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4号馆文选__新闻动态 |
|
刘锦云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虽然政务缠身,但其创作活力不减当年,由他编剧的描写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李渔的历史剧《风月无边》已在首都剧场上演。《风月无边》作为人艺新千年第一部重头戏,刘锦云无论是作为北京人艺的院长还是作为《风月无边》的编剧,都已成为圈内外关注的焦点人物。 由于众人注目和该剧对北京人艺的重要性,人艺上上下下对《风》剧都保持低调,但一谈起剧本创作,作为艺术家的刘锦云仍禁不住显露出他创作时的激动和对该剧演出的期待。 记者:请谈谈您的创作初衷。 刘锦云:两点。一个是表达欲望,一个是李渔这个人物本身对我的吸引。作为一个剧作家,我只能写我熟悉的生活,以前我生活在农村时间比较长,于是就有了《山乡女儿行》、《狗儿爷涅磐》等戏。而进入人艺后,对剧院、对艺人的事有了感悟就写艺人,比如《阮玲玉》。在《阮玲玉》之后,实际上我一直想找一个人物载体,来表达我新的感悟。有一天在新加坡的街上我看到一本小书,就是写李渔的。我突然发现我要找的那个人就是李渔。 记者:在李渔身上到底是什么东西吸引了你呢? 刘锦云:矛盾。这个人太矛盾了。第一是为官的矛盾。李渔厌恶官场却又不得不行走于官场。第二是艺术与世俗的矛盾。李渔的才情真是很高的,但他却在《闲情偶寄》里特别详细地描绘他给女人描眉的细节,让人觉得这个大艺术家竟如此无聊,还有他卖文时给人写的词极尽肉麻之能事,让我们也为之脸红。第三个矛盾是他性格的孤傲和卑贱的矛盾。李渔淡于功名,不求闻达,性格孤傲。但他为了养家,却找人要钱、给人唱堂会,甚至给人哭丧的事他也干。在这个人身上矛盾的东西大多了。其他还有对待女人的事上也是如此。有矛盾的人物特别出戏,特别能传递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记者:你心目中的李渔与舞台上的这个李渔的差距有多大? 刘锦云:我写出一个李渔,林兆华导出一个李渔,濮存昕演出一个李渔,你说这个差距有多大?其实戏剧就是如此,你们看到的李渔是大家共同创作的结果。 记者:我发现《风》剧演出阵容中,除了徐帆这批人几乎是《茶馆》和《古玩》的原班人马,从去年底开始他们连续演出,几乎没有休整的时间,请您谈谈他们。 刘锦云:现在人艺就这么多人,确实存在你说的问题,不过我看演员排练都很投入,表演状态不错,相信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依然是人艺最好的戏剧。 |
原文2000/04/14 发表于http://edu.sina.com.cn 浏览:108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