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完整版 : 栽培技术精华版 蒜苔收获季节谈采摘蒜苔有“诀窍” 标题:大蒜片加工技术 把大蒜加工成脱水蒜片,不仅保持了大蒜特殊风味,而且贮运、食用方便。 一、工艺流程 挑选→清理→切片→漂洗→脱水(烘干)→平衡水分→分选→包装→成品。 二、工艺要点 (一)选料。选无腐烂、无病虫害、无严重损伤及疤痕的白皮瓣大、无干瘪的大蒜头。 (二)清理。先用清水清除蒜头附着的泥沙、杂质等。然后用不锈钢刀切除蒜蒂,剥出蒜瓣,去净蒜衣膜,剔除瘪瓣及病虫蛀瓣。经清理后的蒜瓣立即装入竹筐中,在流动清水槽中反复漂洗或用高压水冲洗几遍。注意光裸蒜瓣必须在24小时之内加工完毕。否则将影响干制品的色泽。 (三)切片、漂洗。一般采用机械切片。切片时,要求刀片锋利,刀盘平稳,速度适中,以保证蒜面平滑、片条厚薄均匀。蒜片厚度以1.5毫米为宜。片条过于宽厚,则干燥脱水慢,色泽差;片条过于薄窄,色泽虽好,但碎片率高,片形不挺。切片时须不断加水冲洗,以洗去蒜瓣流出的胶质汁液及杂质。切出的蒜片立即装入竹筐内,用流动水清洗。清洗时可用手或竹、木耙将蒜片自筐底上下翻动,直至将胶汁漂洗净为止。 (四)脱水(烘干)。将洗净的蒜片装入纱网袋内,采用甩干机甩净附着水,将甩净水的蒜片摊在晾筛上,放入烤炉或烤房内,于55℃左右温度下持续6-7小时。烘干过程中,注意保持干燥,室内温度、热风量、排湿气量稳定,并严格控制烘干时间及烘干水分。若烘干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会使干制品变劣,影响其商品价值。一般将出的烘干品水分含量控制在4%~4.5%即可。 (五)平衡水分。由于蒜片大小不匀,使其含水量略有差异。所以烘干后的蒜片,待稍冷却后,应立即装入套有塑料袋的箱内,保持1~2天,使干品内水分相互转移,达到均衡。 (六)分选、包装。将烘干后的大蒜片过筛,筛去碎粒、碎片,根据蒜片完整程度划分等级,采用无毒塑料袋真空密封,然后用纸箱或其它包装材料避光包装待售、贮运。 另外,筛下的碎片、碎粒可另行包装销售,也可再添加糊精、盐、糖等置粉碎机粉碎为大蒜粉。 三、注意事项 1.整个加工过程中,切忌使用铁器、铜容器,但可用不锈钢器具。 2.脱水蒜片成品为白色略淡黄,无深色。蒜片成品的水分不得超过6%。 3.贮藏成品蒜片必须在干燥、凉爽的库房内。在贮运过程中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 返回列表 [ 作者:蒜品交易网 发表时间:2004-4-25 16:42:13 ] ::: 发表评论 ::: 发 言 标 题:*(标题限制 40 个字符以内) 发表人:*(名字限制 10 个字符以内) 密 码(可选): (方便你修改评论)(填写密码成为保留用户,名字将被保护) 电 子 邮 件: 评 论 内 容 (Ctrl+Enter提交)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汇款方法 中国大蒜产业网 欢迎您光临 您的位置:首页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完整版 : 栽培技术精华版 标题:出口大蒜优质栽培方法 出口大蒜质量要求较高,采取科学的栽培方法才能确保大蒜质量。 一、播种。选择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种前浇水犁耙,施足饼肥、人 粪尿等农家肥。