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剑胆琴心__回汉同心 -- 杜文秀纪念馆
剑胆琴心

论杜文秀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渊源

马经

  
  清朝咸同年间滇西地区爆发的杜文秀领导的反清起义, 是回、汉、彝、纳西、傈僳等少数民族联合反对清朝民族压迫的进步起义。这次起义在云南各民族联合反抗封建统治者民族压迫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杜文秀在领导起义的过程中所形成并付诸斗争实践的政治思想, 对起义的进程发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云南少数民族反对封建暴政的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杜文秀的政治思想是对云南各少数民族团结反清思想的继承的发扬, 是当时起义将士共同思想愿望的集中反映, 也吸收和代表了起义中各族将士的思想主张。杜文秀政治思想的体系, 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部分或层次, 这就是反满清、扶夷汉、锄奸邪①。反满清就是反对清朝政府的民族压迫。扶夷汉就是把在清政府残酷压迫统治之下的各民族联合起来, 共同反清, 实现民族解放和平等。锄奸邪就是要推翻封建专制暴政, 铲除贪官污吏, 建立一个包括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在内的反清革命政权。
  
  一
  
  杜文秀的反对清朝民族压迫思想, 自始至终都是一贯而明确的。不过其思想的发展, 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即由反抗地方官的屠回暴行, 发展到彻底地反抗清朝民族压迫暴政。道光二十五年起来反抗永昌屠回的回族自卫军檄文, 就指出屠回事件祸首, 是永昌官吏及其掌握的军队和各地方恶霸、棍匪, 而不是一般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群众。并宣布自卫军只反对屠杀回族的清政府地方官吏和劣绅团练。永昌回民檄文把永昌屠回事件与白羊厂、缅宁事件联系起来, 认为祸首都是地方官绅恶霸:“回民自悉宜白羊厂被杀, 犹辩曰川湖匪杀也。至缅宁, 则官兵助汉杀回, 搜者五十日, 被戮者二千人, 而上宪化大为小, 因此匪人得计, 效而尤之??回民控告, 则管押治罪, 拟斩控军, 王法何在! 天理何存! 处处效尤”。“此次永昌被杀, 更为较甚??放团入城, 屠灭一空??冤中之冤莫白, 仇上之仇难报。”②
  
  杜文秀几次到北京控告永昌屠回罪魁时, 告的是“视回如仇”,“放匪掩杀”,“纵丁抢掳”回族的文武官员。永昌回族檄文追溯回族历代为顺为良的历史, 得出官逼民反, 且不得不反的结论:“夫回自唐入中国, 至我圣朝, 为将相, 为辅弼, 入照忠, 崇名宦, 代不乏人??从无作奸犯科之人。至维正之供不敢缓, 力役之征不敢后。我皇上一视同仁, 较宋元明待回更为优渥。我回之咸知怀仁慕义, 属守王章。无如守土官吏歧视回民, 不询理之曲直, 不思人之众寡, 惟恐杀回不力。今为回民者, 人人自危矣! 处处无生人之乐矣! ”③自卫军的檄文和杜文秀的伸诉, 都认为永昌地方官练是罪魁, 与一般汉族及其他民族群众无干, 都只反对地方官练。由于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 所以才去告状, 才有永昌回民檄文在告状无效时, 仍宣布只报永昌屠回之仇, 不抗拒官兵。并特别指明:“所以杀永昌回民者, 此误国殃民之西道罗天池, 知府金徵, 知州恒文, 妖人沈聚成等, 罪大恶极, 死不足惜。”④还误把屠回元凶, 云贵总督贺长龄认为自己的同情者。甚至蔡发春在起义大规模爆发后还表示起义军只反那些施行民族屠杀的官吏, 而不是一般地抗官。其实贺长龄撰写的《耐庵奏议存稿》, 正是一份他屠杀永昌城族居民数千户和残酷镇压永昌回民起义的血腥自供。
  
