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__花季少女 快乐人生 感受坚强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杨晓升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经历了太多的悲伤与凄凉的采访之后,我不得不把采访的目标对准另一种类型的家庭。与上述的家庭一样,他们原本也是一个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他们也同样遭受不幸。但他们面对死神降临、以及面对丧女之后的冷静、坚强与达观,让我们对生与死、对幸与不幸,都有了另一种认识。
  
  
    提起张穆然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并不陌生。
  
    1999年新年伊始,这位北京女孩在与病魔和死神的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与达观,经《北京青年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披露之后,曾经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与观众。尤其是那期由崔永元主持、以《感受坚强》的题目命名的“实话实说”节目播出之后,人们更是将张穆然的名字与“坚强”二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尽管死神最终仍无情地夺走了这位美丽女孩的美丽生命,但相信这位美丽女孩美丽生命的流逝,如一道划过心灵上空的美丽彩虹,会给许许多多的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张穆然离开人世已经过去了几年,如今她的父母生活状况如何,膝下无儿无女的他们,又如何面对丧女之后的痛苦与孤寂呢?
  
    2002年春节前夕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来到位于北京三元立交桥东北角曙光电机厂的工人宿舍区,采访到了张穆然的父母。
  
    这是一栋砖墙破旧的筒子楼。走进去,楼道里又黑又乱,到处摆放着零乱杂物,到处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我小心翼翼地躲着一家家住户堆放在楼道里的杂物,在第二层楼道的最西面找到了张穆然的家。确切地说,是楼道里几声瘆人的狗吠将事先约好的张穆然的父母引出门来,再由他们俩将我迎进他们的家。像这栋楼里的其他住户一样,他们的家也就是唯一的一间房子,没有厨房,也没有厕所,厨房和厕所在楼道的东头,都是大伙儿公用的。这间房子大约十六平方米左右,面积虽然不大,但因为没有多少家具,里面并不显得拥挤,而且主人将整个房间收拾得窗明几净。我走进去的时候,朝南的窗户也正将灿烂的阳光慷慨地迎了进来,屋里篷荜生辉,无限温暖。与主人寒喧之后,我开始仔细打量房间里的陈设。窗户下面,摆着一张简陋的写字台。写字台的两侧,一左一右各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靠门这边,是一个长衣柜,一台电视,一张当茶几用的方凳和几张矮凳。
  
    见我久久地凝视着那张洁净的单人床,张穆然的父亲平静地说:“那是然然生前睡的床。”我明显地感觉到此时的内心格登地一动,颇有些触景生情的伤感——这就是伴随着美丽女孩走完16年短暂人生的那张床么?16岁,虽然不算大,但也不算小了,她还来不及拥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就这样匆匆走了。她走得那样匆忙,以至于她的父母在她离开他们的几年之后,都不忍心在剩余的两人世界里撤去女儿的这张床。很显然,眼前的这张单人床,已成了他们这对年过半百的孤男寡女对女儿最近距离、最亲切的永久怀念……
  
    以张穆然的单人床为开端,我们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向他们的家庭。
  
    张穆然的父亲叫张文良,生于1950年,北京人。1968年,初中毕业的他随“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大潮,到陕北延安插队。那地方苦啊,不但土地贫脊,而且长年干旱,庄稼生长都困难,人所遭受的贫苦更不必说。尽管年轻的张文良跟许许多多的知青一样也能吃苦,也没少出力,但依然食不果腹。那时,他挨过饿,要过饭,连轴转上过夜班,拉过车子,也救过人,几乎什么苦力都干过。干了4年农活之后,他又被安排到村小学教了4年书,先后带过百十来个孩子。因为表现不错,1975年12月23日,他被招工到了汉中地区的华县木业公司当了学徒工。在那里,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莫学云。
  
    莫学云生于1952年,小张文良2岁,东北人。15岁的时候,她跟随父母从东北来到汉中,支援大西北的建设。1970年,同样是初中毕业的她作为职工子弟,被幸运地招工到木业公司当了工人。所以在工龄上讲,莫学云的工龄比张文良长,工资也一直比张文良高。
  
    木业公司是一个国营的大型企业,有上万个职工,光厂区就长达14公里,设有采矿、机修、报社、学校、医院、机关等等机构。1980年,张文良与莫学云经人介绍认识的时候,张文良在机关,莫学云在机修厂。那年,张文良31岁,莫学云也已经29岁。
  
