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星星的家--你好,北极星的精灵__见山楼·忠王李秀成纪念
星星的家--你好,北极星的精灵

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下)

罗尔纲

  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下)
  
  丁曾国藩中了计
  
  (一)曾国藩因何中计?
  
  现在我们要谈到曾国藩的中计。或许有人会说,曾国藩是第一号反革命巨头,他怎么会中李秀成的计?根据对曾国藩的情况分析起来,他之所以中计,是有着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原因,而决不是偶然的。
  
  先说主观原因。第一、胜利冲昏了曾国藩的头脑。用兵须胜而不骄,曾国藩却是打了胜仗就骄盈的入。九江之役,水师覆败,差一点给太平军活捉去,就是由于“屡胜而骄”的缘故。现在攻陷天京了,“耳中所闻,无非吉语,纸上所见,无非谀词”,他更骄盈得不得了。他在两军相对时由于骄盈还打大败仗,而况这时已把李秀成捉到,根本不再把李秀成放在眼里。因此,他把李秀成的深谋秘计,看成是“反复重沓,献谀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之一命”,这就不能不使自己失却了警惕性。第二、曾国藩早做了百万太平军同时“归降”的大梦,所以李秀成的“招齐章程”,正迎合着他的梦想。第三、曾国藩是一个喜谀易受骗的人,李秀成在自述中满纸对他恭维,那些糖衣炮弹,恰恰是打中他的要害而使他受了骗。第四、曾国藩不知用奇谋,所以他遇到专以智取的李秀成跟他暗中斗智的时候,便不能不败于李秀成之手。第五、曾国藩性钝见事迟,到他发觉时,已经来不及了。
  
  再说客观原因。第一、曾国藩与清朝皇帝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他在攻陷天京之后,就把应付皇帝提到第一位,而对首都已经倾覆的太平天国军事就存有早日了结的想望。李秀成的“招齐章程”正符合他的想望,因此,就使他中了李秀成的计。第二、曾国藩的军队,盛暑鏖战,攻陷了天京,又把天京枪光,发了大财,兵将都不愿意作战,作为统帅的曾国藩就不能不迁就他们。因此,曾国藩听了李秀成说的幼天王定然被杀和湖州、广德军队不攻自遁的话就容易入耳,从而就中了计。
  
  总之,主观原因便曾国藩不知道李秀成是用计,客观原因又使曾国藩不得不中了李秀成的计。
  
   (二)曾国藩怎样中计?
  
  曾国藩信了李秀成说幼天王“定言(然)被杀矣”,他没有派兵去广德、湖州追击。他信了李秀成说广德、湖州军队即可不攻自遁,他不但没有派兵前去会攻和截断入江西的路,而且要把正在向广德、湖州进攻的李鸿章军队调去皖北。他还认为李秀成“招齐”的话可采,向皇帝和有关方面初步提出。曾国藩是全部中了李秀成的计。
  
  先说曾国藩中李秀成掩护幼天王的计。曾国藩于阴历七月初六日杀害了李秀成,第二天,就照李秀成的话报告皇帝,说幼天王“必死于乱军,当无疑义”。七月初九日曾国藩始接到幼天王入广德州的情报。他在当天写信给他的儿子曾纪泽说:“伪幼主有逃至广德之说,不知确否?”他对情报采取怀疑的态度。先是七月初六日,左宗棠把幼天王到广德入湖州的消息向皇帝奏报。七月十四日清廷接曾国藩奏报,以为幼天王已死,举朝铺张扬厉,正议上两宫皇太后徽号,要颁诏宣告天下,举行大典。第二天,左宗棠奏报到,知幼天王实未死,已到湖州,十分着急,立刻取消大典,并以六百里谕令钦差大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督办江西皖南军务杨岳斌、江苏巡抚李鸿章、江西巡抚沈葆帧等,将幼天王等悉数歼除,不准旁窜皖南,以为江西后路之患。七月二十五日曾国藩在从南京回安庆的船上接到这道谕旨。他对皇帝命令他将防范不力的员弁从重参办及向皇帝报告幼天王到湖州消息的左宗棠都感到气愤。七月二十九日,他奏复皇帝还不相信幼天王尚存,认为还要等待访查明白。而他对向皇帝奏报消息的左宗棠则认为是故意倾陷他,因此,他在奏章中极力痛诋左宗棠。但是,事实不待访查,而幼天王已经到了江西,举国都知了。于是曾国藩老羞成怒,从此与左宗棠绝了交。关于这一件事,据曾国藩门生薛福成说:“世之议者于曾、左隙末之事,往往右左而左曾。”当时反动统治舆论为什么帮助左宗棠而反对曾国藩呢?就因为曾国藩中了李秀成的计,认为幼天王已死,没有向广德、湖州追击幼天王。
  
