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港区现所辖地区为原泉州市惠安县的惠北片4乡1盐场,于1992年9月29日成立肖厝镇人民政府,1996年4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泉州市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派出的正县级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区域内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事务。2000年4月12日,泉州市泉港区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同年12月28日,泉港区正式挂牌成立,县级行政体制从此正式建立。现辖有南埔、界山、后龙、峰尾、山腰、前黄、涂岭等7个镇和国有山腰盐场,下辖99个行政村。辖区陆地面积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3万亩,山地21.45万亩,浅海滩涂10.8万亩。特色水果有:特稀晚熟荔枝。主要水产品有:牡蛎、青蟹,其中鲍鱼养殖、网箱养鱼的面积和产量均居泉州市首位。总人口37万人,居民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蒙古族、畲族等少数民族。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共有旅居海内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7万多人,其中台胞16万人。华侨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亚,马来西亚有14.7万,占69,其次为新加坡,约有5.3万,占25。泉港区位于福建省中部沿海的湄洲湾南岸,东经118°25′,北纬24°5′。与福州、厦门分别相距100多公里,正处福州、厦门两个对台试点直航口岸的中间,是闽东海陆交通的重要通道。与上海港相距510海里,与广州港相距540海里,距台中97海里,基隆178海里,高雄194海里,是最理想的通台、通商、通航口岸,是南中国海上航线的辐射中心。港口条件得天独厚,港阔水深,常年不冻不淤,海岸线总长50多公里,可建成万吨级至30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长5.5公里。目前已建成大中型码头泊位7座,正在施工的有10万吨泰山石化仓储码头和5万吨海洋液体化工码头,拟建的有福建石化集团3万吨储运码头、福讯5千吨化工码头。2002年港口总吞吐量达800多万吨,年缴纳关税约9亿元,占泉州海关征税总额的83。泉港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各联检机构已陆续进驻,目前海关和检验检疫大楼正进入后期建设,泉港海关2003年底将开关。区内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8℃和平均降水量1240.9毫米,相对温度77,主导方向为东北风,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7.15米/秒。
1996年以来,投入20多亿元资金,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码头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齐全。 1、公路建设:国道324线贯穿泉港全境,漳泉肖铁路已投入运营,直通泉港港区,在泉港境内建有两个火车站和3个专用站;福厦高速公路途经泉港境内长达19.87公里,建有两座立交桥和两个出入口,邻近的晋江机场,只需20多分钟,厦门、长乐机场距泉港仅在一个多小时里程内。区域内的驿峰路、南北三路、南北五路、川沙路东段、金山路已建成投入使用。通港路、通站路、南北四路、南北六路、通峰尾镇区公路、海南路、驿沙路、埭沙路的建设扎实推进,二横二竖的城市主干道和起步区5平方公里的市政路网框架已基本建成,全长达130多公里。 2、港口码头:区内海岸线总长5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长11公里,可建万吨级至30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5.5公里,良好的建港条件,被誉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目前,已建成的10万吨级原油码头5000吨、3000吨和2000吨的成品油码头各一座,总投资1.89亿元的5万吨级煤炭多功能码头已进入扫尾阶段,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煤炭集散中心和对台贸易的重要口岸;25万吨级油码头、10万吨级粮食码头、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5万吨集装箱码头正在抓紧筹建。肖厝港已被列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台轮停泊点已投入运营,船舶代理,货运代理、外轮理货、银行及港口安全保卫等配套服务网络已完成。至2005年,全区港口年吞吐能力将达1500万吨以上,并跻身全国4大国际中转港口行列。 3、供水工程:日供水9000吨和4万吨的两座自来水厂已投入使用,日供水52万吨的湄洲湾南岸引水工程,日供水2.5 万吨的湄丰自来水厂已竣工通水。 4、供电工程:已投入运行的有年供电量为220千伏的塘头变电站、110千伏仙境变电站和福炼变电站以及35千伏的山腰变电站,110千伏的城市中心区输变电站正在筹建之中。 5、邮电通讯:通讯工程与泉州程控联网,全区建有11个程控模块局,20个电讯基地。2个母局,移动电话基本实现无缝覆盖,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 1996年从惠安县分开设立开发区后,我们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举全区之力,掀重教兴学之风,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谱写了泉港教育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泉港教育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是焕发蓬勃生机、阔步前进的五年,教育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正日益凸现。