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镜花阁__天游阁—满洲才女顾太清纪念馆
镜花阁

也谈《红楼梦影》的作者顾太清

张冠 赵艳芳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自问世以来,种种续书层出不穷。续作者中也不乏铁岭人,除了众所周知的高鹗外,还有一位就是杰出的满族女文学家顾太清。
    顾太清所续写的小说《红楼梦影》,自署“云槎外史撰”,早在清末就负有盛名。20世纪初,顾太清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日本学者内藤炳卿、豹轩收藏了顾太清的文集、诗集,《国学月报》1929年第12期刊登了储皖峰撰写的《关于清代词人顾太清》一文。近年来,介绍顾太清的文章先后在《光明日报》、《浙江月刊》、《岭南书艺》、《文学评论丛刊》、《满族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3辑发表了赵伯陶撰写的《〈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一文。
    顾太清为什么会续写小说《红楼梦影》?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对她有何影响?这恐怕与顾太清的家世、个人生活经历、文学素质及所处的时代都有很大关系。
    顾太清是清代著名满族女文学家、女词人。清末词学家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说:“囊阅某词话云:‘本朝铁岭人间,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直窥北宋堂奥。’”有“清代第一女词人”的盛誉。况周颐将顾太清与纳兰性德并列,甚至认为:“若以格调论,似乎容若不逮太清。”近人齐燕铭先生说:“论有清一代词人,向以太清与纳兰并称,余尝以为容若词自秀雅,而太清之直淳本色,则非容若所及。”
    铁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明清两代流放铁岭的文人学士写下了辽河文明的新篇章,不但曹雪芹的祖先在铁岭留下了生活的足迹,产生了续作《红楼梦》的伟大编辑家和出版家高鹗,而且诞生了清代满族文坛上的两位巨匠:顾太清和纳兰性德。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明清时期的铁岭处在汉族与满族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大潮漩涡之中,得天独厚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孕育了许多风云人物及文学人才,使红楼文化与铁岭结下不解之缘,使之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顾太清与曹雪芹的一生有许多相似之处。祖籍相同,祖先都曾在铁岭生活过。遭遇相同,都曾被抄过家。经历相同,都曾有过流离失所的生活。正是由于相同处很多,两者便产生了很多联系,所以顾太清续写小说《红楼梦影》也就在情理之中,与红楼文化结缘也就不足为奇了。
    顾太清(1799—1877),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名春,字梅仙,又字子春,号太清,又号云槎外史,常自署西林春或太清春或太清西林春,晚年则自署太清老人椿。祖居铁岭。其祖父鄂昌系雍正朝权臣鄂尔泰之侄,曾任甘肃巡抚,乾隆朝因诗狱株连,被抄家赐死。为清高宗曾孙奕绘贝勒侧室,因为是“罪人之后,”归奕绘时乃谎以顾氏报宗人府,故也有书顾春或顾太清者。著有《天游阁集》诗集7卷,《东海渔歌》词集6卷,晚年著有小说《红楼梦影》。
    顾太清生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五日。一生经历坎坷,时起时伏,变化很大。11岁前居住在北京,因系“罪人之后,”家庭生活困难。11岁之后流落江南,曾到过闽粤,住过苏杭,在坎坷流离中度过了少女时代。
    关于顾太清身世,说法不一。杨雪桥说,“太清是西林鄂文端(尔泰)之曾孙女,幼经变故,养于顾氏。顾为荣(亲王)邸待卫,因而被选为幻园贝勒侧福晋。”说养于顾氏,与实不符。恩咏春说:“尝读敦礼臣《哭砚》诗注云,外祖母姓西林觉罗氏,……幼育于祖母顾氏,故又姓顾。”实为掩盖“罪人之裔”真相。文廷式《琴风余谭》中说,满族女史顾太清者,为尚书顾八代之曾孙女。而顾八代系满族伊尔根觉罗氏,并非姓顾,此说亦是附会之言,但也反映出顾太清的才华为世人所关注和推崇。
    顾太清虽生长在没落的贵族之家,但自幼聪明好学,受过良好教育,因才貌双全被荣亲王府贝勒奕绘选为妾。因其系出自籍没之家,所以只能给奕绘作侧室,而且还要换个姓氏才能上报宗人府。因此,太清在结婚时,为避忌与祖父鄂昌的关系,谎报为荣亲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此后,在宗人府的档册上,便以顾太清的姓名出现。她的丈夫奕绘,自号太素道人,又号幻园居士,是荣亲王永琪之孙,多才多艺,酷爱文学,尤擅长诗词,著有《明善堂集》文集和《西山樵唱》词集。
    奕绘因其祖母为西林氏,故与太清有亲属关系,总角之交,相知甚深。由诗词唱和,而互相倾慕,由倾慕而成为夫妻,很经过一番波折。主要是因为太清乃是“罪人之后”的关系,受到舆论和家庭的压力。最后,才冲破一切阻力走到一起。
    奕绘、顾太清夫妻恩爱情深,互相唱和的诗词之作很多。太清虽为侧室,但奕绘对她从无轻薄之意。有人把他们夫妇与元代名家赵松雪、管仲姬夫妇相比。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奕绘正室妙华夫人去世后,顾太清得到专宠,夫妻朝夕相处,诗酒唱和。
    奕绘性爱才,府上座客常满。奕绘管宗人府时,龚定庵(自珍)为宗人府主事,……贝勒爱其才,尊为上宾,由是得出入府第,与太清唱和。(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太清慕其才,但也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非议。(葛虚存编《清代名人轶事—龚定庵》)
    顾太清“才色双绝”(孙静庵语),“诗词书画均精诣。”(夏纬明语)称其为“满族第一才女”、“清代的李易安”均不为过。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奕绘病逝,时顾太清40岁,为中年丧夫。因婆媳不和,又与嫡长子不睦,被迫携两儿两女析产另过。她被婆母逐出家门,在外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在民间的清贫困苦的生活,反而激发了顾太清的文学才华,使她成为诗词皆精的女文学家,写出了小说《红楼梦影》,使她在中国文学史、满族文学史上都占有了光辉的一页。
    顾太清不为困窘所局,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生活条件的变化,社会地位的变化,个人感情的变化,自然地反映在她的创作之中。欢愉杂着凄苦,哀怨伴着自强;于明快之中见深沉,清俊之中见稳重。正是这种内容上的扩展,风格上的变幻,情感上的波折,使她在跌宕起伏的社会中成为清代满族文学创作的佼佼者。
    除撰写《红楼梦影》小说外,顾太清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在诗词方面。她的诗词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咏怀、写景、记交游等3大类。其特点主要是通过个人生活的描写,直抒胸臆,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对劳动人民及弱者的同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活过的地方的怀念,对知己及女友的缅怀。难能可贵的是,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妇女命运的民主精神,犹如石光电火,不时在她的诗词中闪烁。这些特点,无疑也融入了顾太清《红楼梦影》小说的创作之中,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顾太清的诗词情真意切,写景物与抒情浑然一体;语言清新流畅,成语典故信手拈来,驱遣自如,毫无捍格之感。况周颐认为,“纯乎宋人法乳”,“其佳处在气格,不在字句,当于全体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为论定,一声一字为工拙。”清代闺秀词中有不少佳作,但往往失之纤弱,像顾太清笔端豪迈而以气韵胜者,实不多见。有“食鹿尾”等诗词,反映出其系念故乡东北铁岭之情。可惜她题咏的范围较窄,今见200多首词中,大多是咏花、题画及夫妇唱和、亲友游宴之作,这是由于她所处的历史时代、条件及社会地位、生活阅历的局限性造成的。这恐怕也是其小说《红楼梦影》未能超过其诗词创作水平,未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原因所在。
    顾太清能书善画。现存其一幅杏花图,乃道光丁酉(公元1837年)八月追忆南山野渡杏花而作,并在画上自题《燕归梁》词一阕。其书法秀丽超逸,今见其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所书团扇,上书旧作清寒诗6首,团扇真迹现藏于广东省文史研究馆。
    奕绘病逝后,顾太清携子女“移居西城养马营,赁屋数间暂居。”因居无定所,只好卖掉金凤钗等购住房一处。当时生活十分困难,连斗米尺布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后来,她的亲生儿子载钊长大成人,授了爵位,家庭生活才好转。顾太清59岁时,奕绘与妙华所生长子载钧病逝,无子,由载钊长子溥楣继嗣,袭镇国公,顾太清和子女迁回荣府官邸。顾太清晚年身体多病,双目失明,但始终不废吟咏。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十一月初三日,顾太清病逝,享年79岁。葬于房山之荣府南谷别墅,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之上万村附近。
  
