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携手奋斗70年的革命伉俪李云扬、伍乃茵

台山500年

台山文史办

  路途险恶话出洋
  台山滨临南海,历史上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孔道。由于对外交往的原因,台山人出洋的历史很长。《简明广东史》载,清初已有一部分南明抗清失败的军队和广东沿海居民逃离家园移居海外,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杨彦迪、陈上川为首的一支3000多人的船队,逃抵越南,并在处定居。南明凌海将军陈奇策以新宁县下川为基地,率队抗清,1656年撤出下川西进龙门岛。杨彦迪、陈上川的船队中有无陈奇策部的旧属,当中有无新宁县籍人,未能查考。据《山背乡志》记:“道光辛丑年(1841年)陈毛齐于美国旧金山逝世。”上川岛《甘氏族谱》记:“泽富公富于冒险性,以家计相迫,于道光初年乘帆船往美国。”道光元年是1821年。由此看来,台山的先侨,早在一百七十多年前已经出洋到美国谋生。
  大批台山人出洋,是在土客械斗中和稍后。这是械斗带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无法安居乐业,迫得要寻找出路。因此,台山人过去称到国外去为“出路”。土客械斗中双方掳掠到的人,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诱骗广东华工出国的“苦力贸易”而被“卖猪仔”。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不平等条约作掩护,肆无忌惮地在东南沿海掳掠华工。
  清代已有不少人出洋,这有土客械斗时的一首《劝散歌》可为佐证。同治五年(1866年),广东清政府派总兵徐文秀带领1万湘军前来弹压土客之乱。粮道梅启照为参军,他写了一首《劝散歌》劝土客言和,各自走散。歌词道:“一打鼓,二打锣,众客民,听我歌:我歌劝散听无讹,各人走散各人好,……莫嫌路远怕奔波。……东南西北任汝所至,普天之下皆王土,或州或县或省府,市镇通衢皆可处……更闻人自外国来,中国人多海外往,数十万人在金山,数十万人在印度。”在这里,梅启照已将出洋作为一条出路来介绍,劝人远走外洋了。据《简明广东史》记:1856—1873年(缺1861、1876年)澳门出口华工181563人,平均每年11347人。香港出口的华工,1855—1872年,平均每年12872人。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从广州、汕头、澳门、香港出口的华工,每年合计约5万人左右。这些人当中,有相当数量是台山人。
   当时出洋的台山人,绝大多数取道水路,分别从广海、都斛等沿海口岸乘船到澳门、香港。
  出国的华工,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契约工。这些人被人贩从各地掳掠或拐骗来,送到澳门的“猪仔馆”,成批卖到古巴、秘鲁、巴拿马等地,从事种植园、开矿、修铁路等苦役劳动。另一类是赊单工。这些人是自愿的,因为无法支付旅费,出国华工的船票款由招工代理人垫付,到国外后以工资加高利息抵还。在未清还这种高息债务前,华工要听从债权人的控制。1862年以后到美国、加拿大、澳洲的,多属这一类型。台山的出洋者,除一部分在土客械斗时被掳掠“卖猪仔”外,绝大部分土人的出洋者,属于赊单工类型。当时新宁县地瘠民穷,人多地少,生活艰难。光绪九年编纂的《新宁县志》说:“田既石尧薄,力复不齐;岁入粮食,仅支半年”。“自红匪客匪(实指红巾军起义、土客械斗)构乱后,适洋务大兴,壮者辄走外国,四野芜积,小家俯蓄维艰”。
  适应西方殖民者招收华工的需要,香港、澳门设立了贩运人口的机构。这些贩运人口的机构称为“猪仔馆”,澳门称为“巴拉坑”。被卖到“猪仔馆”的华工,便失去自由。他们住在挤迫不堪、很不卫生的地方,饮食粗劣,形同囚犯,如生入地狱之门。猪仔头生怕华工逃跑,还以数人为一组用发辫相连成串。不少华工不堪虐待,未到上船,已经死在“猪仔馆”。
  从事“猪仔头”的人贩子,当中亦有台山人。《墨国华侨移殖史》中记载:“迨墨国老皇为建国计划,积极开辟交通,将筑路行车之权批与英美商人,由是大量征召华工。1891年,有卫老英者,华侨呼之为‘猪仔头’,广东台山都斛人,旅美华侨也。与英美公司订约,由澳门、香港等地召华工1800余名来墨,从事开辟;因山林瘴疠,或水土不调,数月之间,死亡过半,故华侨称之为枉死城”。
   贩卖华工的“猪仔馆”,以澳门居多,1855年有5家,10年后的1866年猛增到35—40家。1873年仅葡萄牙、西班牙和秘鲁开设的就有300家,靠苦力贸易为生的多达三四万人。
