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怀念梁京生

《开始》——鹏程致京生(一)

黄鹏程

  京生夫人,你好
  
  从木兰那里得知你的一些近况,心中稍许有了几分安慰,请多多保重。
  
  即使我心中有着这几分安慰,也还是不能平静。因为我知道这些时日对你来说是何等的沉重,这沉重也常常压在我的心头,总是把我带回你们那间窄窄的小屋里去。
  
  就是在那间窄窄的小屋里,我和我珍爱的兄弟有过多少次长谈呵!我们在这窄屋饮过你沏的茶,吃过你包的饺子。在思念中,我恍惚又回到了那间窄屋。人去屋空,当年只有侧身挪动方能穿行通过的窄屋,今天竟教人觉得如此的空虚,这空虚之感真是逼人地凄凉,令人不堪。
  
  就是在阴暗的孤苦中,我的心隐隐地告诉我,这空虚断不是我珍爱的兄弟所留下的。他的生命,是无是有,都含着足使我们受用的丰盛,而这份丰盛则是我们日后生存抗争的给养。
  
  当下就是我们收获这份丰盛的季节。
  
  出事的那一天,我收到木兰的信。信的题头是“为什么?”这噩耗几乎将我击昏,一时不知所措。我也在问“为什么?”想来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在问这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疑问是源于悲恸的呼喊,也是对这天降灾难的愤怒。一个这样的生命,凭什么要这样地夺去?!若是无缘无故,天理何在?若有缘故,缘故何在?
  
  就让我们从这悲愤的疑问开始,探求这生死由来的真理。我绝不敢宣称已经有了应付一切的答案,我只能说我有找到这答案的信心。这如同深山寻宝,我自信山中有宝,但这探求的路程,仍是要一步步地去走。
  
  在这行程开始之前,我愿先说几句,好叫我们不在探索的路上迷失。我们所求的真理,是生命之所以然,何以然的道理。既然是求真理,就不在这里布道说教。就是有时要接触到一些宗教,也不以任何一门作为真理的标准。我虽信仰创造万物的神,却不依在任何一门宗教里。在我看来,真理之与宗教,如大象之与盲人。神既创造万物,那么神的真理也就在他的创造里了。宗教或许能包含真理,而真理绝不仅在宗教里。保罗的这段名言,说得十分恰当: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说到这里,也许让人有些疑问。为什么真理一定要出自神?为什么无神论不能提供我们要求的真理?
  
  记得小的时候曾对死的事很迷茫,问到母亲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死了就是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像睡了一样。”这恐怕是最朴素的无神论的回答了。在无神论看来,生命现象是偶然事件,为机运促成,没有神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来的凑巧,去得自然,也没有任何超物质的,灵魂上的意义。如此说来,死亡应和生命过程中的其他现象一样,与呼吸饮食睡眠排泄没有区别。
  
  无神论者虽这样相信,这样论说,但面对死亡时的感受和面对其他生命现象的感受仍是不同。即便我们接受无神论的说法,这里仍有一个不能中和的矛盾:人面对死亡时的强烈感受,是普世的人情,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既然如此,这种强烈感受当也应是生命自然现象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这个生命现象的一部分(对死亡的强烈感受)对另一个自然现象(死亡本身)有特殊的反应?而不对死亡和其他自然生命现象有同样反应?
  
  到底哪一种解释更合理:人对死亡的强烈反应是人的错误所致呢?还是说这种强烈反应暗示着死亡之于人类有着某种特殊的含意?我是断不能接受前一种解释的。原因很多,这里只需说一种。倘若人对死亡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的话,那我们便只是一团走肉,与爬虫禽兽无异,只有贪生怕死的本能,没有明了生死的自觉。而我们一旦开始追究死亡的含意,就进入了精神灵魂的境界,超出了生物本能的层次。
  
  这样看来,无神论不能是灵魂的食粮,我们也就不必对此有何奢望了。
  
  虽说能从神那里得真理,还是有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所得的是真理呢?
  
  前面说过,神造万物,神的真理就在其所造的万物里了。人既是神所造,神的真理也在人的心里,正如保罗所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神赋予人追求真理的渴望,识别真理的能力。用俗话来说,就是知情达理。
  
  人识别真理,大抵有两种方式:直觉的和智识的。直觉是自明自证的。我们可以从感官的感受中得到启示。在音乐里,某一些乐音的组合听上去和谐,另一些便很是刺耳。为何我们能有和谐和刺耳之别是没有道理可说的,那是天赋的直觉。在色彩里也是一样,为何人会觉得一些颜色的组合协调悦目,而另一些则不然,也是没有道理可言的,天赋的直觉所致。虽说常人和专家所具有的能力差别甚大,但其基本的直觉却是一样的。感官如此,灵魂亦是如此。一念既出,如乐音入耳,颜色呈现,心灵就有了辨识,只是我们常受利益环境的打搅,不大理会心灵的辨识而已。
  
