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寿陵园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北京天寿陵园__岁月留痕——徐桂秋、沈青伉俪纪念馆
北京天寿陵园

岁月留痕是传家宝

王小东

  
  
  
  2003年12月初,我去北京看徐桂秋阿姨,几乎同时也看到了《岁月留痕》的样书。匆匆看过目录、照片、和几篇文章后,我感慨颇深地说了很多,如果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岁月留痕》是"传家宝"。
  我和徐姨、沈叔既是老同事,又是来往密切的好朋友。我把他们视为长辈、老师,他们也把我作为知己,有时还称我为"小老弟"。20多伴来,无论是在牡丹江还是在北京,只要我们到一起,一定是笑声不断,欢聚一堂,这一直延续到徐姨的病房,只要我们共同商量"什么一定是合作愉快,心想事成。这都建立在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上,这种神交,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儿女,使我在他们心中成为很有位置的大哥,因此《岁月留痕》里也留下了我的身影。
  细看《岁月留痕》之后感到篇篇亲切,句句生动,一家祖孙三代,亲朋好友同写一本书,据我所知,前所未有,这应该是沈青的又"一个专利"产品。夫妻牵手风雨兼程,一起走过了四十多年,他们从贫穷走向富有,从失败走向成功,从黑龙江走进北京城。丈夫受挫了,有她的安慰,丈天失败了,有她的支撑,丈天成名了显赫了,她还是默默地奉献着她所有的一切……。这让我不禁想起那旬老话:"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个伟大的女人"。人生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在夫妻快要天人永隔之时,作为丈天是无法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对妻子的感激之情的。可是,沈叔用《岁月留痕》不但把他的爱和感激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还让子女们,亲朋好友们也都表达了自己的热爱和祟敬。当徐姨看到样书时,我看到她从心底里发出的微笑,她笑的是那么的甜美、那么的幸福、那么的满足。从徐姨的微笑中我看到了她的视死如归,从徐姨的微笑中,我也看到了她对丈夫编著 《岁月留痕》的满意之情,她说她对老伴是百分之一千的满意,这也是这本书的魁力所在。与沈叔在徐姨的病房里谈论这本书时,我忽然产生了《岁月留痕》是一个发明,是一种创新,对于这一对相懦以沫四十多年的老夫妻来说,她太完美了,她太有价值了,太有意义了。
   《岁月留痕》中每一位亲朋好友的笔下都展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女性的形象。徐姨几十年形成的勤俭持家、同甘共苦、言传身教、先人后己、助人为乐、谦虚谨慎、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甘于奉献的祟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成为沈家的核心,从她的经历和沈家的成功,也体现了伟大来自平凡,奇迹在于创造。
  一个女人一生最幸福的是什么?回答一定是各式各样。芭芭拉在回忆录中说,要嫁得好,还要生得好才是最幸福的女人,因为她嫁给了一阵子位美国总统,又生了一位美国总统,这应该是世界上幸福女人的最高标准了。按照这个标准,徐姨也是可以的,她嫁给了一个发明家,又生了一个企业家,可以说芭芭拉的回忆录和《岁月留痕》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岁月留痕》,同时代的人都会有许多共同感受,都能产生许多联想,我在和沈家人座谈时,用沈青"五字埋论"的思维和万法,共同总结出了"家"的五字埋论。即家佛、家宝、家和、家兴和家乐。
  家佛,就是指自己的父母。现在,信佛的人很多,是一种精神需要,精神寄托,很美好,很神圣。积德行善,尊老爱幼,虔诚祷舌,阿弥陀佛……其实对佛的虔诚,具体一点,都可以体现在我们的父母身上。之所以说父母是家佛,这是由虚到实,由远到近地真实存在的。从小到大,我们的一切不都是父母给的吗?所以,我们要向对佛一样地孝敬父母,这也是佛教的最基本要求。反过来说,不孝敬父母,不听父母的话,而去庙里烧香、拜佛,观音菩萨能高兴吗?能保佑你吗?如果你的家佛高兴了,满意了,那他们不但会保佑你,他们还会代你去求佛祖保佑你,他们的能量,作用要比你那点能量大多了。
  如果你不信佛,把父母比作家佛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思,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细想起来,《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家宝,这里是指在家庭中传承下来的最宝贵的那么几句话,类似格言,而不是金银财宝。每一个家庭,不论穷富,得以延续都有几条最重要的经验传下来,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法宝,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宝贵财富。例如:教育孩子在学习上要"头悬梁,椎刺骨";在工作上要"言必行,行必果";在人际关系上要"言我善者不以为喜,言我恶者不以为怒";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时防无时";在做人上要"光明磊落……"。这里既有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有家庭文化的精华,不论是谁,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宝,我们应该重视起来,继承和发扬下去。可以说,这份家庭精神财富越丰富,它的文化积淀就越厚重,这就成为每个家庭不同的重要区别。家庭的穷富贵贱,只是表现形式,而原因主要还是文化积淀的不同。
  家和,就是在家里要和气,和睦,和和美美地生活。就是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地友好相处,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穷家富家,都强调家和,家和是一个家庭所追求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要做到家和谈何容易。所以才有"家家都有难唱曲"的感叹,才有"清宫难断家务事"的结论,才有"家里不和外人欺"的体会。
  我们知道从小家到大家,从大家到远亲,矛盾无处不在,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要化解矛盾,不能要求别人,而是靠自己,要像老话说的"话到舌尖留半句",要以"息事宁人"的心态来处理问题,家和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往往和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有直接关系,文化程度一般的说又决定通情达理的程度,文化背景往往是家和的无形基础。
  家兴,就是有个奔头,就是全家人各尽所能,齐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地把日子过好。现在,我们国家的形势发展很快,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着伟大复兴,在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在国强民才富,大河涨水小河满的生活中,小家的兴旺兴盛,越来越成为每个家庭的自觉行动。
  竞争的时代,家庭做为社会的细胞,也是十分活跃的。农村盖房子,城市买房子,一家比一家大,一家比一家好,显示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勤劳致富正在向科技致富上发展,"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末来",己经深入到家庭,越来越重视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对孩子的智力投资,都希望把日子过得一代更比一代强。
