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星星的家--你好,北极星的精灵__见山楼·忠王李秀成纪念
星星的家--你好,北极星的精灵

新时期关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评价(一)

张剑平

  论范文澜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价值——兼论新时期关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评价
  作者:张剑平(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摘要]《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及《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是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著述,这两部著作以其强烈的服务于现实意识,曾深刻地教育了中国广大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应时之作,其科学性是不可否认的,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的创立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分析了这两部著述的科学性,结合新时期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和曾国藩评价中出现的偏差,说明了应如何认识和正确评价范文澜这两部著作以及怎样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等有关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是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心之一。范文澜太平天国史研究集中于四、五十年代两个阶段,四十年代的著述以《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为代表,五十年代成就集中表现在太平天国两次纪念文章及范文澜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的几篇论文中。这些著述今天已成为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著作,新时期以来,在党中央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推动下,史学界进一步拨乱反正,打破禁区,对太平天国史进一步研究,对曾国藩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这有利于学术的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对太平天国和曾国藩作了不适当的评价,对范文澜关于太平天国革命和曾国藩的评价予以简单的不恰当的责难。因而对范文澜有关这一方面的论述及其其价值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这一研究,不仅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范文澜及其史学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如何认识和正确评价初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成就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对该问题试作一探讨,以求正于学界。
  
  一、范文澜太平天国史著述的科学价值
  
  太平天国史研究一般以1906年刘成禺出版的《太平天国战史》为开端,其后较系统的反映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著述有:王钟麟的《太平天国别史》(1929上海商务印书馆),李一尘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1930上海光华书局),张霄鸣的《太平天国革命史》(1932上海神州国光社),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陈安仁的《太平天国革命战史概论》(1938长沙商务印书馆),在范文澜之后又出现了胡修文、宋宜和华岗的通论性著作。其中张霄鸣和李一尘的著述注重史料的解释,使用了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但这些书正如朱谦之所言“均理论多而事实少,只知有史料之解释,而不知从事史料之搜集,只知有马克思主义而不知有孙中山主义,即在马克思主义中,也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缺点很多”[1](21)真正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国革命史始于恽代英,他的《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是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史的开创之作,本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革命的性质都给予科学的分析;之后,李平心、张闻天、杨松在他们的论著和论文中都对太平天国革命给予马列主义分析和高度的肯定。在延安,范文澜正赶上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有关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重要论著发表的大好时机,加之参加了系统的整风学习,已撰写了《中国通史简编》古代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都已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于是在自幼就对秋瑾等反清革命志士非常崇敬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结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性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写出了《太平天国革命史》,结果后来居上,取得了比前代及同时代学者更大的成就。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在延安完成了《中国通史简编》古代部分之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安排,1943年就全力投入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的写作。[2](P.7-8)为纪念洪秀全这位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者的功绩,范老撰成的《中国近代史》书稿“太平天国革命”一章的“引言”和前三节,在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4月25——30日连载,随后,延安新华书店印出单行本《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解放日报》最初发表时称《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初稿)》,《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编入第三章时称“太平天国革命”,1949年天津知识书店出版时称《太平天国运动》,该书以延安版为底版,仅有引言和前三节的内容,1948年香港新民主出版社的版本较为完整,除引言和完整的六节内容外,另附录华岗的“太平天国反清战争的战略研究”。解放战争时期,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一版再版,范老关于太平天国的论述,成为广大干部官兵和广大群众汲取历史上革命经验教训的精神食粮。五十年代,范老对太平天国运动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在纪念金田起义100周年和太平天国起义105周年之际,又先后发表文章,论述了太平天国革命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失败的原因及其性质等有关问题;在《中国近代史》第7版中,又对原来的《太平天国革命》一章作了增订,加上了“太平天国时期的世界形势”一节;在论述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时,范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这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对这部撰就于战争年代的著述,范老最初发表时就指出“观点、方法以及材料的审核、篇章的组织,缺点错误是不会免的”,因而恳切“要求同志们从各反面批评它,帮助我改正,二稿三稿四稿直到近乎定稿”。[3]正由于此,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出版时,在《解放日报》已发表的部分书稿的基础上,又发表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太平革命的余波,反革命破坏下的中国社会三节,五十年代又撰写了“太平天国时期的世界形势”,从而比较完整的反映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历史。尽管范老对这部近代史并不十分满意,曾力图将它“整部拆散,按照近代历史发展的阶段,重新编写”[4],但由于忙于《中国通史简编》的改写和领导新中国史学界的工作,因而直到他去世时仍未能实现这一愿望。尽管如此,今天来看这部著述,它的科学性仍是不可忽视的,该书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应时之作,其科学价值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分量较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专史。1955年定稿的《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太平天国革命”共分九节:第一节绪言,第二节太平天国时期的世界形势,第三节太平革命准备时期,第四节太平革命胜利时期,第五节天国建设诸问题,第六节太平革命衰败时期,第七节太平革命失败的原因,第八节太平革命的余波,第九节反革命破坏下的中国社会。包括了太平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全部论述浑然一体,在《中国近代史》中成为完整的一章,抽出来自成为一本部头较小的太平天国通史。从作为一部《中国近代史》的视角来看,李平心的《中国近代史》尽管有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创之功,然而分量上没有范著大;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来看,恽代英、张闻天的著述在专章的份量上也不如范老的著述丰满;作为一部曾广泛发行的马克思主义《太平天国史》专著,华岗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问世于1949年,由此可见范老的太平革命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革命史,范文澜首先正确地说明了太平革命的性质。一反封建统治者称太天平军为“长毛”、“发逆”的反动说教,他对太平革命志士予以高度的赞扬,如说“北征军勇敢坚决,血战两年,全部战死,真不愧为革命战士,民族英雄,虽然战败,连曾国藩也惊叹它的‘坚韧不屈’。”[5](P21)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范文澜揭示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必然性及合理性,他说:“满清官僚政治的黑暗,农业生产的摧残,足够证明人民要求革命的正当了。……这样一具残暴腐败的统治机器,只有对满洲贵族、汉奸、地主、外国侵略者有存在的必要,从人民方面看,除了捣毁它,再没有自救的道路。”[6](P77)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予以高度的颂扬,阐发了这次革命的地位及其意义,他说“太平革命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自从太平天国革命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陈胜、吴广以下数千百次的旧式农民起义,面目为之大变。太平革命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大事件,与五四运动同为一百年来历史上两大转变时代的标志,它的光荣成就永不会磨灭,它的伟大精神在继续和发展”[5](69)。
  
