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许多人眼中,历史给予河南省偃师市的或许真的是太多了 ———二里头遗址,吕不韦墓,唐玄奘故乡,杜甫墓等等,为今天人们回顾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而直观的遗迹。 悠悠千年,苍茫岁月,这些厚重的积淀,使“偃师”这个名字始终具有着沉郁苍远的蕴涵。 “河洛毓秀地,古毫帝王都。”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凯旋归来,在河洛平原一带“息偃戎师”,“偃师”由此而得名。顾名思义,河南省偃师市是铸剑为犁的象征,是和平、发展、友好的象征。 从地图上看偃师,这片位于黄河和万安山之间的美丽盆地,不仅山川形胜,人文深厚,而且是一片“河山拱戴、天成帝居”的钟灵毓秀之所。 三皇五帝时,偃师就是人类先祖们繁衍生息之所。 偃师市总面积983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辖17个乡(镇)332个行政村。该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南依嵩岳,北临黄河,东控虎牢,西扼崤函,伊、洛两河在境内逶迤百里,形成大面积冲积平原,交通便利,物阜民丰。史料记载,自夏以降,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相继在此建都,中华民族约近两千年文明史书写于此。 《史记·五帝本纪》云:“帝喾、都亳”。《集解》注曰:“亳,今河南偃师是也。”史载还有“尧率舜等升首阳山河观渚”等句。可见,自三皇五帝时,偃师就是先祖们繁衍生息之所。 夏朝,华夏人类文明史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择建在偃师二里头村,即今日的“二里头遗址”;商汤灭夏后亦建都偃师,即今日的“商城遗址”。这两处闻名中外的古代文明遗址,为21世纪初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夏商之后,又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在此建都,素有“九朝古都半在偃”之说。历史上的洛阳,很大范围上指的是偃师这块神奇的土地。 这片土地上留下太多名人的足迹,不胜枚举。 偃师,留下了众多古今名人的足迹。如果你喜爱杜甫,你不妨来偃师杜楼村拜谒一下杜甫墓。杜楼村是杜甫青年时代居住读书的地方,也是他最崇敬的先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的安息之地。杜甫死后归葬先祖之旁,其孙杜嗣业拜请当时名诗人元稹撰写《墓志铭》,后人有诗云:“尸乡东去路,一吊少陵坟。”令人感慨万千。如果你喜爱《吕氏春秋》,这里有秦代风云人物吕不韦的墓地;如果你感怀“伯夷叔齐”,偃师首阳山有他们“义不食周粟”、“首阳采薇”的活动踪迹;如果你喜爱书法,可到此观瞻王铎、颜真卿的真迹,领悟书法大家的风范;如果你是信佛敬神之人,偃师有一代高僧玄奘的故里并纪念寺院“佛光寺”,凤凰谷幽美的景色会让你浮想连翩:还有宋朝大学问家司马光的“独乐园”……偃师和太多的名人联系在了一起。偃师,还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果你了解并热爱着中国的文化,你一定会喜爱并热爱偃师这个地方。你喜欢石窟艺术,这里有水泉石窟、寺沟造像碑、寺里碑等,有北魏时代的,有唐宋年间的,每一座都是研究我国古代雕刻、绘画、建筑、图案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恭陵前的石刻雕塑,可与龙门石窟比高媲美,毫不逊色。如果你喜欢天文,你一定深爱张衡和他的“候风地动仪”,你不妨到偃师来,这里是张衡潜心钻研的地方,也是全国最早的天文观测台所在地———“灵台遗址”;你喜欢教育,你一定会对“东汉太学”感兴趣,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所国立大学。几千年前,众多学子精英就在此攻读,太学学生多达3万余人。这里还有历经沧桑最后幸免于难的“辟雍碑”,是东汉至北魏时期“行礼乐、宣德化”的“礼制”性建筑,千年沧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如新,对于研究古礼学价值极大,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偃师市也是唐玄奘的故乡吴承恩依托唐朝僧人唐玄奘撰写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使执着淳厚的唐僧,忠义机灵的孙悟空,愚拙憨厚的猪八戒,圆融随和的沙僧这四人的形象妇孺皆知,名扬四海。神话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自然无据可考,而小说中惟一的真实人物唐僧,就是河南省偃师市人。唐僧于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出生在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这里风景秀丽,景色迷人。相传1400多年前,一只凤凰盘旋在村头,吱吱叫个不停,村民们纷纷出门观看,连称“凤凰叫,贵人到”,恰在此时,唐僧降临人间。唐僧13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唐贞观元年(627年)西行到佛国印度取经,往返17年,行程五万余里,带回大小佛教经典520卷凡657部,回国后潜心译经17年,共翻译佛经1335卷,成为我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中翻译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大师。他的出生地———玄奘故里与该市夏商遗址、东汉太学、唐恭陵(武则天长子李弘墓)等60多处景点交相辉映,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王晓阳、邓金慧)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 ▲偃师市博物馆,是河南省几个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表 ▲灵台遗迹 ▲玄奘故里 |
浏览:279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