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影壇:亂花迷人眼,尤物耀香江—她們美得很「香港」
佚名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上海人很起勁地討論過一陣子關於「香港是不是文化沙漠」的問題。醉翁之意不在酒,給自己找信心,既可以從自己身上找,當然也可以從别人身上找。這種自娱自樂的問題香港人是聽不到也無所謂的,可是有一些和香港有牽掛的人就非要站出來给香港討說法,稱香港每年的音樂會多少多少場、畫展多少多少場云云,反正一句話,香港不是文化沙漠,很文化。
其實這場討論有點一廂情願,正方反方都走錯了路。因為作為現代都市的香港,迷人之處本來就不是所謂「高雅」文化,而在於市井文化,就仿佛速溶咖啡。從咖啡機咖啡豆到速溶咖啡,境界高處,就在於化境,在於換湯不換藥的本事。五六十年代香港銀幕上的幾位大小姐就有這本事。比如夏夢,比如樂蒂,比如尤敏,再比如葛蘭。當年《紐約時報》對早期香港電影發過這樣一句評論:「盡皆過火」。可當你面對上面四位美女的時候,只會由衷讚嘆一句:大家閨秀。而且真正美得很「香港」。端莊賢淑之外又很洋氣的那種。可見「香港製造」的能力之强。
不問出處,那是英雄剛剛出道時的口號。當年的四位大家閨秀也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有為青年,認真學習的好孩子。夏夢當年走進電影圈子是偶然一次去長城電影公司看同學拍戲開始的,要知道,她當時可是寫完了作業做完了功課出來玩的,標準乖乖女。樂蒂是由外祖父母帶大,而外祖父是上海灘有名的「江北大亨」,天蟾大舞台的老板,關於她的故事,倒没有什麼幫派紛爭,多的是她從小對著鏡子練京劇的記憶。尤敏的爸爸是粤劇名伶,可她從小却少言寡語,而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上得了個第一名,可見深藏不露的閨秀功夫。至于葛蘭,家學淵源也不錯,爸爸是教授,她從小還是學聲樂的,底子好,人也向上。泰山影業公司招新,她是第一個報名,最後也是考了第一名。
就像樂蒂表示過的那樣不能因為自己的賣相而限定了自己的戲路,然毫無疑問的是,這四位都以玉女的形象出道並且以玉女的形象而為人紀念。唯一的不同是,這四位從出道到成名,東家都換了不少。長城、電懋、邵氏、泰山、國泰,甚至是像夏夢或是樂蒂自己参資組建的製片公司,可以說涵蓋了香港電影發展史上的最主要的那些名字。說她們四位是大家閨秀,容顏姣好和涵養都好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另外一層更加重要的意義在於她們都懂得經營自己,至少也是在為此而努力。
長城大公主夏夢「不為人剪彩、不應邀吃飯、不拍内容不健康的戲」;「香港玉女」尤敏當年在日本也極受追捧,當然這離不開一部《香港之夜》,可靠着自己拍片的收入供着兩個弟弟在美國唸書,光這一點,也就够有現實的號召力了;葛蘭更不在話下,演戲之外,倒是花了大力氣學語言做音樂,所以才有了「曼波女郎」的稱呼,經營到好處,還上了美國主流的晚間節目,真正地走出亞洲;四人中最悲情的樂蒂,無論成名與否,始终是一个「情」字繞心頭,50年代接受採訪評論一部劇本的時候就說過:“這個社會太缺乏「愛」,太缺乏善良,這樣的劇本一定能有良好的影響!(中略)
所以無論是古裝戲還是摩登戲,四位光鲜的明星始終脱不去的是自古以來大家閨秀「該有」的那份傳統。夏夢有金庸追,尤敏有日本影帝演對手戲,葛蘭摩登前衛的曼波舞以及樂蒂經久不衰的熱度,所有這些都够如今等米下鍋的編劇們熱辣發掘個够了。可就是這樣的一批傳奇人物,這樣一批把古典美和她們打造出來的摩登香港形象結合起來的耀眼明星,一個個最後還是回歸到閨秀們的傳統中去了。夏夢1954年结婚,1976年息影,留下金庸一段永遠的懷念和紀念文章。尤敏1964年結婚退出影壇。葛蘭婚後不多久也於1964年息影。1962年,樂蒂結婚,1967年稱丈夫移情而分居,1968年去世。她們忙忙碌碌地一番經營,最後也算各有所終了。
|
原文2004-12-31 发表于大陸POP俱樂部網站 浏览:1073
|
设置
修改
撤销
|
录入时间:2005/1/5 17:46:41 |
|
|
|
|
|
新增文选 |
|
|
|
文选评论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11/30 9:21:42)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10/15 7:20:38)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9/15 0:39:52)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9/14 23:37:29) |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9/14 23:14: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