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功德园网上纪念园区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雨花台功德园网上纪念园区__聂凤智纪念馆
雨花台功德园网上纪念园区共和国将帅园

回顾一江山战役的空军使用

聂凤智

  
回顾一江山战役的空军使用

  
  
(初稿)

  
  
聂凤智(作于1985年)

  
  
   一江山战役是以解放浙东沿海敌占岛屿为目的的,我军第一次组织陆、海、空三军协同的两栖登岛作战。整个战役是通过空中、海上到登岛的若干个战斗的胜利,最后达成战役目的的。作为空军,也是第一次组织具有相当规模的歼击、轰炸、强击、侦察航空兵协同支援陆、海军的联合作战。从一九五四年三月十八日揭开夺取浙东战区制空权的序幕开始,至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解放一江山岛止,历时十个月。当时我华东军区空军和东海舰队航空兵的参战部队,在浙东前线司令员张爱萍同志的统一指挥和正确决心下,在军委空军的及时指导下,胜利地完成了协同支援陆、海军的渡海登陆作战任务。这是我军一次成功的三军协同登陆作战,它为我军战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光荣而紧迫的任务
  
   一九五四年是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胜利结束的第一年,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沿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蓬勃发展。但是,在我浙东沿海的对敌斗争仍然激烈地进行着。当时盘踞在浙东沿海诸岛的蒋帮残敌46师和六个突击大队,及其协防的军舰8—12艘,经常以其海军舰艇在石浦以南海面,封锁我之航运,破坏我之渔业生产;以其空军侦察、袭击我沿海地区军事目标及海上航行船只;以其各种观察、侦察手段搜集我之情报。蒋帮妄图以此为“反攻大陆”的跳板。同时,美、蒋又正在策划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这是全国人民所不能容忍的。由于蒋帮在浙东沿海的破坏骚扰,渔民不能出海,商船不能通航,人民不得安宁。因此,解放浙东沿海敌占岛屿已成为我军所面临的光荣而紧迫的任务。
   为了打击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坚决反对蒋帮的卖国阴谋,为了进一步推进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央军委作出了英明决策,下令由华东军区组织指挥陆海空三军遂行解放浙东沿海敌占岛屿之任务。当时的战役部署是:从小而大,逐岛进攻,由北向南打,先攻占一江山岛,而后攻击披山、南麂山,最后攻占上下大陈岛,解放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因而,解放一江山之战,不只是攻占一江山的问题,而是同解放浙东沿海所有敌占岛屿的整个战役企图联系在一起的。
   遵照中央军委及总参谋部的命令,华东军区在宁波组建了前线指挥部,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前线司令员张爱萍同志经过严密的对敌侦察,在正确判断敌我情况的基础上,决心以空、海军夺取战区制空权、制海权,轰击大陈之敌;以步兵第60师在海、空军协同下 遂行攻占一江山岛之任务。为了统一各军、兵种的作战行动,在浙东前线指挥部统率之下,组成了联合登陆指挥所、海军浙东前线指挥所、空军浙东前线指挥所、联装火箭炮兵群、政治工作组、后方联合勤务部,具体组织各参战部队的战前准备和战斗实施。并确定参战的海军航空兵统一由空军浙东前线指挥所指挥。
   当时的华东军区空军和东海舰队航空兵的参战部队,受领任务后,既为参加这一战役行动而感到光荣,又为首次担负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而感到艰巨、复杂。尽管我们经过了抗美援朝的实战锻炼,在同当时号称世界第一流的美国空军较量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对于执行支援陆、海军登陆作战还是第一次,既缺乏理论知识,更无实战经验。这次登陆战,虽然规模还不算大,但也不小,仅参战的航空兵部队,就有两个军一级的单位,八个师又一个独立团。它已不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单一军种作战,而是开始进入了组织现代化的诸军兵种合成作战的新阶段。这就无论在指挥部队行动,组织协同动作,以及各项战斗保障工作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空军使用来讲:既要同陆、海军的紧密协同,又要严密组织航空兵本身的歼击、轰炸、强击、侦察机之间的协同,还要解决好与海军航空兵之间的协同,而且要使各项地面保障工作都要合拍一致地适应协同作战的需要,故而组织协同十分复杂。
  我们在战役的全过程,经历了三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九五四年三月十八日至七月六日为浙东战区制空权的争夺战;第二阶段是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至一九五五年一月十日为封锁敌岛之战;第三阶段是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为协同陆海军的一江山岛登陆战。我们是采取了边打边练边准备,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战中锻炼提高。
  