  说曾国藩中李秀成掩护广德、湖州军队向江西进军的计。广德东达湖州,西通东坝,北接建平,乃当时安徽、浙江、江苏三省枢纽,为太平军来往要道。曾国藩早已知道广德的重要。当时军事形势是,太平天国已不能再守苏、浙,必须转移江西、湖北,而清朝则必须在苏、浙地区消灭太平军,不使入江西过湖北。李鸿章同治二年十二月初七日复吴仲仙漕帅说:“金陵、杭州如即收复,上窜江、楚,亦成不了之局。廷议可暂缓克复金陵,而必欲聚歼悍族,识虑甚远,恐力量终不及耳。”清廷这一个对策确实十分狠毒。李鸿章所论不是患湖州太平军不他去,而是“且正要遮其他窜,防其溃决”,正是对清廷这一对策作了说明。曾国藩在攻陷天京前两个月复恽次山中丞信说:“浙江之‘贼’窜皖南者,仍络绎于徽、歙、婺、绩之间;窜江西者,已蔓延于广、玉、弋、贵一带。将来湖州果克,冲出之‘贼’,舍江以外,亦复别无去路,为患方长。”据此,曾国藩又不是不明了湖州太平军必将向江西转移,与太平军入江西后发展的形势的。早在同治三年正月初二日,皇帝已经命令他进攻广德了,那时是无兵可分,那是没得说的。而到攻陷天京后,曾国藩有五万大军在南京。他为什么不派兵去进攻广德、截断湖州太平军的出路呢?就因为他中了李秀成的计,相信广德、湖州太平军是一支败兵残将,再没有什么善谋计算,也毋须截击,就会自行逃走的。因此,他没有派兵前去。七月初二日,他把李秀成的话告知左宗棠说:“据伪忠王供,湖州、广德之‘贼’,均可不击自退。”
  
  七月初七日,他又向皇帝奏说:“据李秀成供,湖州、广德之‘贼’,即可不攻自遁。”
  
  曾国藩不但不派兵去进攻广德、湖州,在七月初二日还要把正在向湖州、广德进攻的李鸿章部淮军调去防皖北。他给李鸿章信说:“湖北之‘贼’,尚在黄岗、麻城一带,终当入皖。拟请雄师北渡,肃清淮南北各属,以保珂乡,亦即以卫苏疆。”
  
