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怀念梁京生

老梁二三事

张洪

  老梁走前一周,打电话来,说起自己的生日——7月17日,洪水退去,挪亚方舟停在山上的日子。他还谈起自己的笔名“水丑木”,发现道家早有记载:“水丑木为梁”,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老梁走前,5月5日、7日最后两次见到他,现在想来,确有些与往日不同。他好象两次穿的都是新衣,眉宇间横着舒朗,似登高至一平坦处,心宽宽放平的样子。我说他气色好,问是否与他去西安有关,他笑道,回来已有些日子了。
  
  1
  
  3月10日,清晨天降大雪。第一眼看窗外还薄雾如昨,再一眼就纷纷扬扬起来,仿佛天变魔术。那天约好与老梁、奚浩等一起吃晚饭。奚浩来自台湾,在北大读哲学,我因朋友介绍帮他找房,遂成好友。那天,约在中关村附近的一个酒家,我们找好座位等老梁,他却找错地方,一番辗转骑车赶到时,只剩下“上座”。老梁偏好平起平坐,那次被“专制”,只好就范。他宽衣坐下,一一问候大家,又点了绍兴老酒温暖话题。
  
  席间,大家话不离台湾和大陆,间或谈起奚浩叔叔奚淞的文章。奚淞隐居台北,擅画菩萨,母亲患病33个月,他画了33幅菩萨,结集成《自在容颜》,与《心经》抄在一起,圆融妙明。第一次捧起时,直觉惊心撞魂。我曾说与老梁听,老梁爱其文,却未曾见其画,嘱我哪天带给他欣赏。我虽时时念及此事,但总觉太阳每天都会划一个圆,一时疏懒,没想到竟成终身之憾。
  
  那天离开时,老梁推车与大家告别,出租车吞进一干朋友和我。老梁则在窗外微笑招手。那一刻,我心里隐隐作痛,从中关村骑车到天坛,那是年轻人也望而生畏的路程,52岁的老梁却视若平常,他是想独享“飒沓江湖”的夜行权么?那晚,望着老梁孤身推车的身影,我很不安,想来奚浩他们也有同感,车行中,大家都闷不做声。
  
  4月9日,奚浩回台湾,约好一起去长安大戏院的渝信酒家话别。那次老梁要了二锅头,我见他不劝自饮,遂问他何以报社聚酒每每不见放怀?老梁低头夹菜,扫一眼大家,说了句类似“只饮吾友”的话。
  
  那晚,老梁话说得多,酒也喝得多。话题从秦思源的“皮肤照”到达利北京展,天马行空,任意穿梭。最后,他拿出定原的摄影集和写在稿纸上的意见,摊在桌上逐页“圈点”。渝信幽幽的灯光一盏在顶,只照亮饭桌,周围都是模糊的灰暗,一个光源从暗处团起了大家,而这个光源似发自老梁。
  
  正巧,那几天我在读陈丹青,他说,在美国,大家凭艺术可以产生深厚的友情,而在中国,即使是艺术家之间,也是一套精致的人际关系。当时读罢,频频点头,而那天却不敢苟同,觉得至少应该把老梁从这句话中择出。
  
  告别时,奚浩、定原等与老梁握手,我也伸手凑趣。奚浩惊讶,不是经常见面吗?确实,经常见面,太熟悉了,握手反不曾有过。就像家乡的湖,小时每天经过,从不细看。不去细看的东西,一般都是至熟或至亲,平时不会在意,失去就有内痛。
  
  4月12日中午,我们正和奚浩在家吃饭,老梁接连打来三个电话,详细嘱托如何联系他所熟知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并叮嘱奚浩路上小心。一月后的同一个时间,我发信给奚浩,告知老梁出事,请大家祈祷。他说,那夜,他几乎承受不住。
  
  2
  
  11年前,我初到北京,户口未到,身份证经常乱扔,人在江湖,有点反叛,轻飘飘很有些体制外的不凛。朋友介绍我来这个报社,第一个见到的就是老梁。看过我在《山东文学》上的涂鸦,老梁当即拍板,应许我第二天来上班。那时的我,正是盼有人识的年龄。
  
  这班一上就是11年。这期间,我几次江湖上进进出出,“托钵”海外,老梁却一直稳守在报社,象一个大本营。每次我在外“讨饭”累了,要回来歇息,他就在那里开一扇门。
  
  老梁至诚,“我言不需劝,直怕彼不听”,说话常常象刺客入阵直取上将军首级,一切赘言略去,直陈肺腑。有一次,中国科协书记来报社开会,老梁直言报纸十年不起,彼有失察之责。那次我恰巧不在。后来听说,散会后,当即有同事与他握手,低声道“英雄啊!”还有同事私下问:老梁,你不想干了?
  
