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李松山老师纪念馆

痴情事业蚕丝吐尽 忘我耕耘鞠躬尽瘁——追记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李松山

龚新雯 曹宝剑

  苍天哪,你为何急匆匆将他交于秋风;大地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哭诸葛》
  
    2004年10月19日7时10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项城一高副校长李松山同志因突发心脏病,不幸病逝在工作岗位上。整个项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项城市数万名群众自发参加他的追悼会,所有花店的菊花为之告罄……
  
    在灵柩运往殡仪馆的途中,广大市民飞泪送行,万人空巷;学生们不顾老师拦阻,跪在路上,一次又一次哭着把灵车拦住……
  
    日前,中共项城市委宣传部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李松山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李松山同志爱教育如生命,爱学生如子女,爱同事如兄弟,爱学校如自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他的事迹在项城市广为传颂。
  
                  一
  
    李松山同志1955年2月出生于项城市丁集镇。1971年3月参加教育工作。他从走上教坛那天起,就深深地爱着教育事业,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十几年前,教育上曾一度出现过教师转行政热,许多人耐不住教师的清贫,想尽办法脱离教育,他则与众不同。1984年,县里准备调他去宣传部当秘书,他却说,他舍不得离开学校,没去。1987年暑假,市教委也想调他到市教委办公室工作,他却要求到项城一高任教。有人说他迂腐,不识时务,他却不以为然,说:“我的事业在学校,名利于我如浮云。”
  
    1999年暑假,商丘一重点高中多次派人找他商谈,愿意以月工资3000元的高薪聘请他,并且许诺,只要他去,无偿给三室一厅住房一套,子女全部安排工作,他没答应。他说,教育是纯洁的事业,为了金钱、待遇,是干不好的。
  
    1977年,家中给他定好了婚事,并且他母亲也请人给看好了结婚的日子。“好”日子就在农历9月份,他一听,急了,说:“不行,不行,9月结婚会耽误工作的,再往后推辞一下,到寒假吧。”因为那时侯还是大集体,好心人劝他说:“早几个月结婚,新媳妇到家还能分点口粮,再往后拖,场光地净了,啥也分不上,迷啥呀?”他只是笑一笑,却没有改变主意。到了农历12月,母亲又决定让他结婚,这很使李松山同志犯愁,眼看学校就要放寒假了,学生复习考试正紧张,怎么办呢?李松山同志是个有名的孝子,他想,上次已经违背了母亲的意愿,这次就不能再违背母亲的意愿了,勉勉强强答应下来。结婚那天,他仍旧穿一身平常的衣服,和往常一样,认认真真地上课,因为他当时是班主任,两节课后,他来到自己所带的班级,非常认真的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家中有点特殊事情,我向大家请个假,提前回家一会。”说罢,便匆匆离开了学校。同学们面面相觑,暗自猜测:“李老师家有什么特殊事情呀?”这时,班上一位同学窃笑了。大家马上把目光投向他,想从他那里找到答案。过了一会,那位同学神秘的说:“李老师今天上午回家结婚去了!”然而,下午第一节预备铃一响,李老师又和往常一样出现在教室门前了。
  
    1978年秋季的一个星期天,他给学生补课补到下午1点多才回家,正巧这天生产队包工运粪。他一进家门,就见妻子拉完粪沉着脸回来了。他赶紧笑吟吟的问:“粪拉完了吗?”妻子没吭气,蹲在板凳上哭着说:“平时不说,星期天也不进家,家里啥事都不管。你不要家,家里也没你这口人!”他忙打来洗脸水,递上热饭,劝妻子说:“家里事有你管,我再放心不过了。没听人家说过吗,种不好庄稼一季子,教不好学生一辈子。老师负的就是那个责任,教不好学生咋向家长交代?”后来,他有了孩子,家中多次催他给孩子取个名字,他却一直没去考虑,孩子一岁多了,还叫“娃子”!当年,家中四亩责任田顾不上去管,几近荒芜,他上有八十多岁、体弱多病的老母,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儿女,父亲瘫倒在床,他都无暇照料,儿女的学业他不及过问。爹去世,他不能守孝,儿女学业荒废,他交不起高价借读费。母亲责怪他:“养儿防老,谁家成天不着家?”他总是说:“自家是小家,学校是大家。”
  