  在永昌义军看来, 屠回惨剧愈演愈烈, 势如燎原, 以至总督一级的大员也无法遏止。因此,迫不得已的起义不仅被认作回民自救的悲壮之举, 而且是为国除奸的正义之举, 理当得到上面的同情和支持。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 表现在他们对起义原因和意图的最初的那些阐释当中“我回民若再不报仇, 则处处效尤, 靡有出孑遗。此不得不报者, 一也。回民控告, 壅于上闻, 此不得不报者, 二也。官兵助汉, 灭绝回民, 尸山血海, 疼痛莫白, 此不得不报者三也。三二大员悯恤回死, 尚有人心, 而畏彼刚强, 欺我愚弱, 此不得不报者四也。回民脱逃者不过数千人, 而兵差严拿, 意欲断草除根, 此不得不报者五也。现今贺制军、张提军亲临永昌, 照破奸胆, 知团匪之横强, 哀回民之惨伤, 招扶难民回籍, 无奈团匪势焰愈张, 不容难民回籍, 此不得不报者六也。”⑤“壅于上闻”,“悯恤回死”,“无奈团匪”等说法, 纯粹是为当局遮掩开脱的无稽之谈。义军之所以相信并在自己的檄文中转述这些说法, 是因为从事件的直接原因或表面现象来看, 这些说法确有一些欺骗作用。义军既没有深究这些表象后面的实质和根源, 也不想着意地去揭露这些谎言。因为起义的初衷, 确有自救自卫, 保境安民的愿望和姿态。不难看出他们一开始就有适可而止的意图。
  
  然而, 这场表面起因于地方官绅恶霸乘乱巧取豪夺的起义后面, 有着深刻的阶级和民族矛盾, 这就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 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所谓官绅乘乱之“乱”, 按《建水回民檄文》中的说法, 是官绅恶霸“窥国家之多故, 瞰全滇之无兵”⑥。时处于内外交困中的清廷当局, 不仅不思更张进取, 反而更顽固地奉行“防民胜于防寇”的方针, 对民意一律采取压制政策。其族纵地方镇压人民的伎俩, 在少数民族地方更加肆无忌惮。压迫愈深, 反抗愈烈, 反抗愈烈, 压迫愈深。矛盾就这样的愈趋尖锐, 迫使斗争步步升级。因此, 滇西起义爆发后, 很快就超出了永昌檄文预想的有限目标。随着斗争深入发展, 杜文秀等才逐渐认识到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 正是官练屠回的护符。认识到民族纠纷、回汉互斗, 咎多在官而不在民。历史的时势, 斗争的实践, 改变了起义者的思想认识。后来的起义文告中, 就表明他们对自清朝建立以来压迫了人民二百多年的认识。杜文秀在《兴师檄文》中把清朝建立前后上千年的民族关系史作了比较后明确提出:“窍思滇南一省, 回当夷三教杂处, 已千百年矣。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 何尝有畛域之分?概自满清僭位以来, 虐我人民二百年余(于) 兹矣。妖官偏袒为计, 石羊起衅, 池鱼皆殃。强者逞鸱张之威, 弱者奘蟠苤亍6卑傩瘴H舻剐? 可恶妖官犹安然高枕, 置苍生亦(于) 不问, 弃黎庶其如遗。甚至汉强则助汉以杀回, 回强则助回以杀汉。”“??始也助汉以杀回, 今也助回以杀汉, 继也助汉以杀汉, 今则助回以杀回。”⑦这篇檄文把清朝民族政策的丑恶本质揭露无余, 使杜文秀的反清革命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回汉可以这样翻云覆雨, 肆意妄为,对其他弱小民族就更不用说了。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 不过是其阶级压迫政策的一个方面。这篇檄文表明杜文秀的反清革命, 不再是站在个别或少数几个民族的立场上, 而是代表了所有被压迫民族阶级, 包括满族内部的被压迫者。因此, 杜文秀的起义便自觉地肩负起了“除残暴以安良善”的使命。故杜文秀称帅后即明确宣布: 遥奉太平天国南京之号召, 革命满清。”⑧宣布“本帅目击时艰, 念关民寞(瘼) , 不忍无辜之回为汉所杀, 更不忍无辜之汉为回所伤。爰举义师以清妖孽。志在救劫救民, 心存安回安汉。”⑨杜文秀的目标, 已不局限于滇西。先提出“全滇不取, 亿兆难安。”bk继而又称“本帅一秉大公, 连回汉为一体, 坚定义旗,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剪除贪污, 出民水火。”bl在这个思想指导下, 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汉、回、彝、白等各族人民联合的反清革命政权。太平天国南京失败后, 杜文秀制定的进兵昆明计划中便提出: 先攻省城, 次出桂林, 再趋武汉, 后大举北伐的计划。意图继承太平天国遗志, 彻底推翻潮朝封建专制。
  