  边打边准备
  
  当时,前线司令员张爱萍同志明确指示我们:要一面准备,一面进行作战。这是海、空军不同于陆军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海、空军要先于陆军投入战斗,首先要完成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以及从海上、空中封锁、围困敌岛的作战任务,然后才支援我地面部队实施对一江山岛登陆进攻。而且,空军还要担负繁重的防空作战任务,尤其要保卫好上海市领空安全。因此,我们根据防空作战和支援陆、海军渡海登陆作战的双重任务,做了攻防两手准备,采取以攻为主,攻防结合的兵力部署,明确区分了各航空兵部队的作战任务。
   各参战的航空兵部队,在作战准备中,是经历了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上上下下都不熟悉三军协同作战,究竟应该怎么搞?参战的指挥员和飞行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陆军,对过去陆军的一套打法还比较熟悉,但对海上作战以至三军合成作战的一套打法,都无经验。因此,我们首先在学习各军兵种知识方面,花了很大功夫。请海军同志当教员,组织一批又一批的飞行员到海军基地实地参观军舰情况,熟记了各种军舰的大小规格和防空火力的配置;运用大量制作的敌舰模型,弄清了敌舰在各种风向、浪级情况下航行的特点;通过精确的计算,找出了各种军舰防空火力的死角;根据敌我舰的特点,明确了如何识别目标;针对敌舰的弱点,掌握了最有利的轰炸和投弹时机;在地面训练的基础上,又到空中反复观察,进行了实际练习,并同海军部队组织了多次战斗合练。开始有的飞行员(机组)在空中连军舰和小岛都辩不清;到后来,都能准确地炸中在海浪里飘荡的小拖靶。同样,我们又请陆军和海军的同志,到机场参观各型飞机,向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我机的性能、识别特征和战术运用。这样,互相增长了诸军兵种的知识,增强了战斗的友谊和团结,明确了协同作战的指导思想,统一了协同动作,进而树立了合成作战的信心,为一江山岛登陆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参战的航空兵部队中,有不少是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英雄部队,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了战功,但他们过去打的是大机群空战,不习惯于打单批单架或小编队偷袭性窜扰的敌机,在担负防空作战的一段时间内,一度没有打好;在轰炸、强击部队中,也有一个训练重点的转换问题,需要由陆上训练转入到海上训练,由突击陆上的面状目标转入到突击海上或岛上的点状目标,由高高度转入到低高度突击等等。因此,各参战的航空兵部队,都针对实战的急需,组织了紧迫的临战训练,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高潮,取得了明显效果。轰炸、强击部队以提高对海上点状目标投弹命中率为技术训练的重点,在杭州湾小金山靶场设置了一江山敌军的防御设施,进行轰炸练习,其投弹命中率普遍提高到了四分;歼击部队的空战、截击和照相射击的命中率也有相应提高。有关部队还根据已确定的协同关系,进行了轰炸机与歼击机混合机种编队练习,其会合、编队、到达目标的时间和防御动作等方面都基本上达到了要求。
   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进攻作战,不仅对参战部队,而且对指挥员、司令部都是新课题,诸如战术思想、协同计划、各项战斗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在紧张的准备阶段中,进行业务研究和指挥作业演练。当时,空军浙东前指和空五军都是这样做的。通过理论教育和指挥所作业演练,使各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了即将遂行的战斗任务,保障在实战中正确实施了预定的作战计划。为了保障作战指挥引导的需要,构成以空军浙东前指、基地指挥所、辅助指挥所及引导组的三级指挥引导网。当时我们在头门山、松门、南田、高岛开设了四个辅助指挥所,在白岩山设立了航空兵引导组,对舰队派出了航空兵代表,对登陆兵第一梯队团和第一梯队各营派出了航空兵目标引导员。实战证明这对保障歼击机远伸歼敌、直接引导支援登陆的强击机作战,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事后来看,只有派往第一梯队各营的航空兵目标引导员,因通信保障不良而收效不大。在作战准备中,我们根据浙东前指的指示,组织了17批60架次的侦察机,对敌占的上下大陈、一江山等岛屿,实施了航空侦察照相,判读准确率达80%,为前线指挥员提供了必要的决心资料。
   航空兵作战离不开机场。当时浙东地区机场有限,摆不开所有参战的航空兵力,因此,必须在临战前抢修栎社机场。由于当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的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野战机场的抢修任务,保证了按时进驻部队,发挥了航空兵前出基地的作用。事隔三十年,我们难忘鱼水之情,感谢人民的支援。
   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这段紧张、艰苦的摸索过程,使我们对三军协同作战准备,开始由不懂到逐步懂得,由不熟悉到逐步熟悉。这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生前所指出的:“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战区制空权的争夺战
  