   运载华工出国的船只,亦如一座浮动监狱。船上戒备森严,船舱加上铁栏栅,舱内的华工挤拥不堪,缺乏阳光,空气混浊,饮食粗劣,食水严重不足,导致疾病丛生,船上又无医疗。华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活40—50天,加上人贩的虐待、毒打,死亡或自杀的不少,很多华工未到外国,已经被掉到海中葬身鱼腹。1847年“阿吉尔公爵号”运载华工400名,航行123天,途中死亡的华工达35名;抵达古巴时,有200名已处于濒死状态。据古巴官方公布,1847—1859年运往古巴的华工有116船次5万多人,在船上的死亡率为15.21%。《古巴华侨移殖史》记载,1847—1877年招收华工的情况:“西班牙商人招募华工,形同拐骗性质……华侨备受虐待,惨不忍言”。该史引用伦敦英文报纸关于西班牙商人虐待华工的记载:“有西班牙船一艘名罗达西者,由澳门载粤籍华工700人驶往古巴,遇风折回,换乘发财轮,加载搭客,共1005名。船行数天,船小人多,拥挤不堪,众皆鼓噪,将守卫兵抛入海中。事闻于船主,船主立命伙伴出火枪射击,连伤华工3人,众皆慑服。船主将华人发辫或10或5人一组总系于船旁,缧曳手足,施以杖刑,臀鞭脊,血流满船,哀号之声,惨不忍闻。伤无药治,天气酷热,腥臭之气,令人作呕。”
   台山的华侨先辈,是用白骨嶙峋铺成出洋之路,是苦不堪言、血泪交织的“出路”。
   台山人出洋,先是到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人们称之为“去南洋”。其次是美国、加拿大。因为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美国西部的加州发现大量金矿,美国资本家纷纷投资开发,急需大量劳动力作为采矿工人,所以台山人称去美国为之“去金山”。再是到南美洲国家和澳大利亚。1851年澳洲新南威尔士州的巴瑟斯特发现金矿,以后又在维多利亚州的亚拉腊等地发现了富金矿,从而又吸引了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的淘金者。台山人称去澳洲为“去新金山”,又因澳洲有大城市“雪梨”(悉尼),又称“去雪梨”。
   台山的华侨先辈,用自己的血泪和嶙峋白骨,铺就了路途险恶的出洋之路。他们是敢于迎风斗险的拼搏者,他们“拓荒海外,初无国家为之后盾,经济之支援。只凭匹马单拳,一片豪胆,斗瘴雨,驱毒疠,自卫卫人;或以辛勤所得,救灾恤难;或率其同族,奋身抗暴;或凭其智力,拓土开基”。他们是华侨的先行者,他们是台山成为全国知名侨乡的开拓者。
   史书记载最早到新加坡的是台山人曹亚志,他是同英国人莱佛士率队登上新加坡的一位英雄。《新加坡简史》记:“1819年1月28日莱佛士和他的同伴法古哈带领了六、七只英国船,开到新加坡来。他们就在棋樟山附近的海面停留了一夜,第二天便派船上的华人木工曹亚志和20名水手,先到新加坡岛上去打听有没有荷兰人在这里的消息。曹亚志和水手们发现岛上并没有荷兰人,只住了四五百海人、马来人和华人,便在山上升起一面大旗。莱佛士和他的同伴知道岛上很安全,便把船开到岸边来,登陆新加坡”。该书注释写明:“曹亚志原是广东省新宁县人”。据余定邦《新加坡宁阳会馆曹家馆二三事》记,曹亚志,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三月廿七日,系新宁县端芬那泰堡和乐村人。他幼年在私塾读书,长大后到澳门学艺,是个木匠。二十岁到槟榔屿谋生。槟城有一条漆木街,是早期来自四邑的泥水木匠挥动斧凿、牵动绳尺之工场,曹亚志就在这里当木工。莱佛士船队抵达槟城时,他即应募到船上工作。由此可见,台山人旅居南洋,最先应是在马来西亚槟城等地。英国贵族私生子赖特于1786年7月进驻槟城,1794年他致书孟加拉州总督说:“华人是外贸居民中最有价值部分;男女儿童人口约占三千”。这3000人中估计有部分是台山人。刘重民编著的《台山华侨沧桑录》载,据《山背乡志》记,1774年,广海山背村陈学进已在南洋谋生。端芬梅耀萱于1786年从马六甲前往槟城,是槟城的开拓者之一。
   旅居海外的华侨,因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少华人聚居较多的地方,都组织地区性的同乡会,以敦睦亲谊,互济互助。台山人旅居较多的地方,组成台山人的同乡会大多都称之为“宁阳会馆”。台山旧名新宁,县中最高学府、最老的书院称“宁阳书院”。海外乡亲以宁阳代表家乡的称谓,一直至今。
   新加坡的宁阳会馆,可算是开创华人社团的先河。会馆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会址的土地是莱佛士特许曹亚志选择作为产业的。新加坡的宁阳会馆,最初的建筑如同家乡的祠堂一样模式。曹亚志是新加坡宁阳会馆的始创人。可惜他在登陆新加坡3年的1830年三月廿六日病殁,终年仅48岁。
  马来西亚槟城宁阳会馆,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比新加坡宁阳会馆的建设迟了13年。
    台山人侨居美洲,是从侨居美国开始的。据麦礼谦著的《从华侨到华人》分析,华人二百多年侨寓美国,“可按照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而分为五个阶段:一、1849年以前:少量华人通过美中贸易抵达美国。二、1849年至1882年:大量华工无限制入境,参加美西的开拓工作。三、1882年至1943年:严厉限制华人入境;华人遭受次等种族的待遇。四、1943年至1965年,撤销排华移民法例及其他排华措施。五、1965年至现在:实行各族平等的移民政策。”