  二
  
  “遥奉”太平天国之说, 表明杜文秀深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权的艰难。因此他非常注意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太平天国是当时全国反清革命最强大的势力。杜文秀明确宣布要“革
  命满清, 改元正朔, 旗帜尚白, 蓄全发, 易衣冠, 田赋改征粮米, 废除丁粮。诉讼速审判, 严禁羁
  押。”bm这些方针政策, 体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基本精神。并推举吕藩为军师, 因为他是从太平
  天国革命军中来的代表, 在杜文秀起义前就在大理宣传太平天国革命。他说:“此时天下, 三分
  有二, 已归洪杨, 顺之者生, 逆之者死。”bn 号召人民起来响应, 组织了一批反清力量。起义爆发
  时, 率众举事, 加入了杜文秀的队伍。后来马得初写信劝杜文秀罢兵, 杜在复函中说:“况今太平
  天国业已克服十有余省, 石达开奉命来滇, 将与吾歃血为盟, 互相援助, 扫尽腥膻, 以安吾
  民。”bo在清军的阻隔和严密封锁之下, 杜文秀起义军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能达到这种程度, 可说
  是心心相印。而在联合各民族共同反对民族压迫这一点上, 要比太平天国更突出。这正是少数
  民族起义的一大特色。也是杜文秀政治思想的特色之一。从尊奉太平天国的政治立场这个意
  义上来讲, 杜文秀义军与太平天国的联系, 有无具体人物事件, 并不重要。他们要“遥奉”哪些具
  体内容也不必计较。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了太平天国革命的一部分, 并作了公开的宣布。
  这一点对于判断杜文秀政治思想的性质和意义是很重要的。应该说他们所“遥奉”的只能是他
  们所了解到的。杜文秀使用“遥奉”这种模糊的说法, 也就是指个大概而已。从古达开“奉命”来
  滇的说法也可看出他们对太平天国的了解只是个“大概”。因此, 可以“大概”地说, 杜文秀的“革
  命满清”与洪秀全的“革命满清”, 或孙中山的“革命满清”, 以及历史上传统的反清思想之间, 不
  无相同或相通之处, 应属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当然组成部分。
  
