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风姿花云——飘逝的落叶

漫漫北伐路,辛苦几人知

林崎笑雪

  相比起孔明,姜维的北伐在历史上受到的非议最多,《三国志》的主笔陈寿对他所下的评语是“玩众黩旅”,应该说是完全否定了姜维北伐的行为。但我们如果考虑一下陈寿的立场,也不难理解他为何做出如此之差的评语。孔明北伐主要对手是曹魏政权,而姜维的对手则是基本上把持了朝政的司马兄弟集团,陈寿作为晋国的朝官自然要对他略加“笔伐”一番。撇开这些非正常因素不谈,让我们再次审视蜀汉历次北伐的原因,不难发现孔明和姜维维蜀汉所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北伐的历史背景
  
  蜀汉失掉荆州,又遭火烧连营,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蜀汉完全无法和魏国和东吴相比。以地理位置和国力而言,东吴较蜀汉更能对曹魏构成威胁。(看看战线就知道了,蜀魏长还是吴魏长)而曹魏在军事部署上也是重吴轻蜀。但这并不是说曹魏不想攻灭蜀汉了,曹操健在时,夏侯惇就曾提出先灭蜀汉,蜀灭则吴自平,深得曹操赞许,可见弱小的蜀汉受到进攻的威胁时刻存在。
  
  曹魏是强大的,诸葛亮始终对于这点看得很清楚,那他为什么要坚持北伐呢?正是因为曹魏强大,所以诸葛亮懂得只有通过与东吴联手进攻对曹魏进行牵制,才能保证曹魏有朝一日不大军南下.这是个很显而易见的道理,与其坐等曹魏各个击破,不如联手抗敌,姜维忠实地执行孔明的遗志,正是其明智的选择.
  
  北伐的目的
  
  在蜀汉明显不具备战略优势的情况下,已无回天之力的诸葛亮和姜维为何又要坚持北伐呢?三国时期是由局部统一走向全国统一的历史过渡阶段,各国在制定战略方针时,都以削弱敌国保存和扩大自己的势力为首要前提。诸葛亮正是看到魏蜀交战终不可免,而蜀汉存在国小民少,兵微将寡等诸多不利因素,只有在魏吴交战的有利条件下,兴师北伐,才能借机扩大蜀汉的国力。
  
  所以孔明和姜维北伐并不是要打败魏国,他们的目的是平取曹魏防守最薄弱的陇西,希冀蚕食曹魏地盘来扩大蜀汉的实力。(法正就曾说过“蚕食雍凉,广拓境土”)曾有一种观点是说过“兵出长安,北断雍凉之兵后路,东逼曹魏之根基”从战略高度来看实在要差上好多(仔细看一下当时魏国的国力情况,想要“逼曹魏之根基”,实在是有些“纸上谈兵”的味道了)
  
  蜀征陇西,既能拓土纳民,又能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权,有一石二鸟之利。像魏延那种兵出子午谷的奇策,即使侥幸拿下长安之后坚守关中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当时的情况下,蜀汉根本作不到。(兵还是那点兵,要防守的战线却延长了,能防得住吗?)魏延没有看出这一点,许多人都没看出这一点,只知道拿下长安,却都没考虑到具体的后果。
  
  东晋的桓温不也拿下过洛阳吗?之后呢,补给不上,还不是退回荆州!蜀汉的国力远不能与东晋相比,曹魏也远比前秦强大,还要我继续说吗? 当然我们要指出的是,从战略角度上来说,北伐的成功性取决于,蜀汉和东吴两方面的连动,即平行进攻,同时对曹魏发起进攻,迫使曹魏两面作战,那样的话成功率会大的多,但可惜的是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还是陆逊,由于当时通讯的不方便,以及彼此之间合作性太差,所以双方一直都只是单兵作战,这也是北伐终究没有达成其战略目的主要原因
  
  防守守得住吗?
  
