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中国红军人物志__抗日英雄、清华英烈张甲洲纪念馆
中国红军人物志

巴彦抗日游击队始末

梁宗仁

  巴彦抗日游击队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满洲省委在北满首创的一支抗武装。这支抗日队伍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却为抗日救国六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创始人及组建经过
  这支抗日队伍的创始人是清华政治系的学生张甲洲。张甲洲。张甲洲,字震亚,号平洋,笔名火花,化名张是思,1907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的一个地主家庭。
  张甲洲同志1929年在北大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代理北平市委书记。1931年夏季,市委被破坏,逐逃亡上海劳动大学(党中央驻地)。不久,党中央派他回东北做秘密工作。他到哈尔滨以后,满洲省委宣传部长冯仲云同志派他去下三姓(依兰)和王一非同志共同搞国际情报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入东三省,张甲洲同志怒不可遏。快封江时,他从三姓回到了哈尔滨。这天,他来到满洲省委,到宣传部和冯仲云同志讲:说他要去北平动员黑龙江籍的同学回来组织抗日游击队,枪对枪、刀对刀地打日本鬼子。冯仲云同志同意了他的意见,并把此事情示中央驻满洲省委代表,经中央代表批准后,冯仲云同志便把张甲洲同志介绍给北平地下党的“老老”同志。这时,河北省委和北平市委正发动在天津、北平学习的东北籍大学生打回老家去,抗日救国。张甲洲同志来到北平和市委接上关系后,“老老”派林枫(望奎县人,又名郑柏桥)和张甲洲同志开始组织工作。林枫同志领着张甲洲在清华、北大、法学院、北师大等大学,以及留日归国学生招待所等处到处奔走,通过地下党支部和反帝大同盟等组织,找黑龙江籍的同学谈话,动员大家到敌后去做抗日救亡工作。在此期间,正逢北平学生卧轨、赴南京请愿,张甲洲和清华支部书记张钦益,以及胡乔木、唐明照、于九公、李耕田等等同学都积极参加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南京示威请愿活动。他们被国民党押解回北平后,卖国贼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更激起了张甲洲同志组织游击队抗日救国的愤怒心情。他的林枫同志到西四护国寺内留日归国学生招待所,找拜泉的郑炳文同学讲:巴彦人民的抗日热情如何高涨,又靠近山区,对组织抗日武装的开展游击战争又如何有利等等。找一个,又一个,他们不辞辛苦到处奔走。夏尚志同志找的张清林、李时雨,又动员长文藻,也积极帮助组织。他们的主张受到了同学们积极拥护:他们的号召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他们的精神博得了同学们的高度先赞扬,所以,他们很快就组成一支小分队。这时,“一·二八”淞泸抗日战争爆发,人国民众和青年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许多同学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救亡歌声,响彻北平大专院校,激发了青年自肺腹的歌声,揪心裂胆,都决心“找回老家去!”张甲洲更是义愤填膺,他和巴彦的同学李廷槐、武斌、贾玉麟、蒋基金等人日以继夜地共谋抗日大计,为缩小日标,他们决定分批分期回家,张甲洲先走。
  在满洲省委的领导下
  深入敌后组织武装队伍
  1932年4月初的一天,张甲洲、夏尚志(法学院·泰来人)、张清林(宁国大学·林甸人)、郑炳文(日本东京工大、拜泉人)、于九公(清华大学·呼兰人)、张文藻(北师大·齐市郊区胡屯人)等六名黑龙江籍同学,穿上长袍马褂,化成商装,携带两支手枪,从塘沽登上海轮。到营口下船时,张甲洲把枪从张文藻同志手中要去,自己带着通过岗卡。郑炳文同志说:“从这件事上年,我认定张甲洲是党员,其他同学的政治面貌,我当时不清楚。”
  他们安全通过岗卡和港口后,又转乘火车。到达哈尔滨时,他们住在道外东永德旅馆(地下交通站、帐房先生是地下工作者里。张甲洲和满洲省委接上关系后,省委来了两位同志:一位穿呢子衣服,立领,身材魁武,挺壮实;一位穿洋服,很俊秀,个头不算小,身段较细瘦;一说姓李,一说姓纪。姓李是苏北口音,会见时,跟他们说:“家是毁人炉,你们不能回家。青年人吗,有热血,要为抗日救国献身!”