   在现代战争中,夺取制空权是十分重要的,外军认为:夺取和保持制空权,在战争全过程“占有中心地位,是战役成败的关键,尤其在实施渡海登陆作战中,更加强调要首先夺取制空权,才能更好的夺取制海权,进而才能保障登陆作战的顺利实施。在一江山战役中,我们和海军的同志,更由于在组织舰艇的行动中,曾因得不到航空兵的支援而发生我炮舰被敌机炸沉的教训,所以感受更深。这一沉痛的教训说明,在渡海登陆作战中,必须首先夺取和保持战区制空权。
   当时在浙东战区,虽然总的情况已处于我优于敌的形势,但在夺取制空权的问题上,也非同于通常一般的情况,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第一,我们不是采取突击对方机场的方法,把敌机消灭在机场上。第二,敌人也不与我摆开架式打。敌人是以小编队或单批单架,利用复杂气象或夜间,采取偷袭性地袭扰,而不是频繁的出动机群,同我进行大规模的空战。这又是我们难以获得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机会。我们只能采取防空作战的方式,寻机歼灭入窜的敌机。第三,在小敲小打的情况下,积小胜为大胜。只有把敌人打痛了、打怕了,才能迫使敌机不敢随意窜入我战区上空。这样,夺取制空权的时间,就相应地要长一些。第四。对付这种敌人,不仅是对刚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打惯大机群作战的部队,在作战战术和技术上一时还不适应;而且对地面雷达保障和指挥引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为飞行员的发现、占位创造最有利的条件。第五,还要随时警惕对付可能间接或直接支援蒋帮的美帝国主义海、空军。当时,美帝第七舰队在我浙东海面经常保持有1~2艘航空母舰,并起飞舰载机对我进行挑衅活动。对此,需要正确教育部队严格贯彻执行中央既定的斗争方针和政策,以免被蓄意挑衅者制造借口。所有这一切,使我们在夺取战区制空权的斗争中,从制定作战方案到组织各项战斗保障、指挥部队积极歼敌,以致出海作战中必须遵循的政策、原则,都要注意到适应当时的情况和特点,才能取得夺取制空权的胜利。
  在夺取战区制空权的过程中,前线司令员张爱萍同志,为隐蔽我军的战役意图,还明确下令:要我们做到不让敌机窜到大陈、一江山一线以北。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十分正确的指挥措置。当时,为了避开大陈、一江山之敌,把陆军的登陆部队移至北边柴桥进行训练,并把披山作为攻击的假定目标,实施佯攻,造成敌人判断上的错觉。对部队只动员解放敌占岛屿,不讲先打哪个岛。在征集和改装船只中,也都保密的很好。我们则遵循前线司令员的指示,在可能条件下,实施远伸作战,迫使敌机不能窜入大陈、一江山以北一线活动,不让敌机从空中侦察到我们的作战意图。所以,当我航空兵、炮兵对一江山岛之敌实施火力准备时,敌人还以为是一般的轰炸和炮击,直至我舰艇开出头门山海面,向一江山岛航渡并逐渐接近岛岸时,敌才判明我进攻一江山岛,收到了出敌不意的攻击效果。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成功经验。
  针对浙东地区夺取制空权的特点,遵循前线司令员的指示精神,我们在组织指挥上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远伸歼敌,力争在尽远距离上拦歼敌人。为了保障部队在我机的有效作战半径内远伸作战,我们加强了警戒雷达的情报保障;采取了引导雷达前伸;增设了引导站,以扩大指挥和作战的范围。在浙东地区的基本拦击线已达二百公里,最远伸至二百二十公里作战。二是在统一指挥下,充分发挥部队的积极主动的作战精神,既不撒手,又不束缚下级指挥员和飞行员的手脚。