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李渔诞辰400周年纪念馆
9994号馆文选__研究文选

李渔论丝竹

《李渔.闲情偶寄》

  
     丝竹之音,推琴为首。古乐相传至今,其已变而未尽变者,独此一种,余皆末世之音也。妇人学此,可以变化性情,欲置温柔乡,不可无此陶熔之具。然此种声音,学之最难,听之亦最不易。凡令姬妾学此者,当先自问其能弹与否。主人知音,始可令琴瑟在御,不则弹者铿然,听者茫然,强束官骸以俟其阙,是非悦耳之音,乃苦人之具也,习之何为?
  
    凡人买姬置妾,总为自娱。已所悦者,导之使习;己所不悦,戒令勿为,是真能自娱者也。尝见富贵之人,听惯弋阳、四平等腔,极嫌昆调之冷,然因世人雅重昆调,强令歌童习之,每听一曲,攒眉许久,坐客亦代为苦难,此皆不善自娱者也。
  
    予生平有三癖,皆世人共好而我独不好者:一为果中之橄榄,一为馔中之海参,一为衣中之茧绸。此三物者,人以食我,我亦食之;人以衣我,我亦衣之;然未尝自沽而食,自购而衣,因不知其精美之所在也。谚云:"村人吃橄榄,不知回味",予真海内之村人也。因论习琴,而谬谈至此,诚为饶舌。
  
    人问:主人善琴,然则教歌舞者,亦必主人善歌善舞而后教乎?须眉丈夫之工此者,有几人乎?曰:不然。歌舞难精而易晓,闻其声音婉转,睹见体态之轻盈,不必知音始能领略,坐中席上,主客皆然,所谓雅俗共赏者是也。琴音易响而难明,非身习者不知,惟善弹者能听,伯牙不遇子期,相如不得文君,尽日挥弦,总成废鼓。
  
    吾观今世之为琴,善弹者多,能听者少;延名师教美妾者尽多,果能以此行乐,不愧文君、相如之名者绝少。务实不务名,此予立言之意也。若使主人善操,则当舍诸技而专务丝桐。"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非他,胶漆男女,而使之合一;联络情意,而使之不分者也。花前月下,美景良辰,,值水阁之生凉,遇绣窗之无事,或夫唱而妻和,或女操而男听,或两声齐发,韵不参差,无论身当其境者俨若神仙,即画成一幅合操图,亦足令观者消魂,而知音男妇之生妒也。
  
    丝音自蕉桐而外,女子宜学者,又有琵琶、弦索、提琴之三种。琵琶极妙,惜今时不尚,善弹者少,然弦索之音实足以代之。
  
    弦索之形,较琵琶为瘦小,与女郎之纤体最宜。近日教习家,其于声音之道,能不大谬于官商者,首推弦索,时曲次之,戏曲又时,便以取舍得失为心,虑其调高和寡,只求为下里巴人,不愿作阳春白雪,故造到五七分即止耳。
  
    提琴较之弦索,形愈小而声愈清,度清曲者必不可少。提琴之音,即绝妙美人之音也。春容柔媚,婉转断续,无一不肖。即使清曲不度,只令善歌二人,一吹洞箫,一拽提琴,暗谱悠扬之曲,使隔花间柳者听之,俨然一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
  
  丝音之最易学者,莫过于提琴,事半功倍,悦耳娱神。吾不能不德创始之人,令若辈尸而视之也。
  
  竹音之宜于闺阁者,惟洞箫一种。笛可暂而不可常。至笙、管二物,则与诸乐并陈,不得已而偶然一弄,非绣窗所应有也。
  
    盖妇人奏技,与男子不同,男子所重在声,妇人所重在容:吹笙按管之时,声则可听,而容不耐看,以其气塞而腮胀也,花容月貌为之改观,是以不应使习。
  
    妇人吹箫,非只容颜不改,且能愈增娇媚。何也?按风作调,玉箫为之愈尖;簇口为声,朱唇因而越小。画美人者,常作吹箫图,以其易于见好也。或箫或笛,如使二女并吹,其为声也倍清,其为态也更显,焚香啜茗而领略之,皆能使身不在人间世也。
  
    吹箫品笛之人,臂上不可无钏。钏又勿使太宽,宽则藏于袖中,不得见矣。
  
  
 浏览:60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3/22 20:59:5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渔笠翁对韵 下卷(收藏于2014/8/6 10:20:59
李渔笠翁对韵 上卷(收藏于2014/8/6 10:20:02
李渔窥词管见(收藏于2014/8/6 10:13:17
李渔声律启蒙(收藏于2014/8/4 14:17:44
范川胡伟兰溪李渔足迹寻访团启程(收藏于2011/4/29 22:41:04
薛世平中国最早的科学小品集——《闲情偶寄》(收藏于2011/4/4 15:06:38
胡肖飞兰溪网民自建李渔网络祭祀馆(收藏于2011/4/4 14:57:43
范川兰溪网民自发建起李渔网络祭祀馆(收藏于2011/4/4 14:55:28
叶辉严红枫400年李渔“热”了4次——关于李渔的争议系列报道之三(收藏于2011/3/30 16:02:27
叶辉严红枫誉满天下 谤满天下——关于李渔的争议系列报道之二(收藏于2011/3/30 16:01:3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邱华栋豹子的花纹(访问4964次)
无名氏《肉蒲团》:李笠翁的"春宫世界" (1)(访问4891次)
卢小雅/写出《肉蒲团》的李渔(访问4750次)
无名氏生平简介(访问4664次)
芥子园纪念李渔展览文字稿(初稿)(访问4301次)
孙德珊比目鱼(访问3268次)
李彩标谈李渔资料的搜集与利用(访问3045次)
李平清代传奇(访问2840次)
叶 辉 严红枫从草根学者到研究专家——记兰溪李渔研究会前会长赵文卿(访问2317次)
无名氏笠翁李渔书画砚在北京老舍纪念馆里(访问225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王先生15195339995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3/12 14:03:55
123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9/20 16:01:10
思源堂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4/3 15:01:26
思源堂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4/2 22:42:30
思源堂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3 17:15:3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