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深切缅怀我的已故亲人们__母亲,我们特别想念您!
深切缅怀我的已故亲人们亲爱妈妈

回忆我的奶奶 ——奶奶去世两周年祭

国昌

  原以为网上可以随时随地看看母亲,可网站总是有问题时,告诉我娘确实没了,去了总是去了。
  转眼奶奶也走了两年了,可就在这时奶奶最爱的大哥病了.近二十天发烧疾病未愈,开始忙着秋收.秋收未完,作为副校长的他又要迎接教育大检查;检查未完,又要迎接考试.一直沉浸在失去母亲和祖母的悲痛中的大哥终于病倒了.连日的发烧使身体虚弱,秋收加上学校的事情使你身心疲惫,大哥的压力太大了。在这关键的时候兄弟没和你分担,真是不懂事。想起我年近而立而不结婚,依然让父亲哥哥担心,真是不孝!!!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次爹娘的父母,用心去爱他们;愿作你和二哥的兄长,让你们也感受做弟弟的快乐.又何必等到来生,让我从现在就开始努力,经常我们爷四个谈谈心.我们要在下一次回家时看到健康的你,微笑着迎出来,在我们喊你一声“大哥”之后说一声“回来了,建国(国昌)”。虽然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母亲和奶奶的离去使我宁愿相信有来生、有另外一个世界;大哥的精神突然失常使我宁愿相信有神灵。我决定以每月的献血善举驱逐大哥心中的妄念,以补贴的路费多回家看看老父亲,以补贴的营养费多给大哥买点水果和营养品.如果真有神灵的话,希望我的善举能使大哥在心理和精神上早一点康复.在这里写下一些文字,所思所想以怀念奶奶(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和事实可能稍有出入)。
  纪念我的奶奶
  奶奶生于1912年即民国二年,历经土匪、杂毛、抗日、解放、土改、文革、直到土地承包后第四代国家领导人接班,卒于2004年。从二十世纪初生活到二十一世纪初,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有着自己朴素的生活哲学。
  在嫁给爷爷前生活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父亲大概是一个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奶奶的父亲还算开明,所以奶奶在幼年的时候,家境还可以,曾断断续续读过读过两年私塾。在古代的北平到开封的官道的一个叫做浅口的小镇上生活,共三个姐妹。两个姐姐出嫁的时候都还算门当户对,医生和举人之类的殷实之家。唯有奶奶到了出阁时,国内大乱,随之家境衰颓,只有嫁给了爷爷---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要写奶奶,就甩不开和奶奶生活了四十多年的爷爷。爷爷有着中国农民共有的勤劳与纯朴,曾一个人从冀东跑到晋西给人扛长工,积蓄了一点钱,回村里盘了一点田。因为有了这一点田,得以养家糊口娶过一个奶奶。那奶奶命短,留下二男一女早早去了。大概也因为有这点田,才能在当时的情形下娶回奶奶,于是有了我的两个姑姑和父亲。也正是因为有这点田,在土改时被划为中农,使姑姑和父亲都不能继续自己钟爱的学业。排行老二的爷爷因为大爷爷不争气实际担起了长兄的责任,吃尽了没文化的苦。早些时候曾供养自己的小弟弟就是我的四爷爷读书读到大名府。可当自己的子女不能继续上学时,他老人家只能无助地用手背抹去混浊的眼泪。
  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没有了姐姐们出嫁时的花轿和唢呐,奶奶自然有些委屈。更让她没想到的是,爷爷的大儿子比她还要大上几岁。爷爷大概1890年前后生人,娶奶奶时至少将近五十岁。这些数字在姑姑和父亲那里应该有精确的答案,我想知道但已不愿因此引起他们的伤悲。关键是奶奶家给爷爷是家中已有三个子女本来这在旧中国也算不了什么,可大大爷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小独立门户,显然对这个后娘十万分的不待见。十几岁的四大爷其在半截土墙头上,以与己无关的眼光看着长辈把奶奶迎进门。明显几年没有拆洗的棉裤几处绽放着发黄的棉絮,看着未来的家里破旧的摆设,奶奶的心里凉了半截。娘家虽然败落了,过去的摆设还在,比一般农家精致的多。想到要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首先要面对怎么做好两个未成年子女的后妈,奶奶无疑是失落的。
  生活是现实的,奶奶在同龄女子中还算是有见识的。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定位,从娘家拿来面纱,用陪嫁的不了给两个孩子做了簇新的棉衣棉裤。从小就没干过粗活的奶奶开始跟着婆婆就是我的老奶奶学做家务,把家里操持的井井有条;跟爷爷学做农活,持家之余挪着三寸金莲和男人干一样的活。在外患内忧的大环境下,和爷爷一起努力,靠勤俭使家境逐渐好转。用奶奶的话说,就是不仅要有搂钱的耙子,还要有管钱的匣子。奶奶的勤俭节约在邻里众所周知,有一次我学者炒菜多放了一点油。奶奶气地说我是败家子,从小被母亲宠着的我觉得很是委屈。现在看来奶奶影响着姑姑和父母亲、乃至我们兄弟的理财观。即使没有意外横财,也能靠着自力更生对生活和学习的费用从容应对。在我懂事时,年近七旬的奶奶依然负责着一家人的三餐,还偶尔去田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家里更是一刻都不得闲。一边做家务一边看护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在她老人家的眼里,姑姑和父亲是孩子,我们兄弟三人是孩子,大哥的孩子依然是孩子,都需要她照料着长大。事实上也确属如此,在将近九十高龄时几次脑出血,都服用二哥在北京买的药奇迹般的康复,康复到还能看护小侄子,以至于我们认为她老人家永远都不会离去。
  奶奶由于有一点文化,慢慢的在家族里承担起管事人的角色.由于奶奶和爷爷年龄差了许多,到后半生晚辈越来越多.到八十年代,孙辈已有近百人.进入二十一世纪,仅称呼老老奶奶和老姥娘的晚辈已有百余人.在晚辈的眼里,奶奶包容、豁达、通情达理,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长辈,经常找奶奶来断家务事,主持红白喜事。管的越多,奶奶的名利心越淡,越来越深刻的明白什么是幸福。尤其经历了文革之后,坚持不让姑姑和父亲离开农村,使他们过着平淡淡生活,平安是福。奶奶即使有了自己的子女后依然待前面的子女一如己出,和前奶奶的后代(即娘家侄孙辈)来往七十年之久,以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换来了前子女到晚年的一声声娘和后代的敬重,大大爷在九旬之高龄常拖着病体天天来看奶奶。
  奶奶对公共事业从来不吝付出,在附近的接生婆年老力衰之时及时接住接力棒。一改民间规矩,接生不收分文,从解放前到九十年代初农村普及卫生室坚持了近五十年。周围二十到六十几岁的男丁和出家的姑娘多经奶奶的手瓜熟蒂落,更有一家三代均由念奶奶接生的纪录。三爷爷的三个儿子只留下一根独苗,在娶妻生子后车祸去世,孤儿寡母难以为继。奶奶揽过此事,让父亲张罗着又招了一个上门女婿,使孤儿寡母有了着落,从此视奶奶和父亲如再生父母一般。相似得例子在奶奶的一生中并不少见。奶奶在早年信奉了天主教,坚持每日五点半到教堂的做早课到八十高龄,实在不方便了才和四大爷大娘在家里颂早晚课。做人要有信仰,在绝望和无注视才会有精神支柱。这大概也是奶奶得以长寿而颐享天年的原因之一,以九十二岁高龄名列族里少数几位健康活到九旬的女性前茅.公元2004年农历九月二十五日,父亲和两个姑姑,众多的孙辈守在床前,奶奶宁静而安详的离去.奶奶慈祥的笑容,永远定格与我们的心中!!!
  奶奶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正是无数奶奶一样的普通母亲哺育出我们今日的国人。做子女的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母亲,对待女性。我们应在她们生时用心去爱她们,在她们离去后永远怀念她们,亲情不容遗忘。永远怀念我的母亲和奶奶,愿她们在天国得以永生,使我们在百年之后还有孝敬老人家的机会(待续)。
  不肖子孙国昌泣血流涕
  写于 2006年11月12日(农历九月二十二日)夜
  