    相恋一年之后,他们结了婚。那时候,张文良的工资是41.65元,莫学云虽然高些,但俩人的工资加到一起也不足90元。没钱办婚礼,就再自然不过了。就连房子也没有,木条糊上黄泥搭就的库房便成了他们的洞房。
  
    结婚一年之后的1982年5月27日,他们心爱的女儿张穆然呱呱降生来到了人世,两人世界变成了三人世界——中国同时代最普遍也最稳定的三口之家,就这样在他们当中形成了。三人之中的一个人,是另外两个人生命的延续,而且是唯一的延续。在这个唯一的下一代身上,寄托着两个男女结合之后无限的情感与期待。从此以后,他们这三个人之中,将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相依为命,携手同走人生路,完成生命中承上启下的接力与轮回……
  
    夫妻俩在女儿的身上,的确寄予了深情和厚望。只不过他们对女儿的要求,不像其他许许多多的家长那样,仅仅一味地强迫她无休止地学习、考学,而更多地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做人。
  
    “从小我们就教育她,做人首先一定要善良。尤其看到要饭的,一定不要歧视他,更不能欺负他,因为他本身就很痛苦很可怜。就是到现在,看到残疾人,不管多还是少,我们都要给一点钱。如果有人眼睛坏了、看不见了,我们也绝不让孩子管人家叫瞎子。就说前两天吧,我在长椿街坐44路车,下车时看到有一个小孩一手拎着旅行包,另一个手提着塑料袋,上车时东张西望犹犹豫豫,我问他你上哪儿去呀?他说想上东便门。我说东便门不在这儿上车。他说我想过马路可过不去。我说我带你过去吧。我就搀着他帮助他走过马路并送他上车
  。类似这样的事,我们能看到的,就会尽量去帮。孩子很小时,我们就这样潜移默化地言教身传,一点一点地去影响孩子,做这类事情比多挣几个钱还高兴。
  
    “我们的家庭跟人不一样,经济上从来就比较苦。我们不像人家总是嘻嘻哈哈到处串门,我们不是那种性格的人,我们做事情都比较谨慎。但在家里,我们的性格都比较开朗,喜欢交流,思想上能跟上现实。然然在的时候她的思想是比较超前的。在外面接触到好多好的信息,她都会带回家来,吃晚饭的时候她就开始说。有时候晚上说到一两点钟她都不觉得困。她真的是没有一天不说话的,有什么事我们互相都得说。对于孩子考大学,我们也希望,但我们要求的方式不一样,我跟她说只要你尽心尽力了,就对了。人和人不一样,不能不顾实际地比都想上大学。一是招生数量有限,你是不是那块料,你自己得把自己看准了,只要用心就行。如果你已费了很大的力仍然做不到,那强迫也没有用。像然然这孩子,事情要做不好,她就会急,尿出的尿都是黄的。不过她的学习比较自觉,学习虽然说不上特别好,但她爱好多,看的书多,比较懂事、早熟。”
  
    说这番话的,是张穆然的母亲莫学云。这位工人出身的中年女性,外表并不起眼,相貌、穿着都很朴实平常,看上去不苟言笑,婉如百花园里那不起眼的米兰,但说起话来不但一板一眼,还蛮有思想,像米兰开花时吐露出来的那种淡淡清香……
  
    与妻子相比,张穆然的父亲张文良性格显得更加开朗健谈。他结实的身材和黝黑方正的国字脸,使他说话时透着一种刚毅和炽烈:
  
    “然然爱看书这一点,可能是从小就受我影响吧。爱看书,确实也是我的习惯。可过去并没有那么多书可看,我呀,逮到什么就看什么,连黄历都看。实在看不到黄历,我看字典,看毛主席语录。我自我总结,最好的书还是字典。为什么?因为它实用。一个字的意思,用法,都有了。这个吧,然然从小的时候我就想培养她自觉学习的习惯。而对于她的未来,我们的计划是顺其自然。”
  
