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文革纪念园__乾坤之魂--遇罗克
文革纪念园

遇罗克:我们时代的英雄

万润南

  老子平常儿骑墙
  文革初期,盛行过一副有名的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基本如此”。始作俑者,应当是一帮北京中学的红卫兵。基于“血统论”的 “红对联”一出台,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我是明确的反对派。我曾经和一位同学激烈地辩论过一场。我还记得她的出身并不好,我们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后我使 出了“请君入瓮”的坏招:“你出身不好,难道能说你是混蛋?”
  她的回答让我瞠目结舌:“对!我就是混蛋。”她见我表情怪怪的,也意识到太过分了,急忙补充道:“每当遇到重大问题,我的思想就比较混……”我非常善意地对她说:“那也不能就说自己是混蛋呀。”
  为了这副对联,我还被革命小将从学校大礼堂轰出来过。记得是在1966年8月初的个什么日子。一帮中学红卫兵喊着“好汉”和“混蛋”,冲进了清华园, 在大礼堂摆起了擂台,要辩论这副“红对联”。这哪里是什么辩论,完全是一边倒的喧嚣。“老子英雄!”领呼的女兵一声长啸,“儿好汉!儿好汉!!儿好 汉!!!”台下一片豪情澎湃。“老子反动!”领呼的男兵一声叱咤,“儿混蛋!儿混蛋!!儿混蛋!!!”台下一片杀伐汹涌。我当时坐在第三排,相当靠主席 台,而且居然敢不跟着疯狂,还趴在桌上假装睡起觉来。
  我突然感到腰部被狠狠捅了一拳,我抬头看到一位柳眉倒竖、满脸怒气的女红卫兵。 这时候全场都安静下来,我听到一声凄厉的呵叱:“什么出身?”我站起来,平静地说了一句实话:“职员”。她愣了一下,突然喊起了一句:“老子平常,儿骑 墙!”会场对这新口号还不太适应,应者寥寥。她马上回到会场熟悉的口号“要革命的,站过来!不革命的,滚他妈的蛋!”我身边一个好心人低声劝我:“别待 了,出去吧。”
   我默默地向外走,默默地寻思:不当混蛋,就得滚蛋。陪伴我的,是一阵阵有节奏的口号声:
   “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老子平常,儿骑墙!”
   “不革命的,滚他妈的蛋!”
   “……”
  走出了大礼堂,听不到刺耳的口号声了,却不得不承受刺目的阳光。说实话,我这时候心里空荡荡的,甚至有点彷徨。在群体的疯狂面前,理性显得如此苍白和没有力量。
  当我在大字报上读到谭力夫的8。20讲话时,更感觉到那种彷徨,因为非理性居然也可以表述得那么雄辩、那么理直气壮。谭力夫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他在 一次校内辩论会的发言,是文革中一篇非常著名的讲话。谭力夫口才十分了得,语言生动活泼,极具煽动力。我非常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却非常折服于他的口才。我 至今还记得他讲话的一些片段。在讲到阶级路线时,他说:“翻身贫农的儿子和被斗地主的儿子,谈起土改来,怎么会是同一种心情?!你们躲在被子里磨牙的声 音,我们都听到了,这就叫阶级烙印!”他还嘲笑反工作组的同学是醋缸里泡出来的软骨头,质问时一连用了三个问号:“你们在底下搞的什么鬼?怀的什么鬼胎? 要生什么鬼儿子?!”对批工作组的同学,则公然开骂:“你们知道哪一个干部犯了错误,就高兴得不得了,大有雀跃之势。看着共产党的干部犯错,你高兴什 么?!他妈的!”