    2000年元月,他的妻子患腰椎间盘突出,腰痛、腿痛得厉害,不能走路,多次要求他陪着去医院看看医生,他都不答应,有一次,他居然说:“想看你自己去,我没时间。”妻子听了,十分伤心。到了5月份,妻子的病越发严重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多少次想服毒自杀,数次恳求他陪着去医院去看看病,他却说,现在高三复习正撵紧板,等高考之后吧。好容易到了高考结束,妻子总算能和他一同出去看看病了。他们去了省人民医院,由于他妻子的腰椎间盘突出太严重,必须动手术,按照医生的要求,至少要住院二至三个月才行。可是,才住了不到20天,他就耐不住劲了,一次次的念叨,学校已经开学了,没有老师怎么行?妻子哭着恳求他,瞅个时间治病不容易,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院,等有个差不多的时候就回去。李松山却说:“要住院你自己住算了,我先回去,过一段时间我再来接你。”妻子拗不过他,只得出院回去,妻子的病至今尚未完全康复,近几年,腰痛、腿痛时常复发,他再也没有陪妻子去医院治疗。
  
    2004年暑假开学的前一天早上,他看到校园里面杂草很多,马上把妻子、儿子、女儿都召集起来,分片包干清理杂草。女儿和他开玩笑说:“我们都不是学校里的职工,让我们为学校干活,给多少补助呀?”他笑一笑说:“干工作讲报酬,还叫什么奉献精神呀?”
  
    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和执著,使得他在从教的30多年里,绩效突出,获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1979年,他作为民办教师,被评为县级特等模范,1983年,他被评为周口地区先进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被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1995年教师节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 2004年教师节又被评为周口市优秀教师。
  
                  二
  
    李松山同志从事学校政教工作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关心爱护学生,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在这方面,他积累了一整套的经验。
  
    其一,因势利导转化后进生。李松山当民师时,曾有一个姓单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在乎,好冲冲打打,流里流气,在别人看来是不堪造就的,但李松山却能从他的身上发现闪光点:小单很活泼,又爱好体育活动。一次,学校举行篮球比赛,李松山就让他带领班里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结果他组织得很好。这件事让李松山进一步发现小单有责任心,又有组织能力,就和班干部商量,让小单做体育委员。当李松山和小单谈话时,小单既惊喜又担心,恐怕自己表现不好,同学们不信任。李松山鼓励他说:“你努力学习,争取有进步,同学们不就信任你了吗?”打那以后,小单变了,不久,又入了团。
  
    2003年,学生小张家住市区,经济条件很好,但是,学习困难大,他自己觉得与上大学无缘,在班里坐不住,经常跑出去玩,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破坏纪律,师生没有一个不讨厌他的。李松山就不同了,他看到小张个头高高,身材匀称,是个体育生的好苗子,就帮他找体育老师,进行训练,结果,2004年一举考取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其二,倾注爱心感化后进生。他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把思想工作做到他们心坎上。天气冷了,他不忘提醒学生添加衣服,预防感冒;学生经济困难,生活接济不上,他慷慨解囊,无私相济。一年春天,感冒大流行,他借来火炉,灌来醋给学生熏治。一次学校井坏断水,他跑到校外挑水让学生洗刷。学生说:“李老师不是爹娘,胜似爹娘。”学生小张,晚休后发现一只鞋掉到寝室后面,他怕学生冻感冒,打着电灯,绕道跑几千米到屋后把鞋给他捡了过来,为此学生感动不已,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起老师。
  
    在他眼里没有差生,对每个后进生,他都能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番五次,苦口婆心,直到学生彻底认识自己的不足,有重新做人的念头,他才罢休。多少年来,经他教育转变的学生很多,多少浪子成了才,多少朽木雕成龙。学生小任,接连与人打架,思想走下坡路,李老师没有放弃他,一次次和他促膝谈心,从人生价值谈到爱国立志,从英模人物谈到未来前景,帮他找到思想症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进步了,后来以优异成绩升入西北工学院。
  
