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功德园网上纪念园区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雨花台功德园网上纪念园区__颜伏将军纪念馆
雨花台功德园网上纪念园区共和国将帅园

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想起父亲

颜春欢

  
工资

  山东实行了“阳光”工资,财政部门把各项福利都放进每月的工资里,增加了事业单位和公务人员工资的透明度。各单位原先五花八门的奖金、津贴、补助之类随之取消。有位同事的父亲,官至副省级时退下,月薪近万元。常听这位同事抱怨,父亲干了几十年革命,退下来工资还不足万元,太低了。
  我因此想到父亲。
  父亲所在的济南军区炮兵机关的营房为加强战备,迁往距济南市区较远的山区。1979年,父亲因年老体衰多病离开了工作岗位。在搬进军区干部休养所之前,仍在山里的营房住着。麦收时节,父亲象往年一样,去营房附近的村子里转转,看看收成如何,社员能分到多少麦子,劳动力够不够。在职的时候,他还会找队长或村支书聊聊,需要部队支援些什么。我经常听父亲说的一句话“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是老百姓养育着军队,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部队义不容辞。1979年的夏收时节,一个傍晚我陪父亲散步。出了营区,父亲径直走向最近的村子。还没到村头,场院里就有人认出了父亲(“场院”是山东农村麦收时,生产队集中打麦、脱粒、扬场的一块平坦场地,一般设在村头或离村子比较近的地方。),离得很远就 “颜司令来了,颜司令”,边和父亲打招呼边向父亲跑过来。 “颜司令吃了吗?”“颜司令好啊吧?”老乡以他们自己的方式问候着父亲。
  不知是谁通知了回家吃晚饭的队长,几句话的功夫,队长就抹着嘴小跑着出现在父亲面前。队长和父亲很熟悉,见面就知道父亲的来意。他掐着手指头一笔一笔的给父亲算收成账,算公粮,算余粮、算粮价、算提留、算人均能分到多少麦子……最后队长很知足的告诉父亲,按当年的年景和收成,年底决算每人分几十块钱不成问题。
  回家的路上,父亲没说话,脸上始终没有笑容。陪父亲散步原本是一种享受。挽着父亲的胳膊,边走边摇。他会即兴告诉我一些战争年代的趣事,会说起他美丽的故乡。他说他们老家每到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门前开满水仙花,这些花并非人为栽种的,纯属野生。听得我双目圆睁,吃惊不小,父亲却不以为然。说到高兴处他会爽朗的笑出声,但很少低头不语,沉默寡言。
  快到家的时候,父亲说我们都不工作了,国家一个月还发几百元工资,可老农民面对黄土,背朝天,一年忙到头才分几十块钱。我当时对父亲肃然起敬。他们这些“子弟兵”的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父亲感恩共和国给他的待遇,同时,更盼望百姓早日富裕起来。我知道父亲参加革命前,家里不缺钱,否则他没有条件从四川去北京念书。他之所以从北京奔赴延安,出生入死干革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是想天下百姓都过富足的日子。他的信仰一生都不曾改变。当我听到我的同事和他父亲对每月逾万元的工资表示不满的时候,我更景仰我的父亲,他终生不忘的是“为人民谋利益”。
  
