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霞客(1587-1641),名泓祖,字振之,出生于江阴市 马镇,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少时聪慧过人、博览群书,22岁摒弃仕途,开始漫游祖国,34年间,足迹遍及16个省区的名山大川,对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是世界上考察、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先驱者。徐霞客及所著《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在他的故乡保留着与此相关的众多文物胜迹。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座落在南肠村的东首,始建于明代,清代初翻修,硬山顶,原有房屋四进四 出两侧厢,占地 1000平方米。 1985年 8月至 1987年10月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现存三进两 侧,保持原有的分貌故居第一进面阔七间,进深六架, 高5.8 米。中悬陆定一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屏风背面置徐霞客半身浮雕像。第二进 面阔五间,进深六架,高5.8米, 陈列徐霞客生平事迹各种岩溶标本和现代专家、 学者所撰论文、专著。第三进面阔五间,进深八架, 高6.8米,正厅三间中悬沈鹏 所书“崇礼堂”匾额,壁间陈列现代名人题词。东西两书房展示四十多幅“徐霞客 到过的地方”的风光照片。1993年,江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在首都举 办“千古奇人徐霞客纪念展”获得巨大成功。 徐霞客所植罗汉松 徐霞客故居正厅前东侧庭院内,耸立着一棵杆粗枝秃、绿叶繁茂的罗汉松,为徐霞客亲手所植。现树高6.50米,根部直径2.2米,主干需两人合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晴山堂 徐霞客故居的南面约 500米处,有一座仿 明式建筑,它三面环水,座西朝东,三间敞连 10架进深,显得古香古色,正中高悬朱穆之所 写“晴山堂”匾额,堂内陈列徐母教子的塑像 栩栩如生,北、西、南三面壁间嵌砌76快石刻 及《晴山堂帖叙略》木刻一方。这就是闻名海 内外的“晴山堂石刻”。晴山堂,原是徐霞客在明历四十八年(1620)34岁为庆贺母亲大病初愈而盖的一 所堂舍,堂名取“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的诗意。他还兴致勃勃地央 人花了一幅“晴转南山”的画,挂在里面。“晴山堂”由此得名。 徐霞客墓 在晴山堂的后院,便是徐霞客的明式移葬墓,1985年按《徐氏宗谱》所附制图重建。 墓地面积745平方米。中间是条砖砌成的甬道,左右是两条鹅卵石砌成的 曲径。 两边遍植罗汉松五针松、桧柏、地柏、红枫、青枫、白玉兰、广玉兰、蔷薇、山茶、桂花、腊梅等江南名枝佳卉。甬道 尽头的祭台前面有一尊高 2.7米的徐霞客塑像 。塑像两侧各立有纪念碑一块。墓地尽头的祭台前面有一尊高2.70米的徐霞客塑像,手执竹编帽,仿佛风尘仆仆壮游祖国千山万水回到了故乡。 徐霞客公园 在马镇北边,马镇人民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徐霞客公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整个建筑按照明代风格设计,“徐霞客公园”五字由程思远题写。公园一派江南古典园林风光。公园的东北部有影剧院、图书馆、歌舞厅、书画室、茶室等,形成了一个园林式、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 |
浏览:119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