    2002年下半年,李松山发现二(6)班一名学生整天面容憔悴,精神萎靡,上课打瞌睡,好像有什么大病似的。李松山找到他谈话,劝他到医院看医生,那位学生说:“没病,不去。”李松山不放心,把那位学生家长请来,让家长领着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疲劳过度。疲劳过度?怎么可能呢?李松山便观察那位同学晚上休息的情况,原来那位学生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夜晚回去后没有老师监督和管理,经常到附近的一个网吧去上网玩游戏,一玩就是一个通宵。李松山发现了这一点,经常跟踪观察他,发现他进网吧,就把他拉出来。那位同学也经常和李松山打游击,你在这个网吧发现了我,我就跑到那个网吧。有一段时间,李松山每晚放学后,逐个网吧去找,直到找到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李松山一次次的耐心教育,那位同学终于戒掉了“网隐”,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三(15)班学生小崔在怀念李松山的文章中说:“记得有一次,我犯了错误,李老师把我领到他的办公室里,当时,我很紧张,两腿直打哆嗦,以为他会很严厉的训斥我的。然而,他没有。而是非常亲切的让我坐下,接着还给我倒上一杯茶。我自觉心中有愧,怎敢坐下?至于茶,就更不敢去接了。李老师就把那杯茶放在我旁边的桌子上,第一句话就问我:‘你的脸为什么这样黄呀?’当时,我心里就非常感动,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转,暗自发誓,今后再也不违犯纪律了,不然就对不起李老师。”
  
    还有位学生在回忆李松山的文章中说:“还是在高一时,我到东院找我一位同学(他是有点‘学混子’的那种学生),发现他眼睛肿肿的,好象哭过,但仔细一想,不可能,他是男生,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说,就他那刚烈性子,啥事也不会使他掉眼泪的。可我问过后,才发现我错了。他真的是哭过,是被李校长招进办公室之后哭的。‘李校长骂你了?’‘没。’‘让你请家长了?’‘没。’‘你被勒令退学了?’‘更没有。’‘那咋?’……‘他特别尊重我,很客气的请我坐在他对面,特慈祥,特平和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儿,特关心地询问我的学习,理想之类的。正因为他没批评我,我心里才难受,通过交谈,我才发现我以前是有理想、有目标的,可是由于畏难、松懈,最后是麻木,一直堕落成个学混子,自己觉得挺没良心,整天就知道吊儿啷当混日子,现在我感觉到很愧对老师和父母。’”
  
    其三,用富有激情的演讲激励学生。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他经常针对不同时期班级存在的思想倾向,他不失时机地写成讲演稿,利用班会,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专题教育。一次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侧面,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知识贬值”的议论,讲“知识就是力量”;针对学生读书只是为了上大学思想,讲“读书欲何为”;针对学生不求进取的行为,讲“活着就要让青春闪光”。通过对革命导师、民族英雄、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材经验的介绍,许多同学认识到了青年人不但要有远大的理想,而且还要付出艰辛劳动的道理。高三应届毕业生,往往产生第一年试一试,第二年下力气的思想。因此,不少应届就能升学的学生由于自我放松,非复读一年不可,造成恶性循环。为此,高三一接班,他就给学生讲“当年成材,不留后路”,“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要求学生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号召学生“抬起头来走路,低下头去读书”、“鞭子在自已手里,自己鞭策自己”。针对有的同学“榆木脑袋不开窍,升学成材不是料”的错误想法,讲“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讲文学家的第一声啼哭也决不是美妙的乐章。针对有的同学学习作风浮漂,不肯下苦功夫的做法,提出“要学芦苇深扎根,不学浮萍水上漂”的口号。这些语言,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哲理性,朗朗上口,值得玩味,被许多同学手抄笔录,引为金玉良言。他对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和青少年的特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撰写的德育工作论文数十篇,辑录成《琢玉篇》一书,被学校确定为校本教材。
  
    谁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人民都不会亏待他。1998、2000年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德育先进工作者;2000—2001学年度两次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2002年被评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周口市爱国主义教育优秀辅导教师。
  