当时,我们在指挥上主要负责区分任务、组织协同、掌握作战政策等;有关组织部队的战斗转进、紧急情况下的战斗起飞,以及具体的指挥引导,充分发挥部队指挥员的作用;空战过程,充分发扬飞行员的英勇顽强、机动灵活的战斗作风,从而涌现出一批像鲍锡明同志那样的英勇善战的飞行员,打得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三是以无线电佯动之手段,迷惑敌人,“兵不厌诈”。由于当时我舰及部队尚不具备低气象条件下的升空作战水平。为使敌人弄不清我实际的作战能力,又考虑到敌已遭到我多次打击而丧失战斗意志的情况,当我机未能起飞时,采取了无线电佯动的办法,起到了吓跑敌人的作用。有一次敌机窜到南麂岛,我们同实战的指挥引导一样,以无线电下令我机假起飞,实施假引导,敌机果然仓惶逃跑了。以后又搞了多次,都成功的奏效了。四是严格掌握作战政策。我们根据避免造成国际形势过分紧张的方针,本着既不主动惹事,亦不示弱的原则,亲自向全体飞行员和指挥员进行了教育。为了解除飞行员在空中误击美机的顾虑,明确由空军浙东前指下达“打和不打”的决心。在整个战役中,教育的结果和执行的情况是好的,没有发生任何涉外事件。
  在夺取战区制空权的斗争中,东海舰队航空兵的歼击部队打得很出色。这支部队在未改编为海军航空兵时,在朝鲜战场上,善于进行低空小机群作战。参战的空军航空兵歼击部队,有的是抗美援朝的英雄部队,毛泽东同志曾为这支部队题了词。他们在浙东前线又为人们立了新功。为夺取战区制空权打响第一仗的是东海舰队航空兵的歼击部队。时间在一九五四年三月十八日。那时,敌机的活动还很猖狂,在碧空的天气条件下,大摇大摆地来。当天十四时许,敌F-47四架,活动于我大陈以北地区。我海空6团崔巍双机(米格-15比斯型飞机),采取秘密出航,出奇制胜地一举击落了敌机两架,对敌震动很大,迫使由一般气象改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出动。此后,我们又在多云或复杂气象条件下,连续打了几次漂亮的歼灭战。其中一九五四年五月十一日战斗,就是很突出的一例。当天敌F-47两架,利用云端、云隙作隐蔽,采取忽高忽低,波浪式前进的战术手段,抵近至大陈、松门一带,进行袭扰活动。我海空6团起飞米格-15比斯两架,长机中队长鲍锡明,僚机飞行员董世荣,在地面指挥引导下,从南田开始,逐步远伸至220公里,发现了敌机。我长机迅速占领了有利位置,抵近之400米,近距射击,一次攻击,当即将敌长机击落。鲍锡明同志在转弯脱离过程中,遭敌僚机攻击,被击中爆破弹两发,本人右臀部负伤;当其爬高返航时,飞机后舱冒烟,在打开座舱盖放烟时,座舱盖又被气流刮掉;在人、机俱伤的困难条件下,鲍锡明同志以坚强的毅力,沉着驾机,安全降落。我僚机在空战中,掩护了长机,连续攻击敌僚机,开炮八次,击伤了敌机。又如五月十九日战斗,仅在五分钟的空战时间内,干脆利落地击落敌机三架,击伤敌机一架。最后一仗是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战斗。当日五时许,敌F-47一批四架,拂晓起飞,低空秘密出航,直线飞行,企图偷袭我定海基地之舰艇。我空、海军参战的歼击部队起飞了四批八架米格-15比斯,长机是李瑞芳、周乃、尹宗茂、张国禄同志。这次战斗,击落、击伤敌机各两架,全歼了来犯的敌机。在空战中,尽管敌机采取了大坡度盘旋,“S”型不规则飞行,急转弯打对头等狡猾的摆脱动作,但在我空中编队的密切协同下,有攻击,有掩护,有组织,有指挥地投入战斗,四架敌机均未逃脱被我击落或击伤的命运。这一仗之后,将空军就停止了对我海军舰艇的偷袭活动;一般也不敢轻易活动于大陈地区,执行巡逻掩护活动,至多于夜间出动单批单架,一晃而过;即使在我发起对一江山岛登陆进攻的当天,地基也未敢对一江山岛残敌实施支援、掩护行动。
  经过近四个月的争夺制空权的斗争,我们共战斗起飞歼击机122批279架次,先后进行了十次激烈的空战,共击落、击伤敌机16架(其中击落11架),我无损失,胜利的夺取和控制了战区的制空权。
  