    中美两国通商较早,1784年2月22日,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由纽约港启程,横渡大西洋、印度洋,历时7个月余才抵达中国广州。皇后号船载运洋参杂货等到中国,又在中国采购茶叶丝绸瓷器回美。中国人到美国,最初人数寥寥可数。据刘伯骥著《美国华侨史》记:“根据美国移民委员会记录,1820年,有第一个中国人进入美国;由1821到1840年间,又有10个中国人到达美国。1840年与1850年间,入美的中国人为35名。这是关于东部海港移民的记录”。“1849年2月,乘船在三藩市入境的中国人有54名,事实上,那时住在三藩市的中国人,已有700名。1850年正月,中国人入美者为789名,另有妇女两名。是年人数增至四千,翌年达一万二千人。”“至1866年,因建筑铁路招工关系,四邑劳工,源源应召入美,故人数突增至三万二千五百,占百分之五十五点八,超过总数之半有奇”。“……四邑再分,又以新宁人为最多,以后旅美华侨人数县份之比例,大率由此时定型”。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美国西部的加州发现大金矿,美国资本家纷纷投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以金钱引诱及言谋生容易吸引大批中国人移民。朱辛流著《美国华埠》一书说:“在美华侨,大多数来自南中国被称为近代中国革命策源地的广东一省,而以集中于该省珠江三角洲地带,其中以台山县人数最多,故有‘美国侨乡’之称”。“至美国新大陆的华侨,自以广东省台山县为最多,台山话成为‘唐人街国语’。”
  
 浏览:141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10/5 11:39:3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胜利洪炉炼得纯钢骨,化作犁矛愿粉身(收藏于2013/12/10 10:09:45
笔架居士的博客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瑞金分校(收藏于2013/6/6 1:17:04
李胜利探寻父母足迹(收藏于2012/5/29 18:23:09
老红军伍乃茵逝世(收藏于2011/11/26 10:41:07
伍乃茵,鄢仪贞沈谷南在新疆狱中的斗争(收藏于2011/11/26 10:33:32
刘俊佑李云扬在新疆的“八年抗战岁月”(收藏于2011/11/26 10:22:07
李胜利挽母辞(收藏于2011/10/27 20:25:30
方蓓蓓六烈士为传播马列主义而捐躯(收藏于2011/10/26 18:22:45
伍乃茵闪光的青春不朽的爱情---记陈铁军烈士(收藏于2011/10/26 18:19:25
伍乃茵在新疆坐牢及出狱的经过(收藏于2011/10/25 16:54:0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云扬一个华侨子弟奇遇记(访问21888次)
LISLI文革中的中央专案组浅析(访问14469次)
孙 立遗作马士杰我所知道的盛世才(访问11113次)
黄火青标题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特别检察厅起诉书 特检字第一号(访问10759次)
施义之口述?陈枫整理?中央专案组三办负责人李震之死(访问10440次)
丁进中国大陆新武侠小说研究述评(访问7084次)
伍乃茵在新疆坐牢及出狱的经过(访问6783次)
台山中学台山中学校友(访问6147次)
许人俊从新疆叛徒集团”案看康生的翻云覆雨(访问6022次)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央二办的成立( 杨成武将军七年冤狱的前前后后)(访问514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曹志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10/20 22:23: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7/10 15:32:50
肖林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7/15 22:14:4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5/19 22:44:0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6/14 15:39:4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