    “但做人方面,我对她的要求比较严。”莫学云说,“我要求她社会在变,但做人的原则不能变,应该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我一直这么要求她。她确实很不错,很诚实,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她长得虽不特别漂亮,但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眼睛大大的很漂亮,在学校很打眼的。也有不少人追她,但她说我现在不是谈对象的时候,她的确比较成熟,那时候她上初中。她是十五岁得的病,她的书基本都是在十五岁以前看的。北京大学的一个学生跟她聊天时都对她说,你看那么多书我都不如你看得多。所以她看的书比较多,她说她看后吸收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就舍弃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这孩子成熟比较早,看问题也就比较尖锐,她认定的事情不会受别人左右。她平时跟我们交流,社会的学校的……什么都有。”
  
    张文良接茬说:“我跟她聊天吧,她无所不谈,爱谈什么看法就谈什么看法。谈完我们要说话了,她马上能明白我的意思,马上会替你说了,不光用嘴说,还用眼睛说。所以谁跟她聊都是一种享受,她给你的感觉是聊的时候她总是带着一股激情。15岁以前她就爱看书,你看啊,《飘》、《安娜?卡列妮娜》、《牛虻》、《荆棘鸟》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这些名著,她基本都看过。她到北京时8岁,上小学二年级。她做作业时我们基本就不看电视,那时我们家有一台黑白电视。她做作业时我就拿一本书,哪怕看不进去,我也要装模作样地看。她看我看书呢,她自己也能学得进去。教育孩子吧,家长就得以身作则。”
  
    莫学云接着说:“然然长这么大没擦过雪花膏。她只买过一小袋天津产的儿童护肤霜,一块多钱。后来就不擦,冬天都不擦。她主张天然去雕饰,人长得什么样就什么样。这孩子呀…… 唉!最让我痛苦的是当初我忽略了她的身体,这一点我自己都后悔过。”她说得动了感情,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张穆然是1990年跟着父亲张文良,按照知青返城的政策来到北京的。那一年,张穆然8岁,张文良整40岁。从18岁到陕北插队至返京这一年,张文良离开京城整整22年。返京后,他被安排到曙光电机厂工作。因为京城找工作难的原因,妻子莫学云暂时没能一块来京,她继续留在汉中的木业公司工作。
  
    张穆然来到北京上小学二年级,饮食起居和上下学的接送,这一切都落在父亲张文良的身上。从此,父女俩朝夕相处,有说有笑,相依为命,感情笃深。
  
    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张穆然在一天天长大,也一天比一天懂事。转眼间7年过去,她长到了15岁,已经在北京市第164中学读完初中三年级,眼看就要升高中了。
  
  
  
    这一年,是公元1997年。
  
    暑假到来的时候,张穆然已经参加完全市升高中的统一考试,也已经被北京市第169中学正式录取。但谁也不会料到,正当这位花季少女沉醉于对未来的憧憬时,厄运却悄悄地降临到她的头上。
  
  
    8月10号,张文良不小心扭了腰,动窝不了。张穆然的学校已经放假,她在家做饭照料爸爸。吃饭的时候,张文良发现这孩子不爱吃,问她怎么啦?她说我胃难受。
  
    张文良一摸女儿,说:“哎呀——你的胃怎么这么胀呀?咱们上医院吧。”
  
    女儿嘟囔道:“你看你,腰又动不了。”
  
    从8月10日到8月16日共6天,张文良的腰是动不了。但到了16号这一天,他的腰好些了,就想无论如何得带女儿上医院检查。
  
    父女俩于是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因为是想看胃,便挂了个内科。进了内科门诊,大夫一看,对张穆然说“你来一下”,把她招到别的屋里去做进一步检查,要求她做B超。张穆然便跟着上妇科照腹腔。
  
    张文良一看女儿上的是妇科,刹时间满腹狐疑。女儿刚出了妇科的门,父亲就拉住了她,严肃地说:“然然,你跟爸说实话,你有男朋友吗?”
  
    张穆然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没有!”
  
    女儿说没有,张文良信,因为女儿一向是诚实的。但女儿说没有,做父亲的心情更糟,心想:坏了,这种事情还不如有男朋友呢。即使跟男朋友有什么事怀孕了,拿掉了就什么事都没有。既然没有的话为什么肚子大——凡是肚子长东西得癌症什么的肚子都会大呀!癌症这东西,然然以前已经充分接触到了,她脑子里已经有这个概念了。因为她爷爷得的是肺癌,她姑父得的是直肠癌。当时然然就问“癌”是怎么回事?张文良也跟她说了,就连良性和恶性之区分、区分在哪儿,张文良都给她说了。这回癌症要真是落到女儿身上,想瞒都瞒不住呀!
  