  家乐,应该是家的最高境界。家不但是一个宁静的港湾,而且应该是一个欢乐的舞台,快乐的田园。一天工作下来,很辛苦的回到家里,家乐是什么?是轻松,是温馨,是祥和,是音乐,是亲情;节假日的家乐是什么?是团团圆圆,是平平安安,是福寿康宁,是尊老爱幼,是推杯换盏;平时的家乐是什么?是母亲的微笑,是知足常乐,是天伦之乐,是回忆往事,是一笑了之;家乐还在于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细雨润物,无言至真,爱的奉献。
  过去,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我们的前辈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走过了艰难困苦和激情燃烧的岁月,才有了我们今人的幸福生活,他们那种"其乐无穷"、"乐在其中"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也应该是"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要相信自己把握机会,爱拼才会赢。要不断地寻找学习乐趣,工作乐趣,生活乐趣,有了乐趣,才能一切都充满活力,成功就在自己手中。当然,寻找乐趣,轻松生活,快乐工作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需要长期修炼才能达到。
  这"家"的五字理论是《岁月留痕》带来的新成果,可以说《岁月留痕》不但是沈家的传家宝,也是同时代所有家庭的传家宝。
  看《岁月留痕》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激励,产生了一种动力,这就是总结家庭历史,把怀念父亲思念母亲的真情实感,把我对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出来,真有一种"光辉照我永向前"的感觉。为此,向沈家学习,我以《发现传家宝》为题,也陆陆续续地写了一些不算成文的东西。现在有形的《岁月留痕》和我头脑中无形的《我的一家》在交替变换着,这也使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许多,现在有时间就写点传家宝万面的东西,也能感到乐在其中了。
   《岁月留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今年"六一"儿童节时,因为女儿己经长大成人,这个节日已经远离我多年了,可我突然觉得"六一"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了,这是一个倍受母亲宠爱,深得父亲关怀的节日,这里有天使般的感觉,白衬衫,蓝裤子,野游,运动会,零花钱,汽水,面包……从早到晚都是兴高采烈,而且年年如此。我还要过"六一"的想法油然而生,我买了些吃喝,坐车就去了父母的墓地。在父母墓前,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依偎在父母的怀中,在父母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孩子。扫扫墓、磕磕头,摆上好吃的,天空晴朗,风和日丽,山花烂漫,大海浩翰,有感而发,向父母诉说了许多。在父母坟前,我心情很好,精神很好,浑身轻松,觉得这是应该常来的地万啊,以后还过"六一",每年都到父母
  这过,我默默地许下了这个愿。我是从来不过生日的,可是生日那天早上起来,忽然想去看看妈妈,谁都知道"儿的生日娘的苦日"嘛。在去墓地的路上,司机不解地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我说:"我的生日",他很不解地间: "你过生日怎么去上坟"?言外之意现在的时尚是酒席、欢聚、庆祝、生日礼物、大蛋糕,你太有条件了,大吉大利的日子,怎么一个人去上坟呢?我说去看看妈妈。他沉默了。一个多月后,我们坐在车里闲聊,他对我说:"你太了不起了",就莫名其妙地赞美起我来,这回我倒是迷惑不解了,问了半天为什么?他才说,他把我过生日去上坟的事,当做一件新鲜事分别跟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说了几次,大家都说我对,对我这种做法说了很多好话,说我做得好,他说又发现了我的与众不同。当时我想,《岁月留痕》影响了我,是我的行动影响了周围的人,看来这部书对家庭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看 《岁月留痕》使我对"女人是一所学校"、"好女人是一所好学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徐姨是教师出身,一生与学习相伴,在他相夫教子的生活中,无不体现着知识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正是这所"徐桂秋大学"培养出了沈家父子,奠基了沈家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的学习无论在社会还是家庭都十分重要,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往往也是潜移默化的。徐姨用知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用文化影响了家庭和周围的人,她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贯穿她的一生,她像储蓄一样,积累着家庭的文化,因此,才有了《岁月留痕》这本书,它出在沈家,而不是出在别人家,差别就在于此。
   《岁月留痕》的出版,说明沈家己经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记得十年前金三元刚开业,只是小峰自己在打理,沈叔和徐姨也都在忙各自的工作,并没把小峰的事太当回事。我到北京出差去看沈叔和徐姨,经过交流考察之后,向他们提出了放下目前各自的事业,应该全力帮助小峰的意见,明确提出沈家的希望在小峰。怎么帮呢?帮什么呢?我说,小峰现在起早贪黑地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学习,可是在北京干事,知识信息尤其重要,你们应该订几份报刊,把对小峰有用的,重要的剪下来,给他看看,把其他的定期综合一下给他讲讲,用这种万法弥补小峰的不足。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后来逐渐形成了老两口对小两口的知识投入、信息投入和科技投入的格局。这样一来就使小峰如虎添翼,形成了金三元跨越式发展的趋势。十多年后,徐姨在病中还念念不忘我十年前的那番话,还告诉小峰,应该感谢我。其实,说这些就是要说明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文化积累,家庭文化传承,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和成功都有巨大的影响,沈家的情况就是一个例证。
  看过《岁月留痕》之后,我曾写过一篇《书香门第》,其中写道:过去"书香门第"这四个字很金贵,现在也得高看一眼,将来会愈发升值,官宦之家、商贾之家、军警之家,都没法比。虽然今后再不会有疾风暴雨式的革命了,但又说谁家没有风险呢?相比之下,还是书香门第之家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确实是高啊!如果沈家把祖孙三代共同写书的做法要是传承下去,那可就不得了了。几十年后、几百年后,沈家的书香门第就叫有书为证了。这是一份多么厚重的精神财富啊!
   文化在于积累,文明在于传承,《岁月留痕续集》又要出版了,这又是沈家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能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做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沈家在家庭文化建设上将形成一个品牌,成为一个精品,其作用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2004年10月于大连
  
