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星星的家--你好,北极星的精灵__见山楼·忠王李秀成纪念
星星的家--你好,北极星的精灵

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中)

罗尔纲

  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中)
  
  三、历史事实证明李秀成自述那些自污的话和向曾国藩提出招齐章程乃是一条苦肉缓兵计
  
  甲李秀成在什么条件和形势下行使这条计?
  
  历史事实否定李秀成降敌的说法,也证明了李秀成向曾国藩提出“招齐章程”是一条苦肉缓兵计。
  
  为什么叫李秀成这一条计策做苦肉缓兵计?因为李秀成先在自述里故意自污自辱,以示信于敌人,其目的是要使敌人暂缓进攻,使太平天国得有时间实行早已定下的踞西北以图中原的大计,所以叫做苦肉缓兵计。
  
  我们首先要讨论有何历史条件使李秀成用这条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每一次农民起义,都好似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封建统治者知道只用武力镇压是不行的,同时,要用招降去瓦解农民起义。这就是封建统治者对付农民战争的剿抚兼施的政策。
  
  在农民起义方面,每当极度艰危的时候,起义农民也就常常利用伪降的策略去钻封建统治者的空子,在渡过难关之后,抓紧时机,又再度向封建统治者进攻。与曾国藩同样凶狠的反革命巨头胡林翼曾经再三论过招降的事,他说:“讨‘贼’之策,不可全恃招降,兵强则降,‘贼’至又降‘贼’。”又说:“招降之手段,惟汉光武、唐太宗之时之将帅能之,下至宋世宗汝霖辈已不免竭蹶矣。”他还加以解释说:“招降之事,才大力量大,乃可行之,如汉光武之时,唐太宗之力,则指挥自如,群雄听命于上,则群奸自敛手于下,下此则宗汝霖之留守汴京,偶一行之,然已万分吃力。”这就是说,封建统治者必须掌握绝对的优势才。能招降,中国历史上只有汉光武、唐太宗曾用招降瓦解过农民起义,此外无不反为农民起义军所利用。所以李鸿章有“受降如受敌”的说法,胡林翼也有“招降之祸,必有奇变”的话,他又论胜保“一意招降,此非‘贼’降,乃降于‘贼’耳”。但是,封建统治者虽明知如此,却仍被迫不得不招降。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不少的农民起义军在穷蹙[cù促]的时候,利用伪降以取得重振旗鼓的机会。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便经过两次伪降,在招抚的幌子掩护下,渡过了难关,最后终归倾覆了明皇朝。
  
  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农民战争。封建统治者也同样用剿抚兼施的政策来对付太平天国。清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三日,正当清军向天京、江苏、浙江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清廷颁布招抚的渝旨,命令江、浙各督抚将渝旨刊刻,各路张贴,企图剿抚兼施,双管齐下去瓦解太平天国。而在这一年二月,曾国藩就已经说了用招降瓦解太平天国的梦呓。到清廷颁布招抚谕旨后,他又在这年八月,从安庆派人带了一封招降书到苏州去要招降李秀成。
  
  李秀成就是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这种条件之下,所以才会有用“招齐章程”的计策去哄骗曾国藩。
  
  使李秀成用这条苦肉缓兵计,有历史条件,也有当前的形势。当天京失陷时,太平天国大军由扶王陈德才统帅的驻在湖北麻城,由侍王李世贤统帅的入江西就粮,在广德、湖州两地还由堵王黄文金统帅一支精兵扼守,以保卫苏、浙、皖、赣四省的交通。天京守军不过一万多人,牺牲的不多。所以天京失陷,太平天国的兵力是没有什么损失的。李秀成所问敌人那一句“天下遂无事耶”的话,正反映出了他的心中有数。而从为着去打动曾国藩而举出的“捻匪作乱”一事看来,知道他对当时捻党斗争的新形势也有着清楚的了解。
  