    最不愿意出现的结果偏偏出现了!B超照完之后,大夫找到张文良,说家长你来一下,说你的孩子得马上住院,已经腹水了。张文良拿着化验单,脑子“嗡”地一声,像要炸开一般,心却郁郁地往下沉。腹水意味着什么,他太明白了:破水出来肚子才大、才胀啊,腹水意味着女儿的癌症已到了晚期!
  
    张文良蹙了蹙眉,脑子在高速运转,竭力细数着女儿以往的生活和日子,寻找着以前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他想起来了,就是在前些日子,然然复习功课准备考试前的时候,她老说腰疼。她妈妈说查查吧,可然然说“没事,我的身体挺好的”。她老说她的身材挺好、挺美的。她有时到姥姥那儿去,姥姥摸着她说你这肚子怎么这么硬呀?那时候,张文良并没怎么在意,然然毕竟还是个孩子,做父亲的压根就不可能往坏处想。其实细想起来,然然小时候身体就一直不太好,可要说有什么毛病又查不出来,只是体质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然然还曾经在学校晕过几回,当时她妈妈就带她到医院检查过,大夫还以为是孩子低血糖或没吃早餐……那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要到更大的医院检查呢?现在回想起来,张文良痛悔不已。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然然必须住院,必须做手术,这是大夫的结论。
  
    “做手术会有什么结果呢?”张文良镇定地问。经过瞬间的惊恐,此时的他已经镇定下来。他觉得事到临头,自己作为父亲绝不能惊慌,更不能让女儿知道病情真相。自己必须处乱不惊,必须平静地应对突如其来的这一切。
  
    大夫回答:“手术完了再看看吧。肿瘤是长在卵巢上,这是最难治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分泌腺。”
  
    很显然,大夫没有确切的答复,也不可能给出确切的答复。但为了救治女儿,张文良别无选择,他只能听从大夫的安排了。无论如何,他首先得让女儿住院,做手术。
  
    但住院做手术得预先交1万元,这个数目对他来说太大了!张文良知道,满打满算,自己的家里只有8000块钱。这8000块钱,还是他和妻子几十年来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全部存款。这点儿存款,是准备供给女儿上学的费用。眼下,他只能将这8000块钱拿出来了给女儿住院了。可这8000块钱,住院都不够,还差2000块。这2000块钱,他必须想办法到处去借。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单位、自己的工厂,可今天偏偏是礼拜六,休息日——他上哪儿去借呢?找亲戚朋友吧,时间都来不及了,妻子莫学云远在陕西,他自己一个人哪儿跑得过来?不行,事不宜迟,必须先斩后奏。
  
    这么想着,张文良就对大夫说:“我回去拿钱,孩子先住下了,您把孩子给我看住了,该办什么手续先给我办了,我把钱给您带来。”
  
    几乎是不由分说,他又扭转身急匆匆去安抚女儿:“大夫说你肚子里长了个瘤,拿掉就好了。咱们今天必须住院,我回去拿钱。”他见女儿并未惊慌,还比较镇静地点了点头,心想她并不知道内情,便放心走了。
  
    等张文良从家里回到医院时,他对大夫说:“大夫啊不行,我就八千块钱,还差两千块。可我还就得让孩子住院!”大夫看他急得满头大汗,同情并宽容地看着他。张文良继续说,“这么着吧,八千块钱您看行不行?行我们就住下,不行我找你们领导。”不料大夫说“那就先住下吧。”张文良一听千恩万谢,接着就办了住院手续。然后,他又赶紧回家拿衣服呀洗漱用品什么的。忙完这一切,夜幕便完完全全地降临了。
  
  
  
    晚上,张文良安顿好女儿,一个人走出医院,去邮局给远在陕西的妻子拍电报,叫她赶紧回来。
  
    走出邮局大门,望着眼前美丽迷人的夜色,张文良却怅然若失。自打见到女儿的体检报告之后,他人在不停奔波,内心却异常压抑。尽管女儿已经住院,但他深知医学目前对癌症还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他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尽管如此,他还是渴望医学能出现奇迹,
  渴望着能将女儿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为了女儿,他将不惜代价——他舍不下心爱的女儿啊!
  