  大理反清起义的领导者可以是回族, 但作为一场以“革命满清”为目标的起义, 主力军就不
  能只是回族或少数几个民族。反清革命, 从全国来看, 汉族人多势众, 是反清的主要力量。如果
  从云南一省来看, 主力首先也仍是汉族, 其次才是众多的各少数民族。因此这样一个“革命满
  清”的起义, 无论是由哪个民族发动和领导, 无论是在一个省还是在全国范围, 如果没有其他各
  民族的广泛参加, 是不可能单独取得胜利的。故尽管清朝当局一再挑拔回汉冲突, 离间回汉关
  系, 但杜文秀一发动起义即宣布回民遭受欺凌和杀戮,“其咎在清而不在民”, 所以一开始就注
  意回、汉、白、彝、纳西、景颇、傈僳、傣、苗等各民族的大联合。出告示宣布“不分汉回, 一体保
  护”。正是靠了这种联合政策, 起义军才胜利攻下大理, 杜文秀以此事实教育众将领说:“欲做大
  事, 必先收拾民心, 不宜专尚威力, 且汉众回寡, 尤宜重用汉人。”bp 回族将领蔡发春攻下永昌
  时, 告诫诸将说:“汉人多而回人少, 安可自树大敌! 今后禁止虐待汉人, 且须重用汉人。”bq杜文
  秀元帅府的对联进一步表露了要推翻满族封建专制, 恢复汉族传统地位的心迹。这些朴素的语
  言, 坦率的智慧, 出自处境微妙, 受尽磨难的回族义军领袖, 没有半点的虚伪做作。他们不过是
  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语言方式, 接受了这一铁的事实。
  
  由于杜文秀十分重视汉族, 也特别注意吸收汉族参加起义。因此在起义军中, 汉族占了多数。军中当任显要职务者, 约有280 人是汉、白、彝、苗、纳西、景颇、傣等民族。除汉族、回族外,时被笼统称为夷的云南少数民族共二十余种, 他们在清朝民族政策的歧视下, 比汉族和回族倍受压迫, 多被逐往偏僻贫脊之地, 处境更苦, 命运更坏, 势力更弱, 反抗更难。因此居住靠近“通都大邑”, 经济文化状况较好的汉、回、彝、白等自然要成为反清革命的核心力量, 自然也就多受清政府的忌恨、防范。时置近代反清民主革命风云激荡之际, 清朝当局更害怕回、汉、白、彝团结一致。故采取了重点挑拔回、汉矛盾的统治策略, 以防止回汉与各民族联合反抗。道光、咸丰年间, 回汉冲突纷起时, 不仅只杜文秀等认为“其咎在清”。所以清当局到头来免不了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清政府民族压迫政策, 表现上对不同民族取不同对待之法, 实质上并不根本区别。因此名为回民起义, 实为被压迫民族的起义。故能得到各民族的同情和响应。杜文秀等对此看得比较清楚, 采取正确的策略方针, 成功地联合了各民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清朝当局虽以挑起回汉纷争为能事, 却招致了回汉联合为基础的各族人民大联合的反清革命。白寿彝先生撰写的《杜大元帅墓碑》对此有很高评价:“文秀的反清实践, 可以说, 体现了一项基明的行动纲领,这就是以回汉联合为基础的各族人民联合反清??文秀的这一纲领在中国农民运动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上, 都是空前的创举。”br这是杜文秀政治思想的又一重要特色和意义之所在。它为义军各项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奠定了正确的思想认识基础。因此, 杜文秀十分注重民族平等, 用法令的形式规定:“族分三教, 各有根本, 各行其是, 既同营干事, 均宜一视同仁, 不准互相凌虐, 违者不挽官兵, 从重治罪。”他坚持民族平等政策, 既是团结一切力量推翻满清这一远大目标的需要, 也是云南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要求和愿望。大理起义政权代表了云南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因而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 以滇西一隅边地支持了近20 年。杜文秀的民族平等团结思想, 还具体详实地贯彻到其管理军政条例当中。其主要精神是任用贤能, 安扶人民, 兴利除弊, 轻赋薄敛, 发展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发:“地方税课, 旧有全者, 方准抽收, 不得私加名目, 妄自征收。”“军官所过地方, 有拆毁宙宇, 扰害民房者, 斩。”“官兵若倚势占奸, 强夺民女为妻者, 立斩。”这些条文, 是各民族联合反清革命思想的具体化, 在各民族中公平执行, 一视同仁, 不分亲疏, 没有例外。大理政权军政纪律如此严明, 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作为中央政府的清王朝, 规定满族享有各种特权, 而作为滇西回民起义军的地方政权, 却不给回族任何特权, 反而规定: 汉犯法则罪从轻减, 回犯法则罪从重加。”“回汉有讼者,必选考察回人有无权势欺压汉人之弊而处理焉。”正是杜文秀实行对回族从严, 对基他民族从宽的政策, 得到了各民族的敬重和援助。
  
