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初进榕城,落脚走进古老的三坊七巷,那饱经风霜的碑林和小桥,你就会愈陷愈深,便走进了历史的画卷。特别是乌山脚下那幢鲜为人知的“第一山房”——邓拓故居,在新世纪的今天,以宁静和神秘竟深深地打动每一参观者。
进城多年了,编务缠身,一时还不能如愿以尝。今年元宵,恰遇双休日,又下着春雨,我便约妻子同往。妻曰:天公不作美,我笑答:晴天那里人潮汹涌,净土也幻为红尘,何不浪漫一回,来个雨中游?妻点头赞同。 我们骑着车,顶着风雨,来到道山口,踩着光洁的石板路,走进古老的山铺巷,七拐八弯才找到第一山弄4号。只见灰白的围墙把山房与其他庭院隔开,外观极普通又平常。我们正疑惑是否找错门号,抬头一看,一块黑匾上刻着4个大字——邓拓故居。字是烫金的,经风雨侵蚀,显得古铜色,却很有沉重的历史感。那匾是肖克将军题书的。 雨下大了。大门关着。我叩了几下,一位白发老人从自家门走出,说管理员上街买菜,稍等片刻。我们便立门外观察,路上行人很少,偶尔从小巷深处传来几声脚步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宁静。许久,管理员回来,说声道歉话,要我们买了门票,才开门迎客。 跨进大门,一块状如徽墨的大石迎面当道,把庭院遮住了一角。那当景石上刻着嘉庆年间邑人林材(号楚麓)的题词,妻便念道:“鳞次台高势接天,百年乔木护云烟。休嗟陵谷湮池馆,且喜蓬壶近市尘。花鸟结成风月友,诗书留作子孙田。闲来徙倚层峦上,不尽岚光入翠巅。”妻边念边感叹诗里行间画出了这幢庭院的历史和风貌。 穿过当景石,跨进了院落,别有一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们发现这座山房依山修建,院墙虽小,但天地是如此宽阔,内函是如此丰富。这里花木丛笼,石刻箕立。乌塔离此不 远。院内岩壁上的石刻,令人想到古老年代住在这里的文人,也看到新刻的邓拓同志的诗词。那是他1963年赠给北京原宣传部长杨述同志的诗——“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世应碌碌,心为革命白明明。艰辛华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原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诗词充溢着邓拓同志对革命事业不尽的追求和依恋,浸透着中华民族文学语言的深蕴和美感。邓拓同志的一生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新闻家、历史学家、科学家、诗人和书法家。1912年2月26日,他诞生在这幢山房里,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学习过。 雨下更大了,没人来参观。我们难得有这么个清静,在管理员的指引下,撑着雨伞在庭院里漫步观赏。只见那围墙、护坡、台阶、墨池、水井等都是整修过的。这幢在榕树、绿竹掩映下的二层小楼,是清末民国初的四扇三间排双层的福州旧民居建筑。我们漫步在邓拓同志幼年和青年生活过的地方,管理员告诉我们说庭院虽小,但却培育出不少历史名人,南宋绍定状元黄朴出生于此,其后裔黄济官居审理,把这山房修整后改称“麟次山房”。学者吴海、陈轼,乾隆间侍读学士叶观园等都在此著书立说,嘉庆年间邑人林材等均先后居此,并在山房西侧岩壁上镌“第一山房”四个大字。光绪年间山房为福州严家所有,严家有女无子,邓拓父亲邓仪中入赘严家,清末中举人,后在此成家立业。民国间,邓仪中的二子将原房改建。现存建筑保持了这次改建后的形式。福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保护这幢历史文化遗迹。1987年决定整修这幢山房,1992年辟为《邓拓纪念馆》。 春风习习,纪念馆里却异常寂静,邓拓的生平事迹及遗物分别在四个展厅摆设着。作为一名新闻出版工作者,我很早就读过邓拓同志的诗文,20世纪60年代初,我还在中学读书时,就听说《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是福建人,感到十分光荣。我走上社会工作后,曾留心拜读过他的诗文。今天,我走进了展厅,重新看到他新闻方面的专著,那一篇篇代表党中央声音的社论,那脍炙人口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那独具一格的通讯和特点,仿佛使我重步历史的画卷。特别是挂在中厅上的那幅中堂,笔锋苍劲有力。诗文是这样写的“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这是邓拓1959年写下的《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的诗,读着让我心潮澎湃不己。 徜徉展厅,浮想联翩。游“第一山房”与其说是效法古人的逸致闲情,还不如说有几分现代人追怀往昔的临风凭吊的感慨。记得1993年福州文物馆在此举行“邓拓故居”开馆仪式时,邓拓夫人丁一岚同志从北京特地赶来。她原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会上,她动情地对省电台记者说:“我借用邓拓的一段话说,我们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我希望新闻界更应该这样。”邓拓故居、邓拓纪念馆是我们了解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一代英杰的地方。朋友们,你不妨也抽空来此一游,和邓拓同志作一次“深谈”。 春雨下得更密了,山房里只有风声雨声,庭院里弥漫着一片白茫茫的云烟,我似乎觉得飘荡在天际35年的邓拓英魂已经带着微笑回到这里了,和我们在一起畅谈私事国事家事天下事…… (许步书,《海峡姐妹》杂志副总编辑,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碰撞集》、《虚静集》、《黄乃裳的故事》等5部小说散文集) |
原文 发表于《福建旅游》 浏览:88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