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李渔诞辰400周年纪念馆
9994号馆文选__研究文选

纪念李渔展览文字稿(初稿)

芥子园

  纪念李渔展览文字稿
  
  前言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为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兰溪夏李村人。著名戏剧家、戏剧理论家、文学家、美学家,著有戏剧、戏剧理论、小说、诗词等五百多万字作品,并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天才,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东方莎士比亚”等。
  李渔一生没有固定职业,为了生活,经常穷苦告贷,终年托钵,饱尝扣门随马、浪跡江湖的辛酸滋味。同时,人们对他的一些缺点进行了不切实际的夸大和指责,说他“惯打抽丰”、“有文无行”等等,并影响蔓延至今天。有些研究者非常欣赏他的艺术才华,但囿于前人的成说,亦对其人品颇多否定,偶有为之鸣不平者,往往又论据无力。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对于李渔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必须给以历史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近几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学术空气的不断活跃,李渔已逐步得到科学、公正的评价。兰溪市也斥巨资建造了这座园林,以纪念这位才名震世的乡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李渔,认识李渔,现将李渔的生平、成就在这里作一概括展示,并配以部分史料、实物展览,敬希观者指正。
  
    
                     二OO二年四月
  
  
  
  
  
  
  
  
  
  
  一、 生平事迹
  
  1、 贫寒家世
    夏李村,又名下李村,有四五百户人家全部姓李,距兰溪县城约五十华里,其始祖唐时由福建长汀徏居浙江寿昌,南宋时才迁移到兰溪夏李。李渔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
  李渔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八月初七(另一说为1611年),父亲、伯父外出“吃药饭”,母亲在财主家当“烧镬娘”(女帮工),家住伊山头的一座旧祠堂里。相传李渔怀胎十一个月,是“星宿降地”,为“仙之侣,天之徒”,故而得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几世贫寒的李家也就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了。
  照片:夏李村全貌
  《龙门李氏宗谱》有关章段复印件
  
  2、 药铺小儿
  李渔的童年是随父亲与伯父在江苏雉皋(今如皋县)度过的。李渔早慧,幼年通读四书五经,8岁就能作诗,深受“冠带医生”的伯父李如椿喜爱,出门就诊时常带着他。
  李渔自小勤奋攻读,他每年在自家后院的梧桐树上刻诗一首,以警戒自己不要虚度年华。据《如皋县志》记载,在他少年时代,还曾侨寓在李堡镇上的一座“老鹳楼”里发奋攻读,只可惜当时的详情已不得而知了。
  附:李渔15岁时在梧桐刻的诗(仿制古诗笺):
  小时种梧桐,桐本细如艾。针尖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长亦奚怪。好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
  
  3、婚丧频接
   李渔19岁时,不幸父亲病逝了。按照当地风俗,人死后某一天要“回煞”,家人要“避煞”,李渔认为这不合情理,写了一篇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回煞辩》予以驳斥。
  图:《回煞辩》全文复印件。
  父亲去逝前后,李渔娶了距夏李村约十华里的生塘徐村(今属水亭乡)徐氏女为妻,并白头偕老。李渔多次出游,都靠她主持家政有方,得无后顾之忧。李渔在其作品中亲切地叫她“山妻”。
  附:寄内诗(仿制古诗笺):
  
  4、“五经童子”
  李渔2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在童生试科考中获胜,成为秀才,这对于这个祖祖辈辈没得过功名的李氏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件破天荒的大喜事。当时婺州的主试官许豸非常赞赏李渔的才学,将其试卷印成专帙,广为传颂。
  二年后,李渔入金华府痒。再二年后,赴杭州应乡试,未中。在三十岁的元日作《凤凰台上忆吹箫》词,顿发“封侯事且休提起”的感慨。
  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
  