  封锁敌岛之战
  
  继夺取和控制了战区制空权之后,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间起,各参战航空兵部队又紧张地投入了封锁敌岛之战斗。在这之前,敌我双方已围绕争夺一江山和上、下大陈之外围岛屿,及战区的制海权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先是一九五四年五月十五日二十二时,我陆军部队的一个团奉前线司令员的命令,顺利地进占了一江山岛以北之头门山、高岛、金门岛;随后,敌又对我进行了疯狂反扑,并以其空军为主,配合海军舰艇,于五月十六日至二十日连续对我实施海空联合反击;对此,我海、空军参战部队在海上、空中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先后被我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3架,及太字号舰2艘,炮舰1艘,粉碎了敌之反扑阴谋。此时,盘踞在大陈地区的残敌,惊慌万状,一方面积极加强地面防御和海上巡逻,另一方面还利用夜间进至大小茶花、凉帽屿、五棚屿,不断炮击我头门山和高岛。为了进一步打击活动在大陈岛的敌舰,封锁盘踞岛屿之敌,前线司令员遵照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决心以空军为主,协同海军鱼雷快艇、海岸炮兵集中轰击大陈港内或出巡之敌舰并轰击大陈地面重要军事目标。从海上、空中围困打击据守之敌。
  我华东军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参战部队,经过准备,先后多次对敌舰及岛上重要目标实施轰炸突击。第一次是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这次行动中,空军强击部队打得不错,31团大队长王玉峰所带领的一个中队首次执行轰炸位于上大陈岛上敌之高炮阵地的任务中,百分之九十的炸弹命中了目标区。但轰炸部队的突击效果不明显。而后,我们又组织了几次轰炸突击,又因没有很好抓住战机,而使敌舰逃脱了。但轰炸部队的指战员并未因此气馁,相反求战情绪更加高涨。人人想办法,出主意,群策群力,认真总结了首次轰炸敌舰的经验教训,对出击时机、轰炸队形、投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几百个问题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各种作战方案,并以此进行了多次训练和演习,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更加增强了打胜仗的决心和信心。他们发出了更响亮的战斗誓言:“再战必胜!”“不炸沉敌舰决不罢休!”
  经过反复地充分准备,于一九五五年一月十日再次组织了航空兵的轰炸出击行动。在这次轰炸出击中,我们首先摸清了情况,抓准了战机。由于当时我轰炸部队尚不具有夜间作战能力,因而只能在昼间实施轰炸突击。且从实战情况来看,突击海上活动目标,不如抓准有利时机集中突击停泊在港湾中的敌大型舰只。但自从我组织航空兵轰炸出击,特别是我海军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四日晚,使用鱼雷快艇大队击沉了由大陈出巡渔山间航道上的敌护航驱逐舰“太平号”以来,停泊在大陈岛港湾内的敌舰,已成惊弓之鸟,白天总在外海流窜,只有夜间或大风天气才偷偷摸摸的靠近大陈港。这就造成我难以捕捉有利的战机。而一九五五年一月十日这一天,恰好是浙东沿海地区刮起了大风,海上卷起了汹涌的波浪。我们根据海上风大、浪大,分析敌舰可能不会出海活动的情况,果断的决定抓住这个有利战机,下令部队立即终止训练,转入出击作战。当时遂行任务的各航空兵部队由于早有随时作战地充分准备,故接令后都能准时起飞出航,出敌不意地集中轰炸了停泊在大陈岛港湾里的敌舰,取得了重大战果。战后查明,敌人确实以为天气恶劣,我机不会出动,所有敌舰都自以为太平无事,躲在大陈岛的三号和五号等锚地。
  其次,在组织出击中,我们本着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作战原则,掌握了这样四点:一是集中使用兵力。当天集中使用了航空兵轰炸部队三个作战大队,杜-2轰炸机28架,形成拳头,一次出击,集中打击了敌人。二是集中打击敌主要目标。我们分析了蒋海军参加大陈地区海防的舰艇实力,在敌有限的军舰中消灭它几艘大型舰只,不仅可以大大削弱敌之海上作战能力,而且能有力地瓦解敌之海防斗志,使我有效地控制制海权。为此,参战部队都以敌之“中字号”坦克登陆舰,“太字号”护航驱逐舰等为主要打击目标,并制作了敌舰模型,加强识别训练。三是力求炸沉敌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不仅在兵力使用、战术手段和炸弹、引信的选择上必须符合歼敌的要求,而且更要求飞行员(机组)必须具有与当时作战任务相适应的技术、战术水平。四是充分发挥最大的出勤率和出动强度,对敌实施连续作战。一月十日我们共出动了各型飞机130架次,分四次对大陈锚地敌舰进行了连续突击,不让敌有喘息机会。一天共击毁击伤敌舰5艘,其中击毁敌舰1艘,重伤敌舰1艘。
  在这次轰炸出击中,轰炸部队在接受前几次出击中之所以收效不大的教训后,打了一个漂亮仗,为年轻的人民空军增添荣誉。这次编队指挥员是副部队长张伟良同志率领3个作战大队,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采取低空隐蔽出航,直飞大陈岛,在该岛港湾深处的三号锚地发现了由美国总统杜鲁门“送给”蒋帮屠杀人民的“中权号”坦克登陆舰,在它的外侧海面上,还停着6只小炮艇,像一张“八卦图”似的排列着;在五号锚地上又发现了敌“太和号”护航驱逐舰,还有几艘小艇。编队指挥员张伟良同志随即果断下令:“一、二大队轰炸三号锚地,三大队轰炸五号锚地。”大机群立刻分成两股,像两把铁锤,向停泊着军舰的地方,迅猛地砸去。空中编队冒着敌舰和上下大陈岛高射炮火的威胁,英勇沉着地对准目标。张伟良机组首先准确瞄准、轰炸了“中权号”,一颗炸弹在敌舰的头部爆炸。跟在张伟良机组后面的三中队长宋宗周机组,一看“中权号”已被击伤了,又狠狠地投下了一批炸弹,准确地炸中了“中权号”的中部和尾部,炸弹穿破了敌舰的钢铁甲板,迸发出强烈的火光,烈火吞没了“中权号”,舰身渐渐沉入海底。“中权号”就这样覆灭了。当时,我们在指挥所的对空电台中,听到他们已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时忘记了空中通话的规定,高呼:“命中了!命中了!”“起火了!起火了!”此时此刻,在地面指挥所的同志也情不自禁地欢呼:“炸得好!炸得好!”在一、二大队炸中“中权号”的同时,由副团长宁福奎带领的三大队,也在五号锚地上,炸伤了“太和号”护航驱逐舰。就是这艘“太和号”,在一个多月前,曾在离这不远的大陈岛东北海面上,拖运过被我海军击沉的蒋帮海军“太平号”护航驱逐舰。现在它自己也奄奄一息,不知谁会来救它一命了。同一天,强击部队也击伤了敌舰3艘,其中31团飞行员刘建汉同志对停泊在大陈沙头以北锚地的敌“恒山号”舰实施轰炸时,准确命中炸弹3枚,重创了敌舰。
  在封锁敌岛之战中,我们共组织出动各型飞机297架次,取得了击毁击伤敌舰5艘的胜利。由于在我空、海军的沉重打击下,敌人再也不敢轻易在大陈岛海面上胡作非为了。我们完全掌握了这个海域的制海权 ;盘踞在大陈、一江山之敌已成瓮中之鳖,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从海上、空中围困、打击据守之敌的任务,为胜利解放一江山岛渡海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支援陆、海军登陆战
  