  智识是推理和思辨。凭着这智识,我们可以辨认真理和谬误。下面我们就用这智识对真理的识别做一番推理。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神造生命,也必将这生命的道理显明在我们的生命里,这就是神意的显明(The Presence of Providence)。生命来自于神,何以见得?人能用智识知道这真理吗?美国著名反宗教革命家托马斯潘恩曾有一番论述,这段话我译自于他的名著《理性时代》(该书作于一七九四年):
  “以同法推理,吾辈所见之万物,无不自含一内证:万物不自造。各人乃自身明证:他非己所造,其父亦然,其祖父亦然,其种族亦然,草木亦然,动物皆亦然;从此证据引出之信念使人继续推进,必然达致第一因永恒存在之信仰,此第一因与吾辈所识之万物本质绝然不同,万物反籍其力而生存;此第一因者,乃人之所称神也。”
  今日科学表明,一定的生命体只能出自于一定的生命体,蛙生不出马来,鸟生不出鱼来;同时,一个生命体和其他生命体和环境之间有着高度复杂密切的综合联系,这不是任何生命体所能制造出来的。如蜻蜓要有水塘养育幼虫,幼虫要有水中浮游生物做食物;蜻蜓要有其他昆虫做食物,那些昆虫还要有各自的一套食物链和生长环境,而这养育蜻蜓环境中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蜻蜓所创造的。几年前美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荒漠里建造了一个独立于外界环境的绿洲,作为未来空间站的模型。在这个模型里,人可生产粮食,饲养动物,有完备的水和空气循环回收系统。这是一个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集成。他们把一批科学家关进这个封闭、模拟的自然环境里,看看它能否维持人的生命。几个月后,科学家们个个饿得形容枯槁,不得不全体撤出。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如今它只是个观光旅游点了。科学家们的结论是,以人类所有的生命科学的知识技能,还不能模拟出维持生命的自然环境;有的科学家甚至说,从这个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来看,维持地球生命的系统过于复杂,恐怕人类永远没有能力仿造这样的系统。模拟都不能,更不用说创造了。人类从未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命体,能在自然环境中呼吸,觅食,自卫,寻偶,交配,生育,繁衍。今天不能,将来也不能。
  
  生命的真理确实存在,显明在我们的心里。
  
  那么,神意又是如何显明的呢?我们已知神造万物,那么神意的显明也必是普世的(The Universality of Providence)。倘若有人声称神仅仅向他一个人传下了一番如此这般,这声称便不足以为神意的明证,不论是摩西还是穆罕默德;倘若有民族声称神仅仅向这一个民族传下了一番如此这般,这声称亦不足以为神意之明证,不论是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道理是,若神只是如此单线联系,那么旁边的人则没有相信的义务和福气,这和神创造养育万物的公义平等相悖。相反,神意普世,那么这信与不信的自由和责任,就全都落在了每一个人的手中了。
  在《旧约》里,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神意的普世性的: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诗篇:19:1)
  在此,我再译一段潘恩在《理性时代》中的话来说明此意:
  “仅在神的创造中,吾等对神之话语的所有思想与观念方可合而为一。夫人类语言其数甚众,其变甚多,虽然,神之创造却以普世之语言道出,独立不依。此语永存常新,人人皆晓;无法伪造假冒,无从丢失,无从篡改;亦不能禁止。人之意志不能决定其能否刊行,它自行刊行,遍地发布;传播至各族各界;这神之话语将人所应知神之一切尽晓于人。”
  这就是说,神意在一切创造中,为所有人而备,供一切时代观察,体验和领会。既然如此,神意的普世性便不受人的智能体力的影响。若神意只能被智商过一百二十分以上的人明了,那剩下的人也就没有相信的义务和福气了。事实的确不是这样。盲人聋哑人学者海伦凯乐(Helen Keller)就是明证。她曾写道:“世间之至善至美既不可目睹,亦不可接触,必只能感于内心。”
  神意的普世性还有另一层意思:神意显明的方式不能仅仅是自在的,还是自主的。如果神意只是自在于自然界里,那么人能不能悟到它全靠人自己的判断了。而人的利益长短角度各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人可以在自然界里看到慈悲仁爱,也可以看到弱肉强食,究竟以孰为准,是总也定不下来的。所以神意要以自主的方式,直接向人宣示,标立准绳。
  