  5、归隐伊园
  1646年8月,清军攻占金华,“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李渔归隐故乡,回夏李居住。清廷颁布了剃发令,所到之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李渔对这一伤害民族自尊心的暴行虽强烈不满,但为了保命,还是剃了,并自称为“狂奴”,奋笔写道:“髡尽狂奴发,来耕墓上田。屋留兵燹后,身活战场边。几处烽烟熄?谁家骨肉全?借人聊慰已,且过太平年。”
  入清后的三、四年中,李渔在故乡做“识字农”。他在伊山头村的“先人墟墓边”,“新开一草堂”,名曰“伊园”,又叫“伊山别业”。园内经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安排,构筑有廊、轩、桥、亭等诸景,自誉可与杭州西湖相比,“只少楼台载歌舞,风光原不甚相殊。”并写下《伊园十便》、《伊园十二宜》等诗篇。
  照片:伊园
  
  非常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李渔,积极为首兴建石坪坝等四处堰坝,挖掘伊坑等沟渠六华里,使易旱的黄土丘陵地带形成“自流灌溉”,改善了农田水利,村民至今受益。由于李渔对村里公益事业的贡献,还被村民推选为祠堂总理。石坪坝被后人称之为“李渔坝”,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照片;李渔坝
  
  李渔还为首在村口的大道旁倡建了一座凉亭,取名为“且停亭”,并题联曰:“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此亭一直为后人传颂,并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过路凉亭之一。
  照片;且停亭
  
  6、萍寄武林
   大约在1650年前后,李渔写下《卖山券》,卖去自己悉心营造、终日游乐其间的伊园,举家移居杭州。他为寓所题名为“武林小筑”,并在此暂居下来,开始了“卖赋糊口”的专业创作生涯,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短短几年间,《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传奇以及《无声戏》、《十二楼》等小说相继问世。作品以其新、奇、俗而受到欢迎,“湖上笠翁”成了家喻户晓的词场新人,都尊称他为“李十郎”。
  李渔的作品以惊人的速度向各地流传,牟利的书商,私自争相翻刻,使他忙于交涉,兴叹不已。因为金陵(今南京)翻板者较多,李渔便索性在1657年左右举家迁往金陵,以便就地交涉。
  
  7、寓居金陵
  李渔先在金陵闸暂居了一段日子,后来在孝侯(指晋人周处)台边购得一屋,因“地止一丘”,故取名为芥子园,取“芥子虽小,能纳须弥”之意。小小园庭经他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倒也别有情趣,有栖云谷、月榭、歌台、浮白轩等诸景,并都题有楹联。
  照片:芥子园
  附:《芥子园遗址考》剪报
  
  这时候的李渔文笔更趋娴熟,著作更丰,并在金陵结识了一大批艺林名士、仕族缙绅,名声大振。
  
  8、家班女戏
  芥子园既是李渔的寓居地,又是他戏曲活动的重要场所。他有一帮由家姬组成的“家班女戏”,自任教习和导演,专门上演自己创作和改编的剧本。他以芥子园为根据地,四出游历、演剧,“全国九州,历其六七”,先后到过山西、陕西、甘肃、安徽、福建、湖北等地,每到一处,以戏会友,备受欢迎。
  图:李渔游历示意图
  
  李渔56岁时应邀远游西北,得平阳(今山西临汾)、兰州地方官赠给他乔、王二姬,虽年仅13岁,但聪慧过人,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天份,经教唱演习,一生一旦,成为“家班女戏”的台柱子。乔、王二姬由于长年在外演出,劳累成疾,英年早逝,令李渔悲恸欲绝,先后作《断肠诗》二十首、《后断肠诗》十首以及《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等诗文以纪念。
  
  苏州百花巷的李渔寓所,曾经是当时戏曲名流交流艺术的场所。1671年端午节前后,李渔两次带家班在百花巷演出经他改编的《明珠记·煎茶》等剧,并与著名戏剧家尤侗、著名诗人余怀(澹心)等一同观演,共同切磋,开怀畅饮,往往是夜间上演,曲未终而东方已白,兴致昂然,意犹未尽。
  附李渔诗:更衣正待演无双,报道新曦映绿窗。佳兴未阑憎夜短,教人饮恨扑残缸。
  
  1671年,《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在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处当幕僚,孙家有喜庆,差蒲专程邀请李渔带家班去演戏。当时蒲31岁,李61岁,两人相见,甚是投合,蒲趁兴作词《南乡子·寄书》一首,以作留念。
  附:《南乡子·寄书》
  幅少情长,一行逗起泪千行。写到情酣笺不够,捱口兄。短命薛涛生束就。
  
