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明代人物__霞客行·徐霞客纪念馆
明代人物

徐霞客:一生走在路上

粤西孤客

  
  即使在今天看来,徐霞客的选择也是惊世骇俗的。
  
  徐霞客生在文人世家,自幼饱读诗书、聪慧过人,本应“学而优则仕”以光宗耀祖,而他却绝意仕进,抛弃“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深”的千年古训,转过身去,离开让无数文人魂牵梦萦的科场,离开家乡江苏江阴,毅然决然地出门远行,只为那与生俱来的好奇之专和探险之志。
  
  这是一次震铄古今的转身,是一次创造历史的出走。从那以后,直到去世,徐霞客始终走在路上,一生中共15次出门远游。
  
  那一年他20岁,父亲已病逝3年,家族已衰败多时。明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盗匪蜂起,但这根本阻挡住徐霞客的脚步。还在小时候,霞客的父亲就觉得他眉宇间有云霞之气,故在给他取名弘祖、字振之之后又为他起了个“霞客”的别号。结果他生有奇癖,长有奇志,决心给出“天下山水之通志”,跋山涉水 ,搜奇猎胜。
  
  戴上60多岁的老母亲特为制作的“远游冠”,徐霞客上路了。他从家乡乘舟而行,入运河,进太湖。后来又北上渴孔庙、观京师,南下游武夷、览桂林,尽情领略奇山异水。
  
  出游之初,徐霞客就定一条原则,“闻奇必探”,无奇不观。《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记载,他在山中游览了几处闻名已久的风景点,发现“俱无甚奇”,就感觉索顽寡味。后来无意中发现一条天然
  石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溃,百丈不止”,人走在梁上,“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正合霞客心意,他竟坐下不走了。这是他成为千古奇人的第一步。
  
  欲奇则探险,无险则无奇。由此,霞客出游总不走正道,而是从崖石间像猿猴一样攀升,走无人走过之路,至人迹罕至之处。攀云南丽江金华山时,当地和尚告诉他,山东边的悬崖陡峭之极,直列如石屏,绝难上
  去。霞客听了精神为之一振,偏从东岭登山。尝尽艰险登上崖顶后,他眺望四方,下视九州,心里不只有观光的满足,更有战胜艰险的喜悦。
  
  徐霞客在探洞方面的经历更是充满了惊险。他要考察的洞穴,多数曾有猛虎、蟒蛇出入,地形尤其险峻,当地人都不敢进去,他却将生死置之度外,遇上洞穴都要钻,有的洞穴甚至钻上几遍,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
  这。
  
  然而,这远不是最险的。49岁时,徐霞客开始了一生中第15次也是最后一次远游,即西南苦旅。以次远行,霞客长期深入“人迹不到之境,声教难通之域”,人所熟知的三次遇盗、数度绝粮,以及风寒致疾、僧死
  仆逃等故事,都发生在西南之旅。霞客旅行,主要是徒步跋涉,有时乘船骑马,很少坐轿,长期只有二三人同行,后来则只剩主仆二人风雨兼程。
  
  那一次,徐霞客三人西南之行途经湘南时,半夜空遇强盗抢劫,财物被洗劫一空,连身上的外衣也被抢走。随行的静闻和尚和仆人均被刺成重伤,霞客也险些丧命,被迫重返衡阳,投靠同乡旧友。朋友劝他不如回
  去,他断然拒绝,决定在衡阳就地筹集继续西行的路费。20多天过去了,徐霞客留静闻在衡阳筹钱,自己仅带少许银子独往湘南教员处,访古探奇,游览不误。后来经多方求助,终得到别人为他募集的14两银子,另加50余两霞客以20亩田作押的押地银——为了旅行探险,他竟然连祖传田产也舍得押出去。徐霞客再次上路。
  
  西南之行,他有一个若即若离的旅伴——老虎。他多次观察并耳闻了虎的踪迹与啸声,听到许多关于老虎的恐怖故事,这不仅没把他吓倒,反而挑起了他的好奇心。在广西真仙岩宿夜时,他闻得虎啸声宏,久而不绝,起初他不知为何物,早上问别人,才始知是虎啸声。他了解到此地老虎仅当晚作啸,平时从未作响,似乎是专门为他而啸。深山老林,茅屋破陋,远处虎啸声声,近处虫鸣唧唧,徐霞客毫无惧色,仔细倾听虎啸,在他的游记中作了生动记录。
  
  西南之游后期,徐霞客深入到云南西部的原始丛林地带,在瘴气弥漫、渺无人迹的深山峡谷里来回穿行,见到了普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见到的自然植被、火山遗迹、地热矿泉、沼泽草地等等。
  
  到达西行目的地——云南鸡足山之前,静闻早已病故,此后相依了载多的仆人潜逃,卷走了听有值钱的东西。徐霞客不为所动,坚持在雄伟壮丽的鸡足山考察。后因风寒相侵,足不能行,由丽江土司派人送回家,第二年就病逝了。
  
  从20岁起,到54岁去世为止,徐霞客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的一生是在路上度过的。尽管家乡的人讥讽他为“徐半仙”,尽管他因指出经典中的地理谬误而遭指责,他仍然执迷不悔,临死前对朋友说:“我此生得偿所愿,死而无悔。”
  
  是的,徐霞客走了别人没走过的路,看了别人没看过的景。他征服了自然,享受了自然,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今天,在江苏江阴徐霞客纪念馆正厅前院有一株罗汉松,2人合围,高近7米,那是徐霞客小时移盆景而种的。将近400年过去了,徐霞各已化入大自然,他种的松树依旧挺拔,依旧青绿,似在等待主人远游归来。
 浏览:178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4/7 18:01:3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二十二) (收藏于2014/7/4 16:14:4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二十一) (收藏于2014/7/4 16:14:4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二十) (收藏于2014/7/4 16:14:4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十九) (收藏于2014/7/4 16:14:4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十八) (收藏于2014/7/4 16:14:4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十七) (收藏于2014/7/4 16:14:4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十六) (收藏于2014/7/4 16:14:4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十五) (收藏于2014/7/4 16:14:4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十四) (收藏于2014/7/4 16:14:40
徐弘祖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十三) (收藏于2014/7/4 16:14:4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科学知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访问4488次)
佚 名徐霞客小传(访问2666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访问2558次)
竺济法(宁海)《徐霞客游记》缘何从宁海开笔(访问2263次)
粤西孤客徐霞客:一生走在路上(访问1781次)
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访问1666次)
中华万游网千古奇人--徐霞客(访问1321次)
汤家厚海外热衷徐霞客研究(访问1224次)
佚 名马镇徐霞客故居胜地(访问1209次)
佚 名踏遍青山的徐霞客(访问115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I就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2/1 16:28:4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15 18:33:30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5/1 21:49:00
1040148259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11/24 18:29:2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明代人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