  另一方面,从反革命方面的兵力看,李秀成多年以来,就藐视曾国藩的湘军“全不能战”。李秀成对新起的李鸿章淮军也同样藐视,他指出苏州等地的失陷,“非算李鸿章本事”。而早在天京陷落前一两年,湘军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情况,高级军官克扣军饷,下级军官和士兵普遍组织哥老会与高级军官对抗。在天京陷落前两个多月,湘军发生抢劫粮台的事,当时湘军内部已经不稳,曾国藩惶惶然感到恐惧。这种显著的情况,在注重间谍工作,情报灵通的太平天国,作为最高统帅的李秀成肯定是知道的。
  
  总之,当前的形势对太平天国革命仍然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当时天京失陷,不待说对分驻各省军队的震动却是极巨大的。摆在李秀成面前的问题,就是要稳定人心,和使各地军队集中起来,得到统一的指挥。要稳定人心,就首先要掩护幼天王。要使各地军队集中,就首先要掩护广德、湖州军队的安全撤入江西,进一步还要使敌人暂时停止攻击,然后长江两岸军队才得乘机迅速完成会师的任务。
  
  李秀成这一条苦肉缓兵计,就是根据这样的一个当前的形势决定的。后来幼天王到达湖州,就决定即刻进行去江西、出湖北、会师取西北的军事行动,实行半年前李秀成要行的大计。这又可见李秀成这一条苦肉缓兵计,乃是从实际出发,并没有幻想。
  
  乙李秀成如何进行这条计?
  
  李秀成进行计策,利用受讯问的机会。沉着机警的李秀成,从敌人的讯问中,特别是从曾国藩的亲自讯问中,看出敌人的愿望,知道要向敌人怎样进行计策。他又抓到写自述作为用计的手段。
  
  李秀成首先要掩护幼天王。曾国藩向他查问幼天王下落,他就以一定已经被杀答复。他写自述写到突围出天京时,又加以铺叙,把定然被杀的情由,一层层地阐说,就使得曾国藩更加深信。其实,当天京突围时,李秀成舍死领头冲锋。到冲过敌人营垒后,李秀成把军队分为两队,前队保护幼天王急走,李秀成领后队以拒追兵。突围时在初更,至四更曾国荃接报,始派马队去追,仅追上后队,前队已去远。李秀成是十分清楚的。
  
  李秀成预料到幼天王到达广德州后,消息就一定会传出来的。果然,在他就义后三天,曾国藩就接到情报。他为着要拉曾国藩的后腿不向广德、湖州追击幼天王,也为着下一步计策生效起见,所以,他虽然一面说幼天王定然被杀了,但另一方面却放着活结,在“招齐章程”十要里,特专立一条说:“查幼主果能到外,再有别样善谋,又再计效(较),此人必不能有了。”这样,就使得曾国藩不疑心他。这是李秀成用计十分稳重的地方。反革命巨头李鸿章论过他“谋狡而稳”,我们正可以从这些地方去认识李秀成。
  
  李秀成给幼主打了掩护,他还要给将要保卫幼天王向江西进军的广德、汹州军队打掩护。他乘着曾国藩向他讯问,就对曾国藩说广德、湖州的军队不用去打它,就会逃跑的。以“进军”说为“逃遁”,以“强兵”说成“不攻自遁”的“残兵”。这样,既可以使曾国藩发生错觉,掩护了广德、湖州军队的向江西进军,又可以取得曾国藩的相信,为下一步计策做了地步。李秀成跟敌人斗智正在这些地方。
  