  这时候,左宗棠军队已被太平军打败,军营被围,李鸿章派了四个将领带兵去救还抵敌不住,正要把全部兵力开上前线增援,而曾国藩却要把全军调去淮河南北。那里并无太平军,只是为着预防驻屯在湖北黄岗、麻城的太平军入境的布置。七月初六日,李鸿章把广德、湖州前线军情告知曾国藩,拒绝调往皖北。七月初九日,曾国藩接到李鸿章复信。同日,他又接到幼天王入广德的情报。七月初十日,他再接到六月二十九日皇帝命令他即派兵进攻广德,勿稍延缓的谕旨。他在十三日夜里,在应办的事十四项里面,才记有:“留万五千人作游击之师,中秋后进剿广德”一项。七月十四日,他复李鸿章信也同意了不调淮军过皖北。同日,他又接到左宗棠报告幼天王入广德,请派兵进攻的信。但是,这时候曾国藩对幼天王果否尚存仍在怀疑,对广德、湖州太平军的势力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没有采取紧急的措施。到七月二十五日,他再接到皇帝命令多拨精锐派得力将领统率赴广德攻剿的命令,才派定进攻广德的队伍。而在三天前,太平军已从湖州撤出。就在曾国藩派定队伍这一天,湖州太平军已到广德会师,立即向江西进军。曾国藩中了计,麻痹了思想,到他要行动时已经是太迟了。
  
  再说曾国藩中李秀成“招齐”的计。七月初二日,他写信给李鸿章说:“据伪忠王供,……劝官军不宜多杀两广人,恐粤‘贼’势孤,而心愈固结,则军事仍无了日等语。”
  
  同日,曾国藩也把同样的话告知左宗棠。七月初五夜,曾国藩与李秀成讨论“招齐章程”,当面答应了李秀成。七月初六日,曾国藩杀了李秀成。七月初七日,他就向皇帝报告李秀成的话,并表示自己的意见说:“又力劝官兵不宜专杀两广之人,恐粤‘贼’愈孤,逆党愈固,军事仍无了日。其言颇有可采。”
  
  案这一段话,乃是“招齐章程”的概括;“招齐章程”乃是从这一段话提出来的具体条文。所谓“其言颇有可采”,就是说“招齐”的办法可行。只因为“招降”是与当时清廷企图在苏、浙聚歼太平军的决策抵触,所以曾国藩这时只是向皇帝及有关方面进行试探,并向皇帝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他还不敢明白地提出“招降”的建议。但是,不能说这个早就做了百万太平军同时“归降”的大梦的曾国藩没有中李秀成的计。
  
  有人说,曾国藩既中李秀成计,为什么他不留李秀成去办“招降”,却把李秀成杀了呢?考曾国藩六月二十三日在安庆上奏皇帝说:“臣国藩拜折后,即行驰赴金陵。李秀成、洪仁达应否献俘,俟到金陵后,察酌具奏。”他在六月二十五日赶到南京,当晚讯问了李秀成,第二天,写信给儿子曾纪泽就说;“伪忠王曾亲讯一次,拟即在此杀之。”曾国藩为什么讯问了李秀成就决定不献俘而即在南京杀害呢?这是因为怕李秀成到北京去会利用他与清廷的矛盾把他对皇帝的大欺骗揭穿出来。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记曾国藩向他商量,要即杀李秀成,不候旨。他与曾国藩都认为李秀成“甚狡,不宜使入都”。赵烈文的记载,暴露出曾国藩在南京不候旨而赶快杀害李秀成的真正原因。至于曾国藩怕李秀成到北京去揭穿他的大欺骗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抢光天王宫财宝一事。因为当时中外纷传天王宫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清廷正垂涎着这些财宝,到七月十一日果然由御史贾铎出面奏请饬曾国藩将天京所储金银查明报部备拨。而现在它们都给曾国藩的部下抢光了,放火灭迹,曾国藩却捏说幼天王城破积薪自焚去欺骗清廷。曾国藩到南京,一问李秀成就知道了真相。他怎能留下李秀成不杀呢!他杀了李秀成,灭绝了生口;他还可以假借李秀成之口编造出“讯问李秀成,据称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帑。伪朝官兵,向无俸饷,而王长兄次兄且用穷刑峻法搜括各馆之银米。苏州存银稍多于金陵,亦无公帑积储一处。惟秀成所得银米尽数散给部下,众情翕然。此外各私其财,而公家贫困等语”,去搪塞清廷。曾国藩的阴险毒辣,正在这里。因此,他就不能因为要“招降”而留下李秀成不杀。
  
