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97号馆文选__評論集 |
星馬國泰機構早在三O年代即開始經營戲院業,是隸屬於陸氏家族所有龐大企業分支。1940年,受歐式教育學成返回新加坡的陸運濤開始接掌主持,除承繼原有家業外,因個人興趣喜好攝影電影之故,積極擴建設備新穎堂皇的現代化戲院,成為他專注的專業目標,短短數年間,國泰旗下已擁有四十多間戲院,與邵氏機構形成勢鈞力敵競爭局面。
陸運濤的理想心願非一而是,為應付所屬院線片源需要,1951年他在新加坡成立國際電影發行公司,推展影片發行業務。1953年,再創辦電影製片廠,開始攝製第一部馬來語片。有此經驗後,同年於香港成立子公司,由英籍猶太裔人歐德爾負責主持,此公司簡稱「國際」。經營內容除購買港產影片簽約上映外,也以借貸方式支持獨立製片公司拍戲,是正式進軍香港電影業之路。當時國語片主要生產地是香港和台灣兩地,台灣受政治題材及經濟艱困所限,產量既少,也無市場。香港方面原具規模的永華公司,早已陷入財務窘境面臨被拍賣命運。邵氏父子公司雖有拍片,但主政者祇肯以低成本拍小片,產量也不多。其它獨立製片小公司財力薄弱難以為繼,整個市場景況低迷不振。 1955年,陸運濤以債權人身份接管永華,承接了片廠和所有製片業務,開始逐步實踐理想,1956年將永華與國際合併,改組為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簡稱「電懋」。總經理一職由留學美國專習電影技術與管理實務的鍾啟文出任,以永華原有設備為基礎,大量攝製精良影片行銷各地,受到好評與歡迎,從此邁入長達近十年的黃金盛世期。 電懋一開始即建立美國好萊塢式的片廠制與明星制,從製作到發行,都有周延且一貫到底的計劃,這套制度包含延攬各類專才在內。電懋重視劇本凌越一切,早在國際時期即成立一個劇本編審委員會,成員有宋淇、張愛玲、姚克、秦亦孚、易文、陶秦等,顧問孫晉三,都是文化界飽學知名之士,專責劇本編審。在延攬優秀的導、演人才方面更不遺餘力,導演如岳楓、陶秦、易文、王天林等,演員如林黛、尤敏、葛蘭、林翠、李湄、葉楓、陳厚、張揚等紛紛投效旗下,加上出自國際演員訓練班的新人丁皓、雷震、田青、蘇鳳等,稱得上陣容強盛,幕後傑出技術員工也不勝其數。值得一提的是自1957年起,台灣演員陸續加入電懋拍片者逐年增加,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風潮。 電懋國語影片接近好萊塢商業風格,以現代化喜劇歌舞愛情倫理為主調,通俗而不流俗,廣受中產階級觀眾歡迎。頗多影片為演員量身訂製,突顯個人特色,創造明星魅力,更是票房保證。因此就台灣上映賣座紀錄而言,電懋影片超越同時期台產片,此現象直到六O年代中期才扭轉過來。 作為長期競爭對手的邵氏公司自不甘示弱,邵逸夫由新加坡親自坐鎮香港,公司改組為邵氏兄弟公司,挹注鉅資興建影城,改採大片廠制,大量拍攝彩色影片,聲勢驚人。兩大公司因而競爭益形激烈,挖角搶拍糾紛不絕,相對地也刺激港台影界熱潮洶湧。1963年,電懋以經濟大力支持李翰祥脫離邵氏來台組國聯公司,為台灣影界注入新血,直接影響台灣電影生態,台產電影自此得到蓬勃發展良機,從六O年代中期始一片榮景。 1964年,陸運濤在台墜機罹難,電懋頓受重創,不久改組,易名「國泰」,從此人事更迭變動影響營運,聲勢急速下滑,終至1971年結束營業,正式走入歷史。 