  老李和老纪同志,先后接见他们两次,讲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最后决定:夏尚志同志留下,另有任务;于九公司同志回家(呼兰白奎堡于家粉坊)做北满交通站工作;张甲洲、张清林、张文港藻、郑炳文等四名同志去巴彦组织游击队。
  在哈尔滨停留五、六天后,于九公领着张甲洲、张文藻、张清林、郑炳文来到了他家。第二天,老于家用马车把他们送到巴彦北部山边的张家油坊,住在张甲洲家。
  这四名大学生来到张甲洲家以后,便以张家油坊为根据地开始组织抗日队伍工作。他们主要是利用张甲洲的社会关系,联系各方面的武装力量。这时,白色恐怖还不很严重,可以采取半公开的形式,活动不必太隐藏。此刻,人民群众积了满腔的抗日怒火,一点即燃,只要有人举旗,爱国志士便锋拥而至。在这个大好的有利形势下,他们日夜奔走城镇、乡村,找乡亲,访朋友,动员爱国志士,发动大家起来抗日救国。他们联系的人主要有巴彦街里的中学校长孔庆尧,县保卫团总王家善、张甲洲家前后屯的自卫团长陈维亲、候振邦、米秀峰。假振邦交来二十多支大枪,抗日热情很高。孔庆尧家住孔大屯,张甲洲和他有亲属关系,又志同道合,所以,他们一谈便取得了一致的意见。王家善是县保卫团总,日本东京陆军官学校的比业生,郑炳文在东京和他相识。他们通过同学之间的来往,又结识了他部下的一些官兵,经过商谈,同意起义,参加抗队伍。陈维新、候振邦、米秀峰是七马架、三马架、二道岗的甲长,手下都有二十多人的自卫团。经过张甲洲策动,都同意拉出来抗日救国。另外,还有陈勋,呼兰窝集林子人,他是张甲洲的妹夫、中学时代的同学,也回家去组织人马,发愤御侮,共赴国难。
  这四名大学生晚间回来开会时,张甲洲的大妹子淑贤给站岗,见来生人,就用小石头子打窗户。上街买做旗子和袖标的红布时,有人问干什么用,就说张甲洲要结婚,故意掩盖众人耳目。有了这股要办喜事的风,所以,张甲洲来往的人虽然多了一点,也没有在意,以为都是来帮助操办婚事的呢。筹备就绪了以后,张甲洲、李时雨、孔庆尧、王家善等有关人员,在巴彦南中学最后开了一次会,决定了起义日期和集合地点。起义的前几天晚上,他们在张甲洲家剪裁红布,写好了几宿袖标和旗字。布面上有毛,不沾墨,他们就把萝卜和土豆切开,把毛抹到再写。还有几个院子里杀猪,筹办伙食。
  1932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十八日),他们借庙会,路上人多混乱之机,集合起了他们组织的队伍。
  这天早晨,张家油坊屯陆续来了很多人。有王家善领来的六十多个人;有孔庆尧领来的六十多个人;有陈、候、米领来的六十多个人;有陈勋在呼兰窝集林领来的十二个人(老高头当队长,原名高志朋,化名呼青山);还有王国华、武斌、邵桂辛等二十多名零散的大、中学生,共有二百多人。对外宣称:张甲洲结婚,大家都来喝喜酒,酒席宴后,从木箱子里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枪支弹药,大家都带上了红袖标,打起一面大红旗。袖标和旗字都一样,写的是: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在井沿旁边空场集合,张甲洲讲话,宣布编制和军纪。张甲洲任指挥,王家善任副指挥,孔庆尧当参谋长。其余领队来的头目,有的在队部工作,有的当中、小队长。郑炳文和张清林在队部做政治工作,张文藻当文书兼交通。纪律主要是不抢不夺,不扰害百姓,不准说黑话(匪语)。张甲洲讲话的主要意思是:我们认可抗日战死,也不当亡国奴,叫鬼子欺侮死!
  会后,队伍开进洼兴桥(张家油坊北十多里远的一个小集镇)驻扎训练,并广泛开展宣传,继续组织动员群众参加队伍。
  意见分岐队伍分裂
  这支抗日游击队出玩以后,轰动了全县,使用巴彦县城的敌伪官员大为震惊,称他们是“红匪“,便派出大批军警来围剿。经王家善的父亲王知津(曾当过省防军统带)恳请县里其他绅士出面调停,向县长程绍濂求情,问题才算解决。条件是:组织游击队抗日可以,中人不抢不夺,县里不打,但,不能要张甲洲,有他就打!并要求张甲洲的队伍立即撤出巴彦县境。张甲洲的名声,在县里非常之大。1930年暑假,他在家渡假期间,曾和李时雨同志联合在京津、奉天、齐市读书的家乡同学,赶走了民愤极大的坏县翟星凡,所以,衙门的一些脏官都恨他。称他是“赤化分子”。今年,他又回来组织游击队,当然一些亲日的汉奸要极为反对。孔庆尧、王家善、李时雨等人商量:暂时叫张甲洲不同意这个做法,便率队冲了出去,开到东边姜家窑时,打退了来追击的自卫团。这是游击队组织起来的第二天,打的第一仗,后来人们都称次战斗为《东山战斗》。以后,也就是不几天,在骆驼砬子又打了一次。这两次战斗。游击队虽无伤亡,却受到很大教育:应提高警惕,对敌人伪汉奸不能轻忽,他们是真打呀!