 浏览:209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3/20 13:25:5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仲玉清初才女顾太清二三事(收藏于2006/3/20 13:28:51
张冠 赵艳芳也谈《红楼梦影》的作者顾太清(收藏于2006/3/20 13:25:52
赵伯陶日藏抄本《天游阁集》(收藏于2006/3/20 11:44:22
---满洲八旗祀祖(收藏于2005/12/23 16:25:42
---满族称谓(收藏于2005/12/23 16:16:05
888翁牛特旗蒙古族之姓氏(一)(收藏于2005/12/23 16:12:11
666翁牛特旗蒙古族之姓氏(二)(收藏于2005/12/23 16:06:59
公 望奕绘诗词略论(收藏于2005/3/26 21:54:21
苏雪林我的教书生活(节选)(收藏于2004/7/10 20:46:24
不详揭开文学史上的一个谜——读张菊玲著《旷代才女顾太清》(收藏于2004/2/9 14:14:5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不详太清所做关于蜜蜂的诗词(访问3723次)
古柳 (作者伍先芳,笔名古柳)名媛词人知多少(访问3000次)
苏雪林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谜(访问2139次)
张冠 赵艳芳也谈《红楼梦影》的作者顾太清(访问2095次)
龚建星顾太清生平(访问1980次)
公 望奕绘诗词略论(访问1953次)
不详揭开文学史上的一个谜——读张菊玲著《旷代才女顾太清》(访问1650次)
赵伯陶日藏抄本《天游阁集》(访问1596次)
---满族称谓(访问1545次)
西林觉罗太清太清词选(访问147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maling2374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30 23:40:41
访客gh(评论于2010/4/8 21:23:17
访客才华好(评论于2009/6/24 20:20: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镜花阁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