  攻占一江山岛的登陆战,是解放浙东沿海敌占岛屿的关键一仗,也是这次三军最复杂、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对战役的全胜起着决定作用的一个作战阶段。
  前线司令员的作战决心是:“坚决攻占一江山,力求全歼敌人。”“进攻时,南、北江同时攻击,主要突击指向北江的西、西北部,辅助突击指向北江的东北和南江的西部。”本着迅速全歼守敌的战役目的,在准确判断敌我实力对比,具体分析这次作战特殊的地形条件,以及气象、潮汛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主要突击方向是海门礁、黄岩礁、190高地等地段;在决定的登陆地段内,选择以山脚之突出部为主要登陆点;登陆时机(时间)选择在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十四时三十分涨潮时间登陆,实战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由于渡海登陆作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作战样式,因此如何周密、细致、正确地组织陆海空三军在战役中的协同动作,对保障作战胜利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对此,前线司令员张爱萍同志十分明确地指出:在登陆作战中,一切以保障登陆部队的顺利登陆为准绳。这就是说:诸军兵种协同动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陆军顺利在敌占海岛滩岸登陆,破坏敌人反登陆防御配系,击退敌人可能的反登陆行动。浙东前指依据总的作战意图,突击登陆部队的任务,各兵种的技术性能和战斗特长,以及战区的气象、潮汛、水流及登陆点的情况,在准确计算登陆部队渡海各战斗阶段的时间上,按季节、航渡、登陆突击、纵深战斗四个阶段,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协同计划,并组织了反复演练。前线司令员还带领各有关军兵种的指挥员、参谋人员亲临现场,对于非单一军种或兵种所能解决的重要战术与技术问题,通过现地研究、实验演习,逐个解决了登陆队的编组、航行队形、登陆地段与登陆点的选择,以及陆海空三军在登陆战中的任务分工,在登陆战斗全过程的指挥分工和协同关系、方法等。对于航空兵与登陆部队的协同,主要是强击机与步兵的协同,我们在战前也作了充分的研究,最后由前线司令员确定:以强击机自己机动协同为主,步兵充分利用空军的轰炸、俯冲扫射的效果,实施冲击。实战证明了靠步兵的要求,临时组织协同是来不及的。开始,在三军协同准备中,也曾表现有互不信任或过分依赖的思想;在航空兵部队中也有的同志担心协同搞不好,完不成任务。通过战前教育,统一了战术思想,明确地解决了以保证陆军登陆为主体的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思想,以及各军种之间应有的协同关系和应抱的态度,从而在登陆战中出现了许多密切协同,主动配合,相互支援的典型范例。这是我人民军队的优良的政治素质、团结友谊的最高表现,也是战役胜利的基本保证。
  在组织航空兵支援陆海军渡海登陆作战中,我们明确地提出了航空兵必须以陆军的需要为需要,以陆军的胜利为胜利。这一作战指导思想,不仅要体现在夺取和保持战区制空权的斗争,以及配合海军从空中封锁敌岛的战斗中,而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保证登陆部队顺利实施登陆作战的全过程中。为此,我们从实施航空火力准备到支援登陆兵上岸直至进入纵深歼敌为止,在兵力使用上:
  第一,集中使用轰炸、强击部队的主力,即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兵力用于支援我登陆部队的主要突击方向和突击地段的重要时节——登陆突击阶段,打击敌对我威胁最大的炮兵阵地和火力点以及敌之指挥枢纽等主要目标。当天,八时至八时十五分,出动了空军轰炸部队三个大队、强击部队两个大队对一江山岛的中心村、山中村、重要村、东昌村、瞭望村的主要阵地和敌军指挥所实施了第一次航空火力准备。为打乱大陈地区敌军整个防御部署和迷惑敌军,第一次航空火力准备的同时,又出动了海军航空兵轰炸部队一个大队和空军强击部队一个大队,对大陈岛大岙里敌军指挥所和敌远程炮兵阵地进行了轰炸。于十四时至十四时十四分复以空军轰炸部队两个大队又一个中队,海军航空兵轰炸部队一个大队,对一江山岛中心村、山中村、重要村、瞭望村、东昌村、付家村、胜利村等纵深核心阵地实施了第二次航空火力准备;同时以空军轰炸部队两个中队,强击部队一个大队对正在向我步兵登陆船队射击的大陈敌军榴炮阵地进行了压制轰炸。于十四时十五分之十四时三十三分,空军强击部队两个大队在轰炸机退出战区时,即对一江山敌军前沿阵地进行了俯冲轰炸。轰炸、强击部队的两次航空火力准备,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登陆突破。战后,敌俘供称:在我航空兵第一波兵力的猛烈轰炸下,已炸得敌人晕头转向,通信中断,指挥瘫痪,上下一片混乱。
  第二,集中使用歼击部队,控制战区制空权。我们采取轮番梯次出动的方法,从陆、海军集结、航渡开始,至登陆突破及攻占全岛的全过程中,进行了不间断的掩护活动。当日拂晓,四时十一分开始,空八十五团的夜航歼击机在头门、高岛、海门一线上空巡逻,掩护了陆、海军的集结;从七时三十六分开始,全日内我歼击部队在战区上空保持多至三个大队,少则一个中队的兵力,有效地控制了战区的制空权,保障了我陆、海军和轰炸、强击航空兵轰炸突击的安全。
  第三,以登陆部队实施登陆突破为中心,以登陆时间为标准,严格地执行统一的战斗协同动作计划。各参战航空兵部队都做到了准时起飞,按时到达,准确轰炸(射击),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轰炸部队58团副团长宁福奎中队和一大队副大队长高臣林中队在第一次航空火力准备中,奉命轰炸一江山岛160高地。该高地系一江山岛北江的主要支撑点,直接控制着该岛西部的突出部,对我登陆部队登陆突破威胁极大。宁福奎、高臣林两个中队,像两把尖刀,直插160高地。在他们的准确轰炸下,摧毁了、破坏了该高地的炮兵工事、高射机枪阵地、地堡和掩护部。在第二次航空火力准备中,宋宗周中队执行轰炸一江山岛山中村敌迫击炮阵地。炸弹全部命中目标,摧毁了敌迫击炮掩体两个、地堡一个;破坏了高射机枪掩体一个,及百分之六十的堑壕及单人掩体。左乃昌中队在轰炸敌大陈岛风门岭雷达阵地时,有六枚炸弹命中目标,彻底摧毁了敌四式雷达一部和人员、工作室,使敌失去了对空警戒的耳目。