  老梁的真诚得乎天性。《中庸》中祖先早就视“诚”若命,并说“至诚如神”。诚者皆无有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老梁不谙任何迂回,连他最后的离去都是果决地一跃,决不拖泥带水,似音声响至高处嘎然而止,收放一如,进退无二,这样的“率性”感天动地,何恐怖之有?
  
  在报社工作期间,我的涂鸦每每被老梁点拨,常觉得写得不如他说得好。前不久,我拿写奚浩叔叔的小文请他斧正,他郑重写道:“针脚再细密一点,不能让绵密的心绪踩着文字的大针脚粗疏地一路跳过,只是看一看,而不掬起一捧细审。”
  
  好眼力啊!我的毛病——人在江湖,柔弱处总想回避,遂一路“潇洒地”走过,该驻足处都行了路。老梁常常提醒我,时机到来,“该展开的地方,不要省略,要多说几句。”而我深知,这几句岂是纸上的功夫。
  
  这几年,我一路被朋友提携着读《圣经》、诵《金刚经》,此珍彼爱,脚踏双船。老梁则一直坚持读《圣经》,凡有问题尽数记下。最近,他打电话来问我,不明白为什么《圣经》有一处提到神时用了复数——“神们”。他还说,《圣经》以精练见长,而创世纪8章13-14节却言有重复。我暗叹老梁读书绵细,却无力回答,要他记下,日后请教鹏程。
  
  去年年底,老梁说要重读《圣经》,我听了高兴,要他马上开始。他却想选一个郑重的日子。后来,老梁选中新年,从那天起,开始了他的“创世纪”。老梁喜平实,不喜仪式,却在乎心中的仪式感。他曾经说过,他的每一个年龄段都始于一个“仪式”,其中一次,老梁穿了新衣,站在月光下的一棵树前郑重开始了他新一轮的日子。
  
  老梁的生命时时有开始的印记。最后几次,他与万刚和我畅谈,经常谈起当年,在内蒙、北大、电影报、青年报的时光。在这些不同的时光里,老梁似一张坚韧的底片,不管用什么像纸,其成像始终如一。确实,内蒙、北大、青年报、电影报,哪一个老梁不是他自己呢?
  
  有一年春节,林海介绍我去保定打“禅七”,回来似有脱胎之感。当时,老师让我们参一个话头:“天地之大,在哪里安身立命”,回来说与老梁,他当即叫好,说参到了根本。并要我把当时记下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甚勿放逸”抄与他,他读罢频叹“老易至”,要切切“惜此时”。而后,则把弘一法师的“天欲祸人,必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必以微祸警之”录给我。
  
  3
  
  两年前,那时我还在巴黎“洋插”,老梁写信来谈到他去广东虎门的感想。那一次,他对关天培的《筹海初集》感触颇深。原来印象中的一介武夫,却如此敬业而富创造,在奏折和家信中,皆说到对皇帝的忠心。老梁写道:过去看来,这种愚忠十分可笑。而这次看展览,恰是这一点触动最深。皇帝如何不必评判,关天培的信奉(或扩而大之说成信仰),使他内心有所支撑,并保证了他做人的质量,使他行为有所本。因此,他最后自刎于炮台,是其源有自的。
  
  这个“源”使老梁动了心思。其实,早在1999年,在好友黄鹏程的引领下,老梁就开始了他的“心修”。随后,老梁的妹夫胜芳被病痛折磨,鹏程通过网络带他读《圣经》,为他虔心祈祷。送他走后,又写信安慰其妹,这些都成了老梁日后反复说人要活出“光”来的理由。
  
