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5号馆文选__刘莹部分书信__心录 |
故里
多年生活在城市边缘,它的确变得越来越好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对它没有儿时的记忆。如今特别不愿往市里走,一是窒息,二是失落。 我从小生活在建国道一带,解放前那就叫大马路。那里我太熟悉了,记忆深深地留在心底。数日前的一个机会让我漫步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找不到任何历史的痕迹。虽然保留一个民主剧场,不留神会发现不了它,因为它的周围太高大了。环境的彻底改变,使它存在的意义是趋近于零的小数。从幸存的金汤桥到金钢桥,粮店前街、医院路、东箭道到第三十三中学,初中时代的我一天要两个来回,今天走在这里毫无故土的亲切感。当我走进不大的金钢花园,面对不大的金钢桥的模型我静默了几秒钟。。。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它在我心目中的天津只是一种破坏、历史氛围的破坏、心里追忆的抹杀。天津的鸟市、鬼市、南市、城里、租借,整体氛围的湮灭和破坏,是功是过?天津一中对面的教工宿舍是多么珍贵的历史标本,几天就拆了。无人提出异议!宫南宫北大街重建、鼓楼恢复、一宫街心的纪念碑久违再现。。。要知道,失去的永远不会再现。现代复制的能力相当高,但味道没有了。粮店后街李叔同的故居即使能恢复也不是一幢房子的问题,而是一条街的问题。城市要建设城市要发展,呜呼哀哉! 二十四中学,四十多年前离开那就没去过,哪怕它建设得再漂亮,心目中的母校不存在了。西开教堂眼前的商厦,大悲院对面的轻纺城,是以一种极度的不和谐存在着。 这是我再一次走到老地方的一种惆怅和辛酸! |
浏览:87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