  张甲洲的队伍打出去以后,王家善和孔庆尧的队伍,又重新进行了整编,旗号为“黑龙江省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王家善任总司令(又称总指挥),李时雨为副司令兼秘书长,孔庆尧为参谋长,邵桂辛当军法处长。编制确定以后。他们开到兴隆镇北,泥河一角,广泛发动群众,大力扩充队伍。当地的土匪“北国”、老来好,以及法兰西的“海清”等,都派人来联络,他们都发给了番号和委任令。此外,绥化的古雪涛和邰彬山的地方武装队伍,也都接受了他们的委任令。这时,他们的队伍发展到五百多人,在泥河火车站附近进行几次截火车、拆铁道、打伏击等战斗。这时,黑龙江省张文桂派人到巴彦县城找王知津策动王家善只身投降了敌人,当上省防军教导团长,李时雨同志回北平法学院复。从此,王家善组织的队伍散了。孔庆尧很坚决,没有投敌,把他组织的六十六人拉回家乡孔关尧大屯驻扎,9月份又合了回来,张甲洲任命他为宣传部长。
  张甲洲的队伍冲出重围以后,除《东山战斗》外,敌伪汉奸的自卫团接着又打他们一次,妄图一举歼灭他们,结果碰了钉子,以后再没敢主动出击。这时,张甲洲的队伍只有百十多人,为解决人数不足的问题,张甲洲同志想出一个改造胡子队的办法。这天早晨,他带领两个人,他带一支银把撸子,那两个人,一带德国套子,一带马匣子,徒步走了三十里地,到大烟沟找到了胡子头绿林好(名叫苏占山)。商谈结果:绿林好只同意和游击队“拉顺线”(围语联合之意),不同意改编。这时,绿林好只有三十几人,不晚就和张甲洲来到了游击队的驻地。这家伙很猖,队伍没敢进屯子,埋伏在东南山里,怕游击队混编,只是打仗时联合,包打一面,就是不枪不夺了。
  张甲洲同志领导的抗日队伍“另起炉灶”以后,名声象春雷一样,响彻巴彦大地;队伍象滚雪球一样,日益增多,县长程绍濂无可奈何。此时,游击队如走平道,所向无敌,迅速发展壮大。不管队伍在哪里驻扎,每天来找张甲洲要求参加队伍的人,迎接不暇,特别是爱国热情极高的大专学生,都纷纷来参加队伍。绥化的黎明辉、安达的丁集阳、巴彦的宋笑如等等,不胜枚举。还有一些大学生都带着人马来参加游击队。双鸭山西拉拉屯的徐魁士、徐魁峰;程子沟的范正惠;其他屯子的孟显科、陈希之(陈平安)、王丕生何干清(山东人,中学教员);还有要老占屯的李廷栋、李廷贵哥俩带来四十多人,请炮手索子臣带队;少凌的计贤(留日大学生)先自己骑马来参加了游击队,刘志忠等长工说:“掌柜的儿子都去了,咱们也去。”于是,跟来好几个,刘志忠先在少先队,后到警卫队。此外,牛窝堡的程少女、刘小铺的老柳头(号称“大家好”)、五道沟子和王巨屯的陈英、大崴子的王二尖咀子都带来二至四十人。他们都有枪有马,打鬼子的劲头都很大。这支队伍构成的主体,初期是知识分子居多,无怪手有人称之为“大学生队”。中后期来自乡村的农民、城镇的小市民、工业商业者、兵士等各色人物居多,都为一个共同的抗日目标走到一起来了。8月份,庆城特支书记崔有山同志率领韩宽淑、郑道俊等党团员和群众十八人,也来参加了游击队。当时,他们执行的是党的民族革命路线,也就是各阶级、各民族联合的抗日统一战线,所以,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口号是: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这个口号的感召下,很多爱国志士都纷纷来参加游击队,使队伍剧增到七百多人,变成了骑兵大队。
  乌枪换炮以后,队伍进行了整编,分四个大队,成立一个模范队(以后改为少先队)和教导队。总指挥还是张甲洲,第一大队长张清林(张革)、第二大队长夏尚志(割小麦时来队)、第三大队长张清山(高志鹏)、第四大队长黎仇。武器也进行调整,少先队武器最好,全是三八枪;第一大队使用连珠,第二大队是套筒子,第三大队杂牌,第四大队全是洋炮,故有“洋炮队”之称。