前茬为葱、韭菜的地块不宜种大蒜。挑选个头中等、瓣少,无霉烂、伤 残、虫蛀的蒜种播种,夹瓣蒜不能作种。秋分前后播种,用窄锄开浅沟点播,然后覆土 盖平要求深浅一致。 每亩3万株,株距11.7-13.3厘米,行距20-23.3厘米,每亩播种量 100-125公斤。 二、田间管理。①播后至立春前后做好齐苗、壮苗、安全越冬管理。沙土地在播种 后至出苗前不能灌水; 粘性土壤在播种后5天内浇水,浇水后适当耙松表土。浇水后和 雨后均应锄地。进入冬季后少浇水。冬至以后土壤未大冻前浇一次透水,然后盖施农家 肥约6.6厘米厚。 返青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或硝铵30公斤。春分以后,大蒜对肥水需求 量增大,可随水浇施尿素等速效化肥。②清明至谷雨后蒜薹和蒜瓣生长迅速,要求保持 土壤湿润。 到收薹前5-6天停止浇水。③大蒜如果不抽薹或抽薹不彻底,会影响蒜头生 长。采收蒜薹时,应在距离地面约15厘米处用粗铁针横穿,截断蒜薹,一只手捏住蒜薹 基部, 另一只手用力抓住薹茎轻轻向上抽出。④收薹后每3-4天浇水一次,每亩施尿素 15-20公斤, 收蒜前一周停止浇水。⑤收获蒜头宜在小满前后进行,不宜过早或过晚。 采收进不能将蒜头扎伤、碰伤或碰破蒜皮。 三、病虫害防治。注意轮作,避免施入未腐熟肥料(尤其是人粪尿)。整地时施药, 杀死地下害虫。在发生蒜蛆的地块,采取大水漫灌方法淹死蒜蛆。发生严重虫害,用敌 敌畏或乐果2000-3000倍液喷洒防治。 四、 收后加工。大蒜采收后避免雨淋、日晒,及时分级挑选。按标头直径分为6厘 米以上、 6厘米至5厘米和不合格(5厘米以下)三个等级。用刀将达到出口标准的大蒜 沿根须部位转圈削3-4刀, 将根须削净,使根须部位稍凸出,晾干后此处刚好塌平,不 易散瓣。要及时将大蒜捆把或扎辫,悬挂在通风避光处,晾干存放。6月底前后售蒜前, 将晾干的蒜头外留1.5厘米薹茎剪下, 去掉蒜头外层挨土的老皮,使其新鲜、干净、完 整。 返回列表 [ 作者:中国大蒜产业网 发表时间:2004-12-28 10:34:49 ] ::: 发表评论 ::: 发 言 标 题:*(标题限制 40 个字符以内) 发表人:*(名字限制 10 个字符以内) 密 码(可选): (方便你修改评论)(填写密码成为保留用户,名字将被保护) 电 子 邮 件: 评 论 内 容 (Ctrl+Enter提交) 标题:大蒜新品种四季蒜苗 四季蒜苗是珍稀奇特的最新蔬菜品种,今年从山东引种。该作物主产蒜苗或蒜苔,如果利用拱棚或温棚铺盖黑塑膜可生产蒜黄。与大蒜相比,其形状与普通蒜苗、蒜黄、蒜苔相似,味道基本一样,但不长蒜头,且四季生产蒜苗,适应性强,不择土壤,且无病虫害,凡有种大蒜的地方都能种植,既适合春播又可夏秋播种,它长势强,能像韭菜那样收割且复萌多年生长。一次种植可生长八年,四季蒜苗当年育苗移栽后可视其长势割蒜苗,次年春季开始大量生产蒜苗或蒜黄9-10茬。 育苗 四季蒜苗用种子育苗。气温达到15℃时即可播种。播种前先将苗地施足底肥,然后翻犁耙细,整平地,耧好畦,浇足墒水,用细土或灰肥拌种后撒入苗床,每平方米用种子4000粒左右(少量种子可按15×18毫米的密度摆放),撒好后用沙或细干粪覆盖5-10毫米厚即可,最好用筛子筛土覆盖。播种后保湿条件好的10多天就能出苗。随后视土壤墒情决定水量,天旱应勤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但也不可过湿。四季蒜苗幼苗很像葱秧子,刚出土似针尖,早期生长极缓慢。各地温差雨情不同,只要认真种植都能成熟。 