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的春节提速向我们奔来,各种公共场合、窗口开始喧闹、忙碌,火车的车厢的涨满已像家用冰箱,空隙全被人肉占满。唯我需要的仍是一份宁静,轻轻抚摸心中的伤痕等待一份忧伤带来的麻木。。。。。上帝从这个大房间里抽走了人间的温馨,在带有寂寞意味的回想中,在过去岁月的留痕中她独有的语气笑貌一个个涌出填充这略显空寂的家。
我提出许多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女儿曾说,她从来没碰过壁。可为什么她与外界却存在那么巨大的冲突——恶狠狠扼杀了她的躯体,使她正待释放的青春活力煞然而止,赍志未酬!为什么近乎于完美的时候不让她完美? 享尽天年未必是完美。是的,又老又丑谁也不爱,明白了!理智在劝说情感。一个时时感受到自己内心成长的孩子才是最得起自己,对得起养育她的父母,我们的刘莹不是这样吗?怪不得她常为自己男友缺乏思想而叹息。 当我面对一个肉体遭遇祸患的一刹那是那么不堪一击,宛如一支蜡烛一吹就灭,悄无声息地烟散。。。。。我愕然,不知道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这对我们的刺激在当时连“呜”“哇”的一声都没有了,思维凝固了,后来才慢慢有了悲恸、挥泪、伤怀、、思念、惆怅。老泪滂沱之后我等待哲人的启示:“生命是什么?” 我——壹个凡夫俗子,因为我的悲楚完全源于对肉体的关注。梦中再现的是她的样子。。。。。。这注定我不能一步登天,只能爬着软梯一点点地去接近莫测神秘的宇宙。 我的生命中毕竟有23年的美好,这美好的含义即是付出以后的成果、那种血浓于水的爱以及她成长过程中没有功利和水晶般的纯洁。23个春春秋秋寒寒暑暑只是她栖息这个世上的瞬间;寂寞的天使短暂的旅行。深深体验着两种爱的滋味,一个支撑着她一个煎熬着她。如果她还活着,她会终生不忘自己22岁的生日是怎么过来的,那是有始以来泪水最多的日子!在那长达3千多字的家信中,叙述了自己的悲悲喜喜。为了父母她自己逼自己,不管形势多么严峻总有一种力量在暗暗支撑着自己。于是她铭心刻骨地写出令所有人感动的一句话“在感情上、心理上我对一切都产生了怀疑,诸如爱情。唯一有安全感的地方就是有爸爸妈妈的家,想到这些总是泪如泉涌。” 从她雪片一样的家信中看出她的大学和中学的不同,懂得了生活、相处、照顾。。。。。。开始有了乡愁,她开始踏上了成熟的台阶。 我原来做了一场大梦,我努力回忆那沁人心脾的梦境——那东大的几年,那校园的小径、那热闹的食堂、那校门外的担贩、那筐篮里的水果。。。。。。那些值得感念的华年都将成为我的收藏品!如果她还活着一定能有滋有味地写出“我的东大”,那些旧事碎片绝不是她身上可有可无的饰物,是自己撕下的一张张日历,她曾懊悔自己不该读理工专业,可是毕业以后她自己又说,希望出去继续攻读生医。四年的大学生活,女儿频繁地和爸爸妈妈交谈,鸟一样飞出去了,自己啄食。一卷卷展开内心的画面,每个阶段都是卓有成效的。然而这最后的选择代价实在太大了,即使那个世界无比的美好,凡夫俗子是不会接受的。 女儿小的时候是个丑小鸭,曾几何时已出落的婉尔绰约,特别是离开我们的那几年,更多的是让我看到她内心的成长、自省和独特的个性。记忆的苏醒是习惯使然,发现其灵魂的痕迹才是我真正的责任。女儿这样描述她的内心“北风变成南风的时候人很不安分,每年我都这样,好像一年只有这一两个月似的。我的记忆中只有这种温度这种风里发生的故事。”应该说这不是描述是直叙。 一年四季中春留给人们的是那么意味深长。所以“青”与“春”两个字总是连在一起,生命的涌动、无明的惆怅。。。。。。人们难忘春天是因为在许多方面季节的变换竟然同一个人青春的成长有着惊人的相似,不但是女孩儿体态神情更是内心世界的徘徊,从迷茫走向信仰的时候。 一切都刚刚开始,跃跃欲试。但是她把她的纯洁、豪爽、彷徨、不安、晶莹的泪珠、以及自我克制都丢在那个城市、那个大学角角落落。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她的老师就对我们说过,你们的刘莹在学习上只用了60的精力。。。。。。她天真地想在异性中寻找真正的友谊。她是一个善于从课本以外寻找她所需要的。她向她的爸爸妈妈介绍“泰坦尼克号”、介绍爸爸看看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作品、介绍朴树的“白桦林”、介绍她们的英语老师课上大发令她们兴奋的议论、介绍她们的疯狂、介绍她的专业实验的难度。她跟妈妈讲上街、讲买水果,在电话里侃她和他。有妈妈爸爸这个听者她是多么幸福!有时妈妈越想听她越故意说:“不告诉你——。”