  张甲洲成立模范队的目的,就是在游击队树个样板。这个队都是二十下下岁的小伙子,队长金永锡(鲜族)最在,也只二十四岁。全队共有三十多个人。他们的纪律主要是:自己铡草,自己遛马,自己喂马;不拿群众东西,不打骂百姓,不说黑话(匪语)。指挥部号召各队都要向模范队学习,要有纪律,不能成为乌合之众,叫人说是“胡子队”。教员队的军事教官是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陈海楼,共有二十个人,实际就是流动的军事干部学校,为游击队培养领导人才。此外,游击队还成立了政治部、宣传部,还有一个娱乐部。政治部第一任主任是陈勋,专搞政治教育和组织反日会工作。宣传部编有油印小报;娱乐报部有文艺宣传队。行军时,文艺宣传队坐车,带着鼓乐器,能演出二人转、东北大鼓等小节目。满洲省委巡视员吴赤峰(吴福海)来队时,大家欢迎他唱《毛毛雨》,南腔北调地很有意思。因为游击队里大学生多,所以,政治工作非常活跃。
  这支游击队不但政治空气高,而且名声也大。张甲洲是一呼百应,队伍飞速壮大。有些小帮胡子见他的队头大,也来投靠。首先来的是“扫东洋”,带来十几个人。这小子很有活动能力,到外串通土匪入伙。他联络的有张明山、翟文祥、但多数不干。比较进步一点的都能接受改造。并能供给游击队些子弹。江南好和张希山等土匪都给游击队上过子弹。有些扰害百姓的土匪,如“双江”、“明月”、“江西好”、“君子人”等股匪,都叫游击队缴械了,为民除害。收进来的小股土匪都编入第三六队,所以,该队成份比较复杂,其他没有胡子。
  游击队的壮大,吓坏了程县长,不打省里不答应,还怕丢了乌纱帽;打中,还打不了,只好叫各区自卫团来送死。游击队进驻骆驼砬子时(二区管界,离县城只有三十里路)。这可吓坏了程县长(恐怕县城失守),于是,他天给二区自卫团毕团总下三道手谕,命令围剿。毕团总也只好来往空中放几枪应付了事。
  攻城打窑清除敌人堡垒
  敌伪汉奸是抗日路上绊脚石,早晚是祸患,必须得清除掉。所以,游击队壮大后,展开发攻城打窑战斗。另一个目的就是向敌人夺取武器。这时,游击队已发展到七、八百人,所向披摩,敌伪汉奸闻风丧胆,就是缺少武器。
  7月16日(农历六月初二日),攻打龙泉镇。这个小集镇有警察分所,中上自卫团,共有百十多人。镇里还有个天增泉烧锅,有炮勇十多人。他们盘据城内,依仗有枪有炮,对抗游击队。这天早晨鸡叫时开火,游击队中午打进,缀获了敌伪军百十多支枪。此刻,天增泉烧锅的东家(经理)叫张振录,外号张八瞎子,他儿子在县警暑当中队长。张八瞎子这个当警察的儿子,听说游击队要进攻龙泉,便带领四十多名警察埋伏在城外,准备增援。这些怕死鬼见游击队人多热众,一枪没敢递。游击队在攻打增泉烧锅的巷战中,大学生邵桂丹牺牲了,张甲洲一见硬拼不行,便命令停火,他赤手空拳地闯进天增泉烧锅,找张八瞎子谈判。张八瞎子的儿子掏枪要打,他父亲急忙拦住,不让打,怕惹出大祸。游击队打龙泉的目的,就是要枪、要子弹,因此时扩充军武装队伍,有人,缺枪,要参加的人很多,就是没有枪支。张甲洲进屋以后,凛然屹立,面对张振录严肃地说:“当前,民族危亡的时候,抗日救国是大事,我们都是中国人,应当团结起来,枪口一致对外,打日本鬼子,不能自己打自己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吗,你们不打,我们打,先把枪借给我们,打完日寇还给你们。”
  谈判结果,张八瞎子给四、五千发子弹,连人带子弹,一齐给郑了出来。