  9、芥子书铺
  李渔为了防止别人私自翻刻他的书,还开了一家芥子园书铺。他写的大部分书都是在这里印行的。书铺还经售他自己精心设计的各种笺帖,以及其他文化用品。由于所制书籍和文化用品工精价廉,声雀很好。后来他渔迁回杭州,芥子园屡换主人,但一直保持李渔优良的经营作风,成为清代著名的百年老店之一。
  李渔还颇精于画学,是位国画鉴赏家。在中国美术界影响颇广、一直被誉为中国画临摹范本的《芥子园画传(谱)》是由他倡编并亲自作序,女婿沈因伯搜集整理,并在芥子园印行问世,盛行三百年不衰。
  照片:《芥子园画传》各种版本
  
  10、“打抽丰”
  李渔一家连同家班几十口人,衣食住行全靠他一人支撑,有时候就不得不外出“打抽丰”。“打抽丰”是明清时代风行的一种社会现象,就是一些未曾做官的文人,凭文艺上的某些特长,出入士大夫之门,以求得到馈赠;士大夫也借这班人来获取美名。李渔“打抽丰”有道有方,绝不折节自辱。
  李渔曾在统率西北兵马、设帐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的靖逆侯张勇(飞熊)门下“打抽丰”。张勇对李渔才艺极为欣赏,十分爱看李渔家班演的戏。张还请李渔为自己设计了侯府花园和五凤楼,成为当地十分精美的建筑。
  
  11、首丘之念
  李渔60岁的时候再次回到兰溪故里,登上兰阴山“采兰纫佩”,站在三江之口(今芥子园建址)上“观引觞”,并写下了《二十年不返故乡重归志感》一文。当时的兰溪县令赵滚十分敬重李渔的才艺,并赠予“才名震世”牌匾,悬挂在夏李村李氏宗祠里。
  照片:佩兰亭、“才名震世”碑刻
  
  李渔65岁出游时经过桐庐县严子陵钓台时写下的一首词《多丽·过子陵钓台》,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的一生。
  附:《多丽·过子陵钓台》
  过严陵。钓台咫尺难登。为舟师,计程遥发,不容先辈留行。仰高山,形容自愧;俯流水,面目堪憎。同执纶竿,共披蓑笠,君名何重我何轻!不自量,将身高比,才识敬先生。相去远:君辞厚禄,我钓虚名。
  再批评。一生友道,高卑已隔千层。君全交,未攀衮冕;我累友,不恕簪缨。终日抽风,只愁载月,司天谁奏客为星?羡尔足加帝腹,太史受虚惊。知他日,再过此地,有目羞瞠。
  
  12、老居层园
  为了便于儿子回原籍应试,李渔在1677年(67岁)的时候迁回杭州。他在当地官员的资助下,买下了吴山东北麓张侍卫的旧宅,开始营建“层园”。
  附:层园考证文章
  
  由于搬家的劳累,又因一次下楼失足,伤了筋骨,李渔贫病交加,甚至正在修订的《笠翁一家言》也难以继续了。他为此向京师老友写下了公开信《上都门故人述旧状书》,要求援助,其所述景况,所兴感慨,无不让人痛心怜悯。
  附:《上都门故人述旧状书》
  
  13、死葬西湖
  许是那封《上都门故人述旧状书》起了作用,李渔得到朋友官员们的资助,1678年层园修成。此园缘山而筑,坐卧之间都可饱赏湖山美景。“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李渔准备安享晚年了。
  可好景不长,1680年农历正月十三,这位奋斗一生、立志创新的老人因病与世长辞了。李渔死后,被安葬在杭州方家峪九曜山上,钱塘县令梁允植为他题碣:“湖上笠翁之墓”。
  附:李渔墓考文章
  