  其次,范著《太平天国革命史》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及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近代史的科学论断作为理论指导。如在绪言中范老指出:“自从南京条约订立,五口通商,中国以半殖民地的资格,进入世界市场了。……鸦片战后,又加外来的资本主义的剥削,这种新式剥削,破坏了中国手工业,使数千年来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合成一体的社会机构开始在某些地区开始区域瓦解。”[6](P73)这些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和外国侵略的后果的正确表述,显然是以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及《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有关论断为根据的;关于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和意义的论述,同样贯穿了马克思的论断,“商品、基督教、大炮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整套工具。基督教装着伪善的面貌,另一面貌是狰狞地开放大炮,总目标在畅销商品,主要是鸦片。马克思说:‘历史之所以需要麻醉中国人民,为的是把他们从历史的愚昧状态中唤醒起来’。的确,鸦片使中国统治阶级愈益腐烂,对中国人民却‘不曾发生催眠的作用而倒发生了惊醒的作用’。太平运动采取基督教某些教义作为反封建思想的根据,这也是因鸦片而惊醒的一种表现。”[6](P79)关于太平天国革命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也采纳了马克思的论断,认为“揭开这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就是马克思称为‘处于社会革新的前夜’的太平革命。”[6](73)
  
  第三,除运用马克思和毛泽东的有关论断外,更重要的是范老自觉的运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具体分析太平革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建的科学的结论。为阐发太平革命爆发的经济原因和社会根源,他列举了鸦片战争后英国纺织品和鸦片输入中国逐年增长的具体统计数据,由此说明英国工业品和鸦片的输入,造成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的逐步破坏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主要使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剥削的更趋残酷和统治阶级官僚政治腐败加剧,由此必然导致人民更大规模的反抗出现,太平革命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发生的。为说明太平革命的性质,范老详细地分析了参加起义的各个阶层及七位主要领导人的阶级成分。关于太平革命的性质及爆发的原因,范老指出:“洪秀全倡导的太平革命运动,是中国广大穷苦人民反官绅地主富商高利贷一切封建剥削制度的产物,同时它又是英国大炮的产物”;关于洪秀全的革命纲领的实质,范老也提出了自己明确的看法“秀全生长在国际市场的广东,通过基督教接受了某些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与人民反封建剥削的实践要求结合起来,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周礼制度,形成一套特殊的上帝教义,其中包含着民主的内容,主观上有共产主义的空想,客观上正是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反映。”[5](P29)关于太平革命纲领与宗教的关系,范老也作了科学的说明,认为“政治上经济上两大平等,是在封建压迫之下困苦不堪的广大人民主要是农民迫切要求,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救世醒世两篇论文,拨去它的宗教外衣,就可以看出它的民主主义思想的本质,太平革命运动就在这个平等思想推动之下壮大起来”,“在迷信神权王权的社会里,给人民一种勇气敢于反对偶像阎罗妖及皇帝,不管勇气的来源出于宗教迷信,到底起着革命的作用。……醒世救世觉世三篇的制成,奠定了太平革命的理论基础。后来同盟会倡导三民主义,远源也是这三篇”,这既正确地说明了太平革命纲领中宗教的实质,也有力地驳斥了一些人提出的太平革命是一场宗教战争的说教。[5](P3--5)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范文澜力图用马列理论分析和说明太平革命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尽管对马列理论的运用还不十分娴熟,但由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因而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第四,注重从革命战略的高度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范老注重探讨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他以天京事变为界,将这次轰轰烈烈的革命划分为胜利和衰败两个阶段,胜利时期又分为飞跃和停滞两个阶段,衰败时期历经了防御和困守两个过程,以军事形势分析太平革命的发展,是建立在太平天国十四年一直处于革命和