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李松山老师纪念馆

献身教育树丰碑——追记全国优秀教师、项城一高副校长李松山

王东方 龚新雯 付海昀

  他走了,带着对三尺讲台和宁静校园的无限眷恋;
  
    他走了,带着对老师、对学生、对家人、对朋友的无限挚爱;
  
    他走了,带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执著……
  
    泪水,鲜花,哀乐,黑纱———道不尽人们对他的怀念,诉不完他从教33年的人生光华。
  
    他叫李松山,全国优秀教师、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2004年10月19日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用他那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在三尺讲台上树起了一座令人敬重的丰碑。
  
    “种不好庄稼一季子,教不好学生一辈子。教师负的就是这个责,教不好学生咋向家长交代?”
  
    李松山,1955年2月出生于项城市丁集镇,1971年3月参加教育工作。他从走上教坛的那一天起,就深深地爱着教育事业,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学校和学生,把讲台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1977年9月,家中给他订好了婚事,看好了结婚的日子。他一听就急了,说:“不行,不行,9月刚开学,结婚会耽误工作的,得往后推一下,到寒假吧。”那时候还是大集体,好心人劝他说:“早几个月结婚,新媳妇到家还能分点儿口粮,再往后拖,场光地净了,啥也分不上,迷啥呀?”他只是笑一笑,没改主意。到了农历十二月,母亲又决定让他结婚,这很使李松山犯起愁来。眼看学校就要放寒假了,学生复习考试正紧张,怎么办呢?为不再违背母亲的意愿,他勉强答应了下来。结婚那天,他仍旧穿一身平常的衣服,和往常一样认认真真地上课。两节课后,他来到自己所带的班级,非常认真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家中有点儿特殊事情,我向大家请个假,提前回家一会儿。”然而,下午预备铃一响,李松山又像往常一样出现在了教室门前。
  
    一次,他染上了疟疾,一连几天水米没沾牙。为多挤点儿时间备课、批改作业,他干脆不回家了。后来家里人知道他病了,硬是用架子车把他拉回了家。可在家刚呆两天,他又急了。妻子说:“平时想歇还没那个空哩,有病在家歇一天吧!”他说:“我一个人歇着耽误一大群孩子,不划算。没听人家说过吗?种不好庄稼一季子,教不好学生一辈子。老师负的就是这个责,教不好学生咋向家长交代?”家里人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回学校。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教师转行热,许多人耐不住教师的清贫,想尽办法脱离教育。1984年,县里准备调他去宣传部工作,他舍不得离开学校,没去;1987年暑假,县教委想调他到办公室工作,他却要求到项城一高任教。有人说他迂腐,也有人说他不识时务,他都不以为然,说:“我的事业在教育,我的工作在学校,我不能离开学生。”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像李松山这样经验丰富的名师格外紧缺,人才争夺战不时在他身边打响。他不为优厚的待遇折腰、不为金钱所动,立足项城一高,兢兢业业工作。1999年暑假,某市一重点高中多次派人找他商谈,愿意以月工资3000元聘请他,并且许诺无偿分给三室一厅住房一套,子女全部安排工作,他没答应。他说:“教育是份纯洁的事业,为了金钱、待遇是干不好的!”
  
    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和执著,使得他在从教的30多年里,成绩突出、硕果满枝。他曾荣获县级特等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地级先进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1995年,他被光荣地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受到国家表彰。
  
    “教育工作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我们不仅要培养一个优秀学生,而且决不放弃一个差生,因为他们都是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朽木不可弃,雕琢成良材。在李松山眼里永远没有好生、差生之分。他常说:“教育工作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我们不仅要培养一个优秀学生,而且决不放弃一个差生,因为他们都是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转化差生方面,李松山的确有一套自己的经验。
  
    高二·六班一名姓申的学生整天面容憔悴、精神萎靡,上课打瞌睡。李松山暗中观察,发现那名学生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经常到附近的一个网吧去上网玩游戏,一玩就是一个通宵。李松山发现后,经常跟踪观察他,发现他进网吧就把他拉出来。那名学生就和李松山“打游击”,你在这个网吧发现了他,他就跑到另一个网吧。有一段时间,李松山每晚放学后逐个到网吧去找,直到找到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李松山一次次的耐心教育,那名学生终于戒掉了“网瘾”。
  