  第四,适时调整作战兵力,充分发挥航空兵的轰炸突击效果,保障登陆部队实施冲击的需要。当天,在我航空兵实施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时,曾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火力中断,当即临时调整了一个轰炸机中队的作战任务,由轰炸大陈改为轰炸一江山190、203高地的敌炮兵阵地。当该中队轰炸退出时,我最先登陆部队距离登陆点只有四百米。战后敌俘供称:“如此活动对其威胁很大。”
  第五,充分发挥飞行员在空中的积极主动地支援行动。这对强击航空兵更为重要。在这次登陆作战中,强击部队不仅按协同计划压制了敌前沿火力,掩护了我陆军部队登陆,而且根据当时地面部队的要求,继续延伸压制了敌火力点,掩护了我登陆部队的滩头战斗活动,减少了我军伤亡。更为可贵的是强击机编队还主动根据空中观察到的战斗进程,主动支援登陆部队迅速向纵深发展进攻。当登陆部队遭敌火力阻击时,强击机俯冲一次,步兵就冲一次,协同配合默契。强击部队31团大队长刘栋率领的两个大队,就是直接护送登陆部队登陆突破的。他们对敌军阵地主动进行了五次俯冲攻击,压制了敌人的火力,直接支援陆军上陆战斗。仅刘栋机组就击毁了敌化学迫击炮、20双管高射炮和山炮一门。他们充分体现了服从于陆军部队的需要,保障了陆军部队的胜利。战后,参加这次登陆进攻的突击营营长孙勇等同志,在向空军人员介绍当时空军配合陆军解放一江山的情况时,连声称赞:强击机打得好!经过战斗烽火的陆军战士们说:“不仅在火力上,而且在精神上都起到了有力的支援作用。”当然,航空兵在这次支援行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我们战后了解:我陆军攻击时受敌正面火力压制一般不大,主要伤亡是由敌之两翼侧射火力所造成的。因此,航空兵支援陆军冲击时,尤其是强击机必须对敌正面阵地及其近距离内之侧射火力点(指自动火器)需要同时压制,以为陆军开辟冲锋道路。在这次战斗中,既没有敌人的空中威胁,又未发现敌人反冲锋对我陆军所构成的威胁。在这方面,还未得到实战的考验。
  在这次登陆战中,各项作战保障都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雷达部队严密掌握了敌情,使前线指挥员对敌人的海、空情况了如指掌。其中头门山雷达起了重要的作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气象保障工作,当时华东空司气象处徐杰科长向前线司令员提供了准确的气象预报,对指挥员定下一月十八日发起对一江山岛进攻的作战决心,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这次作战是陆海空三军协同进行的渡海登陆作战,参战的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不同,影响其作战行动的主要气象要素也不相同,既要考虑各军兵种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又要考虑适合于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统一的综合气象条件。这就对气象保障工作提出了比保障单一军兵种作战更复杂、更高的要求。作为临战前指挥员的心情,真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当时三军协同作战的综合气象条件为:战区低云量小于4;上层云底高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低不得低于1500米,低层风小于10米/秒;能见度良好;海上风浪在5级以下,以中浪、中涌为宜,装载和登陆场的拍岸浪浪高小于1.2米。在预报的范围和时效上,因空、海军活动范围广,海军装载、集结、航渡时间长,要求好天的区域大,是需时间长,必须提前3至5天预报出好天时段。当时,以徐杰同志为主,同气象台的同志一起,经过长期准备,收集、综合分析了解放前八年和解放后四年,共十二年的气象资料,总结出有利于产生连续好天的L型高压天气形势的预报方法,结合前一段对天气实况观测,准确掌握了一月份出现少云、小风连续好的天气形势,于一月十五日上午报出预报:十七日天气开始转好,十八、十九日少云,风力5级,二十日以后可能转坏。十六日又三次向前线司令员报告:十八、十九日天气好,风力4级。但是战斗发起之前,石浦港风大,前线司令员张爱萍同志有顾虑,还难以定下决心。当时,5-6级风,登陆艇无法出航。张司令员问徐杰同志十八日好天有没有把握。徐杰同志说:“愿立军令状。”十七日黄昏,风还是很大,海上波浪也大。张爱萍司令员从头门山打电话给我们,问气象如何?不行就下决心撤回来,不能暴露作战企图。徐杰同志回答说:这个风是从西北来的气流,肯定会转好的。这样,张爱萍司令员就最后定下一月十八日发起进攻的作战决心。一月十七日下半夜风浪还很大,到天亮果然风平浪静了。一月十八日天气良好,少云,风力2-3级,小浪小涌,十分有利于我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这是一次气象作战保障十分成功的典型战例,对一江山登陆战的胜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怪乎,在庆祝解放一江山战役胜利的祝酒会上,张爱萍司令员亲自到徐杰同志面前,向他敬酒说:“你为人民立了大功!”
  一江山登陆战,从14时29分我陆军第一梯队先遣营上陆起,至17时30分全部攻占一江山岛止在仅仅3个小时的时间内解决了战斗,全歼敌人1086名,其中俘敌大队长以下567名。攻占一江山岛的胜利,显示了我陆海空三军协同渡海作战的整体威力。盘踞于浙东沿海的大陈、渔山、南麂、披山诸岛之残敌,慑于我军之强大威力,惧于覆灭之命运,当即望风而逃。浙东沿海岛屿于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全部解放,以解放浙东沿海敌占岛屿为目的的一江山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解放一江山岛已经30年了。今天回顾这个战斗历程,一方面可以从中吸取三军协同作战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一江山战役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所取得的经验是由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现代军事科学的飞跃发展,更要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不断研究三军协同作战的新情况,新问题,加速提高诸军兵种的合成作战能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而努力奋斗!
  