  李秀成计策最后一步是要用“招齐章程”使长江两岸太平军得在“招抚”的掩护下,取得机会以完成会师的任务。就当时军事形势来看,长江以南的太平军,大部分已在江西,广德、湖州军队即将入江西。长江以北的太平军已驻军湖北麻城。太平军要会师距离并不远。清朝军队以攻陷天京的曾国荃湘军五万人为最大的一支,这时已成为“强弩之末”,左宗棠湘军是一文屡遭败北的军队,另一支是李鸿章淮军。这三支军队都在长江下游。在长江上游的有鲍超霆军,因克扣军饷最厉害,故内部矛盾最尖锐,士兵和下级军官不肯卖力。因此,清朝没有陆军可以阻止太平军会师。至于清朝水师,在长江两岸都有太平军架起大炮对它控制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阻止南岸太平军渡江会师。不过,当时长江南北的太平军距离虽不远,但都不在长江两岸,一边要渡江,一边要接应,军队就得集中、开拔,既要抓到可乘的机会,还要有一定的时间,这肯定是有困难的。因此,为着取得机会,取得时间,以完成横渡长江会师的艰巨任务,就必须打掩护。李秀成的“招齐章程”,便是估计了这一种军事形势而提出来的。
  
  李秀成向敌人提出“招齐章程”,经过极曲折的途径,运用非常委婉的文笔。他先向曾国藩献谀,陶醉了曾国藩,又向曾国藩谈气数,麻痹了曾国藩,再装模象样地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受命运摆布的可怜虫,而今甘心情愿,悔过赎罪。他说主死国亡,他不能卫国,又使部队扰乱民间,都是他的罪过。他要“保民为乐”,把部队收齐回来,为百姓做完这件事,得完了心愿而后死。他说内讧后人心早有散意了,只因为清朝不赦广西人,故团结至今。如果多杀两广人,则越加团结不散,军务永无了期。现在应该特赦两广人,各省人俱赦,用仁爱为刀而平定天下,不可以杀为威,杀之不尽。他说得这样娓娓动听,说得这样入情入理,曾国藩不由得不入他的彀中。
  
  李秀成还向曾国藩提出“要防鬼反为先”,叫曾国蒲转移目标,同时暗示曾国藩“要防鬼反”的前提,在于“能收复此等之人齐来,免大清之患再生”。这也使曾国藩不得不投到他的“招齐章程”的网罗里去。
  
  到李秀成就义那一天,曾国藩派幕僚李鸿裔去告知他。李秀成听了,叫李鸿裔回去告曾国藩说:“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愿图报。”这是一条用软计做成的绳子。他直到临就义前的一刻,还用这条绳子紧紧地拉着曾国藩的鼻子走。
  
  丙对理解李秀成计策的一些要点和事例
  
  李秀成的计策是隐秘的,深藏在浮在表面的现象里面。它又是曲折的,不是一条直线似地显现出来的。因此,要理解它,必须探微索隐,阐幽发潜,除了在上文已经说明之外,还得把对李秀成计策有关的一些要点和事例说说。
  
  要理解李秀成这一条计策,在他被执后某些行为里是很值得注意的。第一件是隐瞒湖州、广德驻屯军队的目的,却哄骗敌人说“即可不攻自遁”。上文曾经说过,太平天国在天京失陷前半年,苏、浙大军开去江西就粮,特留大将堵王黄文金统帅一支精兵扼守浙江湖州、安徽广德州,以保卫苏、浙、皖、赣四省的交通。这一个布置,使江西大军到秋天回救时保证交通无阻,而在天京守不住要突围时也就作接应。这是太平天国坚守天京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布置,当时幼天王突围得脱,正是走向湖州、广德,由那里驻军保护他向江西转移。这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密就断不能让敌人知道。六月二十八日,曾国藩派幕僚讯问李秀成,在问辞上有一条:“黄文金在湖州是候伪天王溃围同窜否?”敌人正在猜测着湖州、广德军队的动向,李秀成却把目的隐瞒起来,并哄骗敌人说“即可不攻自遁”。他骗了曾国藩,使曾国藩没有向湖州、广德进攻,并要把进攻湖州、广德的李鸿章军队调往皖北。我们今天把曾国藩的问辞与李秀成的答辞勘合起来,可以了然李秀成的用计。
  