  当日曾国藩对李秀成“招齐章程”向皇帝陈述了意见,皇帝对他这一个意见没有作表示。曾国藩向左宗棠、李鸿章进行试探,左宗棠有没有答复,我们还不知道。李鸿章却复信反对。李秀成这一颗“招齐章程”的香饵,敌人没有吞到肚里去。但就曾国藩本人来说,他却中了李秀成的计。
  
  (三)在这条苦肉缓兵计的掩护下所取得的效果
  
  李秀成在这条苦肉缓兵计的掩护下,究竟使太平天国取得些什么效果呢?那就是掩护了幼天王与广德、湖州太平军进入江西。
  
  掩护了幼天王进出广德、湖州地区,与掩护广德、湖州的太平军保卫幼天王进入江西,这就完成了天京失陷后首要的军事行动。因为太平天国在国家组织中用的是君主政体,建国十多年,天王逝世后,即由幼天王继承大位,所以只要幼天王存在,就可以维系人心,号召各方。沈葆桢在《席军生擒首逆折》里论其事说:
  
  “窃念洪福瑱黄口小儿,无足介意。惟洪秀全窃号十有余岁,流毒十有余省,遗孽犹在,则神奸巨憝,倚其名号,足以挥召群凶。臣诘洪仁玕以由浙入江意将何往。据供定议从抚、建合康、侍等逆,出湖北会石达开、陈玉成余党,踞荆、襄,以窥长安。不料汪海洋、李世贤业经官军剿遁,是以寻踪西行”等语。
  
  “臣查李世贤已入南雄,复回龙、定,击退后,又由粤境东趋;正海洋回犯宁都,迨偪入武平,又折窥汀界;湖北之‘贼’,亦舍英、霍,而入广济,无非思得幼逆,妄冀死灰复燃。……当幼逆遁至广昌,去康逆已间不容发。幸席宝田昼夜穷剿,追至石城,鲍超援宁都,克瑞金,使康逆无可容足,而幼逆辗转荒谷,十有余日,不为俄莩,卒就生擒。此皆列圣在天之灵,与皇太后上威福所致。东南大局,从此底定矣。”
  
  当幼天王入湖州后就定下全局大计,即到江西抚州府、建昌府会合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军,出湖北,与扶王陈德才军会师,踞荆、襄以图长安。当进入江西后,已入广东境的李世贤军即回师东趋,汪海洋军回攻宁都,陈德才军也从霍山、英山进入广济,都是为着要迎护幼天王而来。到他被俘就义后,太平天国失掉了这一面维系人心、号召各方的旗帜,长江南北大军遂被敌人分别消灭。敌人在幼天王被俘时,就预言“东南大局从此底定矣”,后来事实证明并没有错。由此可见幼天王关系太平天国的重大,也就可见李秀成这条苦肉缓兵计所取得的这两部分效果的重大。
  
  幼天王军覆被俘,是在江西石城县杨家牌之役。石城覆败,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英勇的统帅堵王黄文金不幸在刚刚向江西进军的途中就在安徽宁国县病死了,军队没有好统帅,就被敌人在江西打垮。黄文金是太平天国一员以英勇著名的大将,敌人最怕他,称他做黄老虎。甲子十四年春,苏、浙军队开入江西就粮食,特留他镇守湖州、广德,以保卫苏、浙、皖、赣四省的交通。他在湖州双打左宗棠、李鸿章,围了左宗棠的军营,打败了李鸿章的援军。当湖州、广德撤出时,在他统帅之下,军威振奋。到他死后,军队统帅的责任落到干王洪仁玕身上。洪仁玕没有军事经验,在军队里面又没有威信。这时候,后有追兵,前面都是敌境,处处被拦截。军队失去了英勇的统帅,军心就都散了。第二个原因,是待王李世贤等军队已经进入广东,湖州军队到江西后,寻踪西行,仓皇奔走,遂致为敌人覆败。
  