  
一张照片

  八十年代,孩子上幼儿园的那年春天,带他去山里踏青。顺便去父亲住过的老营房瞻仰高大的毛主席塑像,这是济南市仅存的两座毛主席塑像之一。给孩子讲讲前辈的经历和故事。
  毛主席塑像前有一块空地,两侧是很矮的花坛,周边是松柏和冬青。正午时分,阳光灿烂。我们坐在花坛边上聊天。一个老汉挑着副猪食桶摇摇晃晃的,不紧不慢的从我们面前走过。“马队长!”我认出老汉是离营区不远,于家洼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外号“马大哈”。六十年代末,我在家里见过他。我自报家门,问他还记得我吧。他嘴上说认得认得,可眼睛里分明是一片茫然。二十多年不见,他肯定觉得应该认识我,实际上对我可能已无印象。
  “颜司令好吧?”
  “挺好。”
  “挺想他的。”老人说着有点神伤。
  我那天正好身边有着一张父亲的生活照,掏出来给马队长看。他抚摸着照片,眼圈红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到,我不到五十岁眼睛就花了,那年马队长已经七十岁出头了,他可能看不太清楚照片上父亲的模样,但他对父亲充满了感情。
  “送给你了。”我决定把照片送给老人家。我话一出口,马队长的眼泪就顺着皱皱巴巴的脸颊流下来了。他背过身去,鼻涕眼泪的擦了一把。再转过身来,我就一句话也插不上了。
  “这一带的老百姓对颜司令太好了。”我知道他想说这一带的老百姓觉得父亲太好了。
  “那原来,生产队里遇上难为的事办不了,就去和颜司令说说。颜司令多咱(多咱:山东方言‘任何时候’)也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老百姓有困难,我们应该帮’。”他学着父亲说话的口气。
  “那年队里修水利,计划着年前干完(指春节前)。年根底下,队里真是没钱了,想和颜司令说说,借几十把铁锨。那天中午上你家,赶上吃饭,你爸从食堂买了一碗红烧肉,就我一个人吃了,你和你妈都没吃。”这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可能去机关的办公楼找父亲不方便,村干部和父亲说事,经常是中午或晚上到家里来谈。只要赶上吃饭,父亲就会从食堂给他们买一份肉特别多的菜。父亲常常就看着他们吃,我们也不能伸筷子,这是家里不成文的规矩。
  “颜司令叫送来的铁锨都是新的。”
  送铁锨的事是原司令部管理处官松处长具体办的。他与父亲共事多年,他说部队搬到山里来没几年,营区依山傍河,父亲就和营区官兵为周边的百姓在河滩造地千余亩;有一个冬天,部队出动10辆大卡车,和当地百姓奋战一个冬春,在营区前的玉带河上游筑起一座截流大坝,修建导洪工程500米,水渠2500米。使河滩地旱涝保丰收……言外之意,类似送铁掀的事太小了。
  “我现在日子可好了。孩子都成家了。我自己喂着四头猪。每天来营房挑泔水,有得多,就多挑点,今天是礼拜(天)没大有,就少挑点。我现在多咱(任何时候)想吃肉,就能吃。日子好了,怪想(山东方言‘很想’)颜司令的。”
  马队长说着,手不停的摸着父亲的照片,在阳光下反反复复的看着。
  “你见着颜司令给俺捎个好。”
  我回家把他的“好”捎给父亲的时候,父亲提了一大串问题:农民责任田的灌溉问题怎么解决的?公共水利设施如何维护?村里经济作物多不多?果树长起来吗?……
  我只看见果树不少,其它的答不出来,有点惭愧。父亲还是很满意,他说马大哈有肉吃了。他欣慰山里百姓的日子富裕了。
  