战争的客观形势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科学的认识,这种划分使读者容易把握复杂的历史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治史风格,也有利于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范文澜一方面对太平革命高度的颂扬,另一方面也严正批评和深入地分析了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对导致这场轰轰烈烈革命失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太平天国的军事战略予以深入地分析,指出:“从飞跃到停滞,完全由于领导集团裂痕的加深与战略指导的错误,满清方面却因此获得重新调度反革命力量的机会”[5](P14)“南京的攻克,自然是革命一大胜利,但还不是满清的致命伤。……如果此时天王东王率主力军乘大胜余威,长驱北上,满清措手不及,除仓惶逃遁,决无他途可走,全国反革命失去满州主子,就是最凶恶的曾国藩,也无法组织湘军。可惜洪、杨对这一计划是动摇的,……这个战略上的最大失策,成为太平革命失败的决定因素之一。”[5](P16--17)“要剿灭满清必须北征,要巩固南京必须西征,要断绝满清财源必须东征,太平军处置三方面军事基本上是失败了”[5](19)“如果太平军不因宗教偏见,派兵援救起义军(即小刀会,笔者注),确实占领上海,外交上(当时英美声称中立)财政上都有极大的便宜,满清后来也不能组织淮军常胜军,战略可能发生另一面貌”[5](26)范老在对石达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肯定的同时,也严厉地批评了他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认为石达开的出走,导致太平革命最终遭受更大的挫折和失败。在对太平革命战略失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范文澜进一步概括出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主观方面,主要由于领导方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归纳起来,有宗派思想、保守思想、安乐思想三种。”[5](69)“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太平军领导集团的腐化分裂,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具体而言,“太平军一坏于杨秀清的专擅跋扈,再坏于韦昌辉的疯狂屠杀,最后坏于洪秀全的任用私人,尤其是最后一坏,历时较久,祸国的军令政令迫使太平军逐步削弱以至溃灭。”[5](P43)“失去北征这个机会,太平天国不可能取得胜利,原因是:第一,满清统治阶级与外国侵略者逐渐结合,反革命势力壮大起来,力量超过革命势力。第二,那时候中国不曾有进步阶级的存在,农民阶级不得进步阶级的领导就无法负担民主革命的任务。”[5](P74)范文澜从历史及现实的可能性出发对太平革命战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经过八十年代史学界的再次讨论,重新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和接受,这一事实也证明了范老著述的科学性。范文澜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分析,既站在对这场革命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又从如何推动现实革命运动的迫切需要出发,因而他对太平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真正做到了求真与致用的高度的统一,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第五,全书资料翔实,立论正确。据统计,范著《太平天国革命史》共引用资料18种,理论方面有马克思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及《资本论》;外文资料有(英)呤利《太平天国外记》、《扬子江日记》、《英公使给太平天国的信》、《英洛勃斯克给香港日报的通信》、(英)吴士礼《太平天国天京观察记》,瑞典人韩山文的《太平天国起义记》;所用太平天国领导人的第一手材料有《李秀成自述》、《赖文光供词》、《洪大全供词》,还有《陈玉成致马融合等谕》、《陈玉成致扶王陈得才等书》;反面人物的材料有曾国藩的四道奏折,张德坚的《贼情汇编》、祁锦藻的《贼情访闻记》及向荣的《奏报太平军情》;后人著述有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太平天国野史》、《太平军纪事》。在当时延安艰苦的条件下,范老能搜集和采用这么多资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范老当年所选用的绝大多数史料是可信的,有些甚至是十分珍贵的,比如《李秀成自述》经罗尔纲历经大半生考证,其可信性今天已确信无疑;曾帮助过太平军并多年生活在太平天国辖区及军中的英国军官和商人的呤唎,他的所见所闻的可信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其历史观基本上也是正确的。对太平天国的敌人的记载材料,范老经过分析后也予以利用。建立在多方面的可信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和毛泽东有关太平革命及中国革命的科学论断,范文澜对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做出了科学的论述。
  
