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文选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朱熹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39号馆文选__周易本义

周易本義第一卷(四)

朱熹

  周易本義第一卷(四)
  
  坎下,坤上。
  師:貞,丈人吉,無咎。師,兵眾也。下坎上坤,坎險坤順,坎水坤地。古者寓兵于農,伏至險于大順,藏不測於至靜之中。又卦唯九二陽居下卦之中,為將之象,上下五陰順而從之,為眾之象。九二以剛居下而用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為人君命將出師之象,故其卦之名曰師。丈人,長老之稱。用師之道,利於得正,而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無咎。戒占者亦必如是也。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王,往況反。此以卦體釋師、貞之義。以,謂能左右之也。一陽在下之中,而五陰皆為所以也。能以眾正,則王者之師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又以卦體、卦德釋「丈人吉,無咎」之義。剛中,謂九二。應,謂六五應之。行險,謂行危道。順,謂順人心。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毒,害也。師旅之興,不無害於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悅而從之也。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畜,許六反。水不外於地,兵不外於民,故能養民,則可以得眾矣。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律,法也。否臧,謂不善也。晁氏曰,「否」字,先儒多作「不」,是也。在卦之初,為師之始。出師之道,當謹其始,以律則吉,不臧則凶。戒占者當謹始而守法也。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九二在下,為眾陰所歸,而有剛中之德。上應於五,而為所寵任,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屍,凶。輿屍,謂師徒撓敗,輿屍而歸也。以陰居陽,才弱志剛,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左次,謂退舍也。陰柔不中,而居陰得正,故其象如此。全師以退,賢於六三遠矣,故其占如此。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知難而退,師之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凶。長,之丈反。六五用師之主,柔順而中,不為兵端者也。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故為田有禽之象。而其占,利以搏執而無咎也。言,語辭也。長子,九二也。弟子,三四也。又戒占者專於委任,若使君子任事,而又使小人參之,則是使之輿屍而歸,故雖貞而亦不免於凶也。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屍」,使不當也。當,去聲。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師之終,順之極,論功行賞之時也。坤為土,故有開國承家之象。然小人則雖有功,亦不可使之得有爵士,但優以金帛可也。戒行賞之人,於小人則不可用此占,而小人遇之,亦不得用此爻也。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聖人之戒深矣。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甯方來,後夫凶。比,毗意反。比,親輔也。九五以陽剛居上之中,而得其正,上下五陰,比而從之,以一人而撫萬邦,以四海而仰一人之象。故筮者得之,則當為人所親輔。
  然必再筮以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然後可以當眾之歸而無咎。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亦將皆來歸之。若又遲而後至,則此交已固,彼來已晚,而得凶矣。若欲比人,則亦以是而反觀之耳。
  
  《彖》曰:「比」,吉也。此三字疑衍文。「比」,輔也,下順從也。此以卦體釋卦名義。「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甯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亦以卦體釋卦辭。剛中,謂五。上下,謂五陰。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地上有水,水比於地,不容有間。建國親侯,亦先王所以比於天下而無間者也。《彖》意,人來比我,此取我往比人。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缶,俯九反。他,湯何反。比之初,貴乎有信,則可以無咎矣。若其充實,則又有他吉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柔順中正,上應九五。自內比外,而得其貞,吉之道也。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得正,則不自失矣。
  
  六三,比之匪人。陰柔不中正,承、乘、應皆陰,所比皆非其人之象。其占大凶,不言可知。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以柔居柔,外比九五,為得其正,吉之道也。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一陽居尊,剛健中正,卦之群陰皆來比己,顯其比而無私,如天子不合圍,開一面之網,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故為用三驅失前禽,而邑人不誡之象。蓋雖私屬,亦喻上意,不相警備以求必得也。凡此皆吉之道,占者如是,則吉也。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舍,音捨。由上之德使不偏也。
  
  上六,比之無首,凶。陰柔居上,無以比下,凶之道也,故為無首之象,而其占則凶也。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以上下之象言之,則為無首,以終始之象言之,則為無終,無首則無終矣。
  
  
 浏览:46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3 10:36:3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三十) (收藏于2014/6/19 16:03:47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九) (收藏于2014/6/19 16:03:47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八) (收藏于2014/6/19 16:03:47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七) (收藏于2014/6/19 16:03:47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六) (收藏于2014/6/19 16:03:47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五) (收藏于2014/6/19 16:03:47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四) (收藏于2014/6/19 16:03:47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三) (收藏于2014/6/19 16:03:47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二) (收藏于2014/6/19 16:03:47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一) (收藏于2014/6/19 16:03:4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朱熹童蒙须知(访问2412次)
朱熹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三十九 (访问2302次)
朱熹延平答问 (下) (访问2246次)
朱熹朱文公政训(上) (访问2242次)
朱熹诗经卷之一朱熹集传(一) (访问1927次)
朱熹朱子语类卷第十四 (访问1788次)
朱熹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二十五) (访问1767次)
朱熹朱子语类卷第九十四 (访问1757次)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三) (访问1722次)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二) (访问156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5 8:37:0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8/21 16:37:2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