                  三
  
    李松山学识渊博、功力深厚、教学水平出类拔萃,在项城市乃至周口市都是公认的。1995、1996年,他所作公开课两次获市(县)级一等奖;1997年在全区优质课比赛中获地区级一等奖。1997、2000年因高考成绩突出被评为地级优秀教师;2001年被选拔为市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多少年来,在全区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教学历次被评为地级优秀教师。他以自己在教学教改方面的突出成就,赢得了全市语文界的尊重,与河南省特级教师谷景山一起,被誉为项城市语文界的“两座大山”。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李松山同志原本只有初中毕业的基础,没上过高中,也没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他能从初中一直教到高中,成为专家,成为名师,实非易事。他深知勤能补拙的道理,他学习非常勤奋。他从1979年开始参加河南大学中文函授学习,一学就是5年,当初与他同时参加学习的同志多半都没能坚持到底,1984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平时,他利用节假日、工作之余、外出学习的零碎时间,自学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现代汉语》、《语法、逻辑、修辞》、《写作基础知识》等30多部专著,记读书笔记20余万字,制作资料卡片3000多张,背诵古今中外名篇200余篇。1984年,他在省招教考试中以总分、专业分、考核分全县第一的成绩转为公办教师。近年来,上级提倡讲普通话,他每天坚持练习,经常向青年教师请教,有时也向学生请教。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普遍应用,在他47岁那年,他开始学习电脑,从打字、制表到电子表格,再到课件制作,他样样都不比年轻教师差。
  
    他工作更是勤奋。他当民师时,经常加班加点,无论是天阴天晴,刮风下雨,无论是酷暑炎夏,严寒隆冬,他从不间断。他教语文课,当学生作文交送上来后,他都是三个晚上批改完,而且每一本都批改得十分认真。冬天夜长,他坐到11点,又冷又饿,就吃个干馍,喝点开水,算是夜餐;夏天天热夜短,蚊虫叮咬,难以忍受,他就穿上长衫长裤,渴了喝口凉水,困了走一圈,洗洗脸,继续工作。学校领导见他天天熬夜,身体越来越差,视力急速下降,多次劝他早休息,他不听。因为那时侯农村还没有电,老师夜晚办公都是用煤油灯照明,学校领导竟用限量发给他煤油的办法,也没能限制他夜晚加班工作。
  
    他备课,坚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易混点、备板书,课文中所用一词一语都要斟酌推敲。比如“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读音相同,作用有别,他就反复给学生对比讲解,指出它们的异同,从而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分工,并能正确运用。再比如,虚词辨析是语文高考“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内容之一,然而很多学生对虚词用法掌握得不够好,特别是一遇到意思相近、容易混淆的虚词,像“毕竟、究竟”、“大抵、大概”、“而后、尔后”等等,就不知所措,针对这个问题,他归纳了数十组常见易混虚词,以错题解析的形式写成文章,印发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为了备好一课书,他总要把课文读上十几遍、几十遍,以至可以背诵的程度,做到完全弄熟弄透方才下笔写教案。
  
    为了把课教好,他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废除了那种微言大义、架空分析,改革了在语体文中传统的串讲法和分析法。教学时,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实际,有所侧重、有明确要求的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在预习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有时老师提出些问题,问问学生,让他们说说讲讲,然后针对学生的疑难问,抓住要害反复讲,讲清楚;有时就学生的意见进行补充、归纳。这样,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读书,研究问题,做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学生反映,这样教,容易懂,学得活,记得牢。
  
    为了把课教活,他深入钻研教材,翻阅大量资料,苦思冥想,寻找最佳突破口,精心构思教学思路,对课堂语言作艺术加工。课堂上,于重点处设疑,于难点处搭桥,斩关夺隘。他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激、探、导、议、讲、练、评”七步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为了指导学生语文高考,他针对现代文阅读这个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潜心钻研摸索出一套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结合实例,教给学生。总结出整体阅读“三步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深入研究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总结出“归纳法”、“推断法”、“虚词辨析法”。在诗词鉴赏教学中,总结出“就诗论诗”、“分点答题”、“品评技巧”、“品味语言”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他采取粗改详评重指导、下水作文典型引路、限时训练敏捷文思、刻印佳作多多鼓励、活页作文次次模拟等方法,使学生学有榜样,写有兴趣。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使他形成了自己声情并茂、激昂澎湃、感染力极强的教学风格。在他去世后,很多学生在怀念文章中写道:“听李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李松山坚持教学科研,把教学成果、心得体会以论文形式固定下来,先后写出教研论文20多篇,多篇在报刊上发表。
  