    学生小张家住市区,经济条件很好,但学习上的困难大。他自己觉得与上大学无缘,在班里坐不住,经常跑出去玩,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破坏纪律,师生们大都讨厌他。李松山看到小张个头高、身材匀称,是个体育苗子,就帮他找体育老师进行训练,结果,他今年一举考取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学生小任,接连与人打架,思想走下坡路。李松山没有放弃他,把小任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第一句话便是:“请坐下,咱们谈谈。”这让小任很是惊讶。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李松山和他谈话中自始至终未批评他一句,只是像朋友谈心一样,谈人生、谈理想。这种平等和信任,使小任深为感动。后来,小任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工学院。
  
    李松山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把思想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天气冷了,他不忘提醒学生添加衣服,预防感冒;学生经济困难,生活接济不上时,他慷慨解囊,无私相助。去年春天感冒大流行,他借来火炉,打来醋给学生进行室内消毒。一次学校井坏断水,他跑到校外挑水让学生洗刷。学生说:“李老师不是爹娘,胜似爹娘。”学生小张,晚休后发现一只鞋掉到寝室后面了,李松山怕学生冻感冒,就打着电灯,绕道跑近千米到屋后把鞋给他捡了回来。为此,该生感动不已,觉得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
  
    用富有激情的演讲打动学生、激励学生是李松山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针对个别学生“知识贬值”论,他讲“知识就是力量”;针对个别学生不求进取的行为,他讲“活着就要让青春闪光”;针对有的同学“榆木脑袋不开窍,升学成才不是料”的错误想法,他讲“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针对有的同学学习浮漂,不肯下苦功夫的做法,他提出“要学芦苇深扎根,不学浮萍水上漂”的口号。这些语言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哲理性,朗朗上口、耐人回味,被许多同学手抄笔录,引为金玉良言。他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撰写的德育工作论文有数十篇,辑录成《琢玉篇》一书后,被学校确定为校本教材。李松山多次被评为市、县德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4年获周口市爱国主义教育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咱就要干出个样子来。教学工作不仅要做深,还要钻透。”
  
    在项城语文界,李松山知识渊博是出了名的,他与河南省特级教师谷景山一起被誉为项城语文界的“两座大山”。然而,谁也未曾想到只有初中毕业的基础,没上过高中也没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他竟是自学出来的。他说:“咱那时没有赶上上大学的好年代,可咱赶上了需要知识的好时代。要当一个好老师,就必须有过硬的知识和本领。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咱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对教学不仅要做深,还要钻透。”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李松山自强不息、自学不辍。他利用节假日和上课之余,自学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现代汉语》、《语法、逻辑、修辞》、《写作基础知识》等30多部教材,记读书笔记20余万字,制作资料卡片3000多张,背诵古今中外名篇200余篇。他从1979年开始参加河南大学中文函授学习,一学就是5年,并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84年,他在全省招教考试中以总分、专业分、考核分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被转为公办教师。
  
    教学时,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备课,他坚持做到备教材、备重点、备难点、备易混点、备板书,课文中所用一词一语都反复斟酌。为了备好一节课,他总要把课文读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弄熟弄透方才下笔写教案。为了把课教好,他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废除了那种微言大义、架空分析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激、探、导、议、讲、练、评”七步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很多学生说:“听李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在作文教学中,他采取粗改详评重指导、下水作文典型引路、限时训练敏捷文思、刻印佳作多多鼓励、活页作文次次模拟等方法,使学生学有榜样、写有兴趣。现代文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年年高考失分最多。为攻破这一难关,他潜心钻研摸索出一套整体阅读的方法,实用效果较好。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他深入研究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总结出“归纳法”、“推断法”、“虚词辨析法”等。在诗词鉴赏教学中,他总结出“就诗论诗”、“分点答题”、“品评技巧”、“品味语言”等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李松山坚持边教学边科研,把教学成果、心得体会以论文形式固定下来,先后有20多篇教研论文在专业报刊上发表。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94年他被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并被项城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当老师要常怀一颗热心,树立一颗诚心,体现一颗关心,奉献一颗爱心。只有一心换一心,才能团结一致,搞好工作。”
  
    李松山是一位严肃认真的副校长,但对同志他像一位宽厚仁慈的好兄长。2001年,生物教师张喜梅毕业到项城一高报到,面对新环境、新面孔,不免感到心里紧张、忐忑不安。作为级段长,李松山先为张喜梅安排了办公室,让她坐下休息,自己则下楼一趟一趟地替她往楼上搬书。安排好住室后,又亲自背着包袱送她过去。中午,李松山领着张喜梅到外面去吃饭,为了不使她感到拘束,他又特意找来一位女老师作陪。当时,张喜梅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
  
    2002年冬,学校有位女教师要生产了,因她吃得胖,李松山怕生孩子时出问题,就亲自跑到市人民医院托人关照。那位女教师进了产房,他就蹲在大厅里等着。婴儿顺利出生了,他又跑前跑后准备所需的床铺茶水等。后来,又有几位女教师生产,他都是这样。不明情况的医生问他:“你怎么有那么多的儿媳呀?”
  