  神意虽普世,世人却常常依自身利益表达神意,结果相互矛盾,各持一端,冲突不已。而我们确实知道,生命的真理必定是确实的(The Certainty of Providence)。这确实性的第一意是,神的真理必是始终如一,不能自相矛盾。比如我们在《新旧约》中读到对神意的诸种转述。有的表达了神的慈爱宽恕,圣洁公义,有的却是充满怨恨,好杀嗜血。既然如此矛盾,我们就知道两者不可能同时为真。那么究竟孰真孰假?不难。用神赋予的智识就可做出分辨。我们知道神造万物,滋养众生,为生命之源,那么神性自然以慈爱宽恕为本,以圣洁公义为护;若是造了万物众生,又一肚子的不高兴,大杀一气,这是何苦呢?这断不出自于神的智慧,而只是僧侣文学的一部分,为的是维护自身的世俗地位而已。 神意确实性的第二层意思是,神的真理断不能是模棱两可的。故然,以人的有限,不可能包容神的无限。如保罗所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这里就暗示说,神的事情中有人所不能知道的。既然我们是被造的,就不可能像创造者那样无限。别的不说,仅就空间的无限而言,这念头就已不在人的思议能力之内了。何况是创造了这空间的神呢?然而人所能知道的,原已给我们显明。既然显明,那就没有似是而非的余地。因而,无论在何处,我们读到听到所谓神意的东西,若没有这种确实性,则不足为训。
  
  至此我们的智识已经揭示了神意的显明,神意的普世和神意的确实。所有这些,都是以神和人的关系为轴心的,都是让神与人关系得以确定,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死的至要。向这个方向再推进,我们就得到了最后一个神意的特性:神意的实践性(The Practicality of Providence) 。神意的实践性是说神意必须是人类历史生活的参与者。神的意向,一定是人可以实现的。否则,原因只能有两个:神要么是自己把标杆抬得过高,要么就是把人造得太劣。无论如何,都不是神的智慧结果。在人类的历史生活中,一定有过这样的人:他以爱神的信心生活,以爱人的仁心处世,同世人一同受苦受死,却因着神的爱而胜过死亡,成就神意,为人类永生的希望。倘若至今世间还没有过这样的人,那神意就是枉然,人也没了一切的指望;倘若世间有过这样的人,只是我们不愿接受,拒绝相信,那这选择的结果就只能落在我们自己身上了。
  
  中国有句俗语:“信则有,不信则无。”人们虽常说,却误解了它的原意。神意的存在,独立于人的信心,因为人是暂时的,神是永恒的。这里说的“有”,不是存在的意思,而是“拥有”的意思。这句话的真意是:信使人拥有信心的果实,无信则一无所有。
  
  今天就先谈这么多吧。在这样的时候让你受累,请原谅。我们今天所做的,是教我们心里明白,我们要找什么,到哪里去找,如何识别所找到的。明白了这些,以后就不会走太多的弯路了。
  
  在下一篇里,我们要探究一下死亡的由来。
  
  请多多保重。在你心中忧伤的时候,请想到我和这些挚友们在一起与你分担,一起和你经受。愿我们的真情,成为你在孤独中的支持,在凄凉中的温暖。
  
  神赐生命,必看顾我们。
  
  鹏程六月十六日墨尔本
  
  
 浏览:118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6/18 10:39:3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老妻二零零七 七月 十七 怀 念(收藏于2007/7/22 23:47:55
郭家明《半步天涯》 咫尺沧桑(收藏于2005/10/7 2:58:47
抗抗在爸爸的书出版座谈会上要说的话(收藏于2005/5/12 23:48:26
张洪郭英华弟兄发给京生的文章(收藏于2005/5/12 23:44:14
张洪水的记忆(收藏于2005/5/12 23:39:23
张洪对话:苏晓康-远志明(收藏于2005/5/12 23:38:05
梁京生半步斋空谈(节选)(收藏于2004/5/17 18:15:09
刘延庆跋涉者远行(收藏于2004/5/17 18:14:14
延庆“半步”中的持守和追寻(收藏于2004/5/17 18:13:10
王舟波一个认真的人走了(收藏于2004/5/17 18:12:0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张洪对话:苏晓康-远志明(访问6560次)
张洪老梁二三事(访问2687次)
梁京生五月怀人——过去的事情(访问2006次)
抗抗在爸爸遗体告别会上的发言(访问1891次)
郭家明《半步天涯》 咫尺沧桑(访问1860次)
梁京生假如明天我死了--献给我二十九周岁生日(访问1802次)
刘延庆跋涉者远行(访问1764次)
黄鹏程致京生夫人(访问1715次)
张洪水的记忆(访问1593次)
梁京生半步斋空谈(节选)(访问159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王扶承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8/19 18:44:35
郭和平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4/5 11:41:0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2/19 15:39:56
老耿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1 19:57:0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31 13:05:0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