  7月末(农历六月末)割小麦时,进王四窝堡。当地有些土窑,都不用打,经张甲洲进去一说都开,并能支援些枪支弹药、马匹和粮食等物资,就这个土窑顽固,不让进。既或这样,张甲洲还是先礼后兵。这天,张甲洲带领华九清(外号华八),董长顺、孙才、王树范、常好等五名警卫人员,身穿草绿色西装,肩披雨斗蓬,骑着一匹带白花的黄骒马,来到了王四窑堡。这个土窝院墙高筑,四个角的炮台里都有炮勇和家丁镇守。张甲洲来到以后,王四先叫他一个人进去。不料,张甲洲一进大门,就叫家丁王殿生(外号叫王大楞)给绑上了(他土改时,就因为他绑张甲洲叫群众好顿头斗)。然后,打开大门,上来几个家丁要缴警卫员的械。警卫员们一看,张指挥被绑上了,这还了得,都掏枪要打。张甲洲使个眼色,华八领会了张指挥的意图,扔下手枪,翻身上马,一挥手,几个警卫员都跑回了游击队。
  张指挥被捕,这可是个大事。游击队急忙设法营救;王四立刻派人骑马去县里报告。县长程绍濂接到信后,立即派保卫团的沈营长带领车马来押解;游击队在王四堡外。摆开了“围窑打援”的阵势,并派候振邦进校交涉。这时,游击队驻扎在陈奎、梁影匠、王冠英和二道岗一带,离王四窝堡都六、七里路,料王四也不敢把张甲洲怎么样;县城距王四窝堡有七、八十里之,沈营长一时半垧也来不到。当晚,王四叫炮勇张兴(山东人)把张甲洲秘密押在院外一个小户家里。张甲洲不怎么说服了张兴。张兴很讲义气,便把张甲洲偷着放了。随后,张兴也参加了游击队。张甲洲给他起名叫“战东洋”,并派少先队当副队长。当时,有的队员很奇怪——怎么他刚来就闹个“官”当呢?知情者告诉他们说:“他是张指挥的救命恩人”!
  张甲洲跑回游击队以后,王四觉得事不好,便携带家眷怆惶地逃进了县城。游击队开进王四窝堡,没抓住这条老狗,便召集穷了开会,开仓放赈,分浮财,然后,将狗窝以一焚之。此事敌伪汉奸大为恼怒,但也是干生气,奈何不了游击队。
  1936年(康德三年),县公暑和绅商给日本参事官石井贯一在县城南花园立个所谓的“功德碑”,还提及此事。文章里有一段写道:
  “复有悍匪张甲洲,部下约八百余,于城外资意荧掠,影响所及,人更恐惧”。
  7月下旬,游击队开始第一次西征。张甲洲率队奔兴隆镇西部,到兰西一带活动。一路破土窑,攻城镇,收缴自卫团的枪支,发动群众抗日救国,所向无敌,往返月余,行程千里,使队伍壮大到千余人。
  8月30日(农历七月二十九日),第一次西征回来,攻打巴彦县城。在王巨屯驻扎时,满洲委派李育才(即赵尚志,当时都称小李先生)在打巴彦前十几天来队,任参谋长职务。县城里此时还没有日本侵略军,就敌伪汉奸控制政权,并眷养些反动武装。其中商团五十多人,警察队有一百骑兵,一百步兵;保卫团有五十多人。这些走狗虽然不多,但当时却成为游击队的主要敌人。这个反动堡垒终久是祸患,必须除掉,杀其淫威。起初游击队力量尚弱,所以,没动弹他们,现在已壮大起来,就不能不教训他们了。当时,城外呼兰一带有一个三百多兵兵力的“才团”,是东北军马占山的同盟军,团长名叫才鸿,故称“才团”,还有一个可以联合的胡子队“绿林好”,此时,他已发展到二百多人。经张甲洲联系,大家在三门王家屯聚议,决定联合攻打巴彦县城。
  这天鸡叫时,游击队从西南攻入,绿林好从西、北两面打进;才团由东北角进城,其势锐不可扫,沈营长被打合,各路敌兵也溃不成军,慌忙逃掉。县长程绍濂先躲到广信当,一看不行,又化装逃出城外。
  进城以后,游击队占领街南部,指挥部先设在蔡回回家,后挪到孙鞍檐铺家;才团占领街北部,团部设在义和隆;绿林好占领街东部,“帐房设在万福广烧锅。
  游击队进城以后,立刻展开抗日宣传工作。张文藻和少先队的徐化民,带领两名警卫战士到街头撤传单,写标语。政治部和宣传部的人中也都全员出动,组织讲演团,到街头讲演。提的口号是:
  “老乡们:联合起来,铲除汉奸!”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团结起来,驱逐日寇出东北!”
  “只有武装抗日,才能救中国!”