  
  三
  
  与同时代的太平天国或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作比较, 杜文秀政治思想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 没有提出象传统的农民革命那样地土地革命的纲领或口号。其二, 注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和反封建民主因素的工商业阶层的利益。其三, 有平等自由的宗教政策。其四, 革命与建设紧密结合, 同时并举。
  
  杜文秀没有提出土地革命口号的原因, 以往论者多从杜文秀等领导人的阶级出身和阶级立场方面着眼。并把起义失败的最终原因亦归之于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这就忽视了这次革命的地方民族特色。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各民族的政治行为取向主要由各民族上层人士掌握和控制, 而这些民族上层, 一般都是各民族中的地主(或封建领主、奴隶主)。在这些民族内部民族利益和意识胜过阶级利益和意识。联合这些民族的关键, 往往在于联合民族上层。如果实行土地革命, 必然失去各民族上层的支持, 那么联合各民族的计划也将会落实。杜文秀的起义, 还特别突出了反对民族压迫, 这也要求把阶级斗争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 由云南回族充当起义的主要领导, 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由于伊斯兰教义的影响的制约, 回族内部宗教意识往往强于阶级意识。清中晚期的云南回族, 因人多地少的矛盾, 经济发展的方向已转移到工、矿、商业贸易方面, 资本主义因素较多, 其业主多由地主转化而来, 或是与地主有紧密的联系。重商思想在滇西不少人口稠密的回族地区, 已经普遍存在。所以一方面要保护工商业和与工商业关系密切的地主, 一方面, 阶级意识和土地意识又谈薄。可见, 土地革命的要求于滇西回民起义军来看, 远没有象太平天国等类革命那样迫切和必要。
  