  谭力夫的通篇讲话,为“血统论”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我读了,很沮丧。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自己是“血统论”的 直接受害者。我中学毕业那年,要选拔一批直接保送到国外学外语的应届高中生。就品学兼优而论,我被公认为当时学校的“一只顶”。我是我们中学的学生会主 席,翻开学生手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是五分。数学竞赛和作文竞赛,我是双料“第一”。但因为出身不够硬,我被淘汰出局。最后出线的,是一位原来很不 起眼,出身三代工人的同班同学。我很不服气。心里憋了一口气,考上了清华,还是不服气。听了谭力夫的讲话,心里更不服气。
  1967年初,我在一份中学文革小报上找到了知音,他就是遇罗克。关于他那篇振聋发聩的《出身论》,我另文再述。
  遇罗克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英雄。初读遇罗克的《出身论》,那感觉就像见到了一颗划破夜空的陨星。觉得他说出了许多我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而且说得那么透 彻,表达得那么准确。文章一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抄。许多精彩的片断,我都能倒背如流。和同学辩论时,我的出口成 章让人刮目相看,以至于文革后期清队时还有人在背后告了我一刁状,怀疑我参与了《出身论》的写作。唉!我倒是想来着,但哪有这种机会和水平。
  说《出身论》是中国60年代的“人权宣言”,我认为一点也不为过。关于那副“红对联”,遇罗克说:“辩论这副对联的过程,就是对出身不好的青年侮辱的过 程。因为这样辩论的最好结果,也无非他们不算是个混蛋而已。”他追根究底:“其实这副对联的上半联是从封建社会的山大王窦尔敦那里借来的。难道批判窦尔敦 还需要多少勇气吗?”他判定这付对联是绝对的错误,错在“它只承认老子的影响,认为老子超过了一切。”
   鉴于这付对联的争论,中央文革 小组的江青和陈伯达分别出来讲话,说明党的政策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对此遇罗克并不买帐。他首先从逻辑上反诘:“出身是死的,表现是活 的,用死标准和活标准同时衡量一个人,能得出同一个结论吗?”然后把各种情况剖析得条理分明:“……退一步说,我们非要既看出身,又看表现不可,那么请 问:出身不好,表现好,是不是可以抹煞人家的成绩?出身好,表现不好,是不是可以掩饰人家的缺点?出身不好,表现不好,是不是要罪加一等?出身好,表现 好,是不是要夸大优点?难道这样作是有道理的吗?”
  遇罗克宣示:“在表现面前,所有的青年都是平等的。出身不好的青年不需要人家恩赐的团结,不能够只做人家的外围。谁是中坚?娘胎里决定不了。任何通过个人努力所达不到的权利,我们一概不承认。”
  遇罗克列举了大量事实,来说明出身不好的青年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认为“出身压死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像这样发展下去,与美国的黑人、印度的首陀罗、日本的贱民等种姓制度有什么区别呢?”
  当时有一种说法,因为这些人出身不好,所以要让他们经受更多的考验。遇罗克愤怒地回应:“收起你的考验吧!你把人家估计得和他们的家长差不多,想复辟、 不保险、太落后,反过来又这样高地要求人家,以为他能经受得住这种超人的考验。看其估计,审其要求,是何等矛盾!忘记了马克思的话吗?‘要求不幸者是完美 无缺的’,那是多么不道德!”
  遇罗克准确地指出了产生这种新的种姓制度的根源:“一个新的特权阶层形成了,一个新的受歧视的阶层也随 之形成了。而这又是先天的,是无法更改的。”他大声疾呼:“难道还能允许这种现象继续存在下去吗?我们不应当立刻起来彻底肃清这一切污泥浊水吗?不应当填 平这人为的鸿沟吗?”最后他号召:“一切受压抑的革命青年,起来勇敢战斗吧!”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重温这些火一般的语言、感受他的思想 的闪光,让我们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和遇罗克同时代的美国人: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一位美国黑人牧师发表了感动美国的演说:《我有一个梦》; 1967年1月,一个中国黑崽子发表了感动中国的文章:《出身论》。1964年,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遇罗克被关进半步桥看守所。 1968年3月,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在组织“贫民进军”途中遭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枪击身亡,时年39岁;1970年3月,黑崽子遇罗克在文革“一打三 反”的高潮中中被红色政权执行枪决,年仅27岁。