  ………………
  他们拿着墨盘子的毛笔,把这些口号写在大街的电柱上、胡同的板障上、大墙上。同时,打开县公暑内务局长曹俊义家的粮仓,赈济贫民。由于游击队的宣伟工作跟得上,又是抗日救国,所以,大得人心,很多青壮年都纷纷要求参加游击队。这时,才鸿猷见有利可图,妄图并吞成王,自称“东北抗日第四军长”,把他的部下都加官进爵,营长都提为旅长,有方旅、耿旅、姜旅。绿林好投过去,就成他的苏旅(因绿林好姓苏),他打算把游击队也合过去,张甲洲当副军长。游击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主张联合,并不是“附合”,不然更不能和军阀的部队“混合”,所以,驻扎五、六天后,完成了进城任务,便撤出县城,返回洼兴桥一带根据地整训。
  9月上旬(农历八月节以后的一天,夜袭康金进火车站。这天游击队在呼兰头道沟驻扎时,指挥部拉到一个情形。说呼兰康金进火车站来了一队日本鬼子兵。张甲洲和李育才同志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大家研究决定:武装夜袭。于是。全队选拔一百名精明强干的战士,组成一支轻骑队,并做了周密的布置和秘密动员工作。有些战士听说要打鬼子,都擦枪磨掌,决心活捉几个,解解心头之恨,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侮的,所以,都精心地擦拭枪支,背好马匹,准备出发。
  太阳落山时,张甲洲和李育才同志亲自率领。立即整队出发。战士们沐着夜色,骑马跨枪,街枚疾走,直向百里以外的康金井站进发。
  打鬼子心切,大家一气跑了四、五十里路,来到车站附近、战士们静静地安置好马匹后,扒掉几段铁路,断绝站内外交通,然后,包围了票房子。不料,扑了个空。原来那一小队鬼子兵,怕晚上挨打,早已在日落前,开着摩托车,跑绥化去了。只和绥化赶来的守备队打一会儿。便撤了回来。结果,缴些伪币。几套铁路服和一顶站长红箍帽,权作象征性的战利品,凯旋而归。虽然没打着鬼子,大家仍然很高兴,可算,一次实战演习。
  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一日),打东兴。东兴是一个山区的小县城。内有县公署、警察暑、设治局、保卫团,还有红枪会,共有敌伪武装三百多人。
  这天下小雪,游击队从李百顺屯起兵,走到二道岗时,退到了苏旅(绿林好),约定联合进攻东兴。游击队经赵玉屯走北道,苏旅走南道。下午三进接仗,游击队从西、北、南三面合围,逼进城门,这时,绿林好还没有来到。城内伪军用红枪会打头阵,出城冲击;保卫团和警察队守城,红枪会喊叫着杀上来,游击队开枪,横扫。结果,这些“刀枪不入”的潜死鬼,横尸遍野。过午以后,在游击队的猛攻下,敌渐不支,纷纷由东门逃跑,逃进东南山树林里。这里,从城里出来一个人,身穿制服,带白领章,上写“县署”二字。他走出城门后,边挥手边大声喊:“别打了,别打了,城里让你们进去!”
  游击队进城时,衙门的官兵都跑光了。晚间,游击队驻扎在泰东公司,后赶来的一枪没有放的绿林好驻扎在设治局。
  第三天中午时分,木兰的伪军头目孙三阎王,率各乡自卫团兵午余人,前来攻打。不知为什么,苏旅一枪不敢,就游陆队抵挡。结果,李育才左眼下边负伤,夏尚志左脚挂彩,战士伤亡四、五十人,街里打着了很多房子,浓烟四起,烧了半截街。为避免重大亡不挫锐气,张甲洲和李育才决定:不能硬拼,暂时撤离。于是,把西大墙扒个子,用两张大马爬犁,拉着伤员,突围出去。第二天,回到巴彦姜窑(东兴西南七十里)根据地,把育才和夏尚志同志安排在姜振范(北平大学生)学的炮台里养伤,游击队整训。教导员第一期二十名学员毕业,分配到各队当队长。这时,庆城特支木兰分支派来张平、金立训、郑志庆(群众)等人参加了游击队,使游击队增加了党的领导力量。张文去西荒联络友军,游击队准备休整后进行第二次西征。
  第二次西征会合友军
  11月中旬,游击队休整后,开始第二次西征。这时,满洲省委巡视员福海第二次来队。他第一次来是8月中旬,只是巡视情况,两月后,回省委汇报,李育才给他写的材料。他这次来,带来省委两条指示:
  一、把巴彦抗日游击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
  二、打土豪,分田地,执行土地革命时期政策。
  遵照满洲省委的指示,在西征前,将游击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李育才任和一政委,吴福海任第二政委。各大队都改为团的编制。张清林、夏尚志、呼青山、黎仇等四名大队都升为团长;少先队也改成了少先团,金永锡(鲜族)任正团长、徐化民任副团长。改编以后,精简下二百五十名年老体弱的战士;“洋炮队”也都换上了快枪,变得人强马壮。师部警卫队(战士称“手枪队”)改成纠察队。杨国兴任政治部主任,范正惠任宣传部长(孔庆尧转入地下)。此外,师部还有现两个直属队:一是教导队,教官陈海楼;二是救护队,队长陈占一,他媳妇当护士。