  第二件是隐瞒“让城别走”大计。让城别走大计,就是放弃天京,经江西,出湖北,会合扶王陈德才大军踞西北以图中原的大战略,是天京失陷前七个月李秀成向天王提出的,乃是当时太平天国救亡唯一良策。这一个战略,虽被天王拒绝,现在,天京虽已失陷,李秀成虽已被擒,但是,太平天国仍然是要走这条路线的,所以就不能让敌人知道。因此,李秀成在自述里用了四百十五字来铺叙天王的拒绝,以表示他与天王矛盾的尖锐,对让城别走大计的内容却只字不提,全部隐瞒起来,而叛徒纳王郜永宽在降敌之后,和动摇分子潮王黄子隆在被俘之后都分别赶向敌人报告。这是一个何等不同的鲜明的对照!李秀成这一种做法,使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出,毋须千言万语去讨论他的立场,他的立场就在这里。李秀成这一种做法,也使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出,毋须千言万语去说明他的用计,他的用计也在这里。
  
  第三件是拒绝曾国藩勒索太平天国埋藏的金银一事。曾国藩派幕僚讯问李秀成,其中有一条问:“城中窖瘗[yi亦]金银能指出数处否?”这是曾国藩向李秀成勒索太平天国在天京埋藏的金银。如果把这些金银供给了敌人,那就是古人所说“借贼兵,赍[ji基]盗粮”,自取破败的大事。于是,李秀成就利用自述来对付曾国藩。他在自述里好几处适当的地方,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曲折的叙述,然后分别引出“国库无存艮(银)米”,“家内无存金艮(银)”的结论搪塞了曾国藩。我们知道,当天京城陷时,全城的口号是:“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李秀成被俘了,敌人向他勒索太平天国的财富,他不可能再喊出战斗的口号了,但是他运用软计,用他的笔委婉曲折地去对付敌人,终归达到了与战斗口号同样的目的。这是李秀成对付曾国藩的手法。我们理解了这一个手法,就会很好地理解到李秀成在自述里左一句“老中堂”,右一句“九帅”,这一处“感恩”,那一处“戴德”的话里,是包含着些什么目的了。至于当时天京相传“金银如海”,到城陷之后,清军就到处掘窖,就是曾国藩在奏报里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话。其后南京民间还有得太平天国窖金致富的事,如所传蒋驴、王豆腐致富的故事便是。直到辛亥革命以后,还有军阀要掘太平天国窖金发财的事。可知天京大大小小的窖瘗是不少的。假如李秀成是个叛徒,他正好趁曾国藩叫他指点窖瘗的时候,就把几处窖金指出来,以取曾国藩的欢心。他没有这样做。他却用巧妙的手法对付了敌人,即此也可见李秀成的立场。
  
  关于李秀成的“招齐章程”,有人说:李秀成提出招齐章程,如果得到实行,岂不是瓦解了太平军?这是不懂得李秀成招齐章程的关键才会有这种疑问的。李秀成在招齐章程里提出的办法是曾国藩准他保几个自己的人作为“差使”,由曾国藩派一、两人同往,同时他自己又须要到安庆去,居中好办长江两岸的事。这样,李秀成要做这一件事,是以自己人作主的,曾国藩派的一、二人作陪,实际是作掩护。他就可以把他这一条秘计经由差使传达到军中去,他的部将就会明了他的真正的意图,而且知道如何进行了。李秀成的自己人,当然是用广西人。广西浔州、梧州一带人的方言、隐语,不是外省人所易听得懂的,就使曾国藩监视得严密,也无法对此防范。这也不是小事。李秀成办法的关键就在这里。他自己虽然在禁,但他到了安庆去,处在长江适中的地点,他外面打着“招齐”的幌子,暗中却作两岸的联络,指挥两岸的军事行动。因此,假如李秀成的招齐章程得到实行的话,就断不会导致瓦解太平军,而却可以使敌人暂时停止攻击,太平军就得利用这一个机会,以谋取长江南北大军会师任务的完成。
  