移栽 苗期约需3个月左右,苗高20厘米时即可移栽(忌与葱、蒜连作)。先亩施农家肥4000-5000 公斤,或亩施40公斤复合肥或25公斤生物复合肥。然后深耕细耙,整平作畦后即可移栽按4×18厘米的密度栽苗,一般情况下晴天下午随拔苗、随栽为好,亩栽7万株左右。移栽深度应视苗大小,以不压心为宜。覆土时注意将苗扶正,覆土后用脚踩实,随即浇足定根水。 管理 移栽成活后,若遇天旱应勤浇水。同时结合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每月冲施生物专用肥一次,每次每亩20斤为宜;或随灌水或趁下雨每亩地追施20公斤尿素一次,以加速长苗。生长旺期不锄地,少伤根,勤拔草。 采收 移栽后1个月左右视长势情况可像割韭菜一样采收。采收后在浇水时可同时冲施生物肥。在采收后,每株根部像韭菜一样可分出数株,这样每月可采收一次,每次1000-4000公斤/亩。 注意事项 1、四季蒜苗喜肥,尤其适合以农家肥为主,兼施化肥。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产量更可观。 2、四季蒜苗抗病能力强,一般无病虫害,若出现病害或虫害时,可参照大蒜的防治病虫方法。 3、冬季过于寒冷的地方以春夏播种为宜,入冬后可根据情况采取保护措施。方法是:下霜前割去地上部分,浇足越冬水后用粪土或麦草覆盖,能安全越冬;再就是将四季蒜苗根蔸挖出,放在室内沙藏,第二年春季解冻后移栽。 返回列表 [ 作者:蒜品交易网 发表时间:2004-4-25 16:38:39 ] ::: 发表评论 ::: 发 言 标 题:*(标题限制 40 个字符以内) 发表人:*(名字限制 10 个字符以内) 密 码(可选): (方便你修改评论)(填写密码成为保留用户,名字将被保护) 电 子 邮 件: 评 论 内 容 (Ctrl+Enter提交)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汇款方法 中国大蒜产业网 欢迎您光临 标题:蒜苔收获季节谈采摘蒜苔有“诀窍” 1、采摘适期。采摘蒜苔一定要适期,过早采摘会由于苔未充分抽出造成蒜苔产量低,采后又会伸出一段“过剩苔”。过迟采摘不仅会由于苔“过老”影响蒜苔的鲜、嫩质量,还会影响蒜砣的产量。最适宜的采摘时期是:蒜苔抽出,“苔尖”弯曲近一圈。 2、采摘天气选阴天或晴天太阳西斜后。采摘蒜苔时易给大蒜的茎、叶留下“伤口”。若在晴天强光下采摘,会因为蒸腾量大、失水过多,缩短叶片寿命,影响蒜砣生长。阴天和晴天太阳西斜后是最佳采摘天气,雨天采摘应注意尽量少踩大蒜行间,防止土地板结。 3、采摘时巧用一根“针”,摘苔不摘叶。以往,有许多蒜农在采摘蒜苔时,将蒜苔连同蒜叶一同掐下,影响蒜砣产量。最好的方法是用一根缝衣服或麻袋口的“大针”从要摘取蒜苔的部位扎进去,自下而上垂直划开,然后掐断蒜苔、抽取蒜苔。给蒜砣生长留下所有的叶片。 4、采摘后及时追一次肥。采摘蒜苔后的大蒜,要及时补充营养。一般每亩用腐熟稀人畜粪尿1000公斤—1500公斤浇施,或100克—150克磷酸二氢钾加0.5公斤—1公斤尿素进行叶面追肥。 返回列表 [ 作者:潘胜屏 发表时间:2004-5-1 16:09:01 ] ::: 发表评论 ::: 发 言 标 题:*(标题限制 40 个字符以内) 发表人:*(名字限制 10 个字符以内) 密 码(可选): (方便你修改评论)(填写密码成为保留用户,名字将被保护) 电 子 邮 件: 评 论 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