  游击队改编以后,执行土地革命时期政策,每到一个地方就打击地主,把浮财分光。放赈的地主有:陈大磨子、姚大回子、齐海昌、冯大脚丫子等等。自从执行这项政以后,有些情况产生了变化。原来大多数地主对游击队是支持的。给粮食、给武器;自从执行这个政策以后,他们就不在给游击队送粮食,送武器了,甚至受到地主武装的进攻。此外,队上有些地主家庭出身的指战员,也渐渐疏远离队。
  这次西征的目的就是要到安达、拜泉方面与李克成(北平工学院的学生、满洲省委派回家乡组织游击队)、郑炳文(巴彦游击队组织起来后,回拜泉组织游击队)等同志会师,并计划与西部地区的李海清、邓文等抗日武装联合,以壮大抗日队伍,准备进攻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城市,与日本侵略军正面接融。
  独立师在西征路上,边走边宣传、广泛动员群众参加队伍。一路之上,打村公所,攻警察暑,破土窑,收缴敌伪官兵的枪支,声势浩大,敌人望风而逃。每到一个地方,宣传队都撒传单,写标语,宣传抗日救国。他们提的口号是:国这亡,匹夫有责!组织起来,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共同抗日!
  初冬时节,独立师经过呼兰、兰西、青岗;腊月初到肇东、安达、明水、林旬、依安一带。在兰西胡仙堂屯与冯大脚丫子打三天,才过去;在明水小三里三屯又和大刀会打一仗,耽误了七、八天。这晨以前郑炳文、邓文、张锡武、李海清等抗日队伍经由和驻扎过,播下了抗日的种子。夏秋以后,他们都转移了,一时成为空白地区,没有抗日武装,因此,亲日的反协势力,日渐抬头,但尚未形成大的武装集团,只是零星的小股而已。独立师抓住这一时机,对广大群众展开广泛深入的宣传和鼓励工作。对能立即参加者,便随时接纳;其一时尚不能参加者,也都组织起来待命,由李克成和郑炳文在这一带继续进行组织和领导。
  独立师西进时,白天睡觉,黑天走,三星晌午起队。离齐齐哈尔二百多地时,才知道邓文、李海清部队已动身七天,由草道进关,撵不上了。原计划在赖马沟会合,邓文来接迎,因路上打七、八天仗,耽误了时间,过了会合日期,他们没接到,所以,先走了。针对这个突变的情况,师部决定:回师北上,奔汤原和北大荒的游击队会师。
  回师北上横扫西荒
  1933年1月,独立师开始北上。这一带反动势力很猖獗,成立独立师前进的绊脚石。要拜泉三星镇时,连遭成结队的红枪会的阻击。独立师先礼后兵,说不通时,便引入旷野,一举歼灭,“药到病除”。
  独立师在拜泉北京,抓住一个大排编练员,带到通北境内,召开一个好几百人参加的惩处亲日派大会,把这个汉奸就地正法,枪决示众,大快人心,给汉奸走狗一个很大的打击。
  除掉这个祸根以后,独立师便向东继续进军。到达海伦、绥、余庆等县境内时,在铁力一撮毛地方,独立师收缴了山林队(俗称“索利营”)的几去三八步枪。因此,引起武装冲突。这些索伦人的装备很好,人穿皮衣,马挂铁掌,枪支都带有支架,射中率很高。而独立师呢?马没挂掌,加之冰雪路滑,行动不便,所以,初次交锋吃了大亏。李育才的警卫员小白和政治部的何干清等许多指战员都牺牲了。
  “马快不知道熟”。“萦利营”绕弯截击追打,独立师怎么也逃不脱。针对这个不利的情况,师部决定:不便硬拚,向山里撤退南行,可敌人仍尾随堵截,使独立师一连几天吃不上饭。真是“火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篝火烟不起,面对尽红颜。倦来相枕卧,困极睡觉甜;些爆惊梦醒,星斗挂满天”。
  一天佛晓时,在半截河又遭到埋伏在河两侧的马占山的走狗曹荣部队的突然袭击。困地形对独立师不利,又走进了敌人的“卡子”,当即伤亡不少。
  山里屯子小,人家少,独立师人马多、吃、住更加困难,自动离队现象不断出现,使全师只剩五、六百人。
  战经旬,终于把“索利营”长程三打死,才摆脱了山林队的纠缠。不料,独立师走到庆城克苏里大桥和七道岗时,又接连遭到徐景阳地主武装和伪军王振武警察队的伏击,结果,独立师被打散花。李育才打丢了,张甲洲领着余部在灵云山明灵寺等两天,没有等着;到大砬子付花先生屯又等两天,才等来。张清林患了伤寒病,去于九公家休养治疗。
  经过连日苦战,只是伤病减员,余下的队伍并没出现溃象,倘重整旗鼓,尚可大有作为。可是,当师部宣布要过铁山包,向阳原进军时,战士思想才产生波动。因战士中,巴彦子弟最多,其次是西大界和北大荒来的新战士,他们乡土观念较重,不愿离家东进,加之春节在即,更引起战士思乡之情,所以,行军到绥化、黑山后时,走散的人马更加多起来。
  农历腊月二十日,回到巴彦根据地姜家窑时,只剩下警卫队和少先团等七十多人。针对这个情况,师部决定:暂时分散隐蔽,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确定候振邦为总联络员,阎福为张甲洲的联络员。