  解放后,范老对四十年代的论述作了进一步的补充。首先,他把太平天国革命放在当时的世界历史大背景下加以认识,在《中国近代史》中专门撰写了一节“太平天国时期的世界”,这就使人们对这次受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爆发的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既有助于进一步论述太平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的必然性。其次,在阐述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题时,范老进一步论述了太平革命为什么从两广爆发,为什么大起义的领导者不是落后的天地会,也不是更落后的白莲教,而是比较先进的拜上帝会,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在长江流域得到发展的原因。[7](P121--122)这就使人们对太平革命爆发的原因极其历史背景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过去论述太平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过于简略的弊端,这正是范老学术力求精益求精的具体表现。再次,范老对太平天国的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作了进一步地分析,认为这一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太平天国的土地纲领要求根据新的原则,重新分配土地财产。纲领提出消灭地主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使得农民获得土地,解除封建压迫,这是完全合乎当时农民的要求的。因此,这种主张是完全革命的。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他们企图把小农的土地所有制巩固起来,这在实质上是带有反动性的。……这种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它的反动性质是显然可见的。”[8]尽管如此,范老仍对《天朝田亩制度》给予高度的肯定。他说“太平天国的土地纲领,正是这种比较彻底的土地纲领,在中国资本主义还未发展的年代里,不管太平天国革命领导者的主观愿望如何,太平天国革命在客观上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前途。所以按照太平天国所处的历史条件,农业社会主义的主张,进步的一面还是主要的”。[8]不管我们今天是否同意范老这一看法,但我们不能不为他这种历史主义的态度及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所折服。
  
原文2002-4-26 发表于“国学网”  浏览:388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6/14 16:05:2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八)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七)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六)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五)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四)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三)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二) (收藏于2014/10/24 12:23:47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一) (收藏于2014/10/24 12:23:45
资 料传教士罗孝全到苏州谒见忠王的经过(收藏于2004/7/8 8:53:46
越剧《寒情》寒情:9.十步歌(收藏于2004/7/6 14:14:3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 料讨粤匪檄 #译文#(访问5832次)
佚 名藤县四王——藤县太平天国“四王亭”的纪念(访问5813次)
佚 名太平天国占领嘉兴四年(访问4593次)
小灰驴儿太平天国大花钱(访问4380次)
华 强电视剧《太平天国》得失谈(访问4161次)
宋庆森关于李秀成之死(访问4069次)
张剑平新时期关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评价(二)(访问3950次)
张剑平新时期关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评价(一)(访问3888次)
荣孟源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访问3863次)
潘旭澜对“太平天国”称号的反驳(访问356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26 21:32:4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25 12:46:3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0/19 15:47:34
陈华海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5/13 11:26:37
一笑而过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5/11 9:57:3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