  
打 井

  今年山东大旱,旱情创建国以来之最。国土资源部计划在山东打井1000口,抗旱夺丰收。在媒体上看到这些消息,脑子里就老是浮现出几十年前的一件事。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有人贴父亲的大字报,说父亲利用私人关系,擅自调动部队和装备。并要求父亲就此事说清楚。
  这件事我自始至终都“参与”了。
  六十年代初,父亲所属的军区炮兵机关驻进了山区的营房。“三年自然灾”害尚未结束,山区缺粮食。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营区周边的乡亲就到生产大队部开一张介绍信,证明自己不是盲流,一家老小只要能走动的,怀揣着介绍信出去要饭,快到麦收时才返回。我曾经和村里留守的孩子一起挖过野菜,与我同龄的一个姑娘比我矮大半头。父亲当时痛惜的说,孩子没得吃,怎么能长个子!为此我还写了一篇周记《挖野菜》,老师把它当范文在作文课上念过,夸我写的“生动”。可这“生动”的一幕却时时刺痛着父亲的心。
  山区的农田一块地只有一亩、八分的,不规则的散落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看上去真的只有巴掌大小。秋天种上麦子,如果来年春天没有雨水,夏天连种子都收不回来。所以,大多数土地只能种地瓜(红薯)之类比较耐旱的庄稼,一年只能种一季。又是一年的初春,父亲看着结伴外出要饭的乡亲,自言自语,老百姓打了粮食保障部队吃饭,他们自己却拖着打狗棍出去要饭(父亲一辈子称“拐棍”是“打狗棍”。)。
  考虑再三,终于有一天,父亲抓起电话,打给时任军区工程兵主任的冯之湘,请他帮助营区附近的村民打深水井,浇地,增产增收。冯司令立刻派技术人员带着工程设备进了山。我跟着父亲去过打井工地。寒风里,父亲握着官兵的手向他们道谢,问他们晚上睡在帐篷里冷不冷,伙食标准够不够吃,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最后一次跟父亲去时,水井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负责浇地的老乡指着山上吐着清水的大管子告诉父亲,经过二级提水,山上大部分土地都能浇上水了。当年春天就敢种玉米,秋后种小麦。以后每年能种两季庄稼了。老乡边说边忍不住呵呵地笑着。
  听说井深几十米,我好奇的往井口凑,想看一看有多深,父亲拉住我,交代老乡转告队里,井口一定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小孩跟父母过来浇地时发生意外。
  这就是“大字报”里要父亲说清楚“利用私人关系,擅自调动部队和装备”的全过程。
  九十年代初,山区巨变,农村的草房变成瓦房,蜿蜒土路修成了柏油路,再也没有人出去要饭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带孩子去山里玩,又看到了那口井,仍在浇地。
  回来说给父亲听,父亲连连称“好”。说到“文化大革命”中的那一幕,病中的父亲提高了嗓门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和老百姓是一家人!打井为他们多收粮食吃饱饭,我有什么错!”
  大旱之年,我又在电视上看到了战斗在抗旱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截止2月12日,近万名官兵在山东境内开渠浇地7000余亩;2月25日,北京军区派官兵在革命老区沂蒙山打井成功;2月28日,驻济某航空旅出动数百官兵和大型设备,为商河县引黄抗旱做贡献……。媒体上不断的有人民子弟兵与山东百姓携手抗旱的消息。如今部队的技术能力和机械装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没有变。多么希望四十多年前父亲那一代老军人们为老乡打的那口深井,还能继续造福山区的百姓。
  
  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 于济南市
  
 浏览:174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1/4/27 15:13:0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颜凯欢爸爸与他的农民朋友(收藏于2012/4/3 21:34:53
王震飞一个士兵的怀念(收藏于2011/5/22 19:59:27
刘建雄上甘岭战役的炮兵司令颜伏将军(收藏于2011/5/22 19:51:50
颜春欢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想起父亲(收藏于2011/4/27 15:13:01
顔凯欢心中的丰碑(收藏于2010/7/8 22:11:27
原军委炮兵文化部长 张钊我们的颜师长从上甘岭前线胜利归来(收藏于2010/3/22 22:02:46
原军委炮兵副参谋长 石璧永久的怀念——忆颜伏同志二、三事(收藏于2010/3/22 21:58:11
原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张直夫忆颜伏师长和抗美援朝中的炮20团(收藏于2010/3/22 21:54:01
原15军副军长 靳钟忆上甘岭战役前线炮兵司令员颜伏同志(收藏于2010/1/14 11:07:08
生平顔伏同志生平(收藏于2010/1/13 19:10:5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原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张直夫忆颜伏师长和抗美援朝中的炮20团(访问3192次)
原15军副军长 靳钟忆上甘岭战役前线炮兵司令员颜伏同志(访问2899次)
原军委炮兵文化部长 张钊我们的颜师长从上甘岭前线胜利归来(访问2152次)
生平顔伏同志生平(访问1893次)
刘建雄上甘岭战役的炮兵司令颜伏将军(访问1779次)
颜春欢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想起父亲(访问1743次)
颜凯欢爸爸与他的农民朋友(访问1727次)
原军委炮兵副参谋长 石璧永久的怀念——忆颜伏同志二、三事(访问1620次)
顔凯欢心中的丰碑(访问1560次)
王震飞一个士兵的怀念(访问104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7/13 19:50:02
廖澄平向颜叔叔敬礼(评论于2014/4/9 10:42:3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4/1 22:47:54
FUZUO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3/11 16:08:27
FUZUO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3/11 15:59:3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