  
  
  
  
  
  
原文2009年1月19日 发表于2004年10月于大连  浏览:144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9/1/19 18:36:1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俞文君标题(收藏于2023/2/27 11:43:21
雨苗想念(收藏于2021/4/9 17:13:40
网络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收藏于2021/4/1 12:44:04
奶奶一路走好——写在奶奶上天堂之时(收藏于2021/3/25 16:09:10
沈红爸我好想你(收藏于2020/3/20 18:33:19
李子仪转危为机,冲破中等收入陷阱(收藏于2020/3/18 11:29:59
李子仪债务危机,无处不在!(收藏于2020/3/16 12:07:10
外孙女的堂弟:俞杨永远负重前行的领路人—缅怀姥爷沈青先生(收藏于2020/3/5 20:49:21
外孙女婿:李子仪樱花落尽、默语永生!——思念姥爷沈青(收藏于2020/3/3 20:32:30
雷毅《悼念沈青伯父》(收藏于2020/3/1 20:07:5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沈青沈青思妻(访问6082次)
沈红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走了(访问2601次)
沈红怀念婆婆(访问2288次)
沈晓峰养育“知”恩—— 献给我最亲爱的妈妈(访问2121次)
沈晓东追忆母亲(访问1686次)
外孙女俞文君姥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访问1589次)
王小东岁月留痕是传家宝(访问1448次)
沈青夫人真的走了——她的灵魂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访问1374次)
沈青夫人最好的归宿——天寿园(访问1259次)
女儿沈红清明感悟(访问118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君的回忆奶奶的文章(评论于2021/3/25 16:15:53
代丹凤文选评论(评论于2020/4/4 11:23:05
文君文君回复大姨小姨舅妈(评论于2020/3/22 21:01:30
沈红回复姐妹(评论于2020/3/22 20:55:13
杨影侄媳妇(评论于2020/3/22 20:52:1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北京天寿陵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