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這是龔自珍(1792-1841)在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四十八歲那一年的四月二十三日,離開居住了二十餘年的京師,返回故鄉之時所作。 關於「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揣想,歷來約有兩種,一是與女詞人顧太清之間的戀愛糾葛,一是對時政的不滿,以及與當權者的牴牾。 然而,細看這首詩,在鋪敘了離愁與前路之遙後,詩人筆鋒一轉,喻自己為暮春落花,而更以一種珍惜愛護之心,化作春泥。不管是為了情感,或為了時政,我想,這樣一種深情、對離別的無悔無怨,才是真正動人,而能恆久流傳的吧! 龔自珍另有許多詠落花之作,我很喜愛的一首《減字木蘭花》,其詞如下: 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里,風痕雨點爛斑裡。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詞前小序云:「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闕,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炫然得句。」那一年,詩人十七歲,住在憫忠寺南,也就是今日的法源寺。在那個年輕的春天,詩人已習得葬花自悼了。 上星期,才帶著病去探訪了小胡同裡的法源寺。夕陽西斜時,我站在大雄寶殿下聽和尚們作晚課,想起,十幾年前,康有為真到這兒來憑弔譚嗣同了嗎?一百年前,龔自珍真撿花瓣於海棠之下了嗎? 法源寺的丁香已含苞待放。我問寺裡的師父,他告訴我,再兩個星期就開花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浏览:196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