  在李秀成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他所受演义小说的影响。李秀成在童年时只读过三年书。因此,儒家《四书》对他的影响还不如当时流行的演义小说的大。根据李秀成现存文件来检查说明了这一点。在那些演义小说中,《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水浒传》对他都有影响。李秀成常引《三国演义》人物教人论事。《三国演义》上那一个最动人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形象,无疑地对他更具有深重的影响。“兵不厌诈”,“可刚可柔,别有斟酌”的对敌战略战术,正是通过诸葛亮的口着重地来教导了他。曾国藩狂吠李秀成“狡诈百端”,李鸿章狂吠他“谋多于战”,又说“诡谲多谋”,“谋狡而稳”,“狡狯异常”等等。敌人对李秀成这样狂吠,说明他一生专以智取。到了被关在囚笼里面,他又利用受讯问,写自传,动心忍性,委屈曲折,进行他的秘计,他同样是要以智取敌人。我们正可以从他的教育来源去理解他的行动。李秀成读《东周列国志》也很熟。他在自述中用的“不忿”、“铁桶”等词,都是《东周列国志》习用的词语。他向敌人假做交心说的“我不故(过)在秦为秦,为(在)楚为楚”的话,乃是苏秦、张仪那一班朝秦暮楚纵横家的故事,也是从《东周列国志》而来。《东周列国志》给过他“宜刚宜柔,相机而动”的教导。《东周列国志》所记勾践沼吴故事,也给他以影响。在太平天国人物里面,领导捻党抗战到最后的梁王张宗禹在徒骇河覆军时,便是学《东周列国志》故事里面伍员挂衣江边的妙计得脱的。所以当时人对太平天国用兵有“采稗官野史中军情,仿而行之”的评论。这就因为他们的主要教育都是从演义小说得来。
  
  李秀成那一种“外柔内刚”的性格,与用软计对付反革命分子的做法也值得我们的注意。李秀成一生,对内部则委曲求全,对反革命势力或反革命分子在某一些场合下则采用软计。壬戍十二年五月同日消灭苏、松、嘉、湖广大地区土豪恶霸的武装组织枪船,与同年冬逮捕苏州恶霸大地主徐少蘧,便是李秀成最著名的外面用柔一手里面藏着猛若迅雷的刚一手的手段的事件。而今李秀成被敌人关在囚笼里面了,他不可能刀来枪往跟敌人在战场上决胜负,就只有用软计暗中跟敌人搏斗。古诗说:“绕指柔,纯金坚”,我们不要看见他表面的软,就说他是“软骨头”,要知道在柔韧的包裹里面,正藏有一把百炼的钢刀。这是李秀成的性格,这是李秀成在某一些场合下对付反革命势力或反革命分子的战术。对李秀成这一点有了理解,就会对他这一个苦肉缓兵计得到理解。
  
  我们还得谈谈一些有关的事例。有人说,太平天国被俘的英雄没有人如同李秀成这样的事例。是的,李秀成采取苦肉缓兵计是取决于当时的军事形势的。如果不是由于要牵着敌人的后腿不去追击幼天王,不去截击湖州、广德军队的撤退,不是由于当时太平天国的几十万大军完整地分布在长江南北,根本就谈不到缓兵。因此,要把其他与李秀成所处的时与地都不同的被俘的太平天国英雄作比较研究,是不合适的。虽然如此,作为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的被俘的英雄中,他们各处在不同的时与地的条件之下,也仍然还是有用诈降计或考虑用软一手的事例的。如北伐大将李开芳便是用诈降计以图突围的。到被俘之后,他还向敌人提出如果得到释放,愿回天京说降的话,以图脱虎口。又如英王陈玉成在安徽寿州被俘之后,他威风凛凛地把他手下败将清朝钦差大臣胜保笑骂了一场,使胜保羞惭无地。但到敌人问他能否招致石达开、陈德才的时候,他为了要争取时间,等候当时远在陕西的陈德才大军回救,却回答敌人说“必须亲笔之书”,又说“尚须斟酌”,也曾考虑过要用软一手去对付敌人。此外,据现存李鸿章的亲笔信,那一位在天京失陷后,领导捻党纵横黄河、淮水流域抗击清朝的遵王赖文光,也曾向敌人施行过诈降的策略。我们必须记住太平天国乃是中国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经常利用诈降去钻封建统治者的空子是一件历史事实。太平天国有些英雄们如李开芳、陈玉成、赖文光,用诈降或软一手去对付敌人并非怪事。同样,李秀成在囚笼之中,用苦肉缓兵计去对付曾国藩,用招齐章程去哄骗曾国藩,也并不是一件不可以理解的事。
  
