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4号馆文选__研究文选 |
|
清代,征稿最频,运用最为得心应手的当推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兼书坊主李渔。其翼圣堂(后期为芥子园)书坊以征稿为主要手段,推出了各种系列的连续出版物。如《资治新书》系列。有初集、二集、三集,初集卷首“征文小启”云:“名稿远赐,乞邮致金陵翼圣堂书坊。稿送荒斋,必不沉搁,……”。如《尺牍》系列,其《尺牍初征》书首有“征尺牍启”称:“今即以《初征》为媒,见斯集者,谅有同心;倘蒙不鄙,悉为邮寄,则仆得以竟此鸿愿,岂独《二征》、《三征》、《四征》而已耶!西湖流寓客李渔敬启。”如《四六》系列,其《四六初征》封面上也刊有“二集即出,名篇速寄”的征集广告。
事实证明,李渔的征稿举措是相当成功的。其所编的《资治新书》收录有当代上千篇文告、文移、条议及判语等,若没有踊跃的应征是难以办到的。其编印《尺牍》系列,采取广告征稿与个别特约相结合的方法,稿源也甚富足。在致吴梅村函中,其竭力动员“至于尺牍新篇,尤望倾庋倒箧。”复杜于皇信中,其委婉解悉“来牍九首,拙选已登其八,惟复何元方一札,过于抹倒时人,未免犯忌,故逸之。”也因了广告征稿的特有效应,“宇内文人不惜染翰挥毫”,热烈响应。芥子园编刻的《芥子园画传》得以接二连三推出,赢得一片叫好,遐迩争购,成了芥子园书铺长销不衰的创利名牌产品,也成为数百年间备受推崇的传世经典。 盛行于明清时期私家出版业的征文征稿现象,其根本的动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客观的效果却使一些出版物因了社会广泛层面的积极参与而大大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也正是由于其这一独特功能并操作简便,征文征稿被后世当代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
浏览:104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