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A
今天我们带着缅怀的心情在这里追思已离开我们的刘莹。 刘莹(1978.11.23――2001.11.18) 东南大学生医系2001届毕业生,生前在深圳风神汽车有限公司管理部任文秘,工作十分出色。本想出国继续攻读自己的专业,不幸于2001年11月18日在自己的寓所遇害,至今案情不明。 23个春春秋秋只是刘莹短暂的旅行。但是这个女孩儿是非常有光彩地走过来的。我们不可能一一细述。在她不长的生命线中,她深深体验着两种爱的滋味。一个支撑着她一个煎熬着她。如果她还活着,她会终生不忘自己22岁的生日是怎么过来的,那是有始以来泪水最多的日子!在那长达3千多字的家信中,叙述了自己的悲悲喜喜。为了父母她自己逼自己,不管形势多么严峻总有一种力量在暗暗支撑着自己。于是她铭心刻骨地写出令所有人感动的一句话“在感情上、心理上我对一切都产生了怀疑,诸如爱情。唯一有安全感的地方就是有爸爸妈妈的家,想到这些总是泪如泉涌。” 从她雪片一样的家信中看出她的大学和中学的不同,懂得了生活、相处、照顾。。。。。。开始有了乡愁,她开始踏上了成熟的台阶。 东大的几年,校园的小径、清晨的广播台、热闹的食堂、校门外的担贩、筐篮里的水果、深夜的家书。。。。。。那些旧事碎片绝不是她身上可有可无的饰物,是自己撕下的一张张日历。她曾懊悔自己不该读理工专业,可是毕业以后她自己又说,希望出去继续攻读生医。四年的大学生活, 鸟一样飞出去了,自己啄食。一卷卷展开内心的画面,每个阶段都是卓有成效的。成长的过程是自省和独特的个性形成。刘莹这样描述她的内心“北风变成南风的时候人很不安分,每年我都这样,好像一年只有这一两个月似的。我的记忆中只有这种温度这种风里发生的故事。”应该说这不是描述是直叙。 一年四季中春留给人们的是那么意味深长。所以“青”与“春”两个字总是连在一起,生命的涌动、无明的惆怅。。。。。。人们难忘春天是因为在许多方面季节的变换竟然同一个人青春的成长有着惊人的相似,不但是女孩儿体态神情更是内心世界的徘徊,从迷茫走向信仰的时候。 一切都刚刚开始,跃跃欲试。但是她把她的纯洁、豪爽、彷徨、不安、晶莹的泪珠、以及自我克制都丢在那个城市、那个大学角角落落。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她的老师就说过,刘莹在学习上只用了60的精力。。。。。。 她天真地想在异性中寻找真正的友谊。她是一个善于从课本以外寻找她所需要的。她向她的爸爸妈妈介绍“泰坦尼克号”、介绍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作品、介绍帅哥朴树的“白桦林”、介绍她们的英语老师课上大发令她们兴奋的议论、介绍她们的疯狂、介绍她的专业实验的难度。 生命源于自然,对周围自然麻木的人是缺乏纯朴天性的人,是没有生命充实之感的人。在知识和青春密集的大学校园只有容易与自然共鸣的人才容易找到那鲜有的乡野味。东大浦口校区的土山,不过是一个小丘。在男友的陪同下她找到了无比的乐趣,自然形成的小路、青葱的灌木,时而披荆斩棘,时而豁然开朗。蒲公英让她真真实实地拿在手中、惊惶的野兔、变换的云朵、雨打的狼狈、雨后的泥泞、只有你我的开心笑。。。。。。最后她说:“我发现玩儿得好不好也不在乎去了什么名胜,更不在花了多少钱,穷学生也会自找乐趣,我后悔那几天没和爸爸一起去爬山。” 亲近自然的人,人格最容易得到潜移默化的净化。中山院四楼楼道的那扇窗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一扇窗,在她看来,窗之中的那片蓝蓝的底色衬托着秋的金黄美得像一幅风景画,让她感叹! 她以为自己在长大,骨子里却难脱的单纯。初中的时候她就想和老师平等的对话,高中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把自己内心藏在日记中。她反过来回味自己中学时的“初恋”,不管那是多么地如履薄冰一样和胆战心惊,她珍惜自己曾经有过的“真”,那成长过程中的梦,是一种欣慰!同样是她自己的珍藏品。是啊,“自古多情空遗恨,好梦由来容易醒!” 她是一个习惯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可是那文字朦朦胧胧中又含着丝丝的忧郁,读来一点也不让人轻松。韶华不在,顷刻消逝。她还有更多的事情没有来得及,成了永远的删节号。她的突然消逝留给所有的人一个解不开的谜。给自己留下的遗憾是没能等到让爸爸妈妈舒舒服服过日子的日子。 |
浏览:59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