  老梁曾多次提到特蕾莎修女:拥有几亿财产,却只为自己留了两套衣服,一双凉鞋,甚至连袜子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后,她把几千美元的招待餐和高级轿车全部换成了现金济助贫病。做出如此“大舍”的不是七尺男儿,而是一个“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的瘦弱女子。老梁因此感慨,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他是否能“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能舍者,得再多也无益。
  
  在能舍方面,老梁经常提到酷爱摄影的好友吕南,说他活在“行”中,他的“行”使“说出来的”都变得“便宜”。有一次,在车上,老梁讲起吕南的“舍”,称他从西藏回来,带了两旅行包的胶卷,这些胶卷日后只能出产有数的几张精品,即使是难得一见的美景,只要不是本次所需,也一概略去不要。而出书等凡人热衷的事,吕南经常舍去真名。每次入藏,他都要带上药物接济当地藏人……“行力啊!”“有光啊!”老梁称这样的生命活出了标高。
  
  与这些“光源”相对照,老梁经常谈起文坛上某些作品等身的“大名”,他们有的历尽磨难,但这些苦难只是量的叠加,其生命无任何质的改变。老梁有一次在信中感慨道:“没有信仰的心灵像一块贫瘠的土地,无论长出的东西看起来多么丰盛,但以稗草居多,没有养料,因此,对生长而言没有意义。”
  
  老梁一路所寻之源,是信仰之门,是生命之门,是一个人活过的印记。那样的生命,“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老梁在周围发光的生命中找到光源,又通过所行把这光源传给更多的人。
  
  前不久,我在网上找到几张圣法兰西斯教堂的壁画,冲成照片送给老梁,他大为欢喜,连说精彩。我说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性:一个13世纪的意大利圣人和一个当代中国的真理爱好者。圣法兰西斯变卖了家产修行,腰间拴着绳子,一无所有,却喜乐连连;老梁称叹“大舍”无碍,居陋室而自得,“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哥林多后书》6:10)。”他们共同享受着简朴的恩典,这样的人真的是有福了。
  
  说到底,老梁所寻之“光”皆由“舍”而来: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圣法兰西斯在他永恒的祈祷中早已陈明:“在原谅中,我们被宽恕;在给予中,我们获得;在死亡中,我们永生。”其实,寻找光的过程,既艰难又简单,圣奥古斯丁说得好:“如果要明白,就应当相信;因为除非你们相信,你们不能明白。”
  
  老梁,你是过来人,你当然相信,当然明白。
  
  
 浏览:267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5/30 11:27:1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老妻二零零七 七月 十七 怀 念(收藏于2007/7/22 23:47:55
郭家明《半步天涯》 咫尺沧桑(收藏于2005/10/7 2:58:47
抗抗在爸爸的书出版座谈会上要说的话(收藏于2005/5/12 23:48:26
张洪郭英华弟兄发给京生的文章(收藏于2005/5/12 23:44:14
张洪水的记忆(收藏于2005/5/12 23:39:23
张洪对话:苏晓康-远志明(收藏于2005/5/12 23:38:05
梁京生半步斋空谈(节选)(收藏于2004/5/17 18:15:09
刘延庆跋涉者远行(收藏于2004/5/17 18:14:14
延庆“半步”中的持守和追寻(收藏于2004/5/17 18:13:10
王舟波一个认真的人走了(收藏于2004/5/17 18:12:0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张洪对话:苏晓康-远志明(访问6554次)
张洪老梁二三事(访问2679次)
梁京生五月怀人——过去的事情(访问2006次)
抗抗在爸爸遗体告别会上的发言(访问1889次)
郭家明《半步天涯》 咫尺沧桑(访问1858次)
梁京生假如明天我死了--献给我二十九周岁生日(访问1799次)
刘延庆跋涉者远行(访问1762次)
黄鹏程致京生夫人(访问1712次)
梁京生半步斋空谈(节选)(访问1591次)
张洪水的记忆(访问159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王扶承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8/19 18:44:35
郭和平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4/5 11:41:0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2/19 15:39:56
老耿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1 19:57:0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31 13:05:0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