  假如黄文金不死,肯定不致有石城覆败,李世贤等军队虽已入广东,仍会顺利地取得会师。从石城之役来看,中午太平军还把追兵打败,到夜间,洪仁玕因战胜而麻痹,解除警备,遭敌黑夜劫营,措手不及,才致覆败,可见敌军并不是强兵。假如李世贤等军队仍在江西,则黄文金虽死,湖州军队一到江西就取得会师,也肯定不会有石城覆败。这样一来,湖州军队与李世贤等军队取得会师了,形势就完全不同了。扶王陈德才大军已经从霍山、英出入广济,再进便是长江北岸了。幼天王这一面号召太平天国军民的大旗,由李世贤大军高高举起,不但可以稳定北岸军心,不致有后来叛徒纷纷叛变,大军瓦解,陈德才服毒而死的事变,而且北岸大军既将接近江边,南岸大军也要设法向沿江推进,那么,虽然“招齐章程”最后这一步计没有成功,长江南岸大军在北岸大军迎护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达到完成渡江会师的目的。只要幼天王尚存,南岸太平军保护他渡了江会师,太平天国依然有个中心,军力依然完整,政权仍然集中,太平天国的形势就完全不同了。天京陷落,将不是太平天国的灭亡,而是太平天国复兴的起点了。
  
  黄文金的病死,与李世贤军队的入广东,都是意外的事变。正是这两件事变,才使得李秀成掩护幼天王,掩护广德、湖州军队向江西进军,失却了原来所预期的最后大目的。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这意外事变所产生的后果,就毋视了李秀成这条苦肉缓兵计所已经取得的掩护幼天王、掩护广德、湖州太平军进入江西的作用的重大。
  
  (四)清朝方面各种文件与外国侵略者报纸评论都说明曾国藩中了计
  
  以上从复杂、曲折、隐秘的事件里面,考明了曾国藩中了李秀成的计。我们说曾国藩中了计,是从事实提出来的结论,也是一件当时清朝方面各种文件与外国侵略者报纸所反映出来的或者是公开评论的事。
  
  第一件说明曾国藩中计的文件,是李鸿章给曾国藩的复信。这封信,就是李鸿章在同治三年七月初六日回复曾国藩七月初二日要调他的正在向广德、湖州进攻的军队去淮河流域以防太平军入皖,和向他试探“招降”太平军的意见的那一封信。李鸿章在信里说:
  
  “缘堵、辅诸悍党围攻浙军蔡元吉已旬余矣。蒋方伯援剿不下,左帅屡书告急,谓有句广德余逆入湖并窜嘉兴之意。郭、刘、王、杨四镇现甫由长兴进吕山,横截泗安、湖州中路。而‘贼’垒坚且多,未易尽拔,仍拟调守常州之张树声一军赴平望、南浔,与潘鼎新、刘秉璋两军并力东路,并分刘铭传守句、溧一军与南渡各营进规广德,与郭、杨等并力西路,皆以剿为堵,为节节进蹙之势,庶广湖各‘贼’夺气,而腹地不嫌空虚,卓见以为然否?尊谕欲令敝部赴淮南北各属。鸿章与刘铭传、张树声等亦有此志,似须湖州克后乃可派出。江、浙只此一隅孤立,而堵、辅尚无窜意,且正要遮其他窜,防其溃决, 左公已自信独力难为,鸿章敢少存畛域之见耶?……”
  
  “……军事似难即了,各路悍‘贼’计尚二、三十万,其头目凶猾善守能阵,稍一差池,便起波澜。粤人即不尽杀,放归亦无生理。”
  