    他开始忙着通知亲戚,忙着四处借钱筹钱。岳父岳母来了,小舅子小姨子也都来了,而且都送来了钱。可妻子仍迟迟不见踪影。他急了,又到邮局拍了两次电报,叫她赶紧回来。待到妻子莫学云匆匆赶回北京时,女儿就要开始手术了。
  
    女儿住院做手术的那些日子,张文良跑前忙后,一直在医院里守护着女儿。每逢女儿输液的时候,他更是几乎一刻也不敢离开女儿。连续几天,他都几乎没有认真睡觉。手术后的第二天夜里,女儿输完液,张文良也快支撑不住了,他感到自己疲惫不堪,想回家睡上一觉。他将女儿安顿好,跟女儿说了声想回家睡觉,便一个人走出医院回到了家。
  
    时值盛夏酷暑,小屋里热得像蒸笼一样,到处弥漫着热气。进了屋,张文良洗了个澡,支起折叠床,便一头栽倒在床上。他眼皮困得直打架,却又放心不下女儿,七上八下的总觉得哪儿不对劲,便又一骨碌地翻身起床,匆匆地往医院赶。他急于见到女儿,因为冥冥之中,他仿佛听到女儿的一声声呼唤。
  
    夜已深了,张文良一看表,已经是午夜12点钟。医院的电梯都没人开了,他蹬蹬地爬上楼,发现病房已经上锁。心一急,便双手使劲,门一下被他晃荡开了。推开女儿病房,同屋的病友惊诧不已,女儿却在得意地笑。原来,张穆然在父亲到来之前就对病友说“我老爸来了!”不想说曹操曹操到,张穆然的父亲真的说来就来了——知父莫如女,张穆然深知父亲到底是放心不下她的。眼前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挚爱之情,让病友们感动不已。
  
    张文良却没有为女儿和病友们活跃的情绪所感染,此刻他的内心深处,只有对女儿无尽的疼爱与牵挂。
  
    在病房里,张穆然常坐在父亲的腿上,父亲走的时候,俩人拥抱着拍拍对方的背。当然,张穆然与母亲也是一样的。张穆然的姥姥说他们一家三口总是粘乎在一起,总有话说。张穆然说这是她最大的幸福。
  
    在医院的楼道里,张文良曾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他很满意他的女儿,她毕竟才16岁。她说不是我们不理解她的痛苦,其实是我们不说,怕说出来会增加她的痛苦。说到张穆然的病情,张文良说化疗是很痛苦的,但这种痛苦能多换得一些孩子和他们在一起的时日,不过做父亲的为此也自我困惑:父亲想让孩子多受点苦,多换一些和他们在一起的时日,而不知道女儿是怎么想的。
  
    张文良还说,我女儿做的许多事我都做不到。
  
  
 浏览:183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12/27 10:17:0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杨晓升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相依为命,思念女儿到永远(收藏于2004/12/27 10:28:39
杨晓升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好好活着,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怀念(收藏于2004/12/27 10:24:58
杨晓升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要是哭能解决问题大家就放声哭吧(收藏于2004/12/27 10:21:25
杨晓升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收藏于2004/12/27 10:17:04
王灏铮昨天少女张穆然平静走完人生旅程(收藏于2003/3/2 16:11:03
北京青年报与张穆然相约坚强(收藏于2003/3/2 16:08:51
托娅为了生命灿烂如花----《实话实说.感受坚强》侧记(收藏于2003/3/2 16:07:03
史玮她感动我们的是什么(收藏于2003/3/2 16:03:54
感知你一直激励着我(收藏于2002/3/18 10:32:19
作者:远见健全的个性是通向21世纪的护身符(收藏于2002/3/17 17:39:57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王灏铮昨天少女张穆然平静走完人生旅程(访问3675次)
托娅为了生命灿烂如花----《实话实说.感受坚强》侧记(访问3517次)
北京青年报与张穆然相约坚强(访问2241次)
项 玮体现生命尊严 坦然面对死亡(访问1960次)
范雪冬感受坚强(访问1896次)
杨晓升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访问1831次)
杨晓升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相依为命,思念女儿到永远(访问1819次)
杨晓升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要是哭能解决问题大家就放声哭吧(访问1685次)
杨晓升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好好活着,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怀念(访问1409次)
史玮她感动我们的是什么(访问139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纪淑荣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最后一刻(评论于2024/4/20 23:25:3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26 8:48:1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3/13 11:40:10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2/29 9:44:4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2/27 13:09: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