  这天(1933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独立师余部在姜家窑前屯外树下,采取“磕大帮头”的形式,举行了散师会。张甲洲在会上讲了很多话,他壮志未酬,痛哭流涕,非常悲伤。最后,他擦干眼泪,振奋精神,慷慨激昂地告诉大家:“把枪都带回去,马也骑回去,等待时机,咱们还有能干的时候,不能死心,鬼子一天不除,我死不瞑目!并特别嘱咐大家说:“我们回家以后,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能当丧权辱国的秦桧,认死也当精忠报国的岳飞!”
  游击队溃散以后,吴福海、张甲洲、李育才、夏尚志、金永锡、范正惠等几名同志,带领几名警卫和护送人员。大年卅晚上,潜入哈尔滨,向满洲省委汇报,。
  张甲洲同志虽然功败垂成,仍发奋御侮,没有放下斗争的旗帜。这年开江时节,满洲省委派他去下江配合游击队开展敌后工作。从此,张甲洲同志化名张进思潜入富锦中学。以教育工作为掩护,做了很多地下工作,为抗日救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37年8月28日,他和于树屏(于天放的化名)、陈模(陈勋的化名、张乐然等四名同志投笔从戎。计划到独立师后,攻打富锦县城,然后西进,接巴彦游击队的战友。不料,在去独立师的途中,遇敌开火,张甲洲同志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三十一岁。
  富锦县党和人民怀念张甲洲同志,1996年5月15日,在烈士陵园为张甲洲同志敬建一座水泥墓,并立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碑文里最后一段写道:
  “进思同志:您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实为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您的精神成为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您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浏览:1602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8/17 15:36:4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石井贯一碑文提到的张甲洲(收藏于2008/9/17 13:59:03
尤秀玲我的家园 我的母亲(收藏于2008/9/14 2:02:53
运涛仰视北大(节选)(收藏于2008/9/14 1:40:26
黑龙江省巴彦县巴彦抗日游击队(收藏于2008/9/14 1:30:24
舞鹤游天抗日民族英雄张甲洲(收藏于2008/9/14 1:17:41
七绝剑客鹧鸪天.木兰寻诗(收藏于2008/9/14 1:13:28
赵尚志(收藏于2007/6/11 10:12:13
统一的抗日武装(收藏于2007/6/11 9:59:20
东北抗联的历史(收藏于2007/6/11 9:57:13
张甲洲遗作反日大同盟歌(收藏于2007/6/10 21:37:4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梁宗仁巴彦抗日游击队始末(访问16022次)
20集电视连续剧《喋血英魂 》剧情介绍(访问6412次)
黄福清中共富锦市委书记黄福清同志的讲话(访问5429次)
黑龙江省巴彦县巴彦抗日游击队(访问5372次)
贾毓麟赤化分子(访问5185次)
清华大学清华英烈纪念碑(访问5130次)
李佩友 徐凤超巴彦走出14位将军(访问4814次)
胡显章试谈清华精神(访问4727次)
dd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战斗序列沿革(访问4226次)
梁宗仁张甲洲传略(访问418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李女士读后感(评论于2015/9/1 12:18:4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4/9 12:10:38
古智新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3/9 20:27:0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2/10 22:44:0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4/5 19:46:36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