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97号馆文选__評論集 |
黃梅調是“黃梅戲”的舊名。發源于中國湖北省黃梅縣,成長于安徽省安慶地區,因陸續在武漢、上海等城市舉行商業演出而漸受重視。約在50年代初期,黃梅調與越劇等成為中國文化政策下的主力發展劇種,一方面正名為“黃梅戲”,另方面也透過電影的攝製與映演,得以流傳各地。
李翰祥就是因為一部大陸此類電影《天仙配》的賣座才起了在邵氏公司拍這類片子念頭,結果掀起了香港黃梅調電影熱潮。 李翰祥在《貂蟬》和《江山美人》票房狂收后,再展他的大師風範,取清代作家蒲松齡的經典著作《聊齋誌異》內一個短篇《聶小倩》改篇成一部情節詭異的鬼魅片《倩女幽魂》,以他一貫的嚴謹拍片態度,花盡心思考究場景佈置, 影片雖在片廠拍攝 ,但庭臺樓閣和荒山野地的精雕細琢,真實程度不比實景遜色,而服裝道具所達到的華麗精緻的地步,令整部片子古風飄溢,情韻空靈,重新塑造詩意風味的古典世界。 影片故事講述窮書生寧采臣到破廟落腳,碰上女鬼聶小倩,樹妖姥姥逼小倩取采臣性命,但小倩卻被其忠厚本性感動而產生了感情。姥姥得悉此事,勢不放過兩人,幸得劍客燕赤霞所救,掀起人鬼大鬥法,最后小倩借屍還魂,與采臣共諧連理。 新一代的影迷對徐克87年重拍的版本比較熟悉,因為新版較有奇幻色彩,將燕赤霞這個人物設計為道術出神入化之高人,而非原版般只是一個劍術出眾的凡人劍客,故此與樹妖姥姥的大戰,也有特技效果和武術指導之助而叫人眼花繚亂! 在今天的眼光來看,舊版的劍客與樹妖的決鬥緩慢而可笑。 讀書時代看過《聊齋誌異》,也愛看鬼片,所以這部電影正中下懷,而且覺得它的黃梅調“成份”比較沒那么濃厚,只是在書生與女鬼相遇開始后感情才以歌聲傳遞。 本片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不朽名作,有古典美人之稱的樂蒂演小倩,造型之美,叫人讚嘆,而男主角是當時最吃香的趙雷,他演慣皇帝,在此片演書生,略嫌胖了一點。 《倩女幽魂》是第一部入選競逐法國康城影展的金棕櫚獎的港片,雖未得獎,但總算帶領中文電影走出亞洲一隅,邁向世界,今天港片沒落,大家咬著能在海外揚名的機會不放,每年的這個影展必傾巢而出,搖旗吶喊,但其實在45年前已有名導登陸康城,為港片作出努力。 |
原文2006-9-7 发表于中國報新聞網 浏览:365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