现全区共拥有2所独立重点高中,1所职专,4所完全中学,16所初中校,7个学区共计94所完全小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一是全力以赴做好实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基础教育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全区中小学在校生一共有85986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8026人,中学在校生37960人。全区人口中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39。经过全区上下努力,以优异的成绩率先在全市实现教育"两基"达标,并先后三次顺利通过国家及省、市教育"两基"跟踪复查。二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教育经费投入总量逐年增长,先后投入两亿多元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海外华人、华侨、台港澳同胞以及社会力量也积极捐资助学,设立了33个奖教奖学基金会。目前,中小学校舍校貌焕然一新,全区共新扩建校园面积10多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18122平方米。三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采取优惠措施和特殊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先后有300名外省籍教师来我区任教,为我区教育事业积蓄发展后劲。四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教育指标稳步提高并保持在全市先进行列。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上升幅高最快,2000年高考,全区有835人上地专工作线以上,录取率达55.88,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达到了每万人口上省专以上入学率从1999年的3.3个提高到10个左右,位居全市中上水平。据统计,几年来,有近3000名初高中毕业生考上各类大中专院校,为社会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泉港区目前辖7个镇,区一级卫生行政机构为科卫文体局,下设卫生科,负责全区卫生行政管理、红十字会、爱国卫生、卫生科研等工作。下属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泉港区医院、泉港区卫生防疫站、泉港区妇幼保健所、山腰中心卫生院、南埔镇卫生院、后龙镇卫生院、涂岭镇卫生院、峰尾镇卫生院、前黄镇卫生院,泉港区医院目前正着手开业前的准备工作,拟于2001年底正式营业,泉港区妇幼保健所大楼已投入使用,泉港区卫生防疫站综合大楼也将已年底投入使用。全区目前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员总数397人,其中卫技人员349个,本科学历的10个,大专学历58个,中专学历184个,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37人,初级职称264人,山腰中心卫生院、南埔镇卫生院、后龙镇卫生院、涂岭镇卫生院已通过市级爱婴医院评审验收,山腰中心卫生院,南埔镇卫生院通过市卫生局一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一段时间来,泉港区积极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卫生改革新路子,如前黄镇卫生院作为我区首家民办的私营非营利性医院,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开业,目前营业状况良好;泉港区妇幼保健所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合作,加挂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泉港分院的牌子,涂岭镇卫生院拟准备举行租赁经营,泉港区医院拟与福医大附属一院合作经营,这些探索进一步盘活了泉港区现有的卫生资源,调整了总量,为泉港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石化产业是泉港的主导产业,2002年全区石化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区内有年加工原油能力400万吨的福建炼化公司、湄洲湾氯碱公司4万吨烧碱、2万吨环氧丙烷和聚醚,汕头海洋集团10万吨PS,储存库容5万立平方米的华星低温液化气库,炼化公司7万吨聚丙烯等企业;炼化一体化项目正抓紧前期建设,预计于2007年建成投产。全区已投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其中产值超5亿元的工业企业3家,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13家;在建投资额超亿元的工业企业7家,在建投资额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35家。 建设了博士后工作站、石化产业研发中心、泉港石化网站以及石化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等石化科研配套设施。泉港一中、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妇幼保健院、广电中心等社会事业设施均已建成投入使用。计生工作基本实现“三为主”达标,双拥工作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称号,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附一1、新闻报道:12年1300亿打造泉港石化城 本报讯 3月12日,《泉州市泉港石油化工区总体规划》正式通过专家论证。该石油化工区总体规划用地24.75平方公里,在未来12年的时间内,将投入1300亿元进行建设。 按规划,泉港石油化工区分为仙境片、南垦片、凤安片、洋屿片等4个地片。其中仙境片占地9.54平方公里,定为三类工业用地,规划产业为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石化源头产业;南垦片占地10.81平方公里,定为三类工业用地,规划产业为石化下游石油化学工业;凤安片占地3.20平方公里,定位为二类工业用地,为石化中下游加工区;洋屿片占地1.2平方公里,定位为石化码头仓储用地,规划为化学品仓储保税区、化学品仓储贮存用地和化学品疏散运输中心。 该化工区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发展优先在仙境片展开,启动石油化学工业的龙头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预计至2006年项目总投资将达500亿元。