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钟华益先生纪念馆

感受凤凰文化

钟华益

  
  
  当我迎着第一缕晨曦,踏上虹桥时,我才意识到自已真的到了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凤凰了。
  记得两年前,我走进另一座古城——云南丽江时,太阳偏西了。灼热的阳光洒在正在转动的大水车上,清清的流水绕着古城的家家户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总算实实在在地找到了。
  而凤凰也有一架水车,比丽江的水车小多了,而且不转动。可能坏了,还没来得及修复,只能静静地立在碧绿的沱江边上,日夜倾听滔滔的流水声。临江一排排古老的吊脚楼与丽江纳西族的院落相比,又诗情画意多了。难怪三五成群的男女学生,或蹲在岸边、或坐在青石板上、或斜倚古城墙,在专心致志地写生,要不了多长时间,凤凰的风土人情就鲜活地出现在一张张画面上。
  狭窄的街道上,已经有游人了。我漫步在青石路上,东瞧瞧西看看,一栋栋古香色的客栈、楼阁、店铺过目而过;但一个取名“流浪者”的老店、一个〈清河业第〉的匾额,一副对联:“仲尼垂训,曰忠曰恕;志士为怀,能屈能伸”却令我久久地驻足。冷不防,久违了的土地庙出现在眼前,庙内的土地公公与土地婆婆,憨厚慈善,使我想起一副流传久远的对联:“这一街许多笑话;我二老从不作声。”这样好的公公婆婆,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独在古城生存下来,这与两老的为人处事有关。与土地庙相对的是一座二郎神庙,小小的庙内,二郎神手执铜鞭,跃武扬威,可喜的是庙两边有一副对联:“睁慧眼,察忠察孝察贞节;持铜鞭,除奸除恶除忤逆。”若有人吃了豹子胆,真敢不忠不孝不贞节,定会被这二郎神猛抽几鞭不可!
  忽然一首熟悉的乐曲从拱门内传来,只见一男一女两位游客在吹葫芦丝,是刚从一位提葫芦丝的老头手里买的,一问才学了五分钟,便象模象样地吹起了乐曲,特别是那位长相秀美的年轻女性,吹起来更有乐感与韵味。
  店铺开门较早,古玩古董、根雕、银饰、五花八门的都有。我走进一家蜡染画店,凤凰古城的景色,在老板四周墙上的一幅幅蜡染画中得到了再现,的确美不胜收。一位女青年正在与店主讨价还价,一副画有古城吊脚楼的蜡染画,开价三千元,女青年砍价一半,店主不同意,认为砍价太多。我欣赏了一番画作,因囊中羞涩,不敢久留,便走近一家“金石为开”的店铺,乍看店两边悬挂一副对联,仔细看后,觉得不是对联:“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斋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原来是出售奇石的店铺,四句话对石头作了高度的赞美。店内都是清一色的武陵石,大都重岩叠嶂,错落有致,的确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石头。架子上的每块奇石我都一一品味了一下,想买一块,因价格太高,只好怏怏而走。
  正要往右拐进一条巷子,一位若古稀的苗族老太太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太太坐在自家门口埋头刻花,我惊讶老太太的眼睛与高超的手艺:“老人家的眼睛真好,几天能刻一幅?”老太太微笑着:“三、四天。”“够辛苦的!”“习惯了!”老太太见我对刻花感兴趣,边刻花边教我几句家常苗语,引得四周一阵笑声。
   我是冲着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而来的,不可不去看他的墓。在一位翠翠(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物)大的姑娘带领下,沿着沱江往下游走了十分钟左右,沈从文先生的墓就在听涛山下(我另有一文专写谒沈从文先生墓),墓的简朴令我大吃一惊,一块从南华山采来的五彩石就是墓碑,墓碑下是沈生生的一部分骨灰,沈先生的另一部分骨灰洒在山下的沱江中了。五彩石的正面刻着沈从文〈抽象的抒情〉中的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据说是沈的爱妻张兆和选定的这段话)石块的后面刻了十六个字:“不折不从,尔慈尔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落款是“充和敬诔”,这是沈先生的四姨妹张充和教授写的。石前石后看了后,我才发现五彩石上放着十来只干枯了的用粽叶扎的蝴蝶,足以说明沈先生活在人民的心中。最能反映沈先生的一生的,还是沈先生墓下著名画家黄永玉写的一块碑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回到故乡!”沈生生真的回到了故乡,为故乡赢得了名誉,是故乡人的骄傲!
  拜谒了沈先生的墓,不可不去拜访沈先生的旧居。小姑娘领着我几乎走完了整整一条老街,才停下来,再往左转进一条小巷,大约进巷百米远就是沈先生的旧居了。一个四合院,一看就知是清代的建筑。院内参观的人挤得满满的,几间房内除了沈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外,就是各种不同版本的著作,只有在这儿,才真正体会到一个作家的精神财富与不朽!沈先生活了八十六岁,满屋的书是他四十五岁前写的,若后四十年继续写下来的话,其著作该是何其多呵!所幸的是,不让他写小说,他却钻研文物,撰写了许多有关文物考古的书,最后以一个文物研究专家终了一生。正如黄永玉在《这些忧郁的碎屑》一文中说的:“从文表叔尽管撰写再多有关文物考古的书,后人还会永远用文学的感情来怀念他。”
  几乎每个地方都感觉到凤凰古城浓厚的文化氛围,难怪湘西这个偏远的古镇出了这么多文化名人,民国时期当过总理的熊希龄,因文彩风华,六十六岁的高龄竟获得了三十三岁
  的毛彦文的爱情,被传为佳话。毛彦文才貌双全,是浙江有名的毛氏大家闺秀,情愿嫁给熊总理,使苦苦追求他的吴宓教授气得半死。“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守。”这是熊希龄自题墨荷《莲湖倾影图》词中的最后一句,足以说明熊、毛两人的爱情是甜密的,熊将这画与题词赠给了爱妻。
  著名画家、散文家黄永玉继沈从文之后,是凤凰的又一文化大家,为故乡增添了色彩。虹桥的两副长联,就是他的杰作:“今宵皓月谁在,迥龙潭上,华灯楼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山映水;照眠春阳廊桥,正午十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梦如诗。”故乡的美景如他的画一样,是那样的令人如醉如痴,留连往返。
  