  李鸿章军队正在广德、湖州地区作战,曾国藩却命令李鸿章把部队调去防淮河南北。李鸿章不从命。他告知曾国藩:湖州太平军已经把左宗棠军队打败,并且围困起来了,左宗棠屡次向他告急,他派去的四支救兵仍然吃不住!还要把分守常州、句容、溧水等地全部兵力开上去作支援。我是江苏巡抚,还不分畛域派兵去浙江救左宗棠,你是两江总督,广德是你辖境,又是钦差大臣,并辖浙江,湖州也是辖地,你现在有五万大军在南京,不派兵前来,已经不成话了。你还要把我派去的救兵调去淮河南北,是何道理!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荐主,又是上司。李鸿章不敢驳他,却忍不住用了“鸿章敢少存畛域之见耶”一句话,把曾国藩也刺得够伤了。曾国藩把李秀成劝他不要杀两广人的话告诉李鸿章。李鸿章知道曾国藩的用意。他在这封信中提醒曾国藩,太平军势力尚强大,办理“稍一差池,便起波澜”,他对曾国藩要做“招降”的打算,明白地提出反对。李鸿章这封信,说明了曾国藩不但自己不派兵去进攻广德、湖州,并且把在广德、湖州作战的李鸿章军队都要调走,还说明了曾国藩听了李秀成的话有要做“招降”的打算。曾国藩为什么要这样那样的做,那是因为他中了李秀成的计,上文已经考明。李鸿章这封信,正是说明曾国藩中计的第一个文件。
  
  第二件说明曾国藩中计的文件,是左宗棠的奏报。左宗棠在同治三年九月十五日奏报皇帝说:
  
  “前经提督衔总兵刘明灯搜获忠逆李秀成之子李士贵经臣饬提来省鞫讯,供……本年三月,由丹阳窜至广德,复来湖州与黄文金合股。六月间,幼逆洪福瑱自金陵缺口冲出,沿途除擒斩逃散外,至广德实有五百余人。内有伪养王吉庆元、伪扬王李名(明)成,即李秀成之胞弟,并李秀成之母及李秀成亲生两岁之子……该逆由湖州、广德、宁国窜至歙南、建口被擒。时洪幼逆及伪祐李远继、伪偕王谭体元、伪干王洪仁玕、伪扬王李名(明)成及李秀成母子已先渡河,以后事均不知道。……据所供各情,则李秀成所供广德之‘贼’,不击自退,并劝官军勿专杀两广之人,意在庇纵逆党,亦可概见。”
  
  案左宗棠据部将的报告说这个被俘的太平军是李秀成的养子忠二殿下,那是清将为着冒功而假托的。但这人是在建口被俘的人员中搜出,他大约是太平军中的一个将领。他说的话,据当时的事实和后来发生的事实考核起来却是实情。左宗棠根据这人所说幼天王与李秀成的母亲、胞弟扬王李明成和亲生儿子以及养王吉庆元等都到了广德,又与干王洪仁玕、祐王李远继、偕王谭体元等从湖州、广德向皖南进军等情况,与他所见湖州、广德太平军撤退时那种有步骤有计划的情况联系起来看,他了然于李秀成对曾国藩所说湖州、广德太平军即可不击自遁,及劝清朝不要专杀两广人,以免太平军势愈孤,而心愈固结,军事仍无了日的话,断不是替清朝设想,而实是要骗曾国藩,叫他不向广德追击,以保护幼天王和太平天国的兵将,俾湖州、广德军队得安全撤出向江西进军。所以左宗棠向皇帝奏报,作出了“据所供各情,则李秀成所供广德之‘贼’,不击自退,并劝官军勿专杀两广之人,意在庇纵逆党,亦可概见”的结论。不仅左宗棠是这样看法,当时人根据事实也都作出同样的结论。所以反动统治舆论对曾国藩因愤恨左宗棠向皇帝报告幼天王入湖州消息而绝交一事,都帮助友宗棠而反对曾国藩即由于此。左宗棠这一封奏报,是说明曾国藩中计的第二个文件。
  
  第三件说明曾国藩中计的文件,是《上海新报》评论。《上海新报》甲子(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清同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短评说:
  