  
 浏览:145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1/10/9 15:44:5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赤然李赤然将军回忆空军“四个6会议”(收藏于2012/2/25 15:53:39
聂凤智对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几个体会(4)(收藏于2011/12/22 15:29:39
聂凤智对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几个体会(3)(收藏于2011/12/7 19:24:02
聂凤智对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几个体会(2)(收藏于2011/11/25 10:56:19
聂凤智对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几个体会(1)(收藏于2011/11/22 14:48:48
聂凤智对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几个体会(前言)(收藏于2011/11/22 14:44:43
聂凤智对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几个体会(收藏于2011/10/18 15:20:14
汪洋何鸣阿姨小传(收藏于2011/10/16 15:32:28
汪洋你走了——献给敬爱的何鸣阿姨(收藏于2011/10/13 14:50:12
何鸣同志生平(收藏于2011/10/13 14:47:3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汪洋聂凤智将军传略(访问10358次)
聂凤智敢打敢拚英勇奋战——记华野九纵参加淮海战役始末(访问7270次)
汪洋渡江战役中的27军(访问5648次)
汪洋何鸣阿姨小传(访问4920次)
聂凤智对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几个体会(1)(访问3166次)
何鸣同志生平(访问2113次)
李赤然李赤然将军回忆空军“四个6会议”(访问1732次)
聂凤智对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几个体会(访问1552次)
聂凤智回顾一江山战役的空军使用(访问1456次)
汪洋你走了——献给敬爱的何鸣阿姨(访问139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怀念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4/4 14:45:21
刘老师历史的震撼(评论于2014/9/10 13:21:09
叶涛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2/15 17:05:4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7/30 0:15:5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