原文 发表于中国古典文化论坛  浏览:122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5/4 22:16:3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yushu北国论坛楹联艺术区沉痛哀悼钟华一先生(收藏于2006/12/27 8:21:16
楚山翁钟华益先生辞世百日祭文(收藏于2006/12/23 12:43:29
堂堂华盖先生百日祭文(收藏于2006/12/23 12:38:45
钟华益感受凤凰文化(收藏于2006/5/4 22:16:34
钟华益走近三峡(收藏于2006/5/4 22:15:59
钟华益我之于湖(收藏于2006/5/4 22:15:33
钟华益豪气冲天郁孤台(收藏于2006/5/4 22:15:05
钟华益2002年个人联集(收藏于2006/5/4 22:11:38
钟华益2003年个人联集(收藏于2006/5/4 22:11:07
钟华益2004年个人联集(收藏于2006/5/4 22:09:5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网络联友网络联友赠送挽联、诗(访问2238次)
钟华益名胜联(访问1938次)
钟华益钟华益诗词作品(访问1927次)
yushu北国论坛楹联艺术区沉痛哀悼钟华一先生(访问1751次)
钟华益2003年个人联集(访问1644次)
钟华益出句小集(访问1604次)
钟华益2004年个人联集(访问1511次)
钟华益浅析县衙、府署三十则(访问1473次)
楚山翁钟华益先生辞世百日祭文(访问1396次)
堂堂华盖先生百日祭文(访问131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2 6:28:12
蒲公纪念老朋友(评论于2009/1/15 15:49:2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4/1 12:16:1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