  每个民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产生自己的英雄。懂得珍重自己英雄的民族是有希望的 民族。马丁•路德•金的“梦”,催生了美国的“民权法案”,成为今天美国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日,是美国全国性的假日。 全体美国人,包括白种人,都在这一天纪念他,并以他为傲。
  我问过我周围的年轻人,知不知道“遇罗克”其人?大多数都摇头,少数知道名 字的,对他的事迹、文章也所知寥寥。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在胡耀邦主政时期,难得开明和宽松的时期,遇罗克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无罪”,仅仅是 “无罪”!报上发过几篇纪念文章,似乎并没有在人们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今天不得不多说几句。
  在纪念遇罗克的文章当中,张郎 郎的几篇回忆文章值得一读。他们在一起坐牢长达半年之久,后来还一起进了“死刑号”。关于遇罗克在生命最后阶段的睿智和从容,郎郎有非常生动的记述。遇罗 文撰写的《我家》,是我能读到的关于他哥哥生平最详尽的记录。其中有一段催人泪下:“父亲只用‘霞走了’三个字述说他痛失爱子的事实,这是我们分别前约定 的暗号。可怜的父亲甚至不能在信里发泄一下难过的心情,恐怕坏人看见了会加害我家的每一个人。我和弟弟失声痛哭起来……在这荒凉的山沟,在这巨山的脚下, 在一眼残破的土窑洞里,我们只能用悲恸欲绝的哭声,来悼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爱的哥哥。”
  《我家》中记述了一次姐弟间的谈话:“有 一天弟弟对姐姐诉说了心中的烦闷,姐姐说:‘妈妈、爸爸反右时只顾自己痛快,说了几句真话,害得我们跟着受罪。’一旁看书的罗克插话道:‘不要责怪父母。 他们说真话有什么错?我看他们说得太少了。整个社会上说真话的人也太少了。如果大家都说真话,不说假话,就不会有这种不平。何况即使真是父母错了,也不能 由子女承担责任。’”
  我们现在都敢说真话了吗?在今天的中国,说真话仍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1989年,我不过说了句不赞成邓小平杀 人、支持赵紫阳不杀人的真话,就被迫流亡至今,有家归不得。我也有个梦,每年的3月5日,也成为全国性的纪念日,“遇罗克日”。有一天我们也懂得珍重自己 的英雄了,我们的民族就会有点希望了。
  
  
 浏览:140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8/6/26 16:44:1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三联生活周刊殉道者遇罗克:他曾为了常识献身(收藏于2016/3/7 11:29:29
人民网敢向特权阶层挑战 遇罗克精神震撼中国人(收藏于2016/3/7 11:22:44
郝建在良知的死刑台上——纪念遇罗克罹难42周年(收藏于2012/3/20 13:43:01
何清涟遇罗克:中国的普罗米修斯(收藏于2011/3/4 0:07:06
遇羅錦遇羅錦︰三月五日“接力賽”紀念會的結果(收藏于2010/3/11 9:00:42
乾坤特重我頭輕(收藏于2010/3/10 11:10:26
徐友渔思想家和烈士:《遇罗克与出身论》序(收藏于2010/3/10 10:36:36
读遇罗克(收藏于2010/3/10 10:28:48
施卫江食物链最末端的宿命——为纪念遇罗克烈士殉难40周年而作(收藏于2010/3/10 9:12:50
李昌玉纪念中国的马丁·路德·金——遇罗克(收藏于2010/3/10 9:04:2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遇罗克遗作——出 身 论(1)(访问6028次)
一九八四从星星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访问5493次)
何清涟遇罗克: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访问4230次)
痛悼遇羅克任眾︰痛悼遇羅克痛悼遇羅克(访问3784次)
张敏人權捍衛者遇羅克殉難四十周年祭(访问3646次)
遇羅錦遇羅錦︰三月五日“接力賽”紀念會的結果(访问3573次)
何与怀何与怀:中国的马丁·路德·金(访问3520次)
黄东添永远的遇罗克(访问3407次)
祝勇他向蒙昧与谎言宣战(访问3389次)
未必清明牲壮鬼 乾坤特重我头轻——想起遇罗克(访问327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王薇薇文选评论(评论于2020/4/1 21:15:15
王薇薇上于德国文选评论(评论于2020/4/1 21:05:3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1/15 10:12:25
言真言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4/20 21:42:21
风雪阳光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4/17 13:33:1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文革纪念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