  法正当初对于蜀汉的战略方向曾向刘备提过上中下三策“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是其中的下策,中策就是北伐啦。固守要害,只恃重险,实为坐守待亡。割据汉中的张鲁就是坐亡的例子。利用魏吴间的敌对状态,坚持与吴结好以东西夹攻给魏造成强大的军事压力,保持军事上的主动。通过这种积极的战略,达到化被动为主动的目的。
  
  围棋里有种说法叫做"宁失十字,不失一先",意思是即便丢掉十个子,也要保证先手的优势,你只要是先手,就能够控制局面.战争也一样,谁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谁就能获得胜利,不客气的说,蜀汉的前期防卫战之所以打的漂亮,就是其战术进攻对敌人形成牵制的结果啊。
  
  纵观历史自蜀汉以后,蜀地的政权无一例外以固守为主,也无一例外地被人灭了,想想就觉得丢人。曾有人说宋朝不就是守了52年,才让蒙古击破吗,那我们就来看看真实的情况。 宋军的防守能力我一向认为是历朝历代中最为出色的,为了抵抗强大的蒙古兵,四川军民修筑了一条号称“守点不守线,联点而成线”的“山城防御体系”,你知道他们造了多少城吗?十几座啊!蜀汉可能做到吗?蜀汉多少人口?96万!宋朝时四川有多少人?661万!两者能比吗?你也别和我说魏军不如蒙古兵,蜀汉的国力和南宋能比吗?那么四川是怎么被攻破的呢?蒙军采取了迂回包抄的战略,派兵先取青藏高原,然后从川西北草原南下分兵几路, 一路经今色达、甘孜、新龙、理塘、稻城、得荣,进入今云南,一路由今阿坝、康定、沪定、石棉、汉源、西昌、会理,进入今云南,在攻取云南之后,对四川进行南北合击,四川遂灭。
  
  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假如蜀汉一味死守,让东吴单方面支撑来自曹魏的巨大压力,东吴能撑多久呢,东吴一灭,蜀汉的命运和日后的宋朝又有何区别呢,谁又敢说,那一定是263年以后的事呢?
  
  姜维的北伐
  
  我其实已经在“为了忘却的记忆”一文中说的很清楚了,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 至于民困兵乏,既然要打仗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并没有民不聊生啊,蜀汉后期的经济并不像你们说的那样吃紧啊(《华阳国志》里对蜀汉当时的经济状况做了很详细的统计,大家有空去查查,够吃够喝够用啊!)蜀汉的灭亡根本就是由于政治上的腐败造成的。
  
  假如姜维不北伐
  
  黄皓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然后加以谋害。姜维深知其中厉害,所以不敢放弃兵权。而保住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领兵出战,不打仗还要你带兵干吗?这个道理很简单。设使姜维采取坚壁固守的策略的话,那么不久他就会被削去兵权,而由黄皓的亲信阎宇来替代,请持“坚守论”的朋友们想一下,阎宇带兵的话蜀汉能守多久呢?三十年吗?恐怕三年就不错了吧......
原文 发表于中华三国联盟  浏览:93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5/8 21:11:4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牧前世的无奈,今世的叹息——写给伯约的诗(收藏于2005/9/5 17:52:11
文鸾之冥雪殇(收藏于2004/8/5 11:58:18
林崎笑雪来自蜀汉延熙二年冬的回忆(收藏于2003/11/22 21:40:12
潇涵……(收藏于2003/11/20 10:48:07
归影沉衣天水夕焰(收藏于2003/8/11 19:45:01
雨霖透过历史的深寒遇见你(收藏于2003/6/18 18:39:44
天野平蜀天(中篇小说)(收藏于2003/5/12 11:44:03
天老寻回忆掩卷而思泣姜维(收藏于2003/5/11 14:07:12
文鸾之冥一生一世的守侯之来生缘(收藏于2003/5/10 20:20:53
林崎笑雪为了忘却的记忆——纪念蜀汉后期杰出将领姜维(收藏于2003/5/9 8:51:1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一人独听小城风姜维之死(访问3103次)
天水姜伯约姜维外传(搞笑版)(访问2662次)
潇涵……(访问2531次)
天野平蜀天(中篇小说)(访问1944次)
归影沉衣天水夕焰(访问1681次)
林崎笑雪为了忘却的记忆——纪念蜀汉后期杰出将领姜维(访问1448次)
林崎笑雪来自蜀汉延熙二年冬的回忆(访问1410次)
秋风渭水诸葛亮和姜维-不尽的遗憾(访问1248次)
李牧前世的无奈,今世的叹息——写给伯约的诗(访问1241次)
水佩风裳秋殒(访问1231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