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保留:听风书阁扫描录入(http://book-100.533.net/)
(精华版) 我们地质小组决定去旅行一次。 动物小组把蝴蝶和各种甲虫的标本贴满 了他们那个生物角,一下课,那阵嚷呀,就象生怕人家不晓得他们干了什么似的。咳,这有什么了不起的!等着瞧吧,我们要采集一整箱矿石回来,非得教他们看着眼红不行! 我是刚当选的地质小组的组长。星期六晚上,辅导员托人销来一张条子,团支部分配她去做一件突击工作,明天的旅行只能由我们自己去了。“辅导员不去怎么行呢,我们连石头子也捡不到一颗哩!”大伙儿一听就嚷开了。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在全校出名的“地质学家”林树的支持下,决定明天麻麻亮就出发。 我们走在路上就象真正的勘探队那样,六个人走成一条线,仿佛是一头十二腿的动物在走路。 不久,我们便来到一条小河面前,大伙儿一窝蜂似地摘下背包,把手伸到冷水里去。河水轻快地流着,和着悦耳的歌声。忽然间,王若明的眼镜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后来,总算把眼镜捞了上来,陆明还同时捞起一块黑色的石头。是煤吗!为什么上面有花纹呢?这花纹的形状象叶子,长圆形的五瓣叶子,象五根手指那样张开着……这时,在我脑子里展开了一幅图画:古代高大的树木,死后压在地下,变成了乌黑乌黑的、闪着亮光的煤。 可是,这煤又是从什么地方冲来的呢? 在老大爷的指点下,我们来到了小河那边的笔架山上。沿河走去,我们在地下发现了五颜六色的石子;水里动物骨骼和贝壳形成的石灰岩;象玻璃那样闪闪发光的石英;还有玫瑰色的美丽的长石;……只有小眼镜意外地捡到了一块完全透明的水晶。大家把每种矿物和岩石都记载在日记本上,注明发现它的地点,替它编一个号码。 林树靠近我身边轻轻地说:“在笔架山半山腰的云洞里,也许有巨大的煤矿。”可是,为什么老大爷说“洞里会发光呢?” 于是,大伙儿就沿着一股比较大的水流往山上爬。途中休息后,路更加徒了,我们常常要手脚并用。小眼镜笑着说,我们这是“从人到猿”。 眼前出现一座峭壁。林树轻轻纵身一跳,抓住了峭壁上长出来的一株小松树,脚蹬到峭壁的一个突出的石头疙瘩上,身体象壁虎一样紧紧地贴着峭壁,慢慢向上升……第二个是陆明。他俩爬上去后,把绳子吊下来,除了小胖子外,我们三个人虽然在必要时也扶一下绳子,却都是自己爬上去的。连孟秀昆也表现了真正的勘探队员的气概呢! 不久,神秘的云洞已出现在我们面前。洞口不大,刚好够一个人钻进去。个子最小的陆明,拿着火把第一个钻了进去,接着是林树和我。经过一番曲折,最后,小眼镜从洞里双手捧出了一块象小足球那样大的、黑色的石头。 这真是一块奇怪的石头:头顶是尖的,逐渐向后面斜斜地扩大,底部略微有些波浪形,圆浑浑的。整块炮弹头似的宝石,表面非常光滑,象是一位精巧的匠人琢磨过的大理石一样。小眼镜忽然大声地说:“我们做一些分析怎样?”大伙儿不禁都吃了一惊。经过分析原来这是一块与磁铁矿石相似的大矿石。 磁铁矿,珍贵的宝藏!它比一颗夜明珠或一颗金刚石的价值大得多了! 我们背着这块沉重的宝石,回到了学校。过了好几个月,辅导员告诉我们,宝石已经转到地质部去了。 一个星期日的上午九点钟,我们地质小组的成员集合在会客室里,辅导员跟一位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这就是天文学家王滔。”辅导员向我们作了介绍后,天文学家温和地看看我们说:“谢谢你们,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地持小组给科学院送了一件很好的礼物。”他告诉我们,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陨铁。他们曾经在笔架山和附近的谷地找到了大大小小一共二十七块陨铁碎片! “陨铁碎片沉重地打在地面,一直到一、二米深。其中有一颗,正好打在……你们知道,那里是煤层。” 我们听了天文学家的介绍,不禁全都骚动起来了。“果真是煤层啊!” “至于其他的碎片,有些被水冲跑了,有些埋得不深……恰巧这块陨铁又是带磁性的,所以用磁针就能把它探出来。”天文学家继续说道,“我们详细考察了这个地区,发现这次陨铁降落是极其猛烈的。附近有一些几十年前的老树,全被劈去了半边……这里的老大爷都还清楚地记得有这回事呢!我们估计,这颗陨铁在没有碰到地球以前起码有两千吨!” “因为煤层太薄,没有开采。但是,我们在给国家的报告上,还是要这样记载着:首先是地质勘探队发现了它,过了一些时候,六个少先队员又发现了它…… “陨铁也是一件宝贝。科学家拿到陨铁,可以研究它,向这位天上来的客人,打听宇宙的秘密。” 最后,天文学家宣布,明天他将在全校大会上,代表科学院把奖品发给地质小组。同学们听了,激动得脸都通红了。 1956年《儿童文学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 |
原文 发表于《儿童文学选》 浏览:95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