                  四
  
    李松山的心里始终装着老师和学生,他对同事像一位仁厚的长兄。生物教师张喜梅回忆说,她最难忘的是她2001年刚毕业到项城一高报道那一幕:那天上午11点多,张喜梅一个人带着行李来到了项城一高,因为不是本县人,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心中不禁怅然。当时李松山校长接见了她。初见李校长,衣着破旧,头发不整,背驼得厉害,简直不敢相信他就是堂堂项城一高的副校长,甚至怀疑他是打杂的!一接触才发现,李校长水平极高,说话很文雅,态度很温和,待人很热情,处理事务非常老练。李校长先给张老师安排了办公室,害怕张老师累,就让张老师在办公室坐下,他下楼一趟一趟的替张老师往楼上搬书。李校长给张老师安排了住室后,又亲自为张老师背着包袱把张老师送过去。中午,李校长又领着张老师到外面去吃饭,为了不使张老师感到拘束,李校长又特地找来一位女老师作陪。当时,张老师就感激得直流眼泪。
  
    张老师还回忆说,刚开始登台上课时,由于没经验,同学们反映不太好,张老师思想压力很大,几次都躲在住室里偷偷抹眼泪,这时,李校长找到了她,和她谈心,热情鼓励她放下包袱,树起信心,认真总结,寻找规律,还帮她找了指导老师,很快,张老师的课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第一个学期在周口市统考中,就获了奖。李校长对张老师的生活也非常关心:天气冷了,他会提醒张老师添些衣服,工作紧张的时候,他会提醒张老师适当参加些体育活动,改善改善生活,增加些营养。李校长得知张老师个人问题还没解决好,就主动央人为张老师介绍对象。易晓伟、袁绍轩等不少青年教师在谈到这些时,都有相同的感触。他们说:“李校长待俺,不是父亲,胜是父亲!”
  
    2002年冬,学校有位女老师要生产了,李松山同志怕她吃得胖,生孩子时出现了问题,亲自跑到市人民医院,找到他一个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当主任的学生,请她多加关照。那位女教师进了产房,他就蹲在大厅里等着,等婴儿顺利出生了,他已把所需的床铺茶水全部准备好了。后来,又有几位女教师生产,他也是这样,医生问他:“你怎么有那么多的儿媳呀?”
  
    李松山对学生更像一位慈爱的父亲,他时刻想着学生。在他临去世前的那天晚上,还曾找到高三班主任栾奕老师,告诉他,他班某某同学明年有望进入本科,某某同学明年有望进入重点,某某明年有望进入名牌。并安排说“要好好鼓励他们呀。”并交给他几组学生名单。2003年冬季的一天,雨夹雪整整下了一夜,李松山怕同学们早晨来时骑车路滑摔倒,4点钟他就早早起来铲雪,因为结了冰,他还提一壶热水,一边浇化冰冰,一边再用铁锨去铲。李校长为同学们想得多周到呀!
  
    现在郑州工作的田凤兰女士回忆说,20多年前,群众都很贫穷,再加上农村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很多女孩子读不完初中就不读了。李松山一次次的跑到那些学生的家中做工作,劝动家长,劝动学生,还有不少学生确属家中缺钱,家长无力支持孩子读书,李松山就把他那微薄的工资贡献上,使多少辍学学生重返课堂。多年来,他资助的学生多得数不清。2001年11月,李松山多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因为外出打工没挣到钱,没吃没住没路费,李松山不仅给他饭吃,还给他拿200元钱送他回了家呢。
  
    2003年9月的一天早晨,一名外校的学生在一胡同里被一群地痞流氓追打,那学生知道李松山平时爱生如子,所以在危险时刻,就想到了李松山,他躲进了李松山的办公室。李松山马上出去把那群地痞流氓赶跑了,回来后,又教育那学生,平时行事要谨慎,不要惹是生非,让家长、老师不放心。
  
    对别人,他是如此满腔热忱,关怀备至,但对自己,他却从来不关心。一次,他染上了疟疾,夜里发病,一连几场,病得水米不能沾牙。因不能吃饭,他干脆不回家了,想多挤点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后来家里知道他病了,硬是用架子车把他拉回家。在家两天,病还没好他就急了。母亲说他:“平时想歇还没那个空哩,有病在家歇一天吧!”他说:“我一个人歇着,耽误一大群孩子,不划算。”家里人拗不过,只好让他上学校。1995年暑假刚开学的一天中午,他一边忙着备课,一边忙着做饭,锅里的水烧开了,他慌忙去端开,不料,一个锅耳朵断了,一大锅开水,不偏不斜,全部浇在了他的右脚上,当时就把他给痛晕过去了。来到医院,脱掉袜子,脚上的皮全部没了。按照医生的要求,至少要住院治疗一个周到十天,可是他受不了,只住了三天就非出院不可。一回到家,他就非去上课不行,不能走路,就让同学用自行车推着走,也要坚持去上课。
  
