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4号馆文选__新闻动态 |
|
20年前,没有多少人知道李渔为何人时,在李渔的故乡兰溪就有人倡议成立李渔研究会,他们怀着对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文化名人的高度崇敬之情四处奔走,研究会终于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于1982年5月成立。20年来,李渔研究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李渔热”,一时间,国内许多报刊纷纷刊载有关评论李渔的文章;有关李渔的传传相继问世;李渔的小说、李渔的诗词、《芥子园画谱》等一版再版;李渔的戏剧也重现舞台。人们对300多年来颇有争议的杰出文学家李渔的评价也日趋理性,对李渔的生平思想、学术地位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李渔研究会抓住这一契机,广泛开展对李渔文化内涵的挖掘、宣传、交流,他们一方面积极兴建芥子园(又称李渔纪念馆),一方面致力于发掘和保护李渔在故乡的遗迹——李渔坝和且停亭。1989年,李渔坝被省政府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李渔研究会主动与浙江古籍出版社联系,建议出版《李渔全集》,结果如愿以偿,这也是浙江省迄今为数极少的能够出《全集》的历史人物之一。《李渔全集》出版后,人们及时领略到李渔丰富的著作,这部20卷本的《李渔全集》竟成为最畅销的大型图书之一,连续出版了三次,可见人们对李渔作品的欢迎程度。 眼看着李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李渔研究会会员们欣喜交加。接着他们又提议塑起了两尊李渔像。一尊在孟湖乡政府内,一尊在杭州历史名人蜡像馆中。为了让更多的普通人知道李渔这一历史人物,研究会开始撰写剧本。1989年,由兰溪婺剧团演出的《李渔别传》,首次将李渔形象搬上了舞台,该剧几年来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了近十次。2000年4月,由北京人艺排演的话剧《风月无边》,还将李渔的形象搬上了首都的舞台,结果火爆京城,影响很大。 在做好国内宣传的同时,李渔研究会结交了一批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李渔研究专家,扩大了李渔故乡对外交流范围,提高了兰溪的知名度。 廿年辛苦不寻常。李渔研究会规模不大,只有20多名会员,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也没有活动经费来源,然而,20年里却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同。多年来,该会广泛利用新闻媒体、知识讲座、简报等形式,将协会开展的各种工作与活动广为宣传,扩大影响。凭着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会员们甘耐寂寞、潜心研究,将出成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会员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大家对李渔的生平思想、戏剧作品、戏曲理论、小说、诗词、美学、园林建筑、医药、美食颐养等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与研究,其中《李渔生平事迹的新发现》入选《中国戏剧年鉴》,《李渔评点、改定“金瓶梅”考》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在文学史研究领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还出版了《笠翁秘书》、《李渔研究麟鳞集》、《李渔研究》等三部专著;创作并拍摄了六集反映李渔的电视连续集;发表了章回小说、民间故事等数十篇有关李渔的文学作品。 目前李渔研究会正在进一步搜集、了解、掌握国内外有关李渔研究学术动态信息,加强李渔研究网络建设,在互联网上制作了“李渔纪念馆”网站,发表和获取有关李渔研究的动态信息,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学会的学术研究工作。 |
浏览:178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