  要理解李秀成这一事件,也得看看古代的苦肉计和反间计。在太平天国时代就有一件轰动一时的事例,那就是黄畹向太平天国的献策书。黄畹是英国侵略者豢养的走狗。黄畹是王瀚的化名。辛酉十一年冬,太平天国与英国外交决裂,向上海进军。时时上海英军单薄,须要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调得救兵到来,因此嗾使王瀚到苏州去,伪装投靠太平天国,向太平天国上了一封取上海策,要太平天国不要调动大军与洋人硬碰,只要用计就可以不战而取上海,以延缓太平天国以压倒的势力攻取上海的军事行动。太平天国果然中了计。后来王瀚那封献策书落到清军手,清朝方面,上自朝廷下至在上海的官僚地主买办无不起了恐慌。皇帝下令查拿王瀚,上海英国领事不肯交人,向英国公使卜鲁斯(Bruce)交涉,也遭拒绝。卜鲁斯当然不肯摊开他的牌底,但在回复清朝的照会里,仍然不能不半吞半吐地说出了王瀚原来是“假为此与‘贼’同心之论,令贼改图不进攻沪”的话。我们今天还看见王瀚这一封洋洋三千言向太平天国献策书,他句句都站在太平天国立场,条条都为太平天国设计定策。所以太平天国见了它,中了他的计;清朝见了它,吓得举国惊慌;只有英国侵略者知道葫芦里卖些什么药,心里暗笑。古语说:此事虽小,可以喻大。我们不是对《李秀成自述》那些污辱的话,那些“招齐章程”陷于疑惑难于理解吗?请看看王瀚这一事例,请记取卜鲁斯这一句假作“同心之论”自己供出自己秘密的话。
  
  我们从上面举出的一些要点来看,有的可以使我们看出李秀成的坚定立场和他保卫太平天国的主观愿望,有的可以增进我们对李秀成所用来对付敌人的手法的了解。至于从所举的两件事例来看,前者可见作为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人物,也有与李秀成相类似的事例;后者可见在历史上,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为着要哄骗敌人走上歧途,就不得不假作与敌“同心之论”。人们曾经因为看到《李秀成自述》的表面字句而感到惶惑,看此当可以释然。
  
原文 发表于《太平天囯史研究文选》  浏览:67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6/21 17:13:3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八)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七)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六)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五)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四)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三) (收藏于2014/10/24 12:23:48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二) (收藏于2014/10/24 12:23:47
李秀成李秀成供状(一) (收藏于2014/10/24 12:23:45
资 料传教士罗孝全到苏州谒见忠王的经过(收藏于2004/7/8 8:53:46
越剧《寒情》寒情:9.十步歌(收藏于2004/7/6 14:14:3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佚 名藤县四王——藤县太平天国“四王亭”的纪念(访问5855次)
资 料讨粤匪檄 #译文#(访问5855次)
佚 名太平天国占领嘉兴四年(访问4611次)
小灰驴儿太平天国大花钱(访问4402次)
华 强电视剧《太平天国》得失谈(访问4197次)
宋庆森关于李秀成之死(访问4083次)
张剑平新时期关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评价(二)(访问3971次)
张剑平新时期关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评价(一)(访问3904次)
荣孟源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访问3878次)
潘旭澜对“太平天国”称号的反驳(访问357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26 21:32:4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25 12:46:3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0/19 15:47:34
陈华海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5/13 11:26:37
一笑而过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5/11 9:57:3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