 浏览:362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11/13 10:42:5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建国娘,儿子将第二个十的工作向您汇报(收藏于2021/1/15 0:24:45
国昌母亲离开我们十五年之回家(收藏于2014/7/28 12:15:43
建国娘,儿子将十年来的工作向您汇报(收藏于2011/1/8 0:57:58
国昌母亲的吟唱-纪念母亲去世八周年祭(收藏于2007/6/28 20:47:48
国昌母亲诞辰六十周年祭(收藏于2007/4/10 20:54:51
书俊忆亲人--我的五姥姥,我的亲人。(收藏于2007/3/20 0:52:45
国昌回忆我的奶奶——奶奶去世两周年祭(收藏于2006/11/13 10:42:56
国昌给大哥的信(收藏于2006/11/13 10:37:48
国昌关于母亲的回忆(三)(收藏于2006/9/23 10:46:15
国昌关于母亲的回忆(二)(收藏于2006/9/6 22:28:4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国昌回忆我的奶奶——奶奶去世两周年祭(访问3630次)
GJZ记念母亲去世两周年(访问1488次)
国昌关于母亲的回忆(二)(访问1438次)
建国母亲周年纪念!(访问1338次)
国昌母亲的吟唱-纪念母亲去世八周年祭(访问1286次)
国昌母亲诞辰六十周年祭(访问1212次)
国昌关于母亲的回忆(一)(访问1199次)
国昌给大哥的信(访问1193次)
国昌关于母亲的回忆(三)(访问1143次)
ZJG纪念母亲去世三周年!(访问109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5/10 14:11:3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