  按照杜文秀的设想, 反满清、扶汉夷、锄奸邪三大目标, 是必须分阶段、择重点依次进行的。从其思想形成发展过程的逻辑来看, 他的“三步走”思想, 也须在其革命实践中依次展开、发展、丰富并加以修正。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起义失败, 他的这一自成体系的思想没能依次展开付诸实践, 因而也未能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不过这并不能贬低杜文秀政治思想的价值和意义。正是由于杜文秀领导的起义发生在云南这样多民族的省份, 其活动中心又是在大理、保山这样的资本主义萌芽因素旺盛地区, 因而大其政治思想体系中, 推翻满清民族压迫政权是革命的首要任务。抚汉夷, 锄奸邪, 推翻封建专制暴政, 建立一个各民族平等团结的人民革命政权是第二上, 第三步。从云南的具体情况和革命初期的形势来看, 这个分阶段、择重点的策略思想是比较明智的。杜文秀的政治思想, 为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宝贵材料, 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宝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杜文秀的政治思想, 作为云南回族政治思想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典型代表和重要环切, 是不能孤立看待的。自元以后的各朝代, 云南回族中出了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 其中能代表云南回族政治思想传统和风格的著名思想家不少, 如赛典赤·赡思丁、郑和、李贽、杜文秀等。尽管他们中有生于云南死于云南的; 有生于外域而死于云南的; 有生于云南而死于外域的; 也有生卒于他乡而仕于云南的。但他们与云南回族和云南的历史文化等,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不同时代的人物, 他们的历史命运自然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作为与云南和回族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人物, 他们的思想和事业有着承前启后的联系, 因而有许多共同的或相通的地方。概括地说, 就是刚以敌强, 柔以友弱的思想性格。这种性格贯穿在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的政治立场、观念、行为或其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当中。所谓刚, 就是刚强, 包括智慧、勇气、诚信、忠义这样一些品性。强主要指强权, 即统治阶级或者统治民族的强霸政治、高压政策等。所谓柔, 就是柔顺,包括宽仁、忍让、和平、友爱等。弱指的是弱小民族或者弱小国家, 也包括处在苦难境地的社会低层。以回族视为最要紧的宗教信仰为例: 作为世传的伊斯兰信徒, 他们不仅能做到不歧视和压制其他宗教, 反而十分关心和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不论其地位的尊卑和影响的大小, 必要时甚至可以为异教徒主持或参与异教徒的宗教事务。这种事例是很多的, 有时甚至到了令人难解的程度。只有从这些相同或相通之处, 才能了解云南回族政治思想发展历史及络和现实意义。由此来看, 杜文秀的政治思想, 从立场上来说, 是站在云南各族人民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阵营一边。比较而言, 这是与赡思丁、郑和、李贽的不同之处。而在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宗教自由、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则是一脉相承的。从根本上说, 这一方面是由回族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没有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就不会有回族的形成和发, 也不会有其他民族的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因此一个热爱自己民族的回族政治家, 必然要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 使人民安居乐业为职志, 才能代表回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这是回族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因而也是回族政治思想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是他们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中有关爱国爱教、平等自由、和平友谊、服从真理、顺应时热等思想精华的必然结果。研究、宣传杜文秀的政治思想, 有助于继承、发扬回族政治思想的优良传统, 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稳定、发展、繁荣。这也就是杜文秀政治思想最根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注释
  ①《誓师文》, 见《回民起义》, 127 页。
  ②③④⑤《永昌回民檄文》, 见《回民起义》… ,
  91- 92 页。
  ⑥⑦⑨见《回民起义》, 52 页、131 页。
  ⑧民国《大理县志稿》卷九, 武备部二,
  军事绪言。
  李元柄《永昌府保山县汉回互斗及杜文秀
  实行革命之缘起》… , 见7- 8 页。
  赵清《辩冤解冤录》, 见《回民起义》,
  … , 52 页、61 页。
  马观政《滇垣十四年大祸记》, 见《回民起
  义》… , 298 页。
  《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二) , 73 页。
  见《回民起义》, … , 111- 119 页。
  《贼情汇纂》, 见《太平天国资料》第三册
 浏览:276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3/28 16:57:3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罗从军杜文秀“降清”考辨(收藏于2004/3/28 16:59:17
马经论杜文秀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渊源(收藏于2004/3/28 16:57:30
资料云南回民起义战争(收藏于2004/3/26 7:51:32
张承志回民斗争----云南与贵州(收藏于2004/3/26 6:25:44
白寿彝主编杜文秀传(收藏于2004/3/26 6:11:53
资料左宗棠对回民起义的残酷杀戮先抚后杀(收藏于2004/3/26 6:02:26
资料杜文秀故居,帅府遗址,墓地(收藏于2004/3/26 5:42:47
罗尔纲杜凤扬传(收藏于2004/3/26 5:32:09
罗尔纲李国纶传(收藏于2004/3/26 5:23:39
资料南诏大理外篇:杜文秀事迹(收藏于2004/3/26 5:07:1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左宗棠对回民起义的残酷杀戮先抚后杀(访问44538次)
资料云南回民起义战争(访问16211次)
白寿彝主编杜文秀传(访问8263次)
张承志回民斗争----云南与贵州(访问5754次)
罗尔纲杜文秀传(访问3386次)
罗从军杜文秀“降清”考辨(访问3281次)
罗尔纲杜文秀本传考证(访问2978次)
罗尔纲杜凤扬传(访问2898次)
马经论杜文秀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渊源(访问2764次)
资料杜文秀故居,帅府遗址,墓地(访问244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0/8/23 13:32:51
中国人文选评论(评论于2020/2/20 0:37:3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11/26 22:05:3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11/20 9:54:0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10/14 19:41:0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剑胆琴心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