本專題參展十二部影片中,電懋時期佔十部,計有:《曼波女郎》、《四千金》、《雨過天青》、《玉女私情》、《長腿姊姊》、《六月新娘》、《雲裳豔后》、《溫柔鄉》、《小兒女》、《金玉奴》。屬國泰時期的有《太太萬歲》、《水上人家》。涵括前後時期部份精品。 這些作品的共同點在於強烈突顯女性角色,女性是聚焦光源,是所有故事的中心人物,男性被刻意安置在烘托陪襯地位,這也是沿襲中國電影一脈相傳的制式法則,女性故事總能獲得較深的關注與著墨。電懋影片主力放在女星身上,不過這些女星的確出色,個個形象鮮麗,各擅所長,她們揉和好萊塢影星如奧黛莉赫本、伊莉莎白泰勒、桃樂絲黛、愛娃嘉娜的西方色彩,又具備中國傳統溫婉雍容的女性氣息,將各類型故事詮釋的格外動人。 電懋男星的綠葉地位也不容小覷,陳厚、張揚、雷震、喬宏,都是瀟洒斯文儀表優雅的小生演員,水準齊整高於同時期其他公司,他們在影片中搭配各種演出,光芒依然耀眼、熠熠生輝。 十二部影片除《金玉奴》為古裝戲外,所有故事時空背景都發生於五、六O年代的香港,在備受中西方文化衝擊的香港都會裡,各種不同身份的中產階級人物上演著一齣齣糾葛親情、愛情與婚姻的人生悲喜劇,有真實的描述,也有超現實的幻想。 《曼波女郎》和《玉女私情》同樣探討少女面對生育教養不同父母的抉擇問題。葛蘭能歌擅舞,無藝不精,《曼波女郎》是她展現長才的代表作之一,另一部則是1961年出品的《野玫瑰之戀》。《玉女私情》是尤敏移巢電懋的第一部作品,改編自杜寧原著小說「女兒心」,由出身香港大學文學涵養豐富的才女秦亦孚編劇,曾獲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四千金》也是由小說改編,陶秦既編又導,以四位性格不同的姊妹和父親間溫煦親情為主線,在愛情婚姻路上各有悲喜的溫馨劇,角色塑造成功是本片最引人之處,曾獲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 《雨過天青》和《小兒女》都對第二春婚姻所衍生的家庭問題提出相同見解。前者由岳楓編導,女主角李湄樸實自然的演技,教人動容。後者的編劇為張愛玲,是她移居美國後,應電懋之邀所寫的劇本之一。浪漫輕鬆愛情喜劇《六月新娘》也出自張愛玲的手筆,輕歌妙舞中參雜濃重西洋味,讓人憶起桃樂絲黛和黛比雷諾系列影片中的氣息。 《雲裳豔后》與《溫柔鄉》,都是林黛為人熟悉的輕巧討好作品。兩片呈現同期國片罕見的時裝表演和泳裝選美的豪華場面,加上俊男美女的愛情追逐,最後以麻雀變鳳凰般歡喜收場,達倒賞心悅目和心嚮往之的夢幻效果。 《長腿姊姊》訴說五、六O年代為人父母者渴盼為女覓得佳婿的焦躁心理,作了詼諧而適度的調侃,令人莞爾。國泰時期拍攝,以香港六O年代艇仔人家生活為背景的《水上人家》則是另一種面向,不再清雅有緻、細描淡寫,難得的是活力歌舞之外,另見人文具象風貌。 樂蒂以古裝片見長,《金玉奴》源自傳統戲曲《棒打薄情郎》,黃梅調歌唱加上緊湊熱鬧劇情,使樂蒂在電懋一向少拍的古裝片中,格外突出。輕鬆諧趣的《太太萬歲》,描述大男人心理和夫妻鬥智妙事,博人會心一笑,也見樂蒂在時裝喜劇片的風采和才華。 |
原文2002年12月2日 发表于台灣電影筆記2002金馬影展特稿之三 浏览:382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