  “前据忠逆李秀成口供称,伪干王洪仁玕、伪恤王洪仁政俱死乱军中。今阅上谕,始知忠逆狡狯异常,身在囹圄,犹朦混大宪,为幼逆等漏网地步。讵知罪恶满盈,万无逃脱之理。今将各逆首悉数歼之,想天下人心,无不称快者也。”
  
  案《上海新报》是外国侵略者出版的中文报纸,这篇短评是对本日新闻所载上谕在江西俘获干王洪仁玕、恤王洪仁政事的评论。又案《李秀成自述》没有说到洪仁玕、洪仁政死乱军中,而是说幼天王“定言(然)被杀矣”。《上海新报》的记者是把李秀成说幼天王的事误记为说洪仁玕、洪仁政的。但是,李秀成虽然没有说到洪仁玕、洪仁政死于乱军,却说了幼天王定然被杀,故其论据与论点仍然是一致的。这篇外国侵略者报纸的评论,对太平天国表示极度的仇恨,以太平天国首脑人物被俘而“称快”,评论李秀成“狡狯异常,身在囹圄,犹朦混大宪,为幼逆等漏网地步”。所谓“大宪”,指曾国藩。“朦混大宪”,就是说李秀成用计骗曾国藩,为幼天王等作掩护。尽管外国侵略者的评论用了多么刻毒的咒诅语词,但它说的正是曾国藩中了李秀成计这一事实。《上海新报》这一篇评论,是说明曾国藩中计的第三个文件。
  
  第四件说明曾国藩中计的文件,是同治四年二日翰林院编修蔡寿祺弹劾曾国藩纵幼天王的奏章。蔡寿祺这封奏章,现在尚未找到,此处系据李鸿章给曾国藩信,并参考赵烈文日记考出。所谓“纵”,也是反革命的语词,就是说曾国藩中了李秀成的计,没有派兵向广德、湖州追击,使得幼天王能到江西去。蔡寿祺这封奏章,是说明曾国藩中计的第四个文件。
  
  四、结论
  
  李秀成有没有降敌?有历史见证,已经作出肯定的回答了。
  
  李秀成没有降敌,为什么在自述里面说了那些自污自辱的话和向曾国藩提出“招齐章程”?经过我们考证,历史事实证明那些自污自辱的话和“招齐章程”,乃是一条苦肉缓兵计。
  
  我们说李秀成用苦肉缓兵计,我们说曾国藩中了计,并不是从一些迹象作出的结论,而是历史事实提出来的,清朝各种文件和外国侵略者报纸的评论暴露出来的。
  
  尽管李秀成的计策没有收到全部的效果,尽管李秀成的计策所收到的部分效果中途又流了产,但是,李秀成这一条计策却已经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广西人民出版社
  太平天囯史研究文选(1981.01)
原文 发表于《太平天囯史研究文选》  浏览:77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6/21 17:20:5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八)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七)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六)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五)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四)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三)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二) (收藏于2014/10/24 12:23:47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一) (收藏于2014/10/24 12:23:45
资 料传教士罗孝全到苏州谒见忠王的经过(收藏于2004/7/8 8:53:46
越剧《寒情》寒情:9.十步歌(收藏于2004/7/6 14:14:3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佚 名藤县四王——藤县太平天国“四王亭”的纪念(访问5855次)
资 料讨粤匪檄 #译文#(访问5855次)
佚 名太平天国占领嘉兴四年(访问4611次)
小灰驴儿太平天国大花钱(访问4402次)
华 强电视剧《太平天国》得失谈(访问4197次)
宋庆森关于李秀成之死(访问4083次)
张剑平新时期关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评价(二)(访问3971次)
张剑平新时期关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评价(一)(访问3904次)
荣孟源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访问3878次)
潘旭澜对“太平天国”称号的反驳(访问357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26 21:32:4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25 12:46:3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0/19 15:47:34
陈华海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5/13 11:26:37
一笑而过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5/11 9:57:3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