,頗承友朋推一日之長,問道於盲。竊歎夫百餘年以來之為學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與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與天道,子貢之所未得聞也。性命之理,著之易傳,未嘗數以語人。其答問士也,則曰「行己有恥」;其為學,則曰「好古敏求」;其與門弟子言,舉堯、舜相傳所謂危微精一之說一切不道,而但曰:「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嗚呼!聖人之所以為學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學而上達。」顏子之幾乎聖也,猶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學。自曾子而下,篤實無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則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今之君子則不然,聚賓客門人之學者數十百人,「譬諸草木,區以別矣」,而一皆與之言心言性,舍多學而識,以求一貫之方,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是必其道之高於夫子,而其門弟子之賢於子貢,祧東魯而直接二帝之心傳者也。我弗敢知也。孟子一書,言心言性,亦諄諄矣,乃至萬章、公孫丑、陳代、陳臻、周霄、彭更之所問,與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處、去就、辭受、取與之間。以伊尹之元聖,堯、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駟一介之不視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於孔子也,而其同者,則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恆言也;出處、去就、辭受、取與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恆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謂忠與清之未至於仁,而不知不忠與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謂不忮不求之不足以盡道,而不知終身於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愚所謂聖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學於文」,曰「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恥之於人大矣!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故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嗚呼!士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非好古而多聞,則為空虛之學。以無本之人,而講空虛之學,吾見其日從事於聖人而去之彌遠也。雖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區區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
  
  ○與友人論易書一
  
  承示圖書、象數、卜筮、卦變四考,為之歎服。僕嘗讀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所謂「輔弱扶微,兼包大小之義」,而譏時人之「保殘守缺,雷同相從」,以為師說,未嘗不三復於其言也。昔者漢之五經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邱、京氏;尚書歐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毛;禮大小戴;春秋嚴、顏,不專於一家之學。晉、宋已下,乃有博學之士會稡貫通。至唐時立九經於學官,孔穎達、賈公彥為之正義,即今所云疏者是也。排斥眾說,以申一家之論,而通經之路狹矣。及有明洪武三年、十七年之科舉條格,易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詩主朱子集傳,俱兼用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注疏,猶不限於一家。至永樂中,纂輯大全,并本義於程傳,去春秋之張傳及四經之古注疏,前人小注之文稍異於大注者不錄,欲道術之歸於一,使博士弟子無不以大全為業,而通經之路愈狹矣。注疏刻於萬曆中年,但頒行天下,藏之學官,未嘗立法以勸人之誦習也。試問百年以來,其能通十三經注疏者幾人哉?以一家之學,有限之書,人間之所共有者,而猶苦其難讀也,況進而求之儒者之林,群書之府乎?然聖人之道,不以是而中絕也,故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昔之說易者,無慮數千百家,如僕之孤陋,而所見及寫錄唐宋人之書亦有十數家,有明之人之書不與焉。然未見有過於程傳者。且夫易之為書,廣大悉備,一爻之中,具有天下古今之大,而注解之文,豈能該盡。若大著所謂此爻為天子,此爻為諸侯,此爻為相,此爻為師,蓋本之崔憬解繫辭二與四、三與五同功異位之說。然此特識其大者而已,其實人人可用,故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故夫子之傳易也,於「見龍在田」,而本之以學問寬仁之功;於「鳴鶴在陰」,而擬之以言行樞機之發;此爻辭之所未及,而夫子言之。然天下之理實未有外於此者。「素以為絢」,禮後之意也;高山景行,好仁之情也,諸姑伯姊,尊親之序也。夫子之說詩,猶夫子之傳易也。後人之說易也,必以一人一事當之,此自傳注之例宜然,學者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可爾。且以九四或躍之爻論之,舜禹之登庸,伊尹之五就,周公之居攝,孔子之歷聘,皆可以當之,而湯武特其一義,又不可連比四五之爻,為一時之事,而謂有「飛龍在天」之君,必無「湯武革命」之臣也。將欲廣之,適以狹之,此舉業以來之通弊也。是故盡天下之書皆可以注易,而盡天下注易之書,不能以盡易,此聖人所以立象以盡意,而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辭之外,別起一義以示學者,使之觸類而通,此即舉隅之說也。天下之變無窮,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者亦無窮,若但解其文義而已,韋編何待於三絕哉!「子所雅言,詩、書、執禮。」詩、書、執禮之文,無一而非易也。下而至於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秦、漢以下史書百代存亡之迹,有一不該於易者乎?故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愚嘗勸人以學易之方,必先之以詩、書、執禮,而易之為用存乎其中,然後觀其象而玩其辭,則道不虛行,而聖人之意可識矣。不審高明以為然否?
  
  
 浏览:29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7/4 15:14:3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顾炎武卷三十二(十) (收藏于2014/7/14 14:28:30
顾炎武卷三十二(九) (收藏于2014/7/14 14:28:30
顾炎武卷三十二(八) (收藏于2014/7/14 14:28:30
顾炎武卷三十二(七) (收藏于2014/7/14 14:28:30
顾炎武卷三十二(六) (收藏于2014/7/14 14:28:29
顾炎武卷三十二(五) (收藏于2014/7/14 14:28:29
顾炎武卷三十二(四) (收藏于2014/7/14 14:28:29
顾炎武卷三十二(三) (收藏于2014/7/14 14:28:29
顾炎武卷三十二(二) (收藏于2014/7/14 14:28:29
顾炎武卷三十二(一) (收藏于2014/7/14 14:28:2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顾炎武日知录之馀卷四(中) (访问1089次)
顾炎武日知录之馀卷二(下) (访问1054次)
顾炎武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三 思文纪略 (访问988次)
顾炎武卷十二(三) (访问973次)
顾炎武日知录之馀卷二(中一)(访问968次)
顾炎武明季三朝野史卷之四 永历纪略 (访问929次)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之三(五) (访问879次)
顾炎武航海遗闻 (访问849次)
顾炎武卷三十二(八) (访问815次)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之四(一) (访问733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