  
  二、 著作等身
  
  李渔是一位出色的文学艺术家,又是一位当行的编辑出版家,他一生笔耕不止,创作、编辑的书“车载斗量”,给人们留下了文学、戏剧、园林、音乐、绘画、历史、美容、教育、饮馔、颐养等方面五百多万字的著作,此外,还有评批、阅改、写定的小说、传奇多种。
  李渔著作目录一览:
  1、 诗文杂著总集《笠翁一家言》(包括《笠翁文集》、《笠翁别集》、《笠翁诗集》、《耐歌词》);
  2、 杂著《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等八部);
  3、 笠翁传奇十种:包括《怜香伴》、《风筝误》、《蜃中楼》、《意中缘》、《凰求凤》、《奈何天》、《比目鱼》、《玉搔头》、《巧团圆》、《慎鸾交》等十部;
  4、 笠翁阅定传奇八种:包括《富贵仙》、《满床笏》、《小江东》、《中庸解》、《雁翎甲》、《小莱子》、《合欢锤》、《双错锦》等八部;
  5、 拟话本小说集《无声戏》和《连城璧》;
  6、 拟话本小说集《十二楼》;
  7、 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十六卷;
  8、 长篇小说《肉蒲团》六卷;
  9、 《古今史略》十二卷;
  10、 《千古奇闻》十二卷;
  11、 《资治新书》(初、二集)三十四卷;
  12、 《李笠翁批阅三国志(演义)》;
  13、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14、 李渔评鉴传奇二种:《秦楼月》、《香草吟》;
  15、 韵书三种:《笠翁诗韵》、《笠翁词韵》、《笠翁对韵》;
  16、 杂著:《春在堂画学浅说》、《芥子园图章会纂》等。
  
  李渔是一个出版家
  照片:各地出版的李渔著作
  
  李渔是一个园林设计大师
  四个园林有关图片及考证文章
  
  李渔还是一个书画家。
  上海博物馆藏有李渔创作的四件国画作品。
  2001年在一次古代名家书画作品拍卖会上,李渔的一件《梅花》以33000元的高价被拍卖。
  李渔的一幅书法在香港被人发现。
  李渔的一方书画砚在北京老舍寓所被发现。
  有关图片及考证文章
  
  
  三、 李渔研究
  随着现代学者们对李渔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和推崇,并成为国内外是益关注的研究课题。
  
  
  
  四、 名扬四海
  
原文 发表于将制作板面置于兰溪芥子园燕又堂内  浏览:418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12/26 16:21:0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渔笠翁对韵 下卷(收藏于2014/8/6 10:20:59
李渔笠翁对韵 上卷(收藏于2014/8/6 10:20:02
李渔窥词管见(收藏于2014/8/6 10:13:17
李渔声律启蒙(收藏于2014/8/4 14:17:44
范川胡伟兰溪李渔足迹寻访团启程(收藏于2011/4/29 22:41:04
薛世平中国最早的科学小品集——《闲情偶寄》(收藏于2011/4/4 15:06:38
胡肖飞兰溪网民自建李渔网络祭祀馆(收藏于2011/4/4 14:57:43
范川兰溪网民自发建起李渔网络祭祀馆(收藏于2011/4/4 14:55:28
叶辉严红枫400年李渔“热”了4次——关于李渔的争议系列报道之三(收藏于2011/3/30 16:02:27
叶辉严红枫誉满天下 谤满天下——关于李渔的争议系列报道之二(收藏于2011/3/30 16:01:3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邱华栋豹子的花纹(访问4929次)
卢小雅/写出《肉蒲团》的李渔(访问4653次)
无名氏生平简介(访问4626次)
芥子园纪念李渔展览文字稿(初稿)(访问4185次)
无名氏《肉蒲团》:李笠翁的"春宫世界" (1)(访问4095次)
孙德珊比目鱼(访问3120次)
李彩标谈李渔资料的搜集与利用(访问2921次)
李平清代传奇(访问2776次)
叶 辉 严红枫从草根学者到研究专家——记兰溪李渔研究会前会长赵文卿(访问2213次)
无名氏笠翁李渔书画砚在北京老舍纪念馆里(访问220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王先生15195339995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3/12 14:03:55
123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9/20 16:01:10
思源堂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4/3 15:01:26
思源堂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4/2 22:42:30
思源堂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3 17:15:3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