    李松山心里始终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妻子患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得厉害,不能走路,多次恳求他陪着去郑州看病,他都因为工作太忙未能成行,妻子常常为此伤心落泪。1995年暑假刚开学的一天中午,他一边忙着备课,一边忙着做饭,锅里的水烧开了,他慌忙去端,不料一个锅耳朵断了,一锅开水全部浇在了他的右脚上,当时就把他给痛晕过去了。来到医院,医生说至少要住院治疗一周以上,可他只住了三天就回到了学校,让学生用自行车推着他行走,而且坚持为学生上课。
  
    李松山既当班主任,又当副校长,还兼高三级段长,长期超负荷工作,累得他双眼几近失明,修长挺直的腰杆弯曲了,40岁出头却华发早生,冠心病、颈椎骨质增生、严重咽炎、中耳炎等疾病不断折磨着他,但他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一个自习辅导。今年暑假后的一个早晨,他检查完同学们的自习情况后突然晕倒在厕所里,人们赶快把他送到医院检查,他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班里的课安排好了没有?”稍作治疗,他又走上了讲台。
  
    李松山那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执著、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全校师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他团结带领高三级段一班人,奋力拼搏,取得了可喜成绩。2000年,项城一高高考综合位次居周口市第一位,实现了该校高考成绩的历史性跨越。他的学生穆亚东、杨森二同学分别以900分、681分的优异成绩夺得2000年河南省理科状元和2004年河南省文科状元的桂冠。
  
    正当李松山为项城一高新的发展奋力拼搏的时候,死神已悄悄地向他走来。10月19日早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李松山,在巡视完20多个班级的早自习后,突发心脏病倒在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
  
    李松山去世后,中共项城市委宣传部、项城市教体局分别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教师、员工向李松山同志学习。学习他那种倾心教育、淡薄名利的敬业精神;恪尽职守、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人为本、创新德育的园丁精神;严谨治教、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勤奋自强、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以诚待人、爱生如子的仁爱精神……李松山的事迹将激励着我们开拓创新,继续奋进。
  
  
原文2004-11-04 发表于中华龙都网  浏览:409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11/4 19:28:5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本报记者 杨箴红 刘彦章师魂——追记全国优秀教师李松山(收藏于2004/12/17 18:56:16
三(5)班张雪泓伤逝(收藏于2004/12/17 18:47:39
三(7)班马俊丽秋叶的哀思(收藏于2004/12/17 18:44:55
三(7)班蒋倩倩秋天的哭声(收藏于2004/12/17 18:43:46
高振洲清水祭(收藏于2004/12/17 18:38:56
三(9)班吴水峰清风魂(收藏于2004/12/17 18:38:05
马和坤您是一颗星(收藏于2004/12/17 18:37:10
三(15)班屈磊您就这样默默地离我们而去(收藏于2004/12/17 18:36:13
三(11)班王雪永远的感念(收藏于2004/12/17 18:35:06
三(19)班邓振华那一次深刻的教诲(收藏于2004/12/17 18:32:2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王东方龚新雯付海昀献身教育树丰碑——追记全国优秀教师、项城一高副校长李松山(访问4099次)
本报记者 杨箴红 刘彦章师魂——追记全国优秀教师李松山(访问2865次)
龚新雯曹宝剑痴情事业蚕丝吐尽 忘我耕耘鞠躬尽瘁——追记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李松山(访问2797次)
三(13)班 潘林艳秋菊情思——致我们最敬爱的李校长(访问1365次)
龚新雯爱如春雨润心田(访问1355次)
02级二(20)班给李老师的一封信(访问1298次)
三(7)班蒋倩倩秋天的哭声(访问1232次)
张景堂我的好学生——李松山同志一路走好(诗)(访问1227次)
91届毕业生 霍东林怀念李松山老师(访问1184次)
三(19)班邓振华那一次深刻的教诲(访问118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5/18 6:28:5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7/28 12:07:04
蒋鹏飞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8 14:53:05
刘畅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8/30 16:38:2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3/15 10:33:4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