    长期以来,李松山既负责高三段工作,又担任三年级语文课,整日超负荷工作,累得他双目几近失明,修长挺直的腰杆弯曲了,40岁刚出头,却华发早生,冠心病、颈椎骨质增生、严重咽炎、中耳炎等疾病折磨着他,但他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一个自习辅导。2004年2月份的一天早晨,他检查了同学们的自习情况之后到厕所去,曾晕倒在厕所里,那次晕倒大概就是一个不祥的信号,但他醒来后,家人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说,没事。2004年暑假后,李校长分管高三段,又担任两个高三班语文课,病魔再度向他伸出了罪恶的黑手。一天早饭后,他心里惦记着一个教师家属病号,在去医院的路上,劳累过度的他突然晕倒。可是,他醒过来的时候,第一句话是:“班里的课安排好了没有?”稍作休息,第二天,他又走上了讲台。
  
    李松山同志那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大家,正是靠这种精神,他团结带领高三级段一班人,奋力拼搏,使项城一高高考从96年开始起步,经过1996—1998三年的攀升和上台阶,1999年高考成为周口市第二名,2000年以来,高考综合位次居周口市第一。2000年穆亚东同学以900分的优异成绩夺得河南省理科状元;2004年杨森同学以681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河南省文科状元。
  
    本期高三推行月月考、周周练的办法,10月18 日,他在办公室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当晚班会上他又一次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动员学生信心百倍迎接第二次段考。晚自习放学,检查完寝室已是十点多钟,他回到办公室改卷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他又早早起床习惯地把20多个班级巡视一遍,接着批改试卷到7点,没想到死神又一次向他伸出魔爪,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痴情事业蚕丝吐尽忘我耕耘鞠躬尽瘁。李松山同志走了,就这样悄悄地走了,他那倾心事业、淡泊名利的敬业精神,恪尽职守、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人为本、创新德育的园丁精神,严谨治教、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勤奋自强、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以诚待人、爱生如子的仁爱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李松山同志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浏览:275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11/4 19:05:5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本报记者 杨箴红 刘彦章师魂——追记全国优秀教师李松山(收藏于2004/12/17 18:56:16
三(5)班张雪泓伤逝(收藏于2004/12/17 18:47:39
三(7)班马俊丽秋叶的哀思(收藏于2004/12/17 18:44:55
三(7)班蒋倩倩秋天的哭声(收藏于2004/12/17 18:43:46
高振洲清水祭(收藏于2004/12/17 18:38:56
三(9)班吴水峰清风魂(收藏于2004/12/17 18:38:05
马和坤您是一颗星(收藏于2004/12/17 18:37:10
三(15)班屈磊您就这样默默地离我们而去(收藏于2004/12/17 18:36:13
三(11)班王雪永远的感念(收藏于2004/12/17 18:35:06
三(19)班邓振华那一次深刻的教诲(收藏于2004/12/17 18:32:2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王东方龚新雯付海昀献身教育树丰碑——追记全国优秀教师、项城一高副校长李松山(访问4002次)
本报记者 杨箴红 刘彦章师魂——追记全国优秀教师李松山(访问2780次)
龚新雯曹宝剑痴情事业蚕丝吐尽 忘我耕耘鞠躬尽瘁——追记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李松山(访问2751次)
龚新雯爱如春雨润心田(访问1309次)
三(13)班 潘林艳秋菊情思——致我们最敬爱的李校长(访问1295次)
02级二(20)班给李老师的一封信(访问1253次)
张景堂我的好学生——李松山同志一路走好(诗)(访问1182次)
三(7)班蒋倩倩秋天的哭声(访问1172次)
三(19)班邓振华那一次深刻的教诲(访问1141次)
91届毕业生 霍东林怀念李松山老师(访问113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5/18 6:28:5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7/28 12:07:04
蒋鹏飞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8 14:53:05
刘畅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8/30 16:38:2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3/15 10:33:4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