二期完成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扩建,为发展石化下游产品提供原料,石化下游产品链群全面启动,至2015年区内总投资将达800亿元。2010年前后,化工区将达到2000万 t/a原油加工、百万吨级乙烯生产、百万吨级聚烯烃和合成纤维及合纤原料生产能力。(杨秋香 陈金来) 2、新闻报道:粮油集团美国ADM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丰益福建投资私人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福海粮油工业项目已获批准,首期将投资二千九百八十万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泉州市引进的首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目前作为福建省石化基地、规划中全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的泉港区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关注的焦点。去年底以来,共有美国、德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七家跨国公司相继发来联系信函,并有八家石化大企业前. 3、新闻报道:泉州迎来世界500强 本报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在泉州投资的福海粮油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将于下月开工,该项目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泉州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投资方之一的美国ADM公司为全美最大的粮油集团。这是记者日前从泉州市泉港区了解到的。 据了解,该项目由美国ADM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丰益福建投资私人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首期投资2980万美元。该项目建成后,主要从事谷物加工,预计年产值可达21亿元人民币左右。天然良港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美国ADM公司落户泉州市泉港区的理由。泉州市泉港区肖厝港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能够容纳10万-30万吨巨轮进出港口,对于需要大量进出口谷物的粮油加工企业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投资条件。 近年来,泉港区努力打造外商投资平台,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为了吸引投资,该区还专门设立经济服务中心,推行“一条龙办事”、“保姆式服务”、“无费区”等做法,实行项目联合审批、办事限时等制度。除美国ADM公司外,今年初以来,还有美国、德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7家跨国公司相继发来联系信函,并有8家石化大企业前来考察洽谈。今年前4个月,该区新批外资投资项目5个,增资项目2个,完成合同外资额8904万美元,比增319.6,外资实际到资额2055万美元,比增201。 4、新闻报道:美国粮油巨头ADM公司投资泉州 由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美国粮油巨头ADM公司投资2980万美元兴建的福海粮油项目首期建筑工程日前在福建泉州泉港区正式开工。该项目占地83067平方米,主要从事粮食及其相关产品的深加工,以及与此配套的包装材料,年产值为21亿元。 5、新闻报道:泉港建设“工业走廊” 本报讯截至目前,泉港区通港路已进驻大中型企业26家,总投资达14.2亿元。泉港区提出的建设通港路、驿峰路两条工业走廊的战略构想初见成效。 通港路是连接福泉高速公路、324国道与国家一类口岸肖厝港的主要交通大动脉,沿途建有塘头、天湖、岭口、临港等四个工业小区,即将启动的福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世界500强企业美国ADM投资的福海粮油项目等重点工程均落户在公路两侧,有8个项目列入省、市、区三级重点建设项目。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启动,通港路将成为石化中下游项目的“栖息地”,石油化学园区也将在沿路两侧形成。 除漳泉肖铁路外,通港路是肖厝港通往外界的惟一通道。目前,肖厝港开发已迎来“黄金时期”。在原有的7个泊位的基础上,还有10万吨石化仓储码头、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正在建设,去年港口吞吐量接近800万吨。通港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打通货物吞吐的“瓶颈”,为货物集散提供良好条件。 附二: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企业类别:外商独资企业 行业类别:农/林/牧 联系人: 唐先生。联系电话: 0595-7097794。传真号:0595-7097797 通讯地址: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邮政编码:362804所在地区:泉州地区。电子邮箱:tang740620@163.com 企业介绍: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粮油加工为主的外商独资企业,是美国ADM 与福建丰益投资公司合资,总投资2980万美元,日加工大豆3000吨.。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沙格码头东侧,与惠安、仙游、莆田三地接壤,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海陆交通的重要通道。公司水陆距湄洲湾口15海里,距福州马尾港132海里,距厦门港78海里,距高雄港178海里,距香港397海里。是“漳(州)泉(州)肖(厝)”铁路的衔接终点。10公里的通港公路连接福厦路(324)国道,和福厦高速公路。所处地理位置十分便利,便于物流、货流和人流的组织,保证生产运输的畅通无阻。公司第一期发展填海造地125亩。兴建八万吨的粮食谷物立筒库及相应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第二期发展填海造地150亩。第一期计划2003年11月中旬部份投产,2004年初全部投产。公司建成后拥有员工约300人。每年能进行粮油加工100万吨以上,全部完工后是省内最大粮油加工企业之一。 |
浏览:66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