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曰,佛就是无。好比磨镜,要用青铜,石头是磨不出的。禅也是这个道理,该如何就如何,一切返归自然就是禅,最好的禅道是无禅。禅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禅就是自然,认识到了自我就是禅;二是禅就是无心,不刻意追求就是禅。那么高曾反璞归真为什么叫悟,而平常百姓的平常生活依然是尘世呢?这是个问题,我想了好多年。以前读法华经,看佛祖的故事,以为自己了解了佛的本质和基本形式,其实不然,一涉及到具体的,甚至是模糊的问题我都难应对,连自我心中的矛盾也难化解。昨晚看了大半夜,给自己回答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佛义不可说,有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二是无神的人为什么束缚于***形式,可谓是人的道义或善念通过这种形式表达而已,于神无关;三是智慧回归到自然状态和平常之生活有什么不同,关键在于人的欲望,前者无欲无求,是吃喝拉撒,后者是有欲望有迷茫,不得解脱。我了解了,于是我不是个俗人。
关于佛有两则事对我影响很深,一次是在烧香台听佛。老和尚讲:“人呢,好比钻进了竹子的小虫子,穷其一生精力向上爬,然而到累死了难爬出竹子。佛是什么呢,佛不可说,只是你一旦懂了,小虫子就不会沿竹子向上爬了,而是横着咬破柱子就出来了。佛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佛也是什么都有,你懂得了也就解脱了。”这段话对我影响甚大,不仅是对佛性,对做人处世亦如此。就佛性而言,它一则说明了佛是智慧之学,二则指出了佛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评判。这其实给我们一个新课题,尘世的人也许把受苦的过程看作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本来没有几天快乐,但我们爱着生活,是因为它能给我们许多经历,犹如虫子钻竹,虽然很累,但它经历了,这一生也没怎么荒废。佛与尘世的最大区别是是否承认现实,尘世的人喊着痛并快乐着;佛曰苦海无涯。另一次是读磐若波罗密多心经,经曰:“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义 |
浏览:63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