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炉炼得纯钢骨,化作犁矛愿粉身 -----纪念李云扬同志诞辰100周年 2013年12月1日是暨大1978年复办阶段曾主持我校工作的原第二书记,副校长李云扬同志百岁诞辰,他离开我们也将近十年了。值此举国贯彻十八大精神,踏踏实实实现中国梦之际,缅怀这位为党的事业贡献一生的老教育家,具有现实意义。 李云扬同志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西坑村南和里,小时家中贫寒,1933年暑假,身为台山日新小学教师的李云扬,多次收到已经加入广州文化总同盟社联的朋友化名寄来的《红色中华》以及中山大学进步学生自行发行的《新启蒙》、新路线等左翼宣传资料,不久即组织起当地的读书会,开始接触革命,寻找救国之路。由于当时一批在国内从事地下革命斗争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因党组织遭受破坏,继续活动非常困难,于是被迫东渡日本,准备在留日学生中进行革命活动,并选择在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东方图书馆的东京,作为活动的基地。1935年8月李云扬也因此奔赴东京,在中共东京支部书记林基路领导下学习马列著作,从事党领导下的留学生运动。按照支部指示写出的《论叶青底黑格尔观》哲学论文,发表在明治大学留学生学报---《学术界》上,有力抨击了否定马列主义基础的右翼学者。由他和梁威林等同志主持的文化座谈会在留学生中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1936年9月李云扬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回国参加抗日斗争,并于当年9月与林基路一起随周扬、艾思奇、何干之前往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2月受党派遣,为打通国际路线的需要,接受当地军阀盛世才的邀请,作为第一批受邀八路军干部赴新疆工作,担任迪化(乌鲁木齐)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在那里他把延安的抗日之风带到迪化,与黄火青、林基路、朱旦华等人一起,组织学生,大唱抗日歌曲、大演抗日戏剧,大写抗日诗文,营造热烈的抗日气氛,一举改变了那里死气沉沉的局面,掀起支援抗日的热潮,甚至吸引了大批之名人士如茅盾、杜重远、赵丹等也来到新疆。盛世才为防止共产党人影响扩大,将一些八路军干部从首府调往南疆。李云扬被任命为喀什教育局副局长,后又转任巴楚县县长,但他无论在多么偏远的地方,始终保持一腔热血,仍然积极宣传抗日,培育抗日青年,为少数民族地区兴办学校,开辟公路,兴修水利。他曾骑马三天三夜调研巴楚县的用水问题,规划建设出的红海子水库解决了县城的吃水问题,至今还发挥着很大效益。他还惩治腐败,改革旧制,扩大了党的影响,作出了当地老百姓至今仍旧称颂的贡献。1942年9月盛世才终于露出反共真面目,逮捕154名八路军人员入狱,李云扬夫妇也被分别关押。在狱中李云扬同志作为狱中骨干党支部委员之一,积极打通牢房间的联系,组织狱中学习,参加了三次绝食斗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持信仰,大义凛然,坚持斗争四年,终于在1946年7月与129人大队伍一起集体胜利回到延安。朱德同志代表中央亲自前往十里堡欢迎大家。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任359旅政治秘书和吕梁地区土改工作团团长,参加解放太原和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调任华北中学任常务校长。1950至1951年受党中央派遣赴越南任南方工作团政治组长、党支部书记,协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救国斗争,从事军事物资支援工作。回国后在中央组织部任政治教育科科长。1953年调入高等教育部,任综合大学教育司副司长、司长,教育部机关党委副书记。为建立当时的综合大学的教育体系,足迹遍及全国各大院校,同时在当时的政治空气下为保护钱伟长、韩德培、王普、丁则良等教授。1959年底,李云扬同志由于在部里整风吹风会上的言论,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被撤职下放到北京大兴县安定公社。1962年初获得甄别,调入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任党委书记,副校长。为在老区创办一所新型大学他完善师资力量,开拓新的校区,付出大量的心血。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借“新疆叛徒集团”为名迫害李云扬等一大批老干部。1967年10月他被押赴北京,在监狱受监审八年,虽独处一室,受尽虐待,偏瘫了一条腿,但他没有说假话,没有消沉,坚持书写出几十本读书笔记和日记,随时准备再次为党工作。正如他在狱中诗中所说:“去留一字判幽明,是真英雄晚节馨。北海孤寒存汉节,谓桥匹马退胡兵。糖弹笑渠怀毒蝎,刀锋劝尔吓苍蝇。洪炉炼得纯钢骨,化作犁矛愿粉身”。1975年5月终于出狱,1978年5月中共中央为“新疆叛徒集团”冤案正式平反昭雪,同年他被调任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79年末,李云扬同志调入暨南大学,任党委第二书记、第一副校长,广东省政协常委,为暨大的复办,做了大量的工作。调入暨大不久,他就在党委会上提出暨南大学的性质应为华侨大学,要健全院系专业,教材内容可有别于其他大学,政治工作应以爱国主义为主等等办学想法。在他主持工作期间正是暨南大学百废待兴,人才、设备、场地、教学秩序等各方面都需要整治、恢复时期。为了使每学期正常开学,他必亲去各教室查看。当时任邦哲教授教学效果特别好,他就请任教授在全校范围内再作一次示范教学,以便推广,他也参加听课,课后说:“这课讲得真好。如果不是自己亲自来听,我就不会相信像我这样的外行人也能完全、彻底听懂这种医学基础理论课。”从而推动了教学质量。李云扬同志身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积极推动科研学术活动。1980年暨南大学首先成立台港文学研究室,1982年6月在暨南大学召开第一届会议。他亲手写出一篇论文,《评金庸金盆洗手作---鹿鼎记》,投给大会,成为大陆研究金庸作品的最早期论文。 1983年春李云扬同志进京向廖承志及邓力群同志汇报学校的建校意见,经邓力群向政治局汇报,终于成功召开了中宣部、教育部、侨办及暨大、华侨大学五方会议。1983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决定将暨南大学出隶属关系划归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由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委共同领导,以国务院侨办为主。 在离休后,仍然充满热情乐观地生活,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担任广东省老年大学副校长和马列主义研究会会长。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每日笔耕不辍,在素质教育,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新教育学等多方面著有大量论文文稿和许多诗词。他还在暨大创办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与时俱进,特别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最喜欢与他们保持交流。 李云扬同志毕生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作为一个党的教育家对于党的教育事业,他献身高教战线长达30年。应该说他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开路者之一。他一生中在失去自由的牢狱生活长达12年,又几次受到不公正待遇蒙冤受屈,但他始终鞠躬尽瘁、赤胆忠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信仰坚定、坚持原则。他的不幸去世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们今天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全心投入党的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国梦振奋精神,迈步向前。 |
原文2013.11.30 发表于暨南大学校刊 浏览:167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