真是天伦之乐呀! 生命源于自然,对周围自然麻木的人是缺乏纯朴天性的人,是没有生命充实之感的人。在知识和青春密集的大学校园只有容易与自然共鸣的人才容易找到那鲜有的乡野味。东大浦口校区的土山,不过是一个小丘。在男友的陪同下她找到了无比的乐趣,自然形成的小路、青葱的灌木,时而披荆斩棘,时而豁然开朗。蒲公英让她真真实实地拿在手中、惊惶的野兔、变换的云朵、雨打的狼狈、雨后的泥泞、只有你我的开心笑。。。。。。最后告诉我们:“我发现玩儿得好不好也不在乎去了什么名胜,更不在花了多少钱,穷学生也会自找乐趣,我后悔那几天没和爸爸一起去爬山。”,亲近自然的人,人格最容易得到潜移默化的净化。中山院四楼楼道的那扇窗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一扇窗,在她看来,窗之中的那片蓝蓝的底色衬托着秋的金黄美得像一幅风景画,让她感叹! 大学生活中的她一边爱着一边在寻找爱的答案。直到她已经离开我们了,我才更多地了解。她一直在构筑自己爱情之塔。希望她的塔高高的。她耐心地郑重地一阶阶向上爬,虽然这还是所谓的“校园爱情”,可对认认真真的她、中规中矩的她来说决不是游戏。她说,也许我是在演一场爱情剧给自己看,演的时候我会很认真,散场的时候我也很清醒。 她从爸爸妈妈那继承了很有限的一点经验去面对“爱“这个过于庞大而深奥的题目。世俗观念的裹胁,她的爱不可能那么理想化。但她又是一个鱼和熊掌都要的人。自己以为自己在长大,骨子里难脱的单纯执着。初中的时候她就想和老师平等的对话,高中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把自己内心藏在日记中。她反过来回味自己中学时的“初恋”,不管那是多么地如履薄冰一样和胆战心惊,她珍惜自己曾经有过的“真”,那成长过程中的梦,是一种欣慰!同样是她自己的珍藏品。是啊,“自古多情空遗恨,好梦由来容易醒!”那源于血统之爱由爸爸妈妈去守护,因为爸爸妈妈不会重新再;那源于异性之爱,新的必将代替旧的。当我看到她在收到的生日贺卡封面上写的五个小字“保留一辈子”我眼前就出现可爱的女儿。哪里有长久的爱?那些过往的旧事已随风刮去,连同把陈旧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也随风刮去。 因为她付出太多的感情,也就从中品尝到那欲罢不能的种种滋味,她习惯用文字表达,可是那文字朦朦胧胧中又含着丝丝的忧郁,读来一点也不让人轻松。韶华不在,顷刻消逝,她的爱情故事从那一天也就永远是个删节号(。。。。。。),留给所有的人一个解不开的谜。 长久痛楚、抑郁也会带来一点冷静。 一个公安部门的网友中肯地劝我不要在投诉了,没有用的,不如争取媒体帮助。 的确如此,向公安部门投诉警察的失职如同向医疗单位投诉白衣天使的医疗事故,难×难=难²。天知道警察都做了些什么?直到现在,我们不知道女儿被害致死的确切时间?他杀的具体性质?一个“案情属国家秘密”,再加上男友说“事发前没有任何异常迹象”。这样,把这个谜团裹得严严实实。明明是已经错过了破案的最佳时机,而回答仍是,正在加大力度侦破。警察是从来不会为破不了案而负责任的,这一点老百姓可以接受。但有一句话是警察不愿意听到的,就是为什么水库新村屡发生类似凶杀事件,假如被害人是有权势的领导干部的子女肯定不会是这个结果了!在大接访中,在我一再要求的情况下一个月后,罗湖分局信访处邮来了例行公事的书面答复。最后的几句话是说,他们仍有专案组、仍在积极收集线索、仍在展开调查、仍在抓紧侦破。这样的答复似乎可以多印若干份发给所有未破命案人的家属。我也承认他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如他们自己所说“夜以继日”,但他们立案为故意杀人案,看不出他们有多么专业,这是任何人都能得出的结果。故意杀人的人是什么人?锁定什么范围?大海捞针地去排查吗?不知现在他们的专案组是谁负责,又收集了哪些线索?又展开了哪些调查?侦破的进展又如何了。。。。。。 这里有一则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里有崔某者,与豪强讼,理直而弗能伸也;不胜其愤殆欲自戕。夜梦其父语曰:“人可欺,神则难欺。人有党,神则无党。人间之屈弥甚,则地下之伸弥畅。今日之纵横如志者,皆十年外业镜台前 觳觫对薄者也。吾为冥府茶吏,见判司注藉矣!“崔自是怨尤都泯,更不复一言。 又刘莹妈曾一日遇一先生,曰:“你家一黑发玉面之女,上世谋多家不投,唯选你家转世入凡。你女久必漂洋过海!” |
浏览:63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